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茶葉追肥專用肥料的生產方法及施用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上涉及一種在茶葉種植中使用的茶葉追肥專用肥料的生產方法和施用方法。
背景技術:
經網上查詢,有一、由安徽農學院汪東風等人發明的《一種茶葉專用肥》,專利號 93102872。主要內容“一種茶葉專用葉面肥催芽素,由含氮、碳、鉀、鋅、硫等營養元素及植物生長素所構成,其特征在于上述營養元素和植物生長素由以下化合物按一定的比例組成,(I )、尿素3 O 5 5 %葡萄糖5 2 O %鉀鹽I O 2 5 %鋅鹽I O 30% GA O . 5 I. 5 % ( 2 )、鉀鹽和鋅鹽中至少一種為含硫的鹽。”為茶葉專用葉面肥。二、由浙江大學屠幼英等人發明的《用廢棄茶渣發酵生產茶園專用有機肥的方法》, 專利號200510049878。主要內容“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廢棄茶渣發酵生產茶園專用有機肥的方法。將茶飲料生產廠家產生茶葉廢渣和茶多酚等茶制品廠家產生的茶渣進行厭氧和好氧微生物發酵、干燥、造粒、撲粉、包裝成產品,經發酵后的茶渣含有3 O %的有機質,氮、 磷鉀高于5 . 5 %。其腐殖質可以改良土壤,增加土壤通透性。肥料含有少量的茶多酚等茶葉有效成分,可以抑制土壤脲酶的活性,減少亞硝酸的積累,為性能良好的茶園緩釋肥,可以增加茶葉產量I O %以上。可作為有機肥應用到有機茶園和普通茶園。”該發明為茶園專用有機肥。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根據茶葉需肥特性、吸肥規律以及茶園養分狀況,經試驗、示范成功開發的;無機養分比以上兩種茶葉專利肥高,富含的營養元素更豐富,基本可以滿足茶葉一生生長需要補充的營養元素,茶農操作簡便一年畝施100kg,冬夏兩次施用的生物、有機一無機茶葉追肥專用肥料的生產方法和施用方法。本發明的解決方案是這樣的
本發明的技術路線茶樹需肥特性、規律以及豐產茶園栽培資料的收集、研究——代表性茶園土壤的檢測以及對結果的分析——多個初步專用肥配方的形成——配方在代表性茶園土壤的試驗、示范——經綜合經濟效益、生態效益比較——最后確定本發明專利。本發明的茶葉追肥專用肥料,其原料組成它由含有重量百分比的以下原料組成 將茶麩、茶葉粉、中藥渣粉碎至60目以上,按重量百分比為茶麩9一 11%,茶葉粉24—26%, 中藥渣11. 8—12. 6%、生物活性基料2. 4—2. 6%、0. 25—0. 35%生物活性菌種、尿素(N含量46%) 9. 5—10. 5%、硫酸銨(N含量21. 2%) 21. 7—22. 7%、磷酸一銨(含五氧化二磷50%、N 含量12. 17%) 5. 5—6. 5%、硫酸鉀(含氧化鉀50%) 9. 5—10. 5%、硫酸鋅O. 75—0. 85%、硼砂
O.75—0. 85%、鑰酸銨O. 15—0. 25%,制成的肥料按重量百分比具有以下養分配方組成有機質含量 29—31%、N 含量 11. 5—12. 5%、P205 含量 3. 8—4. 2%、K2 O 含量 5. 7—6. 3%、硫酸鋅O. 75—0. 85%、硼砂O. 75—0. 85%、鑰酸銨O. 15—0. 25%的茶葉追肥專用肥料。
本發明的茶葉追肥專用肥料的生產方法,包括步驟
(1)、將茶麩18—22%,茶葉粉48—52%,中藥渣23. 6—24. 8%粉碎至60目上,按原料組分配比進行攪拌混合,再加入原料混合物重量4. 8-5. 2%的生物活性基料、原料混合物重量的0. 5—0. 7%生物活性菌種和水進行均勻攪拌,控制物料水份在50飛5% ;最后建成寬 I. I一 1.3米,高0. 9 — I. I米,長度不限的肥堆;
(2)、肥堆進行60°C以上高溫發酵,期間進行至少三次翻堆,自然干燥后制備成有機質含量 58—62%、N 含量 3. 8—4. 4%、P205 含量 I. 9—2. 1%、K2 0 含量 I. 9—2. 1% 的生物有機肥料;
(3)、按重量百分比取制備后的生物有機肥料50%與尿素(N含量46%)9.5—10. 5%、硫酸銨(N含量21%) 21. 7—22. 7%、磷酸一銨(含五氧化二磷50%、N含量12. 17%) 5. 5—6. 5%、 硫酸鉀(含氧化鉀50%)9. 5—10. 5%、硫酸鋅0. 75—0. 85%、硼砂0. 75—0. 85%、鑰酸銨0. 2%, 攪拌均勻,制成有機質含量29 — 31%、N含量11. 5—12. 5%、P205含量3. 8—4. 2%、K2 0含量5. 7—6. 3%、硫酸鋅0. 75—0. 85%、硼砂0. 75—0. 85%、鑰酸銨0. 2%,鑰酸銨0. 2%生物有機一一無機茶葉追肥專用肥料。更具體的方法步驟還包括
在步驟(I)中制成的肥堆要避曬、雨淋。在步驟(I)中的翻堆步驟為把堆肥中間的茶麩、茶葉粉、中藥渣翻出,四周的茶麩、 茶葉粉、中藥渣翻到中間,堆肥保持50%左右的含水量。本發明的茶葉追肥專用肥料的施用方法,是在砂頁巖、花崗巖、第四紀紅壤發育形成的丘陵、低丘陵土壤種植的茶葉畝產干茶90—110公斤,畝施本茶葉專用肥料90—110公斤,分二次施用,即第I次春夏茶摘完后的4月下旬至5月中旬,用量為45—55公斤/畝, 溝施溝深5—8厘米,溝寬15—20cm,施后蓋土 ;第2次在11月下旬至立冬前,用量為45— 55公斤/畝,溝施溝深、寬都為15—20cm,施后蓋土。本發明的優點是
I、本發明是一種集生物活性菌、有機質和無機養分于一體的生物、有機、無機專用肥料,解決了活性生物菌必須依賴有機肥生存的問題,又解決了有機肥長效但供肥強度弱、供肥慢,無機肥供肥強度大、供肥快,但容易流失,后勁不足的問題;做到做到了緩急相濟,用地與養地相結合。2、選用茶葉粉、茶麩做有機原料以住有大量的茶葉生產中產生的廢料茶葉粉,被當作廢物丟掉。而茶葉粉中所含成分是茶葉生長發育過程中吸收無機養分,通過光合作用生成的有機物,它含有茶葉生長發育的全部營養成分,是茶葉生長發育的最佳本源營養物, 這是添加其他外源元素難以取代的,所以首選茶葉粉作茶葉專用肥的有機原料;油茶生產中會產生廉價的茶麩,因此,選用茶葉粉和茶麩做有機原料,既可提高茶葉專用肥的品質, 又可降低成本。3、選用硫酸銨、磷酸一銨和硫酸鉀作無機原料是因為茶樹具有喜銨性、低氯性和嫌鈣性,所以,氮源以銨態氮肥為主,磷源不用普鈣、鈣鎂磷肥等含鈣化肥,鉀肥不用含氯的氯化鉀。4、本茶葉追肥專用肥養分含量的確定考慮到茶葉多種植在300— 600米海拔的丘陵上,茶農現在又多是老人、婦女和小孩,本著減輕施肥人工強度的原則及提高化肥利用
4率和滿足茶園一生需要的原則一是從土壤檢測結果來確定養分含量,大部分茶園有機質含量約在2%,有效磷在10個ppm左右,速效鉀在30個ppm左右,有效鋅、硼、鑰80%的茶園在土壤缺乏臨界值以下;二是茶樹的需肥量是畝產100公斤干茶,需純N約5. O公斤,結合 N肥利用率約30%、茶園土壤供肥以及試驗、示范,確定茶樹一年需氮量約12公斤,磷與鉀則按純N :P205 =K2O=I:O. 4:0. 6,最終確定為畝產100公斤干茶,需純N12公斤,P2054公斤,K206 公斤,據此將氮、磷、鉀定為純Ν12%,Ρ2054%、Κ206%。三是根據田間試驗、示范確定了鋅、硼、 鑰的含量。
附圖是本發明的實施例。附圖I是本發明的工藝流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的原料組成按重量百分比篩選為茶麩9一 11%,茶葉粉24— 26%,中藥渣11. 8—12. 6%、生物活性基料2. 4— 2. 6%、0. 25—0. 35%生物活性菌種、尿素(N含量 46%) 9. 5—10. 5%、硫酸銨(N含量21. 2%) 21. 7—22. 7%、磷酸一銨(含五氧化二磷50%、Ν含量 12. 17%)5. 5—6. 5%、硫酸鉀(含氧化鉀 50%)9. 5—10. 5%、硫酸鋅 O. 75—0. 85%、硼砂 O. 75— O. 85%、鑰酸銨O. 15—0. 25%,制成的肥料按重量百分比具有以下養分配方組成有機質含量 29—31%、Ν 含量 11. 5—12. 5%、Ρ205 含量 3. 8—4. 2%、Κ2 O 含量 5. 7—6. 3%、硫酸鋅 O. 75—
0.85%、硼砂O. 75—0. 85%、鑰酸銨O. 15—0. 25%的茶葉追肥專用肥料。本發明的生產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I、將茶麩18—22%,茶葉粉48—52%,中藥渣23. 6—24. 8%粉碎至60目上,按原料組分配比進行攪拌混合,再加入原料混合物重量4. 8-5. 2%的生物活性基料、原料混合物重量的O. 5—0. 7%生物活性菌種和水進行均勻攪拌,控制物料水份在5(Γ55% ;最后建成寬I. I—
1.3米,高O. 9 — I. I米,長度不限的肥堆。肥堆只要避日曬、雨淋即可。2、翻堆、建成的肥堆進行60° C以上高溫發酵30 — 35天,。為了徹底地將四周不易被分解的茶麩、茶葉粉、中藥渣分解,期間進行至少三次翻堆,分別在建堆后第8、17、25 天翻堆,每次翻堆時不用加發酵劑,但應把堆肥中間的茶麩、茶葉粉、中藥渣翻出,四周的茶麩、茶葉粉、中藥渣翻到中間。堆肥保持50%的含水量。最后自然干燥,制成生物有機肥料, 該生物有機肥料的有機質含量58— 62%、N含量3. 8—4. 4%、Ρ205含量I. 9—2. 1%、Κ2 O含量 I. 9—2. 1%。3、在得到自然干燥后的2. 2生物有機肥料中加入調節用速效元素和微量元素后充分均勻取有機質含量58—62%、Ν含量3. 8—4. 4%、Ρ205含量I. 9—2. 1%、Κ2 O含量I. 9一
2.1%的生物有機肥料50%與尿素(N含量46%) 9. 5—10. 5%、硫酸銨(N含量21. 2%) 21. 7— 22. 7%、磷酸一銨(含五氧化二磷50%、N含量12. 17%) 5. 5—6. 5%、硫酸鉀(含氧化鉀50%) 9. 5—10. 5%、硫酸鋅O. 75—0. 85%、硼砂O. 75—0. 85%、鑰酸銨O. 2%,攪拌均勻,制成有機質含量 29 — 31%、N 含量 11. 5—12. 5%、Ρ205 含量 3. 8—4. 2%、Κ2 O 含量 5. 7—6. 3%、硫酸鋅
O.75—0. 85%、硼砂O. 75—0. 85%、鑰酸銨O. 2%,鑰酸銨O. 2%的生物有機一一無機茶葉追肥專用肥料。
本發明的施用方法為
I、適用范圍砂頁巖、花崗巖、第四紀紅壤等發育形成的丘陵、低丘陵土壤種植的茶葉。2、施用量和施用方法畝產干茶90—110公斤,畝施本茶葉專用肥料90—110公斤,分二次施用,即第I次春夏茶摘完后的4月下旬至5月中旬,用量為45— 55公斤/畝, 溝施溝深5—8厘米,溝寬15—20cm,施后蓋土 ;第2次在11月下旬至立冬前,用量為45— 55公斤/畝,溝施溝深、寬都為15 — 20cm,施后蓋土。如兩次施肥后,在春茶采摘期間適當施用其它葉面肥料,增產效果更好。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為
其原料組成它由含有重量百分比的以下原料組成將茶麩、茶葉粉、中藥渣粉碎至60 目以上,按重量百分比為茶麩10%,茶葉粉25%,中藥渣12. 2%、生物活性基料2. 5%、0. 3%生物活性菌種、尿素(N含量46%) 10%、硫酸銨(N含量21. 2%) 22. 2%、磷酸一銨(含五氧化二磷 50%、N含量12. 17%) 6%、硫酸鉀(含氧化鉀50%) 10%、硫酸鋅0. 8%、硼砂0. 8%、鑰酸銨0. 2%, 制成的肥料按重量百分比具有以下養分配方組成有機質含量30%、N含量12%、P205含量 4%、K2 0含量6%、硫酸鋅0. 8%、硼砂0. 8%、鑰酸銨0. 2%的茶葉追肥專用肥料。生產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4、將茶麩20%,茶葉粉50%,中藥渣24%粉碎至60目上,按原料組分配比進行攪拌混合,再加入原料混合物重量5%的生物活性基料、原料混合物重量的0. 6%生物活性菌種和水進行均勻攪拌,控制物料水份在52. 5% ;最后建成寬I. 2米,高I米,長度不限的肥堆。肥堆只要避日曬、雨淋即可。5、翻堆、建成的肥堆進行60° C以上高溫發酵33天,。為了徹底地將四周不易被分解的茶麩、茶葉粉、中藥渣分解,期間進行至少三次翻堆,分別在建堆后第8、17、25天翻堆,每次翻堆時不用加發酵劑,但應把堆肥中間的茶麩、茶葉粉、中藥渣翻出,四周的茶麩、 茶葉粉、中藥渣翻到中間。堆肥保持50%的含水量。最后自然干燥,制成生物有機肥料,該生物有機肥料的有機質含量60%、N含量4. 1%、P205含量2%、K2 0含量2%。在得到自然干燥后的2. 2生物有機肥料中加入調節用速效元素和微量元素后充分均勻取有機質含量60%、N含量4. 1%、P205含量2%、K2 0含量2%的生物有機肥料50% 與尿素(N含量46%) 10%、硫酸銨(N含量21. 2%) 22. 2%、磷酸一銨(含五氧化二磷50%、N含量 12. 17%)6%、硫酸鉀(含氧化鉀50%) 10%、硫酸鋅0. 8%、硼砂0. 8%、鑰酸銨0. 2%,攪拌均勻,制成有機質含量30%、N含量12%、P205含量4%、K2 0含量6%、硫酸鋅0. 8%、硼砂0. 8%、鑰酸銨
0.2%,鑰酸銨0. 2%的生物有機一一無機茶葉追肥專用肥料。本實施例的施用方法同上。
權利要求
1.一種茶葉追肥專用肥料,其特征在于其原料組成它由含有重量百分比的以下原料組成將茶麩、茶葉粉、中藥渣粉碎至60目以上,按重量百分比為茶麩9一 11%,茶葉粉24— 26%,中藥渣11. 8—12. 6%、生物活性基料2. 4—2. 6%、0. 25—0. 35%生物活性菌種、尿素(N 含量46%) 9. 5—10. 5%、硫酸銨(N含量21. 2%) 21. 7—22. 7%、磷酸一銨(含五氧化二磷50%、 N 含量 12. 17%) 5. 5—6. 5%、硫酸鉀(含氧化鉀 50%) 9. 5—10. 5%、硫酸鋅 0. 75—0. 85%、硼砂0.75—0. 85%、鑰酸銨0. 15—0. 25%,制成的肥料按重量百分比具有以下養分配方組成有機質含量 29—31%、N 含量 11. 5—12. 5%、P205 含量 3. 8—4. 2%、K2 0 含量 5. 7—6. 3%、硫酸鋅0. 75—0. 85%、硼砂0. 75—0. 85%、鑰酸銨0. 15—0. 25%的茶葉追肥專用肥料。
2.一種茶葉追肥專用肥料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驟(1)、將茶麩18—22%,茶葉粉48—52%,中藥渣23. 6—24. 8%粉碎至60目上,按原料組分配比進行攪拌混合,再加入原料混合物重量4. 8-5. 2%的生物活性基料、原料混合物重量的0. 5—0. 7%生物活性菌種和水進行均勻攪拌,控制物料水份在50飛5% ;最后建成寬1.I一 1.3米,高0. 9 — I. I米,長度不限的肥堆;(2)、肥堆進行60°C以上高溫發酵,期間進行至少三次翻堆,自然干燥后制備成有機質含量 58—62%、N 含量 3. 8—4. 4%、P205 含量 I. 9—2. 1%、K2 0 含量 I. 9—2. 1% 的生物有機肥料;(3)、按重量百分比取制備后的生物有機肥料50%與尿素(N含量46%)9.5—10. 5%、硫酸銨(N含量21%) 21. 7—22. 7%、磷酸一銨(含五氧化二磷50%、N含量10%)5. 5—6. 5%、硫酸鉀 (含氧化鉀50%)9. 5—10. 5%、硫酸鋅0. 75—0. 85%、硼砂0. 75—0. 85%、鑰酸銨0. 2%,攪拌均勻,制成有機質含量29—31%、N含量11. 5—12. 5%、P205含量3. 8—4. 2%、K2 0含量5. 7—6.3%、硫酸鋅0. 75—0. 85%、硼砂0. 75—0. 85%、鑰酸銨0. 2%,鑰酸銨0. 2%生物有機一一無機茶葉追肥專用肥料。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茶葉追肥專用肥料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I)中制成的肥堆要避曬、雨淋。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茶葉追肥專用肥料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I)中的翻堆步驟為把堆肥中間的茶麩、茶葉粉、中藥渣翻出,四周的茶麩、茶葉粉、中藥渣翻到中間,堆肥保持50%左右的含水量。
5.一種茶葉追肥專用肥料的施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砂頁巖、花崗巖、第四紀紅壤發育形成的丘陵、低丘陵土壤種植的茶葉畝產干茶90—110公斤,畝施本茶葉專用肥料90—110 公斤,分二次施用,即第I次春夏茶摘完后的4月下旬至5月中旬,用量為45— 55公斤/ 畝,溝施溝深5—8厘米,溝寬15—20cm,施后蓋土 ;第2次在11月下旬至立冬前,用量為 45一55公斤/畝,溝施溝深、寬都為15—20cm,施后蓋土。
全文摘要
茶葉追肥專用肥料的生產方法及施用方法,其特點是原料重量百分比為茶麩9—11%,茶葉粉24—26%,中藥渣11.8—12.6%、生物活性基料2.4—2.6%、0.25—0.35%生物活性菌種、尿素(N含量46%)9.5—10.5%、硫酸銨(N含量21.2%)21.7—22.7%、磷酸一銨(含五氧化二磷50%、N含量12.17%)5.5—6.5%、硫酸鉀(含氧化鉀50%)9.5—10.5%、硫酸鋅0.75—0.85%、硼砂0.75—0.85%、鉬酸銨0.15—0.25%。其優點是集生物活性菌、有機質和無機養分于一體的生物、有機、無機專用肥料,可提高茶葉專用肥料的品質,又可降低成本。
文檔編號C05F15/00GK102603392SQ20121009513
公開日2012年7月25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31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31日
發明者劉世希, 吳宏鑫, 吳志福, 吳禮賢, 唐章亮, 陳宗道 申請人:廣西三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