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食用菌出菇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食用菌栽培的出菇房。
背景技術:
傳統的食用菌產業一般是利用蔬菜大棚進行栽培,科技含量低,規模小,利潤少,種植、栽培技術相對簡單,一般以稻草、麥草為主要原料,只能在秋季栽培,限制了食用菌的生產。而且利用大棚進行栽培時,大棚內的溫度 、濕度和氣密等環境條件難以控制,使得菌孢易受污染和成活率大為降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滿足農民工廠化種植食用菌的食用菌出菇房。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食用菌出菇房,包括保溫底盤、設置在保溫底盤上的四個保溫墻板和設置在四個保溫墻板上端的保溫頂板,所述的保溫底盤、四個保溫墻板和保溫頂板一起組成出菇房體,在所述的保溫墻板上設置有門、溫度控制裝置、濕度控制裝置、新風換氣機和排風機,在所述的出菇房體內設置有光控裝置。為了更好地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是在所述保溫底盤的底部設置有滾輪。本發明的優點是上述食用菌出菇房,能夠創造食用菌生長發育條件,滿足食用菌在不同生育階段對環境條件的要求,在不同地域、不同氣候條件下利用溫控、濕控、風控、光控設備創造人工環境,減少自然環境對菌孢的污染,在單位空間內,立體化、規模化、周年化栽培符合標準的優質食用菌,成本低廉、生長周期短,具有較好的市場前景,解決了農民工廠化種植食用菌的障礙性難題,為農民栽培食用菌之首選。
圖I為本發明食用菌出菇房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的左視結構示意圖。圖中1、保溫底盤,2、保溫墻板,3、保溫頂板,4、門,5、溫度控制裝置,6、濕度控制裝置,7、新風換氣機,8、排風機,9、光控裝置,10、滾輪。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詳細描述一下本發明的具體內容。如圖I、圖2所示,食用菌出菇房,包括保溫底盤I、設置在保溫底盤I上的四個保溫墻板2和設置在四個保溫墻板2上端的保溫頂板3,所述的保溫底盤I、四個保溫墻板2和保溫頂板3 —起組成出菇房體,在所述的保溫墻板2上設置有門4、溫度控制裝置5、濕度控制裝置6、新風換氣機7和排風機8,在所述的出菇房體內設置有光控裝置9。
如圖I、圖2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在所述保溫底盤I的底部設置有滾輪10,在出菇房體底部設置有滾輪10可以方便食用菌出菇房根據需要移動位置。上述食用菌出菇房,能夠創造食用菌生長發育條件,滿足食用菌在不同生育階段對環境條件的要求,在不同地域、不同氣候條件下利用溫度控制裝置5控制溫度、濕度控制裝置6控制濕度、新風換氣機7和排風機8組成風控裝置保持食用菌出菇房內的空氣新鮮、 光控裝置9提供食用菌生長所需光線,通過上述控制設備創造人工環境供食用菌生長。實際使用時,溫度控制裝置5采用制冷機組,濕度控制裝置6可以采用加濕器,光控裝置9采用日光燈或LED燈。
權利要求
1.食用菌出菇房,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溫底盤(I)、設置在保溫底盤(I)上的四個保溫墻板(2 )和設置在四個保溫墻板(2 )上端的保溫頂板(3 ),所述的保溫底盤(I)、四個保溫墻板(2)和保溫頂板(3)—起組成出菇房體,在所述的保溫墻板(2)上設置有門(4)、溫度控制裝置(5)、濕度控制裝置(6)、新風換氣機(7)和排風機(8),在所述的出菇房體內設置有光控裝置(9)。
2.按照權利要求I所述的食用菌出菇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保溫底盤(I)的底部設置有滾輪(10)。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食用菌出菇房,包括保溫底盤、設置在保溫底盤上的四個保溫墻板和設置在四個保溫墻板上端的保溫頂板,所述的保溫底盤、四個保溫墻板和保溫頂板一起組成出菇房體,在所述的保溫墻板上設置有門、溫度控制裝置、濕度控制裝置、新風換氣機和排風機,在所述的出菇房體內設置有光控裝置。優點是在不同地域、不同氣候條件下利用溫控、濕控、風控、光控設備創造人工環境,減少自然環境對菌孢的污染,在單位空間內,立體化、規模化、周年化栽培符合標準的優質食用菌,成本低廉、生長周期短,具有較好的市場前景,解決了農民工廠化種植食用菌的障礙性難題,為農民栽培食用菌之首選。
文檔編號A01G1/04GK102696398SQ201210215280
公開日2012年10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27日
發明者劉兵, 朱鉅星, 李劍, 陶雪飛 申請人:鹽城市愛菲爾鋼結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