專利名稱:一種大樹移植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大樹移植的方法,具體涉及一種大樹移植過程中,起樹吊裝吊卸的方法,特別涉及一種兜底穿干式的大樹帶土移植的起樹吊裝吊卸方法,屬于大樹移植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大樹是指胸徑達15_20cm,甚至20cm以上,處于生長旺盛期喬木或灌木。大樹移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創造出園林設計師所理想的景觀。根據樹木品種和移植時間的不同,大樹移植一般分裸根移植和帶土球移植兩種。帶土移植又分軟包裝土球移植和硬包裝木箱移植。凡常綠樹和落葉樹非休眠期移植或需較長時間假植的樹木均應采取帶土法移植。一般干徑15-20cm, 土質堅硬可采用軟包裝土挖法移植,土挖直徑I. 3-1. 8m。干徑大于20cm采用方木箱移植法,方箱規格為I. 8-3m。一般土挖,大木箱規格為干徑的7-9倍。大樹移植一般分五步進行(一 )大樹的準備和處理,包括選樹、促根、修剪、斷根縮坨等。(二)確定移植時間。(三)起樹吊裝,主要分為軟包裝移植、硬包裝移植以及凍土移植。凍土移植是在土壤凍結期挖掘土球后,直接吊運的方法。(四)吊運、吊卸與假植。(五)定植與養護。在大樹移植過程中,吊裝吊卸是非常重要一個環節,帶土移植的大樹土坨動輒十幾噸。每一棵大樹就是一個獨立的風景,樹干、樹冠、樹皮應盡量保護好,有利成活和觀賞。 十幾噸重帶土坨整體移植的大樹,保護好土坨本身就是一件困難的事情,要做到大樹完整無損、安全、簡捷栽植,對吊裝吊卸技術無疑是個考驗。北方現行吊裝吊卸方法是吊繩將大樹土坨橫向攔腰捆綁,另一吊繩綁在樹干基部,兩根繩同時掛于吊車吊勾上,起吊上車。這樣吊起的樹木與地面呈銳角,在吊卸過程中不能一次到位,吊卸時從車上起吊放進待移植的坑內,然后重新豎起,如果需要調整位置就要重新綁縛,幾次反復操作。而土坨幾經反復很容易散坨,而特大樹土坨根本就不能吊起。 對硬包裝的木方箱土坨箱體容易散架,或對土坨造成內傷,最后造成土坨散損。南方土球偏小,現行吊裝吊卸方法是在大樹樹干上釘上一圈木板條,然后直接在樹干綁吊繩,起吊上車。這種吊裝吊卸法容易給大樹造成內傷。春季大多樹木處于離皮期, 易將樹皮擄掉導致大樹死亡;而休眠期易拉傷導管造成內傷影響成活率。另外,直接吊樹干,大樹土坨的重量能將大樹的毛細根拉斷,土壤粘性差時,更容易吊散土坨。CN 101084729公開了一種大樹移植新工藝,將樹根連土挖成圓形或倒臺形土球, 包括如下步驟(A) 土球包裝;(B)起吊裝車;(C)大樹卸車入坑;(D)填土三分之一時正樹; (E)填滿土搗實后圍堰澆水,該發明公開的吊裝方法為將I號起吊繩的一頭以死扣方式結出一個繩圈,然后用此繩的另一頭繞土球基部一周從小繩圈中穿出,做成環形兜底繩,將吊車的吊鉤伸向環形兜底繩的交叉點,將從繩圈中穿出的I號起吊繩的另ー頭與繩圈ー并栓掛在吊鉤上,將兩條等長的2號、3號起吊繩在吊鉤對面兩側,從環形兜底繩中穿過,并反折將每條繩的兩頭均向上拉起,一頭栓死在樹桿基部,另ー頭分別經樹桿兩側,繞至起吊結對應的土球面高度3/4處栓死在吊鉤上,用4號平衡起吊繩,一頭栓在樹體的估計重心處,另一頭則拴在吊鉤上,以保持在吊裝對土球與樹體的平衡。但該方法雖然能夠保持受カ比較均勻,但是在吊卸時由于與地面角度較大,卸車入坑時不能一次到位,需要正樹,操作復雜, 且如果吊卸不到位需要幾次反復操作,容易散坨。因此,尋找ー種簡便,不易導致大樹土坨散坨,對大樹樹干損傷較小,不會給大樹造成內傷,并且能夠保證一次到位的大樹移植的吊裝吊卸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之ー在于提供一種大樹移植的吊裝吊卸的方法,尤其是ー種大樹帶土移植的吊裝吊卸的方法。大樹移植的吊裝吊卸的方法包括起樹一吊裝一吊卸三步,其中,起樹過程采用兜底的方式進行;吊裝和吊卸的過程采用兜底穿干的方式進行。大樹移植根據樹木品種和移植時間的不同,一般分裸根移植和帶土球移植兩種。 帶土移植又分軟包裝土球移植和硬包裝木箱移植。對于大樹軟包裝移植中吊裝吊卸過程包括起樹-吊裝-吊卸三步,具體的包括((I)用纏繞物一端在大樹土坨底部繞ー圈,然后與纏繞物的另一端連接,纏繞物的另一端固定在連接件上,連接件在外力作用下將大樹和土坨ー并掀翻;(2)將步驟(I)掀翻的大樹和土坨的底部包嚴,并將包裹物固定在所述的土坨上;(3)在大樹的樹干上系有脖繩⑴;(4)用纏繞物兜住土坨底部,纏繞物的端點均穿過脖繩(I)固定在連接件上;(5)連接件在外力作用下,將大樹和土坨ー并吊起,置于運輸車上,完成吊裝;(6)在大樹的樹干上系有脖繩(2);(7)用纏繞物兜住土坨底部,纏繞物的端點均穿過脖繩(2)固定在連接件上;(8)連接件在外力作用下,將大樹和土坨ー并吊起,置于種植穴內,完成吊卸。優選地,所述連接件為掛鉤、帶有孔的連接件;本領域技術人員有能カ獲知大樹軟包裝移植過程中,對大樹根部土坨的包裝技術,例如文獻《芻議園林大樹移植的配到技術》(余忠林,城鄉與環境,2011年,14期)中所述先用草繩將樹冠圍攏,然后產出樹干周圍的浮土,以樹干為中心,比規定的土球大 3cm-5cm劃ー圈,并順著此圓圈向外挖溝,溝寬60cm-80cm,深度以土球所要求的高度為宜。 遇到較粗的樹根時,應將其鋸斷或剪斷。當土球修整到1/2深度時,可逐步向里收底,直到縮小到土球直徑1/3為止,然后將土球表面修正平滑,下部修ー小平底,土球修好。然后用草繩在土球上打上腰箍,然后用蒲包或蒲包片將土球包嚴并用草繩將腰部捆好,打花箍,土球打包完成。然后將樹推到,用蒲包將底堵嚴,捆好后,土球包裝完成。本發明中,在土球打包完成后,不進行“將樹推到”的過程,而進行本發明所述的起樹過程。在本發明所述的起樹過程中,纏繞物在土坨的底部結成ー個圈,外力通過連接件給纏繞物一端ー個拉力,從大樹和土挖的底端給土挖和樹根ー個水平的切力,將土挖與樹根和連接的泥土與泥土中的樹根分開。然后,選用包裹物將底部包嚴,完成起樹過程。所述包裹物選自蒲包、蒲包片、草片、木片、木板中的I種或至少2種的組合,優選草片/木片/木板的組合。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根據自己掌握的專業知識進行該步驟,典型但非限制性的實施例為,先用草片將底部包住,用草繩或麻繩與土坨固定在一起,保證不外漏土,然后用木板置于底部,采用草繩與之前土坨上的草繩串聯,保持牢固。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明了,能夠達到軟包裝起樹過程中,將大樹和土坨與泥土切斷的目的的纏繞物均可用于本發明。優選地,本發明起樹過程中所述纏繞物為網狀、袋狀、 條狀或繩狀纏繞物;所述纏繞物優選為繩狀纏繞物;進一步優選為鋼絲繩、麻繩、棕繩、尼龍繩、吊帶中的I種或至少2種的組合,優選鋼絲繩。所述吊帶為吊裝領域常用的用具,分為扁平吊帶和圓形吊帶,根據材質不同又分為尼龍纖維吊帶、滌綸纖維吊帶和丙綸纖維吊帶, 其中的任何一種均可用于實現本發明。本發明軟包裝移植的起樹過程中,纏繞物兩端的連接方式可以為繩結、活動套圈, 優選活動套圈,所述活動套圈的形式選自卡環。所述的繩結方式可以選擇將纏繞物的一端直接固定在纏繞物另一端的端點,或距離另一端的端點有一定長度的地方,或者可以將纏繞物打成保護繩結(保護繩結定義為使繩索之間能夠產生摩擦和滑動的繩結)。所述的活動套圈可以使任意形狀的閉合圈,材質可以是鋼、聚四氟乙烯等任何結實的材質。活動套圈的形式優選鋼質卡環。纏繞物兩端的連接方式無特殊限定,只要是能夠提供給大樹和土坨與泥土分離的水平切力的結合方式均可。本發明在軟包裝起樹完成后進行吊裝一吊卸步驟,在吊裝和吊卸過程中,纏繞物在土坨底部成“U”型,與土坨的底部緊密接觸,纏繞物兩段穿過樹干的脖繩固定在連接件上(即為穿干),連接件給纏繞物一個豎直向上的拉力,所述拉力通過纏繞物傳給大樹和土坨,并轉化為給土坨的一個向上的托力(即為兜底),這個過程稱之為兜底穿干。本發明中大樹軟包裝移植過程對纏繞物的類型沒有特別的限定,能夠實現兜底穿干的纏繞物均可實現本發明,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明了這樣的纏繞物必須結實,并且表面粗糙。本發明所述纏繞物為網狀、袋狀、條狀或繩狀纏繞物;所述纏繞物優選為繩狀纏繞物; 進一步優選為鋼絲繩、麻繩、棕繩、尼龍繩中的I種或至少2種的組合,優選鋼絲繩;能夠完成兜底穿干的形式,穿干的步驟少不了“脖繩”,所述脖繩優選自麻繩、棕繩、尼龍繩、吊帶中的I種或2種的組合,優選麻繩和/或吊帶。在用纏繞物對大樹和土坨進行兜底穿干式的吊裝一吊卸的過程中,纏繞物對土坨的托力非常大,幾乎等于大樹和土坨的重力,這種情況下非常容易損壞土坨,造成土坨散損,影響大樹的移植成活率。本發明通過在纏繞物與土坨接觸的地方,鋪放木板,木板的板面與土坨在該點的切面重合,達到增大土坨受力面積,減小局部壓強,保持土坨完整的目的。本發明在吊裝和吊卸的過程中,脖繩I和脖繩2的長度和位置可調,從而達到控制大樹與地面角度的目的,由此可進一步實現吊裝和吊卸的一步到位。具體的,在吊裝過程中,脖繩I的長度長,位置靠近土坨,這樣脖繩、樹干和纏繞物三者形成銳角三角形,優選通過控制脖繩I的長度和位置,將大樹與地面角度控制在60-70°,易于將其一步吊裝入車。 在吊卸過程中,脖繩2的長度短,位置靠近樹冠,這樣脖繩、樹干和纏繞物三者形成鈍角三角形,優選通過控制脖繩2的長度和位置,將大樹與地面角度控制在75-90°,優選控制在CN 102577906 A
80-90°,幾乎與地面垂直,易于ー步植入種植穴。現有技術中,吊卸過程分為將大樹吊卸進樹坑一將大樹重新豎起兩個步驟,而本發明只需控制好脖繩的長度和位置就可實現一歩吊卸大樹豎直進入樹坑的目的。關于脖繩的長度和位置,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上述原則以及相關的背景知識進行選擇,完全可以實施。在吊裝和吊卸過程中,脖繩與樹干的接觸點面積小,壓カ大造成壓強也很大,而且兩者均是較為粗糙的物體,很容易損傷樹干,尤其是對離皮期的樹木。本發明在脖繩與樹干間墊草片和/或蒲包片來減小對樹干的損失,提高大樹移植的存活率。本發明對于大樹軟包裝移植的ー個優選技術方案是在大樹軟包裝移植過程中,起樹一吊裝一吊卸步驟為(一 )起樹先將鋼絲繩的一端系上卡環,然后將鋼絲繩橫向繞土坨底部一周,鋼絲繩另一端穿過卡環成活動套掛于吊鉤上,吊車起吊將大樹和土坨ー并掀翻,最后用草片或木板將底部包嚴,用草繩與土坨上的草繩相串聯;優選地,所述活動套和土坨之間墊木板;(ニ)吊裝用兩根吊繩兜住土坨底部,兩端穿過脖繩和吊鉤相掛,土坨和樹干同時受カ連成一體,樹干輕先起,至樹干豎起與地面成60-70°角,整棵大樹被吊起;優選地, 所述吊繩和土坨之間墊木板;(三)吊卸用兩根吊繩兜住土坨底部,兩端穿過脖繩和吊鉤相掛,脖繩綁緊,并借助吊車轉動大樹選好主觀賞面,然后將大樹放入種植穴。對于大樹硬包裝移植中吊裝吊卸過程同樣包括起樹一吊裝一吊卸三步,具體的包括(I’)用兩根纏繞物分別穿過木箱底部,分別將兩根纏繞物的ー頭從擬樹倒方向與纏繞物的另ー頭連接,連接點位于木箱上沿,纏繞物的另一端固定在連接件上,連接件在外力作用下將大樹和木箱一并掀翻;(2’ )將步驟(I’ )掀翻的大樹和木箱的底部包嚴,并將包裹物固定在所述的木箱的四壁板上;(3’ )取一吊帶一端系在樹干上;(4’ )取步驟(3’ )所述吊帶另一端與步驟(I’ )所述的纏繞物的另一端一同掛在連接件上;(5)連接件在外力作用下,將大樹和土坨ー并吊起,置于運輸車上,完成吊裝;(6)在大樹的樹干上系有脖繩(2);(7’ )分別將步驟(I’ )所述的兩根纏繞物的另一端穿過脖繩(2)固定在連接件上;(8)連接件在外力作用下,將大樹和土坨ー并吊起,置于種植穴內,完成吊卸。優選地,所述連接件為掛鉤、帶有孔的連接件。本領域技術人員同樣有能カ獲知大樹硬包裝移植過程中,對大樹根部土坨的包裝技術,例如文獻《芻議園林大樹移植的配到技術》(余忠林,城鄉與環境,2011年,14期)中所述首先鏟除樹木四周地表的浮土,根據樹木的大小決定挖掘土臺的規格,以樹木為中心,以比土臺尺寸大IOcm,畫一正方形作土臺的雛形,從土臺往外開溝挖掘。挖到土臺深度后,將四壁修理平整,安裝箱板。安裝箱板時,先將箱板沿土臺的四壁放好,在木箱上、下套
7好兩根鋼絲繩,收緊鋼絲繩,四角釘入鐵皮固定,然后進行掏底。掏底時,先在溝內沿箱板下挖30cm,相對兩邊同時挖土臺的兩邊,挖的寬度與底板的寬度相符時,在兩邊裝上底板,然后再繼續掏底再裝地板,直至全部底板裝好。本發明所述硬包裝的移植過程,在進行完“掏底”步驟后,將兩根纏繞物,優選鋼絲繩,分別穿過木箱底部,分別將兩根纏繞物的一頭從擬樹倒方向與纏繞物的另一頭連接,連接點位于木箱上沿,纏繞物的另一端固定在連接件上,外力通過連接件一并將大樹和土坨掀翻。在這個過程中,纏繞物起到兩個作用,其一固定土坨與箱體,使其整體受力而非點受力,保證木箱不散架,其二提供向上的拉力,將大樹和土坨放倒。然后,選用蒲包、蒲包片、草片、木板、木片中的I種或至少2種的組合將底部包嚴,完成起樹過程。優選用草片和木板來將土坨底部包嚴。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根據自己掌握的專業知識進行該步驟,典型但非限制性的實例為,先鋪一層草片將底部包住,將木板定在外層固定,保證不外漏土。與大樹軟包裝移植的過程相同,能夠達到將大樹從泥土中拉出的目的的纏繞物均可實現本發明。優選地,本發明起樹過程中所述的纏繞物為網狀、袋狀、條狀或繩狀纏繞物; 所述纏繞物優選為繩狀纏繞物;進一步優選為鋼絲繩、麻繩、棕繩、尼龍繩、吊帶中的I種或至少2種的組合,優選鋼絲繩。同樣地,本發明硬包裝的起樹一吊裝一吊卸過程中,纏繞物兩端的連接方式與軟包裝的起樹過程相同,可以為繩結、活動套圈,優選活動套圈,所述活動套圈優選卡環,進一步優選鋼質卡環。同樣地,本發明硬包裝的吊裝過程中,仍然形成兜底穿干的結構。但硬包裝不能變形不能自由翻轉,只能按設計好的角度上車。所以具體地,硬包裝的吊裝過程是通過如下方案實現的纏繞物一端繞木箱一圈后在木箱上沿與纏繞物另一端相連,形成“ 口 ”型,緊緊的箍住木箱,產生兜底效果;同時,取另一繩狀物一端系在樹干上,另一端與纏繞物的另一端一起固定在連接件上,形成繩狀物、纏繞物、大樹組成的三角形,將吊掛大樹的力量分到木箱和樹干兩部分,達到穿干的效果。圖3對大樹硬包裝移植的吊裝方法進行了簡單的示意。硬包裝的吊卸過程與軟包裝的吊卸過程相同,即緊箍木箱的纏繞物的另一端穿過系在樹干上的脖繩與連接件相連,達到穿干的效果。同樣地,本發明硬包裝移植的吊裝一吊卸過程對纏繞物和繩狀物的類型沒有特別的限定,能夠實現兜底穿干的纏繞物和繩狀物均可實現本發明,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明了這樣的纏繞物和繩狀物必須結實,并且表面粗糙。所述纏繞物和繩狀物獨立地選自網狀、袋狀、條狀或繩狀纏繞物;所述纏繞物優選為繩狀纏繞物;進一步優選為鋼絲繩、麻繩、棕繩、 尼龍繩、吊帶中的I種或至少2種的組合,特別優選鋼絲繩和/或吊帶。在硬包裝的起樹過程中,由于纏繞物與木箱本身就是垂直關系,所以因為某一點壓強過大導致的木箱或土坨散架的概率大大減小。同樣地,本發明硬包裝的吊卸過程中,脖繩2的長度和位置也可調,吊卸過程中, 脖繩緊緊地箍在樹干上,且脖繩2的位置應盡量靠近樹冠,以保證大樹盡量豎直,實現一步吊卸大樹豎直進入樹坑的目的。同樣地,本發明硬包裝的吊卸過程中,脖繩與樹干間墊草片和/或蒲包片來減小對樹干的損失,提高大樹移植的成活率。本發明對于大樹軟包裝移植的一個優選技術方案是
在大樹軟硬裝移植過程中,起樹一吊裝一吊卸步驟為(一)起樹用兩根鋼絲繩分別穿過木箱底部,將鋼絲繩的一頭從擬樹倒方向穿過另一頭的卡環,卡環卡在木箱上沿,然后掛于吊鉤上,吊車輕輕起吊,將大樹放到;(二)吊裝硬包裝大樹放倒后,在樹干靠近樹冠部位,吊帶一頭系于樹干,另一頭掛于吊車吊鉤上,鋼絲繩、吊帶與樹干成三角形,大樹斜躺起吊上車;(三)吊卸用兩根鋼絲繩卡在木箱上沿,兩端穿過脖繩和吊鉤相掛,脖繩綁緊,借助吊車轉動大樹選好主觀賞面,然后將大樹放入種植穴。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大樹移植過程中兜底穿干吊裝吊卸的方法的用途, 所述方法優選用于移植樹木,進一步優選用于移植樹干直徑大于IOcm的大樹。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本發明采用兜底法進行起樹步驟,不必進行“將樹推到”步驟,可直接通過作用于底部的外力直接將土坨和大樹根部與泥土分開,操作方便,安全系數高。2、本發明采用兜底穿干法進行吊裝步驟,可以通過調節脖繩I或吊帶的長短及位置來控制大樹與地面的角度,一步到位吊裝至運輸車,操作方便、簡單、快捷、安全可靠。3、本發明采用兜底穿干的方法進行吊卸步驟,可以通過調節脖繩2的長度和位置來控制大樹與地面的角度,保證大樹植入種植穴時盡量豎直,一步完成吊卸植入的步驟,操作方便、簡單、快捷、安全可靠,避免了現有技術中先吊卸然后再豎起的操作,同時減小了現有技術因步驟繁瑣造成的土坨或木箱散損的風險。4、本發明在吊裝一吊卸過程中,在土坨與纏繞物之間加墊木板,使土坨或木箱不易散損;在脖繩與樹干間加墊草片和/或蒲草,樹干的保護措施周全,從而保證大樹的成活率。
圖I是本發明實施例I移植過程中吊裝的實拍圖片;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I移植過程中吊卸的實拍圖片;圖3是本發明大樹硬包裝移植的吊裝方法的簡單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便于理解本發明,本發明列舉實施例如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明了,所述實施例僅僅是幫助理解本發明,不應視為對本發明的具體限制。實施例I一棵直徑15cm的針葉大樹,從郊區苗圃移植到市內綠化帶。選用軟包裝移植方法進行移植,用草片、蒲包片將根部土坨包裝完畢后,進行如下步驟I、起樹先將鋼絲繩的一端系上卡環,然后將鋼絲繩橫向繞土坨底部一周,鋼絲繩另一端穿過卡環成活動套掛于吊鉤上,吊車起吊將大樹和土坨一并掀翻,最后用草片或木板將底部包嚴,用草繩與土坨上的草繩相串聯;同時,在活動套和土坨之間墊木板。2、吊裝用兩根吊繩兜住土坨底部,兩端穿過脖繩和吊鉤相掛,土坨和樹干同時受力連成一體,樹干輕先起,整棵大樹被吊起;同時,在吊繩和土坨之間墊木板。大樹和土坨被吊起的現場圖片如圖I所示。
3、吊卸用兩根吊繩兜住土坨底部,兩端穿過脖繩和吊鉤相掛,脖繩綁緊,并借助吊車轉動大樹選好主觀賞面,然后將大樹放入種植穴,根據設計需要進行調整。大樹和土坨即將被放入種植穴的現場圖片如圖I所示。實施例2 ー棵直徑32cm的闊葉大樹,從野外移植到市內公園。選用硬包裝移植方法進行移植,用木板將大樹根部土坨四周固定完畢后,進行如下步驟I、起樹用兩根鋼絲繩分別穿過木箱底部,將鋼絲繩的ー頭從背陽方向穿過另ー 頭的卡環,卡環卡在木箱上沿,然后掛于吊鉤上,吊車輕輕起吊,將大樹放到;2、吊裝硬包裝大樹放倒后,在樹干靠近樹冠部位,將麻繩ー頭系于樹干,另ー頭掛于吊車吊鉤上,鋼絲繩、麻繩與樹干成三角形,大樹斜躺起吊上車;3、吊卸用兩根鋼絲繩卡在木箱上沿,兩端穿過脖繩和吊鉤相桂,脖繩綁紫,借助吊車轉動大樹選好主觀賞面,然后將大樹放入種植穴。
權利要求
1.一種大樹移植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起樹、吊裝和吊卸,其特征在于,所述起樹過程采用兜底的方式進行;所述吊裝和吊卸的過程采用兜底穿干的方式進行。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樹移植為大樹軟包裝移植,所述起樹的過程為(I)用纏繞物一端在大樹土坨底部繞一圈,然后與纏繞物的另一端連接,纏繞物的另一端固定在連接件上,連接件在外力作用下將大樹和土坨一并掀翻;(2)將步驟(I)掀翻的大樹和土坨的底部包嚴,并將包裹物固定在所述的土坨上;優選地,大樹軟包裝移植過程中,所述吊裝過程為(3)在大樹的樹干上系有脖繩(I);(4)用纏繞物兜住土坨底部,纏繞物的端點均穿過脖繩(I)固定在連接件上;(5)連接件在外力作用下,將大樹和土坨一并吊起,置于運輸車上,完成吊裝;優選地,大樹軟包裝移植過程中,所述吊卸過程為(6)在大樹的樹干上系有脖繩(2);(7)用纏繞物兜住土坨底部,纏繞物的端點均穿過脖繩(2)固定在連接件上;(8)連接件在外力作用下,將大樹和土坨一并吊起,置于種植穴內,完成吊卸。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大樹軟包裝移植,其特征在于,所述纏繞物為網狀、袋狀、條狀或繩狀纏繞物;所述纏繞物優選為繩狀纏繞物;進一步優選為鋼絲繩、麻繩、棕繩、尼龍繩、 吊帶中的I種或至少2種的組合,優選鋼絲繩;優選地,所述連接件為掛鉤、帶有孔的連接件;優選地,所述脖繩選自麻繩、棕繩、尼龍繩、吊帶中的I種或至少2種的組合,優選麻繩和/或吊帶;優選地,所述纏繞物一端與纏繞物另一端的連接方式選自繩結、活動套圈中的任意I 種,所述活動套圈的形式選自卡環;優選地,所述包裹物選自蒲包、蒲包片、草片、木片、木板中的I種或至少2種的組合,優選草片/木片/木板的組合;所述包裹物的固定的方式為用草繩與土坨上的草繩相串聯;優選地,所述兜住土坨底部的纏繞物與土坨之間墊有木板;所述脖繩(I)和脖繩(2)與樹干間墊有草片和/或蒲包片。
4.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大樹軟包裝移植過程中,所述起樹過程為先將鋼絲繩的一端系上卡環,然后將鋼絲繩橫向繞土坨底部一周,鋼絲繩另一端穿過卡環成活動套掛于吊鉤上,吊車起吊將大樹和土坨一并掀翻,最后用草片或木板將底部包嚴, 用草繩與土坨上的草繩相串聯;優選地,所述活動套和土坨之間墊木板;所述吊裝過程為用兩根吊繩兜住土坨底部,兩端穿過脖繩和吊鉤相掛,土坨和樹干同時受力連成一體,樹干輕先起,至樹干豎起與地面成60-70°角,整棵大樹被吊起;優選地, 所述吊繩和土坨之間墊木板;所述吊卸過程為用兩根吊繩兜住土坨底部,兩端穿過脖繩和吊鉤相掛,脖繩綁緊,并借助吊車轉動大樹選好主觀賞面,然后將大樹放入種植穴。
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樹移植為大樹硬包裝移植,所述起樹過程為(1’ )用兩根纏繞物分別穿過木箱底部,分別將兩根纏繞物的一頭從擬樹倒方向與纏繞物的另一頭連接,連接點位于木箱上沿,纏繞物的另一端固定在連接件上,連接件在外力作用下將大樹和木箱一并掀翻;(2’ )將步驟(Γ )掀翻的大樹和木箱的底部包嚴,并將包裹物固定在所述的木箱的四壁板上;優選地,大樹硬包裝移植過程中,所述吊裝過程為(3’ )取一繩狀物一端系在樹干上;(4’)取步驟(3’)所述繩狀物另一端與步驟(Γ )所述的纏繞物的另一端一同掛在連接件上;(5)連接件在外力作用下,將大樹和土坨一并吊起,置于運輸車上,完成吊裝;優選地,大樹硬包裝移植過程中,所述吊卸過程為(6)在大樹的樹干上系有脖繩(2); (7’ )分別將步驟(Γ )所述的兩根纏繞物的另一端穿過脖繩(2)固定在連接件上;(8)連接件在外力作用下,將大樹和土坨一并吊起,置于種植穴內,完成吊卸。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大樹硬包裝移植,其特征在于,所述纏繞物和繩狀物獨立地選自網狀、袋狀、條狀或繩狀纏繞物;優選為繩狀纏繞物;進一步優選為鋼絲繩、麻繩、棕繩、 尼龍繩、吊帶中的I種或至少2種的組合,優選鋼絲繩和/或吊帶;優選地,所述連接件為掛鉤、帶有孔的連接件;優選地,所述脖繩選自麻繩、棕繩、尼龍繩、吊帶中的I種或至少2種的組合,優選麻繩和/或吊帶;優選地,所述纏繞物一端與纏繞物另一端的連接方式選自繩結、活動套圈中的任意I 種,所述活動套圈的形式選自卡環;優選地,所述包裹物選自蒲包、蒲包片、草片、木板中的I種或至少2種的組合,優選草片/木板的組合;優選地,所述吊帶和脖繩(2)與樹干間墊有草片和/或蒲包片。
7.如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大樹硬包裝移植過程中,所述起樹過程為用兩根鋼絲繩分別穿過木箱底部,將鋼絲繩的一頭從擬樹倒方向穿過另一頭的卡環,卡環卡在木箱上沿,然后掛于吊鉤上,吊車輕輕起吊,將大樹放到;所述吊裝過程為硬包裝大樹放倒后,在樹干靠近樹冠部位,吊帶一頭系于樹干,另一頭掛于吊車吊鉤上,鋼絲繩、吊帶與樹干成三角形,大樹斜躺起吊上車;所述吊卸過程為用兩根鋼絲繩卡在木箱上沿,兩端穿過脖繩和吊鉤相掛,脖繩綁緊, 借助吊車轉動大樹選好主觀賞面,然后將大樹放入種植穴。
8.如權利要求1-7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裝過程脖繩(I)或繩狀物的長度和在樹干上的位置可以調節,以能夠達到完全吊起大樹時樹干豎起與地面成60-70° 角為宜;所述吊卸過程脖繩(2)的長度和在樹干上的位置可以調節,以能夠達到完全吊起大樹時樹干豎起與地面成75-90°角為宜,優選樹干與地面呈80-90° ;優選地,所述脖繩(I)或吊帶在樹干上的位置靠近土坨;所述脖繩(2)在樹干上的位置靠近樹冠。
9.一種如權利要求1-8任一項所述的大樹移植的方法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用于移植樹木,優選用于移植樹干直徑大于15cm的大樹。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大樹移植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起樹、吊裝和吊卸,所述起樹過程采用兜底的方式進行;所述吊裝和吊卸的過程采用兜底穿干的方式進行。所述方法安全可靠;能夠實現一步完成吊卸步驟,操作方便、簡單、快捷、安全可靠。
文檔編號A01G23/04GK102577906SQ20121005479
公開日2012年7月18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5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5日
發明者劉冊, 王瑞霞, 甄匯文, 甄紅偉, 秦淑英, 馬風新, 魏曉坤 申請人:河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