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油茶網袋容器育苗輕基質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油茶基質,具體涉及一種油茶網袋容器育苗輕基質。同時本發明也涉及該基質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油茶是我國特有的木本油料樹種,其與油橄欖、油棕、椰子并稱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樹種。油茶又是國內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于一身的重要經濟林資源之一,由油茶果榨取的食用茶油又稱“東方橄欖油”,是優質保健食用油以及高級天然化妝品用原材料,深受人們的喜愛。輕基質網袋容器育苗是采用輕型無土基質為栽培原料,采用易降解的自然纖維材料制成網袋為容器材料,利用容器成型設備使輕基質機械化添裝到網袋容器內,加工成營養段置于育苗廂床中,利用扦插或播種手段進行林木快速繁育的一種新型育苗技術。與傳統育苗方式相比,具有根系生長好、成苗快、出苗整齊、便于運輸、移栽成活率高、環保等優點。
近年來,輕基質網袋容器育苗法越來越多地被運用到不同樹種的育苗過程中,油茶優良品種的培育采用以芽苗砧嫁接為基礎的輕基質網袋育苗方式將成為油茶品種育苗的必然趨勢。網袋內填充基質的選擇是油茶輕基質網袋容器育苗中非常關鍵的一環,它直接關系到生長在輕基質網袋內的油茶嫁接苗的根系生長狀態及地上部分的生長勢態。目前,未查詢到關于油茶輕基質配方的相關專利。在公開的學術期刊中,僅見到油茶輕基質配方的主要組分,并未見各組分的具體含量等詳細配方信息,如鐘秋平等在《油茶容器育苗基質配方的研究》(來源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11年第10期)一文中以稻殼、樹皮、木屑等主要原料,研究了不同組分的油茶容器基質配方對油茶嫁接成活率、抽梢長以及生根量的影響,給出了油茶容器基質主要原料的最佳配方范圍稻殼20% 26%, 樹皮28% 44%,木屑36% 52%。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配方合理、原料易得并且對油茶的地上、地下生物量的生長具有明顯促進作用的一種油茶網袋容器育苗輕基質;同時,本發明也提供該基質的制備方法。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油茶網袋容器育苗輕基質,由下述體積百分比的原料配制而成40 60%草炭土 ;7 8%膨化珍珠巖;7 8%蛭石;10 20%發酵稻殼;10 20%碳化稻殼;3 8%
黃心土。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基質由下述體積百分比的原料配制而成50%草炭土 ;7. 5%膨化珍珠巖;7. 5%蛭石;15%發酵稻殼;15%碳化稻殼;5%黃心土。所述基質的PH值為5. 0 6. 0,基質的粒徑為3 6mm,基質的電導率為15 30,基質的孔隙度為60 70%。
本發明所述的一種油茶網袋容器育苗輕基質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I)發酵稻殼制備將生物秸桿發酵劑、稻殼和水按重量比I : 400 80的比例混合均勻,在60°C下發酵30天,使稻殼表面由黃轉灰,晾干后得到發酵稻殼;2)、基質配制取上述I)制得的發酵稻殼以及草炭土、膨化珍珠巖、蛭石、碳化稻殼、黃心土按權利要求I所述的比例混合均勻后,過篩晾干即得基質;3)、將上述2)制得的基質按每立方米加入緩釋肥3Kg,混合均勻后,置于高度為
8.5cm,直徑為5cm的圓柱體網袋容器中備用。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的有益效果為I、本發明的基質配方中含有的草炭土、發酵稻殼、碳化稻殼等原料來源廣泛,容易獲得,生產成本低廉。配方中使用的膨化珍珠巖為多孔結構的礦物質,使得基質的透氣性好,有利于油茶根系的發育與生長,可促進油茶植株的生長與發育。2、通過生產實踐,使用本發明培育的油茶植株成活率保持在70%以上,培育的油茶苗木根系、地徑、苗高、葉片優于其它基質培育的苗木。3、本發明的基質配制方法簡單,操作技術容易掌握,不僅降低了油茶的育苗成本, 而且使得農作廢棄物得到了合理有效的利用。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I本發明的基質配方為(體積百分比): 草炭土 50 %、膨化珍珠巖7. 5 %、蛭石7. 5 %、發酵稻殼15 %、碳化稻殼15 %、黃心
土 5%。制備方法如下將生物秸桿發酵劑、稻殼和水按重量比I : 400 80的比例混合均勻后,在60°C 下發酵30天,使稻殼表面由黃轉灰,晾干后得到發酵稻殼;取上述制得的發酵稻殼以及草炭土、膨化珍珠巖、蛭石、碳化稻殼、黃心土按權利要求I所述的比例混合均勻后,過篩晾干即得基質。將上述制得的基質按每立方米加入緩釋肥3Kg,混合均勻后,裝于高度為8. 5cm, 直徑為5cm的圓柱體網袋容器中,然后將油茶胚芽嫁接苗栽植于此規格的網袋容器基質中,并在大棚條件下生長。對油茶胚芽嫁接苗保存率和油茶生長量進行測定,結果見表I、表
2(S1指實施例I制得的基質)。實施例2本發明的基質配方為(體積百分比):草炭土 40 %、膨化珍珠巖8 %、蛭石7 %、發酵稻殼20 %、碳化稻殼20 %、黃心土5%。制備方法同實施例1,將制得的基質按每立方米加入緩釋肥3Kg,混合均勻后,裝于高度為8. 5cm,直徑為5cm的圓柱體網袋容器中,然后將油茶胚芽嫁接苗栽植于此規格的網袋容器基質中,并在大棚條件下生長。對油茶胚芽嫁接苗保存率和油茶生長量進行測定, 結果見表I、表2 (S2指實施例2制得的基質)。
實施例3本發明的基質配方為(體積百分比):草炭土 50 %、膨化珍珠巖7 %、蛭石8 %、發酵稻殼20 %、碳化稻殼10 %、黃心土5%。制備方法同實施例1,將制得的基質按每立方米加入緩釋肥3Kg,混合均勻后,裝于高度為8. 5cm,直徑為5cm的圓柱體網袋容器中,然后將油茶胚芽嫁接苗栽植于此規格的網袋容器基質中,并在大棚條件下生長。對油茶胚芽嫁接苗保存率和油茶生長量進行測定, 結果見表I、表2 (S3指實施例3制得的基質)。實施例4本發明的基質配方為(體積百分比): 草炭土 60%、膨化珍珠巖7%、蛭石7%、發酵稻殼10%、碳化稻殼10%、黃心土
6% o制備方法同實施例1,將制得的基質按每立方米加入緩釋肥3Kg,混合均勻后,裝于高度為8. 5cm,直徑為5cm的圓柱體網袋容器中,然后將油茶胚芽嫁接苗栽植于此規格的網袋容器基質中,并在大棚條件下生長。對油茶胚芽嫁接苗保存率和油茶生長量進行測定, 結果見表I、表2 (S4指實施例4制得的基質)。對比例I將稻殼、樹皮和木屑,堆慪6個月后,按體積百分比取25 %稻殼、30 %樹皮和45 % 木屑混合均勻、過篩晾干后,制得基質,將制得的基質按每立方米加入緩釋肥3Kg,混合均勻后,裝于高度為8. 5cm,直徑為5cm的圓柱體網袋容器中,然后將油茶胚芽嫁接苗栽植于此規格的網袋容器基質中,并在大棚條件下生長。對油茶胚芽嫁接苗保存率和油茶生長量進行測定,結果見表I、表2 (D1指對比例I制得的基質)。對比例2取普通黃壤(PH值為5 6),按每立方米黃壤加入緩釋肥3Kg,混合均勻后,裝于高度為8. 5cm,直徑為5cm的圓柱體網袋容器中,然后將油茶胚芽嫁接苗栽植于此規格的網袋容器基質中,并在大棚條件下生長。對油茶胚芽嫁接苗保存率和油茶生長量進行測定,結果見表I、表2 (D2指對比例2制得的基質)。結論從表I和表I可以看出,使用本發明培育的油茶在嫁接苗保存率和生長量指標均高出對比例I和對比例2,其中,使用本發明培育的油茶的嫁接苗保存率達70%以上。表I :不同基質對油茶胚芽嫁接苗保存率的影響
基質SiS2S3S4DjD2-
保存率/%868075706550表2 :不同基質對油茶生長量的影響(單位cm)
權利要求
1.一種油茶網袋容器育苗輕基質,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質由下述體積百分比的原料配制而成40 60%草炭土 ;7 8%膨化珍珠巖;7 8 %蛭石;10 20%發酵稻殼;10 20%碳化稻殼;3 8%黃心土。
2.按照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油茶網袋容器育苗輕基質,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質由下述體積百分比的原料配制而成50%草炭土 ;7.5%膨化珍珠巖;7.5%蛭石;15%發酵稻殼;15%碳化稻殼;5%黃心土。
3.按照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油茶網袋容器育苗輕基質,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質的PH值為5. 0 6. 0,所述基質的粒徑為3 6mm,所述基質的電導率為15 30。
4.按照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油茶網袋容器育苗輕基質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于包括以下步驟1)發酵稻殼制備將生物秸桿發酵劑、稻殼和水按重量比I: 400 80的比例混合均勻后,在60°C下發酵30天,使稻殼表面由黃轉灰,晾干后得到發酵稻殼;2)、基質配制取上述I)制得的發酵稻殼以及草炭土、膨化珍珠巖、蛭石、碳化稻殼、黃心土按權利要求I所述的比例混合均勻后,過篩晾干即得基質;3)、將上述2)制得的基質按每立方米加入緩釋肥3Kg,混合均勻后,置于高度為8.5cm、 直徑為5cm的圓柱體網袋容器中備用。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油茶網袋容器育苗輕基質及其制備方法,該基質由草炭土、膨化珍珠巖、蛭石、發酵稻殼、碳化稻殼、黃心土配制而成。本發明的基質配方的原料來源廣泛,生產成本低廉。配方中使用的膨化珍珠巖使得基質的透氣性好,有利于油茶根系的發育與生長,可促進油茶植株的生長與發育。使用本發明培育的油茶植株成活率保持在70%以上。本發明的基質配制方法簡單,操作技術容易掌握。
文檔編號A01G1/00GK102612960SQ201210088418
公開日2012年8月1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29日
發明者詹長生 申請人:詹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