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有機煙草大田種植與田間管理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煙草生產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有機煙草大田種植與田間管理方法
背景技術:
據歷史文獻記載,煙草是16世紀相繼由菲律賓、越南、朝鮮傳入我國的,但很快為人們所接受。經過四百余年的種植和傳播,煙草在我國的分布已經十分廣泛,東起黃海之濱,西至伊犁地區,南起海南島,北迄白山黑水間,在經度74° 135°,緯度180°飛3°范圍內,從低于海平面的吐魯番盆地到海拔3000m以上的高原山區,到處都留下了煙草的足跡。煙草生產對土地肥力要求較高,一般選擇肥力強的種植地塊并及時輪作,才能滿足煙草的大田生產。近年來,我國煙葉生產技術日趨規范和完善,煙葉質量及可用性已有較大提高,為國內卷煙工業企業和國際市場提供了大量優質原料。但與國際上優質煙葉相比,我國煙葉仍然存在農藥、重金屬等外源物質檢出量較高等突出問題。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關注和食品安全的提高以及有機農業的發展,有機煙葉生產已經成為煙葉生產的特色和必經之路。因此,改進煙葉生產技術,探索有機煙葉生產種植方式,降低煙葉中外來物質危害,提高煙葉安全性,適應國際市場的競爭,滿足國內卷煙工業對煙葉質量的要求,仍然是當前煙葉生產的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煙葉生產過程中遵照有機農業生產標準,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肥料、生長調節劑等物質,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科學規劃,合理布局,重點突出有機煙葉特色風格,保障有機煙葉生產的一種有機煙葉種植和田間管理方法。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本發明方法包括整地起壟、移栽煙苗、大田施肥、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與采收,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A、整地起壟上一茬收割后應及時翻耕曬土,移栽前耙細土塊、平整土地,按等高線起壟,壟截面呈梯形,壟距10(Tl20Cm,壟高20 25cm ;按照地勢高低開設相互連通的排水溝;
B、移栽煙苗將壯煙苗按照行距10(Tl20cm、株距45 55cm移栽,每株煙苗澆水2.5
3.Okg,覆土、蓋地膜、破膜掏苗,再用細土壓膜固苗,只露心葉,形成呈茶盤狀煙窩,使苗心距土層表面I. O I. 5cm ;
C、大田施肥包括起壟前施肥、移栽時施底肥和移栽后追肥,按每畝施純氮量5 6kg計算施用氮肥,按氮肥磷肥鉀肥=1 :1. (Γ2. O :2. (Γ3. O的重量比平衡施肥;
D、田間管理包括查缺補苗、揭膜培土和補水、打頂留葉和抹芽,做到無雜草、無積水、無煙花、無煙杈、無病株、無弱株、無缺株、無缺肥、無脫肥、無板結,煙株整齊度好;
E、病蟲害防治通過選擇地塊、及時輪作、清除病苗、控制施肥比例和施肥量、控制通風,配合藥劑施用進行病蟲害綜合防治;所述的病害包括真菌性病和病毒病、細菌病,所述的真菌性病包括炭疽病、猝倒病、赤星病、白粉病、黑脛病,細菌病包括青枯病、野火病、角斑病,病毒病包括煙草普通花葉病毒病、煙草黃瓜花葉病毒病和煙草馬鈴薯Y病毒病;通過人工捉蟲、誘殺或藥劑滅殺的方式防治蟲害,所述的蟲害包括地老虎、煙蚜、煙青蟲、棉鈴蟲、斜紋夜蛾;
F、米收煙葉成熟后按規范進行人工米收。本發明根據有機煙種植及管理的要求,采用有機肥料,并使用無害化藥劑或生物制劑進行病蟲害防治,從而實現煙草的有機化生產。與常規煙草生產方法相比,鉛、汞、鎘、砷、銅、鉻等有害元素,以及吡蟲啉、甲維鹽、高氯菊酯、氰戊菊酯、噻蟲嗪等主要農藥的殘留量都明顯降低。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對本發明加以限制,基于本發明教導所作的任何變換或改進,均落入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本發明方法包括整地起壟、移栽煙苗、大田施肥、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其特征在于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所述的整地起壟是在上一茬收割后應及時翻耕曬土,移栽前耙細土塊、平整土地,按等高線起壟,壟截面呈梯形,壟距10(Tl20cm,壟高20 25cm ;按照地勢高低開設相互連通的排水溝;
所述的移栽煙苗是將壯煙苗按照行距10(Tl20cm、株距45 55cm移栽,每株煙苗澆水2. 5 3. 0kg,覆土、蓋地膜、破膜掏苗,再用細土壓膜固苗,只露心葉,形成呈茶盤狀煙窩,使苗心距地面I. 0 I. 5cm ;
所述的大田施肥包括起壟前施肥、移栽時施底肥和移栽后追肥,按每畝施純氮量5 6kg計算施用氮肥,按氮肥磷肥鉀肥=1 :1. (T2. 0 :2. (T3. 0的重量比平衡施肥;
所述的田間管理包括查缺補苗、揭膜培土和補水、打頂留葉和抹芽,做到無雜草、無積水、無煙花、無煙杈、無病株、無弱株、無缺株、無缺肥、無脫肥、無板結,煙株整齊度好;所述的查缺補苗要在移栽后I 7天內完成。所述的病蟲害防治是通過選擇地塊、及時輪作、清除病苗、控制施肥比例和施肥量、控制通風,配合藥劑施用進行病蟲害綜合防治;所述的病害包括真菌性病和病毒病、細菌病,所述的真菌性病包括炭疽病、猝倒病、赤星病、白粉病、黑脛病,細菌病包括青枯病、野火病、角斑病,病毒病包括煙草普通花葉病毒病、煙草黃瓜花葉病毒病和煙草馬鈴薯Y病毒病;通過人工捉蟲、誘殺或藥劑滅殺的方式防治蟲害,所述的蟲害包括地老虎、煙蚜、煙青蟲、棉鈴蟲、斜紋夜蛾;
所述的采收是在煙葉成熟后按規范進行人工采收。所述的氮肥為腐熟菜籽餅肥,所述的腐熟菜籽餅肥是以N含量:T4%菜籽餅肥為原料,分別按照重量比1/100的比例加入煙 草青枯病生防菌、煙草黑脛病生防菌和病毒病生防菌新鮮發酵原液,在發酵池中堆積發酵60天得到的肥料。所述的氮肥為腐熟農家肥,所述的腐熟農家肥是以牲畜糞便為主料,農作物秸桿為輔料混合成基料,并按重量比1/100接種煙草青枯病生防菌、煙草黑脛病生防菌和病毒病生防菌中的一種或一種以上混合發酵原液,發酵后得到的肥料。
所述磷肥為磷礦粉,鉀肥為鉀礦粉,施用磷肥或鉀肥時分別按重量比加入900^1000倍的清潔水,以水浸液作為磷肥和鉀肥施用。所述的起壟前施肥為腐熟農家肥,開溝條施,施用量為45(T550kg/畝;所述的移栽時施底肥為腐熟菜籽餅肥、鉀礦粉和磷礦粉,采取移栽穴內窩施,施用量為腐熟菜籽餅肥45 55kg/畝、鉀礦粉50 60kg/畝、磷礦粉40 50kg/畝。移栽后追肥與D步驟的揭膜培土時同步完成,追肥使用有機肥和鉀礦粉,有機肥的氮、磷、鉀含量> 6%、有機質含量> 30%,施用量為35 45kg/畝;鉀礦粉3(T40kg /畝,用水浸泡后在煙株周圍環施后培土,同時燒水2. 5 3. Okg/株。所述的揭膜培土是當煙株進入團棵期后將薄膜從煙壟上完全揭掉,清除雜草,去除病老葉,然后培土埋嚴無葉莖桿,培土后煙壟高度不低于30cm。所述的打頂留葉和抹芽是當田內煙株中心花開放數量達50%后進行一次性打頂,留葉19 21片/株;打頂后每7天人工方法抹芽一次,共抹芽3 4次。在此期間,一般會在田邊地角適宜的地方挖好I. 5X1. 5m的衛生池,將田管過程中產生的煙花、煙杈、病葉、病株及其它雜物放入衛生池內集中處理。所述E步驟中的藥劑防治包括針對猝倒病,在煙苗大十期后噴施重量比I :1 150 180倍波爾多液,每7 10天噴施一次;針對赤星病,以10%的多抗霉素按重量比800倍量在煙株打頂后對葉片噴霧,每5 7天I次,連噴2 3次;針對病毒病,在移栽后3天用0. 5%氨基寡聚糖水劑按重量比500倍液每7天噴霧一次,連續噴3 4次;針對炭疽病,在播種前對苗池和漂盤進行消毒,在煙草大十字期噴施重量比I :1 :200倍波爾多液;針對青枯病、野火病、角斑病,定期噴施I :1 :160倍波爾多液,每周I次,連續噴施2 3次。對于病蟲害綜合防治的總要求必須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大力推廣實施物理、生物防治,嚴禁使用煙草上禁止使用化學合成農藥。
對于病害是采取綜合性防治和藥劑防治配合的方式,綜合性防治是針對不同病害而采取的。對于真菌性病害,猝倒病是煙草苗期的主要真菌性病害,應注重苗床選擇,選在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地方,發現病苗要及時清除,防止病害蔓延;對于赤星病是采取早栽早烤、早打腳葉、適時采收的原則,適當增施鉀肥,控制氮肥用量,加強田間管理,提高煙株抗病能力,實行輪作;白粉病主要發生在煙株中下部葉片,對煙葉的產量和質量影響很大,應注意田間衛生,及時清除殘葉。適時早栽,及時采烤。煙地深溝高廂、早打腳葉,利于通風透氣,減少病源。合理施肥注意氮、磷鉀的施用比例,控制氮肥的用量。對于病毒性病害,選用無病毒的地塊育苗,播種前對種子消毒或使用包衣種;合理輪作,早播早栽,發現病苗及時清除,移栽后及時追肥、培土、灌溉提高煙株的抗病性;可對發病的煙株及時補充鉀肥,增加煙株營養,再積極進行藥劑防治;注意田間衛生,打頂抹杈時應先打健株后打病株,煙葉采收完后將煙桿、煙根及時清除;同時,盡量清除病毒傳播媒介,如煙蚜等。 對于細菌性病害,黑脛病是煙草主要細菌性病害之一,發病嚴重時煙株整株死亡。主要采取實行輪作,適時早栽使煙株提早進入抗病期;雨季來臨前起高廂、挖深溝,保證排水良好,降低煙田濕度。炭疽病是苗期和大田期常發的病,應加強揭膜通風,降低濕度,早間苗清除雜草。對于青枯病、野火病、角斑病應采取合理輪作,壯苗移栽;同時要注意田間衛生,施用腐熟的農家肥,及時鏟除田間的病株集中深埋,不要隨意丟棄,避免造成新的污染。加強田管,多雨季節或地區要高起壟、高培土,做到田間無積水;合理施肥,施氮肥時,要施硝態氮,不施銨態氮。適當增施鋅、硼肥,提高煙株的抗病能力。關于真菌性病害主要包括
I、猝倒病煙草苗期的主要病害。綜合防治方法苗床地選在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地方,苗床發現病苗要及時挖除,防止病害蔓延。藥劑防治方法煙苗大十期后,可噴施I :1 (150 180)波爾多液進行保護,每7 10天噴施一次。2、黑脛病是煙草生產中的主要病害之一,發病嚴重時煙株整株死亡。應采取綜合防治方法,實行輪作,適時早栽使煙株提早進入抗病期。雨季來臨前起高廂挖深溝,保證排水良好,降低煙田濕度。3、炭疽病系苗期和大田期常發的病害。綜合防治方法加強揭膜通風,降低濕度,早間苗清除雜草。藥劑防治方法播種前對苗池及漂盤進行消毒。大十字期用I :1 200倍的波爾多液預防。4、赤星病綜合防治方法是早栽早烤,早打腳葉,適時采收。適當增施鉀肥,控制氮肥用量,加強田間管理,提高煙株抗病能力,實行輪作。藥劑防治方法采取10%多抗霉素800倍噴霧。在打頂后對煙株(特別是中下部葉片)進行均勻噴霧,每5 7天一次,連噴2 3次即可控制赤星病流行。5、白粉病以大田煙株中下部葉片發病最多,對煙葉的產量和質量影響很大。綜合防治方法注意田間衛生,及時清除殘葉。適時早栽,及時采烤。煙地深溝高廂、早打腳葉,利于通風透氣,減少病源。合理施肥注意氮、磷鉀的施用比例,控制氮肥的用量。關于病毒病的防治
綜合防治選用無病毒的地塊育苗,播種前對種子消毒或使用包衣種。合理輪作,早播早栽,發現病苗及時清除,移栽后及時追肥、培土、灌溉提高煙株的抗病性。可對發病的煙株及時補充鉀肥,增加煙株營養,再積極進行藥劑防治。注意田間衛生,田間操作時嚴禁吸煙,打頂抹杈時應先打健株后打病株,煙葉采收完后將煙桿、煙根及時清除。同時采取黃皿誘蚜、蚜繭蜂等物理防治措施,控制蚜蟲數量,減少蚜傳病毒病的危害。藥劑防治移栽后3天用0. 5%氨基寡聚糖水劑500倍液,每7天噴霧,連續噴3 4次。關于細菌性病害的防治,主要針對青枯病、野火病、角斑病
綜合防治合理輪作,壯苗移栽。注意田間衛生,施用腐熟的農家肥,及時鏟除田間的病株集中深埋,不要隨意丟棄,避免造成新的污染。加強田管,多雨季節或地區要高起壟、高培土,做到田間無積水。合理施肥,施氮肥時,要施硝態氮,不施銨態氮。適當增施鋅、硼肥,提高煙株的抗病能力。藥劑防治定期噴施I :1 :160波爾多液預防病菌侵染,每周I次,噴2 3次,可控制病害流行。
所述E步驟的誘殺或藥劑滅殺包括針對煙姆,用5%苦參堿水劑按重量比800倍液噴霧滅殺,或采用黃板、粘膠方式誘殺,或采用蚜繭蜂來防治;針對煙青蟲、棉鈴蟲,采用性信息素誘殺或用蘇云金桿菌按重量比500倍液對煙葉正反面噴施,每1(T15天噴施一次,連續3次;針對斜紋夜蛾,采用性信息素誘殺或斜紋夜蛾核多角體病毒按重量比1000倍液煙葉正反面噴施,每隔1(Γ15天用藥I次,共用藥3次。針對具體蟲害可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
I、地老虎的防治地老虎是移栽期主要的害蟲,目前采用人工捉蟲,在移栽后廣7天補苗期,如果發現有缺苗、死苗,及時查找蟲子,人工捉蟲。2、煙蚜的防治煙蚜是煙葉中前期危害較重的害蟲。防治方法如下
黃板誘殺有翅成蚜以每畝30塊誘蚜效果最理想。以深黃色黃板涂不干膠黏劑為好。插入黃板的時間應在煙田尚未出現蚜蟲時插入為好,黃板高度為32-40厘米。采用煙蚜的天敵一煙蚜繭蜂來進行生物防治,效果非常理想。還可采用5%苦參堿水劑800倍液噴霧,黃皿誘蚜、蚜繭蜂等措施防治蚜蟲。 3、煙青蟲/棉鈴蟲的防治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I)性信息素誘殺煙青蟲/棉鈴蟲
煙青蟲、棉鈴蟲和斜紋夜蛾采用性信息素誘殺,在成蟲遷入前期,即可將帶有性信息素的誘捕器放置于煙田間。煙青蟲、棉鈴蟲誘捕器放置密度為2套/畝,放置高度約為I. 5米,其中PVC誘芯的效率要顯著高于橡膠塞誘芯效率。由于當前危害我國南方煙草的主要為棉鈴蟲,在煙青蟲(棉鈴蟲)成蟲遷入前期,即可將帶有誘芯的煙青蟲(棉鈴蟲)誘捕器設置于田間,相隔25米左右ο(2)生物制劑(蘇云金桿菌)防治煙青蟲,500倍液對煙葉進行正反兩面噴施,每隔10-15天用藥I次,共用藥3次。煙苗揭膜培土是在煙草團棵期進行的,即移栽后3(Γ35天將地膜去除,轉為大田管理期,揭膜后對煙株進行追肥、澆水,2. 5 3. Okg/株;若施用鉀礦粉浸泡液,可以適當減少澆水量。4、對于斜紋夜蛾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I)性信息素誘殺斜紋夜蛾在斜紋夜蛾成蟲遷入前期,即可將帶有誘芯的斜紋夜蛾專用誘捕器,防治于煙田間,放置密度為I套/畝,放置高度約為I. 5米。其中PVC誘芯的效率要顯著高于橡膠塞誘芯效果。(2)生物制劑防治斜紋夜蛾煙田斜紋夜蛾發生前期,使用斜紋夜蛾核多角體病毒1000倍液對煙葉進行正反兩面噴施,每隔10-15天用藥I次,共用藥3次。實施例I
選取適宜種植煙草的地塊2畝,在上一茬收割后及時翻耕曬土,移栽前耙細土塊、平整土地,以開溝條施的方式施用500kg/畝腐熟農家肥。煙田按等高線起壟,壟截面呈梯形,壟距100cm,壟高22cm ;按照地勢高低開設相互連通的排水溝;選取壯苗按照行距100cm、株距50cm移栽,移栽時施用腐熟菜籽餅肥、鉀礦粉和磷礦粉為底肥,采取移栽穴內窩施,施用量為腐熟菜籽餅肥45kg/畝、鉀礦粉55kg/畝、磷礦粉40kg/畝,按重量比加入900 1000倍的清潔水稀釋后施用,每株煙苗澆水2. 5kg,覆土、蓋地膜、破膜掏苗,再用細土壓膜固苗,只露心葉,形成呈茶盤狀煙窩,使苗心距土層表面I. Ocm ;移栽后一周進行查缺補苗,待煙苗長到團棵期后進行追肥,之后對煙株追施有機肥(氮、磷、鉀含量> 6%、有機質含量> 30%),施用量為45kg/畝;鉀礦粉35kg /畝,用水浸泡后在煙株周圍環施后揭膜培土,清除雜草,去除病老葉,然后培土埋嚴無葉莖桿,培土后煙壟高度為35cm,每株澆水3. Okgo當田內煙株中心花開放數量達50%后進行一次性打頂,留葉19 21片/株;打頂后每7天人工方法抹芽一次,共抹芽4次。在煙草生長過程中,煙田中30%的煙株出現了赤星病和炭疽病,出現了煙蚜和煙青蟲,針對煙蚜,用5%苦參堿水劑按重量比800倍液噴霧滅殺;針對煙青蟲,采用性信息素誘殺或用蘇云金桿菌按重量比500倍液對煙葉正反面噴施,每10天噴施一次,連續3次。針對赤星病,以10%的多抗霉素按重量比800倍量在煙株打頂后對葉片噴霧,每6天I次,連噴2次;針對炭疽病,在煙草大十字期噴施重量比I :1 200倍波爾多液。煙葉成熟后按規范進行人工采收。實施例2
選取適宜種植煙草的地塊10畝,在上一茬收割后及時翻耕曬土,移栽前耙細土塊、平整土地,以開溝條施的方式施用550kg/畝腐熟農家肥煙田按等高線起壟,壟截面呈梯形,壟距120cm,壟高25cm ;按照地勢高低開設相互連通的排水溝;選取壯苗按照行距120cm、株距45cm移栽,移栽時施用腐熟菜籽餅肥、鉀礦粉和磷礦粉為底肥,采取移栽穴內窩施,施用 量為腐熟菜籽餅肥55kg/畝、鉀礦粉60kg/畝、磷礦粉50kg/畝,按重量比加入1000倍的清潔水稀釋后施用,每株煙苗澆水2. 5kg,覆土、蓋地膜、破膜掏苗,再用細土壓膜固苗,只露心葉,形成呈茶盤狀煙窩,使苗心距土層表面I. 5cm ;移栽后一周進行查缺補苗,待煙苗長到團棵期后進行追肥,之后對煙株追施有機肥(氮、磷、鉀含量> 6%、有機質含量> 30%)和鉀礦粉,施用量為40kg/畝;鉀礦粉40kg /畝,用水浸泡后在煙株周圍環施后揭膜培土,清除雜草,去除病老葉,然后培土埋嚴無葉莖桿,培土后煙壟高度30cm,每株澆水2. 5kg。當田內煙株中心花開放數量達50%后進行一次性打頂,留葉19 21片/株;打頂后每7天人工方法抹芽一次,共抹芽3次。在煙草生長過程中,煙田中有10株出現了猝倒病,15株出現了黑脛病,部分田塊中發現了地老虎,針對地老虎采用人工捉蟲的方法殺滅;針對猝倒病,在煙苗大十期后噴施重量比I :1 :150倍波爾多液,每10天噴施一次。煙葉成熟后按規范進行人工米收。實施例3
選取適宜種植煙草的地塊5畝,在上一茬收割后及時翻耕曬土,移栽前耙細土塊、平整土地,以開溝條施的方式施用450kg/畝腐熟農家肥煙田按等高線起壟,壟截面呈梯形,壟距120cm,壟高25cm ;按照地勢高低開設相互連通的排水溝;選取壯苗按照行距120cm、株距45cm移栽,移栽時施用腐熟菜籽餅肥、鉀礦粉和磷礦粉為底肥,采取移栽穴內窩施,施用量為腐熟菜籽餅肥55kg/畝、鉀礦粉60kg/畝、磷礦粉50kg/畝,按重量比加入1000倍的清潔水稀釋后施用,每株煙苗澆水2. 5kg,覆土、蓋地膜、破膜掏苗,再用細土壓膜固苗,只露心葉,形成呈茶盤狀煙窩,使苗心距土層表面I. 5cm ;移栽后一周進行查缺補苗,待煙苗長到團棵期后進行追肥,之后對煙株追施有機肥(氮、磷、鉀含量> 6%、有機質含量> 30%),施用量為38kg/畝;鉀礦粉30kg /畝,用水浸泡后在煙株周圍環施后揭膜培土,清除雜草,去除病老葉,然后培土埋嚴無葉莖桿,培土后煙壟高度40cm,每株澆水2. 5kg。當田內煙株中心花開放數量達50%后進行一次性打頂,留葉19 21片/株;打頂后每7天人工方法抹芽一次,共抹芽4次。在煙草生長過程中,煙田中出現了斜紋夜蛾,有20株出租了白粉病,5株青枯病。針對斜紋夜蛾,采用性信息素誘殺或斜紋夜蛾核多角體病毒按重量比1000倍液煙葉正反面噴施,每隔15天用藥I次,共用藥3次。針對青枯病,定期噴施I :1 :160倍波爾多液,每周I次,連續噴施2次。煙葉成熟后按規范進行人工采收。實施例4選取適宜種植煙草的地塊6畝,在上一茬收割后及時翻耕曬土,移栽前耙細土塊、平整土地,以開溝條施的方式施用480kg/畝腐熟農家肥煙田按等高線起壟,壟截面呈梯形,壟距100cm,壟高20cm ;按照地勢高低開設相互連通的排水溝;選取壯苗按照行距100cm、株距50cm移栽,移栽時施用腐熟菜籽餅肥、鉀礦粉和磷礦粉為底肥,采取移栽穴內窩施,施用量為腐熟菜籽餅肥55kg/畝、鉀礦粉60kg/畝、磷礦粉48kg/畝,按重量比加入1000倍的清潔水稀釋后施用,每株煙苗澆水2. 8kg,覆土、蓋地膜、破膜掏苗,再用細土壓膜固苗,只露心葉,形成呈茶盤狀煙窩,使苗心距土層表面I. 5cm ;移栽后一周進行查缺補苗,待煙苗長到團棵期后進行追肥,之后對煙株追施有機肥(氮、磷、鉀含量> 6%、有機質含量> 30%),施用量為35kg/畝;鉀礦粉37kg /畝,用水浸泡后在煙株周圍環施后揭膜培土,清除雜草,去除病老葉,然后培土埋嚴無葉莖桿,培土后煙壟高度45cm,每株澆水2. 5kg。當田內煙株中心花開放數量達50%后進行一次性打頂,留葉19 21片/株;打頂后每7天人工方法抹芽一次,共抹芽4次。在煙草生長過程中,煙田中出現了煙蚜,有I畝煙田出現了野火病。針對煙蚜,采用黃板、粘膠方式誘殺,同時采用煙蚜繭蜂來防治;針對野火病,定期噴施I :1 160倍波爾多液,每周I次,連續噴施2 3次。煙葉成熟后按規范進行人工采收。實施例5
選取適宜種植煙草的地塊15畝,在上一茬收割后及時翻耕曬土,移栽前耙細土塊、平整土地,以開溝條施的方式施用530kg/畝腐熟農家肥煙田按等高線起壟,壟截面呈梯形,壟距115cm,壟高22cm ;按照地勢高低開設相互連通的排水溝;選取壯苗按照行距115cm、株距48cm移栽,移栽時施用腐熟菜籽餅肥、鉀礦粉和磷礦粉為底肥,采取移栽穴內窩施,施用量為腐熟菜籽餅肥48kg/畝、鉀礦粉55kg/畝、磷礦粉40kg/畝,按重量比加入900倍的清潔水稀釋后施用,每株煙苗澆水3. Okg,覆土、蓋地膜、破膜掏苗,再用細土壓膜固苗,只露心葉,形成呈茶盤狀煙窩,使苗心距土層表面I. 5cm ;移栽后一周進行查缺補苗,待煙苗長到團棵期后進行追肥,之后對煙株追施有機肥(氮、磷、鉀含量> 6%、有機質含量> 30%),施用量為43kg/畝;鉀礦粉35kg /畝,用水浸泡后在煙株周圍環施后揭膜培土,清除雜草,去除病老葉,然后培土埋嚴無葉莖桿,培土后煙壟高度33cm,每株澆水2. 5kg。當田內煙株中心花開放數量達50%后進行一次性打頂,留葉19 21片/株;打頂后每7天人工方法抹芽一次,共抹芽3次。在煙草生長過程中,煙田中出現了棉鈴蟲,有10株煙株出租了角斑病。針對棉鈴蟲,采用性信息素誘殺或用蘇云金桿菌按重量比500倍液對煙葉正反面噴施,每10天噴施一次,連續3次;針對角斑病,定期噴施I :1 :160倍波爾多液,每周I次,連續噴施2次。煙葉成熟后按規范進行人工采收。下面以在云南省保山市騰沖縣轄區內主要煙區的有機煙煙草種植與田間管理試驗說明本發明的原理與工作過程
試驗區最大溫度范圍15 27°C,雨季平均氣溫19 22°C左右,旱季平均氣溫13 19°C;晝夜平均溫差10 16°C。烤煙生長期平均氣溫21. 2°C,晝夜平均溫差為11. 7V。移栽期主要在4月底飛月初(一般選擇4月15日前后),降水量適中,能滿足優質烤煙生長的需要,再加上溫度較高、日照充足,促進根系 生長,為烤煙優質適產打下基礎。旺長期(6 7月)煙區降水充足,月降水量為100 200 _,成熟采烤期(8 9月),降水適中,前期月降水量200 mm左右,后期降水減少,月降水量100 mm左右,符合煙葉成熟期對水分的要求。保山煙區植煙土壤絕大部分屬壤土,典型的結構為含砂粒30% 50%、粗粉粒15% 20%、細粘粒10% 20%。土壤粘粒基本上有次生無機鐵、鋁礦物組分,容易膠結成水穩性相當好的類似團粒狀的假粉粒狀結構,具有較好的透氣、透水性,疏松并多孔隙,有機質含量豐富,同時通過秸桿還田、種植綠肥、施用生物肥料、加強輪作等措施來改良土壤質地。不同氣候條件的煙草種植基本種植與田間管理方法沒有本質的區別,所不同的在于育苗及大田移栽時間上的不同,本發明技術方案不受地域限制,具有普遍實用性和推廣應用價值,在不同煙區適用同樣能夠實現本發明的目的。試驗地位于云南保山市騰沖縣明光麻櫟村。對照試驗,即采用常規種植、管理方式和本發明實施例5種植與田間管理方式對照試驗,試驗結果對比如下
表I不同種植方法煙葉中重金屬含量比較
權利要求
1.一種有機煙草大田種植與田間管理方法,包括整地起壟、移栽煙苗、大田施肥、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與采收,其特征在于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A、整地起壟上一茬收割后應及時翻耕曬土,移栽前耙細土塊、平整土地,按等高線起壟,壟截面呈梯形,壟距10(Tl20Cm,壟高20 25cm;按照地勢高低開設相互連通的排水溝;你 B、移栽煙苗將壯煙苗按照行距10(Tl20cm、株距45 55cm移栽,每株煙苗澆水2.5 3.Okg,覆土、蓋地膜、破膜掏苗,再用細土壓膜固苗,只露心葉,形成呈茶盤狀煙窩,使苗心距土層表面I. O I. 5cm ; C、大田施肥包括起壟前施肥、移栽時施底肥和移栽后追肥,按每畝施純氮量5 6kg計算施用氮肥,按氮肥磷肥鉀肥=1 :1. (Γ2. O :2. (Γ3. O的重量比平衡施肥; D、田間管理包括查缺補苗、揭膜培土和補水、打頂留葉和抹芽,做到無雜草、無積水、無煙花、無煙杈、無病株、無弱株、無缺株、無缺肥、無脫肥、無板結,煙株整齊度好; E、病蟲害防治通過選擇地塊、及時輪作、清除病苗、控制施肥比例和施肥量、控制通風,配合藥劑施用進行病蟲害綜合防治;所述的病害包括真菌性病和病毒病、細菌病,所述的真菌性病包括炭疽病、猝倒病、赤星病、白粉病、黑脛病,細菌病包括青枯病、野火病、角斑病,病毒病包括煙草普通花葉病毒病、煙草黃瓜花葉病毒病和煙草馬鈴薯Y病毒病;通過人工捉蟲、誘殺或藥劑滅殺的方式防治蟲害,所述的蟲害包括地老虎、煙蚜、煙青蟲、棉鈴蟲、斜紋夜蛾; F、米收煙葉成熟后按規范進行人工米收。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有機煙草大田種植與田間管理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氮肥為腐熟菜籽餅肥,所述的腐熟菜籽餅肥是以N含量3 4%菜籽餅肥為原料,分別按照重量比1/100的比例加入煙草青枯病生防菌、煙草黑脛病生防菌和病毒病生防菌新鮮發酵原液,在發酵池中堆積發酵60天得到的肥料。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有機煙草大田種植與田間管理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氮肥為腐熟農家肥,所述的腐熟農家肥是以牲畜糞便為主料,農作物秸桿為輔料混合成基料,并按重量比1/100接種煙草青枯病生防菌、煙草黑脛病生防菌和病毒病生防菌中的一種或一種以上混合發酵原液,發酵后得到的肥料。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有機煙草大田種植與田間管理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磷肥為磷礦粉,鉀肥為鉀礦粉,施用磷肥或鉀肥時分別按重量比加入90(Γ1000倍的清潔水,以水浸液作為磷肥和鉀肥施用。
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有機煙草大田種植與田間管理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起壟前施肥為腐熟農家肥,開溝條施,施用量為45(T550kg/畝;所述的移栽時施底肥為腐熟菜籽餅肥、鉀礦粉和磷礦粉,采取移栽穴內窩施,施用量為腐熟菜籽餅肥45飛5kg/畝、鉀礦粉50 60kg/畝、憐礦粉40 50kg/畝。
6.如權利要求I或5所述的有機煙草大田種植與田間管理方法,其特征是移栽后追肥與D步驟的揭膜培土時同步完成,追肥使用有機肥和鉀礦粉,有機肥的氮、磷、鉀含量^ 6%、有機質含量> 30%,施用量為35 45kg/畝;鉀礦粉3(T40kg /畝,用水浸泡后在煙株周圍環施后培土,同時燒水2. 5 3. Okg/株。
7.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有機煙草大田種植與田間管理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揭膜培土是當煙株進入團棵期后將薄膜從煙壟上完全揭掉,清除雜草,去除病老葉,然后培土埋嚴無葉莖桿,培土后煙壟高度不低于30cm。
8.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有機煙草大田種植與田間管理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打頂留葉和抹芽是當田內煙株中心花開放數量達50%后進行一次性打頂,留葉19 21片/株;打頂后每7天人工方法抹芽一次,共抹芽3 4次。
9.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有機煙草大田種植與田間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E步驟中的藥劑防治包括針對猝倒病,在煙苗大十期后噴施重量比I :1 :150 180倍波爾多液,每7 10天噴施一次;針對赤星病,以10%的多抗霉素按重量比800倍量在煙株打頂后對葉片噴霧,每5 7天I次,連噴2 3次;針對病毒病,在移栽后3天用O. 5%氨基寡聚糖水劑按重量比500倍液每7天噴霧一次,連續噴3 4次;針對炭疽病,在播種前對苗池和漂盤進行消毒,在煙草大十字期噴施重量比I :1 200倍波爾多液;針對青枯病、野火病、角斑病,定期噴施I :1 :160倍波爾多液,每周I次,連續噴施2 3次。
10.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有機煙草大田種植與田間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E步驟所述 的誘殺或藥劑滅殺包括針對煙蚜,用5%苦參堿水劑按重量比800倍液噴霧滅殺,或采用黃板、粘膠方式誘殺,或采用蚜繭蜂來防治;針對煙青蟲、棉鈴蟲,采用性信息素誘殺或用蘇云金桿菌按重量比500倍液對煙葉正反面噴施,每1(Γ15天噴施一次,連續3次;針對斜紋夜蛾,采用性信息素誘殺或斜紋夜蛾核多角體病毒按重量比1000倍液煙葉正反面噴施,每隔1(Γ15天用藥I次,共用藥3次。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有機煙草大田種植與田間管理方法,包括整地起壟、移栽煙苗、大田施肥、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所述壟之截面呈梯形,壟距100~120cm,壟高20~25cm,依地勢高低開設排水溝;移栽株距45~55cm,澆足水,然后覆土、蓋地膜、破膜掏苗;施肥起壟前、移栽時施底肥和移栽后追肥;田間管理包括查缺補苗、揭膜培土和補水、打頂留葉和抹芽;病蟲害防治包括綜合防治與藥劑防治;人工采收。本發明根據有機煙種植及管理的要求,采用有機肥料,并使用無害化藥劑或生物制劑進行病蟲害防治,從而實現煙草的有機化生產。與常規煙草生產方法相比,鉛、汞、鎘、砷、銅、鉻等有害元素,以及吡蟲啉、甲維鹽、高氯菊酯、氰戊菊酯、噻蟲嗪等主要農藥的殘留量都明顯降低。
文檔編號A01C11/02GK102630478SQ20121014170
公開日2012年8月15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9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9日
發明者劉莉莉, 周鋒, 姜吉飛, 李麗, 李義強, 李永亮, 楊中義, 楊繼洪, 楊金廣, 段燕平, 胡志明 申請人:云南省煙草公司保山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