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插秧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06076閱讀:375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插秧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插秧機。
背景技術
插秧機具備行走部和與上述行走部連接了的栽插部。上述行走部具備動力源,上述栽插部具有栽插用傳動箱 、栽插爪、以及載秧臺。上述栽插爪按可旋轉的方式安裝在上述栽插用傳動箱(日文$ '7〉3 一上。于是,上述栽插用傳動箱經動力傳遞機構與上述動力源進行工作連接,由來自上述動力源的旋轉動力驅動上述栽插爪旋轉。在上述栽插傳動箱上設置了離合機構(栽插離合器)。如由操作手柄的操作使上述栽插離合器成為卡合狀態,則上述栽插爪被旋轉驅動,如上述栽插離合器被形成為分離狀態,則上述栽插爪被停止。而且,上述栽插離合器按這樣的方式構成,即,在從卡合狀態轉移到了分離狀態的時候,按上述栽插爪在與田面、載秧臺接觸的位置不停止旋轉的方式一邊使上述栽插爪轉動到規定的上部停止位置(基準位置)一邊隔斷動力傳遞(例如,參照日本實公昭60 - 21929號公報)。可是,也存在按相應于上述栽插部的上升動作使上述栽插離合器從卡合狀態轉移到分離狀態的方式構成了的插秧機。在此結構的場合,例如,在栽插作業進行到了田的邊緣附近后使插秧機轉換方向的時候,如一邊使上述插秧機移動一邊使上述栽插部上升,上述栽插離合器一邊使上述栽插爪轉動到上部停止位置,一邊將動力傳遞隔斷。此時,如上述栽插爪已從載秧臺上的毯狀秧苗取出秧苗進行了保持,則在上述栽插爪轉動到上部停止位置的途中進行將保持了的上述苗放出的棄苗動作。在此棄苗動作的時刻上述栽插部從田面上升了,因此,上述栽插爪放出了的秧苗不被栽插在田中,成為漂浮在田面(水面)上的狀態。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插秧機,該插秧機在隔斷向栽插爪的動力傳遞的時候,可選擇使上述栽插爪轉動到上部停止位置的狀態和使上述栽插爪不從該時刻的位置轉動的狀態。本發明就是鑒于上述以往的技術而作出的發明,提供一種插秧機,該插秧機具備夾插在設于行走部的動力源與栽插部的栽插爪之間的栽插離合器,上述栽插離合器按這樣的方式構成,即,當上述栽插離合器在正在輸入來自上述動力源的旋轉動力的狀態下被進行分離操作時,進行一邊將上述栽插爪移動到規定停止位置一邊把向上述栽插爪的動力傳遞隔斷的規定位置停止動作;在該插秧機中在從上述動力源到上述栽插離合器的傳動路徑上夾插有傳動離合器,上述傳動離合器被構成為,相應于上述栽插部的上升操作隔斷從上述動力源向上述栽插離合器的動力傳遞而且相應于上述栽插部的下降操作使從上述動力源向上述栽插離合器的動力傳遞結合(日文係合)。在本發明的插秧機中,如對上述栽插部進行上升操作,則上述傳動離合器進行分離動作,如對上述栽插部進行下降操作,則上述傳動離合器進行卡合動作。此時,上述傳動離合器由于與上述栽插離合器相比被配置在傳動方向上游側,所以,在上述栽插部被進行了上升操作的時候,由上述傳動離合器的分離動作使得不向上述栽插離合器傳遞動力。即,上述栽插爪按不經過上述栽插離合器的分離動作的方式被即時停止,不進行規定位置停止動作。因此,即使上述栽插爪從載秧臺上的毯狀秧苗切分了秧塊,上述栽插爪也不旋轉移動到規定位置,因此,上述秧塊不會從上述栽插爪脫落或飛散。S卩,通過相應于上述栽插部的上升操作使上述傳動離合器進行分離動作,能夠在開始上述栽插爪的規定位置停止動作之前將栽插動作切斷,強制地使上述栽插爪停止。因此,能夠防止上述栽插爪將保持了的秧塊放出而產生的漂秧。另外,如上述栽插部被進行下降操作,則上述傳動離合器卡合,向傳動方向下游側的上述栽插離合器也傳遞動力。如在此狀態下對上述栽插離合器進行分離操作,則上述栽插爪進行規定位置停止動作(上述栽插爪旋轉移動到規定位置后停止的動作)。此時,即使上述栽插爪從上述載秧臺上的毯狀秧苗切分了秧塊,由于上述栽插部下降了,所以,上述秧塊也被栽插在田中。即使在此狀態下移動機身,上述栽插爪也在規定位置被停止,因此,能夠避免上述栽插爪在田面上硬拖而變形或發生秧苗卡住的情況。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插秧機能夠由單一的操作手柄對上述栽插離合器的卡合、分離的切換及上述栽插部的升降進行操作。在此場合,在朝一方側操作上述操作手柄時,能夠使上述栽插部的下降動作先于上述栽插離合器的卡合動作進行,在朝另一方側操作上述操作手柄時,能夠使上述栽插離合器的分離動作先于上述栽插部的上升動作進行。在該構成中,通過朝下降側操作I根上述操作手柄,能夠在使上述栽插部下降了后使上述栽插離合器卡合。另外,通過朝上升側操作I根上述操作手柄,能夠在使上述栽插離合器分離后使上述栽插部上升。此時,如在使上述栽插部下降了的狀態下朝上升側操作上述操作手柄而使上述栽插離合器分離,則由于上述傳動離合器為卡合狀態,因此,上述栽插爪進行規定位置停止動作。另外,如上述栽插部上升,則上述栽插離合器被分離,在上述栽插爪進行了規定位置停止動作后,上述傳動離合器被分離。因此,在上述栽插離合器分離時進行的上述栽插爪的規定位置停止動作由于一直在上述栽插部下降了的狀態進行,所以,即使上述栽插爪從載秧臺上的毯狀秧苗切分了秧塊,該秧塊也被栽插在田中。另外,由于上述栽插爪在規定位置被停止,因此,即使在使上述栽插部下降了的狀態使機身移動,也能夠能夠避免上述栽插爪在田上硬拖而變形或發生秧苗卡住的情況。另外,由于在上述栽插部上升了的狀態下使上述傳動離合器分離,因此,上述傳動離合器被分離,所以,上述栽插爪在該時刻的位置被停止。因此,秧塊不會從上述栽插爪脫落、飛散。在上述一個實施方式中,優選為,能夠相應于上述操作手柄的從中立位置到一方側規定位置的操作使上述栽插部下降、相應于上述操作手柄的從上述中立位置到上述一方側規定位置的重復操作使上述栽插離合器卡合,另一方面,能夠相應于上述操作手柄的從上述中立位置到另一方側規定位置的操作使上述栽插離合器分離、相應于上述操作手柄的從上述中立位置到上述另一方側規定位置的重復操作使上述栽插部上升。在該構成中,通過朝下降側操作I次I根上述操作手柄,上述傳動離合器進行卡合動作,并且,通過例如接著朝下降側進行第二次的操作,使上述栽插離合器進行卡合動作,能夠進行上述栽插爪的規定位置停止動作。另外,通過朝上升側操作I次上述操作手柄,使上述傳動離合器及上述栽插離合器進行分離動作,并且,通過例如接著朝上升側進行第二次的操作,能夠使上述栽插部上升。此時,在上述栽插部下降了的狀態下,如朝上升側操作I次上述操作手柄而僅使上述栽插離合器分離,則由于上述傳動離合器卡合,因此,上述栽插爪進行規定位置停止動作。另外,如例如接著朝上升側進行第二次的操作而使上述栽插部上升,則上述傳動離合器也分離。這樣,由I根上述操作手柄能夠簡單地進行上述栽插部的升降操作和上述栽插離合器的卡合、分離操作和上述傳動離合器的卡合、分離操作。即,在使上述栽插部下降了的狀態下能夠進行上述栽插部的驅動的通斷。其結果,能夠提高上述操作手柄的對上述栽插離合器及上述傳動離合器的操作性。另外,本發明提供一種插秧機,具備行走部、栽插部、栽插離合器、以及傳動離合器;該行走部具有動力源;該栽插部按可升降的方式與上述行走部連接,該插秧部具有栽插爪,該栽插爪借助從上述動力源傳遞的旋轉動力進行轉動從而從載秧臺上的毯狀秧苗取出秧苗并栽插在田中;該栽插離合器能夠選擇地取得從上述動力源向上述栽插爪進行動力
傳遞的卡合狀態及隔斷上述動力傳遞的分離狀態,該栽插離合器被構成為,在從上述動力源輸入了旋轉動力的狀態下從結合狀態向分離狀態切換時一邊使上述栽插爪向基準位置移動一邊隔斷上述動力傳遞;該傳動離合器被配置在從上述動力源到上述栽插爪的動力傳遞路徑中的比上述栽插離合器更靠傳動方向上游側的位置。按照上述插秧機,在隔斷向上述栽插爪傳遞的動力的時候,能夠選擇使上述栽插爪朝上述基準位置移動或保持在該時刻的位置。即,在隔斷向上述栽插爪傳遞的動力的時候,在上述傳動離合器保持為卡合狀態不變而上述栽插離合器從結合狀態切換到了分離狀態的情況下,能夠使上述栽插爪移動到上述基準位置。另一方面,在隔斷向上述栽插爪傳遞的動力的時候,在使上述傳動離合器從卡合狀態切換到了分離狀態的情況下,能夠將上述栽插爪保持在該時刻的位置。例如,上述栽插離合器可具有驅動側的離合器形成體、從動側的離合器形成體、凸輪槽;該驅動側的離合器形成體被設在了位于傳動方向上游側的驅動軸上;該從動側的離合器形成體被設在了與上述驅動軸同軸地配置了的從動軸上;該凸輪槽為被設在了上述從動軸或上述從動側的離合器形成體上的凸輪槽,受到來自促動器的驅動力而一邊使上述從動軸繞軸線旋轉到規定位置(即,使與上述從動軸進行了工作連接的上述栽插爪位于上部停止位置的位置)一邊從上述驅動軸離開。在這里,為了使上述促動器的小型化及成本低廉化,最好上述促動器的驅動力的大小被設定為這樣的程度,在該程度下,在上述從動軸正由上述驅動軸繞軸線旋轉的狀態下,上述從動軸繞軸線可一邊旋轉到規定位置一邊從上述驅動軸離開,而在上述驅動軸停止了旋轉的狀態下上述從動軸不能一邊繞軸線旋轉一邊從上述驅動軸離開。因此,在使上述傳動離合器成為卡合狀態而使上述驅動軸旋轉,而且,使上述栽插離合器成為卡合狀態而使上述從動軸隨著上述驅動軸一起繞軸線旋轉的狀態下,如從上述促動器對上述從動軸施加驅動力,則上述從動軸一邊繞軸線旋轉到規定位置一邊從上述驅動軸離開,由此,一邊隔斷向上述栽插爪的動力傳遞一邊使上述栽插爪轉動到上部停止位置。相對于此,如在與上述栽插離合器的分離動作大致同時或比上述栽插離合器的分離動作更早地使上述傳動離合器成為分離狀態,則由此傳動離合器的分離動作將向上述栽插爪的動力傳遞隔斷,此時,上述栽插爪被固定在此時刻的位置。而且,即使為了使上述栽插離合器向分離狀態轉移而由上述促動器將驅動力施加在了上述從動軸上,也如上述那樣,在上述驅動軸及上述從動軸停止了的狀態下,僅由上述促動器的驅動力不能使上述從動軸一邊繞軸線旋轉到規定位置一邊從上述驅動軸離開。因此,上述栽插爪不會轉動到上部停止位置,在該位置被停止了的狀態不變。優選為,上述插秧機還具備連動機構和牽制機構;該連動機構按相應于上述栽插離合器的傳動狀態的切換使上述傳動離合器的傳動狀態進行切換的方式對上述栽插離合器及上述傳動離合器間進行工作連接(日文作動連結);該牽制機構按在上述栽插離合器保持離合器分離狀態的狀態下容許上述傳動離合器成為卡合狀態的方式禁止上述連動機構的作用。


·
圖I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I的插秧機的側視圖。圖2為上述實施方式I的插秧機中的操作盤部的俯視圖。圖3為上述實施方式I的插秧機的傳動模式圖。圖4為上述實施方式I的插秧機中的株距變速部的傳動模式圖。圖5為上述實施方式I的插秧機中的栽插離合器附近的部分剖視圖。圖6為上述實施方式I的插秧機中的控制裝置的控制框圖。圖7為上述實施方式I的插秧機中的操作手柄的俯視圖。圖8為關于上述實施方式I的插秧機中的栽插部的升降、傳動離合器的離合及上述栽插離合器的離合的流程圖。圖9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2的插秧機的側視圖。圖10為上述實施方式2的插秧機中的栽插部的旋轉箱附近的放大側視圖。圖11為上述實施方式2的插秧機的傳動模式圖。圖12為上述實施方式2的插秧機中的株距變速部的傳動模式圖。圖13為上述實施方式2的插秧機中的上述傳動離合器附近的放大部分剖視圖,表示上述傳動離合器的分離狀態。圖14為上述傳動離合器附近的放大部分剖視圖,表示上述傳動離合器的卡合狀態。圖15為上述傳動離合器附近的放大部分剖視圖,表示與栽插部的下降動作連動,上述傳動離合器從分離狀態切換成了卡合狀態的時刻的狀態。圖16為上述實施方式2的插秧機中的栽插離合器附近的部分剖視圖。圖17為上述實施方式2的插秧機中的升降連桿機構附近的部分放大圖,表示使栽插部成為了下降狀態的狀態。圖18為上述升降連桿機構附近的部分放大圖,表示使上述栽插部成為了上升狀態的狀態。圖19為上述升降連桿機構附近的部分放大圖,表示使上述栽插部正在從上升狀態向下降狀態轉移的途中的狀態。
圖20為上述實施方式2的插秧機中的控制裝置的框圖。圖21 (a)及(b)為表示設在了上述實施方式2的插秧機中的栽插離合器用促動器中的通融機構的變形例的模式圖,分別表示栽插離合器的卡合狀態及分離狀態。圖22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3的插秧機的側視圖。圖23為上述實施方式3的插秧機中的栽插部的旋轉箱附近的放大側視圖。圖24為上述實施方式3的插秧機的傳動模式圖。
圖25為上述實施方式3的插秧機中的控制裝置的框圖。圖26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4的插秧機中的傳動離合器、連動機構及牽制機構附近的部分放大剖視圖,表示在維持了上述傳動離合器及栽插離合器的連動關系的狀態下上述傳動離合器分離了的狀態。圖27為與圖26對應的部分放大剖視圖,表示在維持了上述傳動離合器及栽插離合器的連動關系的狀態下上述傳動離合器卡合了的狀態。圖28為與圖26及圖27對應的部分放大剖視圖,表不在上述傳動離合器及栽插離合器的連動關系被解除了的狀態下上述傳動離合器卡合了的狀態。圖29為與圖26 圖28對應的部分放大剖視圖,表不在上述傳動離合器及栽插離合器的連動關系被解除了的狀態下上述傳動離合器分離了的狀態。圖30為上述實施方式4的插秧機中的控制裝置的框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方式I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I的插秧機進行說明。在圖I中表示本實施方式的乘坐式插秧機的側視圖。在上述乘坐式插秧機I中,在行走部2的后方經升降連桿機構3升降自如地連接栽插部4。而且,在圖中,符號G表示田,符號g表不犁底,符號W表不水面。上述行走部2具有下部體10和上部體11。上述下部體10,具備變速部12、與上述變速部12的左右側部連接了的前橋殼13、13、被支承在了上述各前橋殼13、13上的前車軸14、14、以及被安裝在了上述前車軸14、14上的前車輪15、15。在上述變速部12的后面部經在前后方向延伸的矩形管狀的連接體16連接后橋殼17,在上述后橋殼17的左右側部經后車軸18、18安裝了后車輪19、19。在上述變速部12的前部朝前方以突出狀設置原動機部支架體20,在上述原動機部支架體20上設置發動機21 (參照圖3)等原動機部22。在上述變速部12及上述后橋殼17上設置輔助支架體23。上述上部體11,具有按覆蓋上述原動機部22的方式設在了前部的發動機罩30和設在了上述發動機罩30的上部的操作盤部31。按位于上述發動機罩30的后方的方式在上述輔助支架體23上配設蓋體32。上述蓋體32按后半部經臺階高差比前半部位于更上方的方式形成,在上述后半部上載置駕駛座33。上述操作盤部31,如圖2所示,在前部具有顯示部34,在后部經支軸35設有轉向盤36。在上述轉向盤36的左側方配置有由手柄導槽37引導的主變速手柄38,在上述轉向盤36的右側方配置了操作手柄39。而且,符號40為操作開關群。這樣包含上述轉向盤36等的上述操作盤部31及上述駕駛座33形成了駕駛部5。
上述栽插部4,具有栽插變速部50、按在左右方向延伸存在的方式與上述栽插變速部50連接了的連動箱52、按在前后方向延伸存在的方式與上述連動 箱52連接了的多個栽插箱51。在上述栽插箱51的后端部,按繞沿左右方向的軸線可進行工作旋轉的方式連接有旋轉箱53,在上述旋轉箱53的兩端部安裝了栽插爪54。在上述栽插箱51的上方按在左右方向自如地進行橫向進給的方式以立起狀態配置有載秧臺55,在上述載秧臺55上按在上下方向自如地進行縱向進給自如的方式載置毯狀秧苗(未圖示)。在上述栽插箱51的下方配設了浮體56。通過這樣構成,上述栽插爪54與上述旋轉箱53的旋轉動作連動而一邊繪出上下縱向伸長的橢圓的旋轉軌跡一邊進行栽插工作。即,通過一對上述栽插爪54—邊繪出旋轉軌跡一邊進行栽插動作,從由上述載秧臺55進行橫向進給及縱向進給的毯狀秧苗依次分取苗株,栽插在田中。上述升降連桿機構3夾插在形成上述行走部2的上述輔助支架體23的后端部的后端支架體41與設在了上述栽插部4上的掛鉤體57之間。上述升降連桿機構3具有在前后方向延伸存在而且前端部繞沿左右方向的軸線旋轉自如地樞支連接于上述后端支架體41的上部連桿60及下部連桿61和與這些連桿60、61的后端部連接而且在上下方向延伸存在的后端連接體62,上述掛鉤體57裝拆自如地與上述后端連接體62連接。在上述升降連桿機構3與上述輔助支架體23之間夾裝升降缸63。按照該構成,如上述升降缸63進行縮短動作,則上述升降連桿機構3的上述后端連接體62上升,進而上述栽插部4上升。另一方面,如上述升降缸63進行伸長動作,則上述升降連桿機構3的上述后端連接體62下降,進而上述栽插部4下降。下面參照圖3對上述乘坐式插秧機I的動力傳遞結構進行說明。即,上述發動機21的輸出軸70經皮帶傳動機構71與設在了上述變速部12中的靜液壓式無級變速裝置72的輸入軸73連動連接。上述變速部12內裝與上述靜液壓式無級變速裝置72的輸出軸進行了工作連接的前車輪變速機構74、后車輪傳動機構75、以及動力取出機構76。上述前車輪變速機構74經上述前車軸14、14與上述前車輪15、15進行工作連接。上述后車輪傳動機構75經后車軸傳動軸77與內裝在了上述后橋殼17中的后車輪變速機構78進行工作連接。上述后車輪變速機構78經上述后車軸18、18與上述后車輪19、19進行工作連接。上述動力取出機構76經傳動軸79與傳動離合器殼體80進行工作連接,上述傳動離合器殼體80經傳動軸81與株距變速箱82進行工作連接。上述傳動軸79及上述傳動軸81形成傳動機構。上述傳動離合器殼體80被配設在上述變速部12的右側附近,在內部收容電磁式的傳動離合器90。通過使上述傳動離合器90進行卡合、分離動作,向位于動力傳遞路徑的下游側的上述株距變速箱82的動力傳遞被結合、切斷。上述株距變速箱82具有配設在箱主體83內的株距變速機構91、栽插離合器92、以及施肥裝置動力取出機構93。上述株距變速機構91與設在了上述駕駛部5的株距變速手柄(未圖示)進行工作連接,相應于對上述株距變速手柄進行的人為操作,進行株距變速。上述株距變速機構91,如圖4所示,具備在前后方向延伸的株距變速軸94及中間軸95和外嵌在了上述株距變速軸94上的筒狀的滑動變速齒輪支軸96。在上述株距變速軸94與上述中間軸95之間夾插高低速2檔的主變速齒輪組97,在上述中間軸95與上述滑動變速齒輪支軸96之間夾插高低速3檔的副變速齒輪組98。上述株距變速軸94的后端部與設在了上述栽插部4上的上述栽插變速部50的輸入軸58,經栽插傳動軸99進行工作連接。上述栽插離合器92,如在圖5中也表示的那樣,具備離合器主體100、規定位置停止凸輪體101、以及凸輪工作體102。上述離合器主體100包含設在了上述滑動變速齒輪支軸96的后端的一側離合器形成體103、在上述株距變速軸94的后端部沿其軸線滑動自如地設置了的另一側離合器形成體104。上述規定位置停止凸輪體101形成在上述另一側離合器形成體104的背面側,在上述規定位置停止凸輪體101的周面上形成凸輪槽105。上述凸輪工作體102為螺線管式的促動器,具有相對于上述凸輪槽105進退自如的工作片106。上述工作片106,在進入了的狀態下與上述凸輪槽105卡合,在后退了的狀態下從上述凸輪槽105解除卡合。上述凸輪工作體102與上述駕駛部5的上述操作手柄39被電氣性地連接,相應于對上述操作手柄39進行的人為操作,經上述凸輪工作體102使上述栽插離合器92卡合、分離。其中,符號107為朝離合器卡合側進行彈性施力的推壓彈簧。通過這樣構成,在使上述工作片106進入而與上述凸輪槽105卡合了的情況下,經
上述凸輪槽105在從上述一側離合器形成體103離開的方向反抗上述推壓彈簧107的彈性力與上述另一側離合器形成體104進行滑動而成為離合器分離狀態。此時,按滑動自如而且不能繞軸線相對旋轉的方式支承了上述另一側離合器形成體104的上述株距變速軸94,經上述凸輪槽105在繞軸線旋轉了一定量(例如180度)后被停止旋轉。具體地說,向設在了上述栽插部4上的上述栽插爪54,經上述株距變速軸94 —上述栽插傳動軸99 —上述栽插變速部50的上述輸入軸58 —上述栽插變速部50 —上述連動箱52 —上述栽插箱51 —上述旋轉箱53傳遞旋轉動力。此時,在上述栽插離合器92被進行分離動作的時候,上述株距變速軸94經上述凸輪槽105在繞軸線旋轉了一定量后被停止旋轉。其結果,在使上述栽插離合器92分離了的時候,上述栽插爪54在移動到了規定的栽插工作位置后被停止旋轉。即,上述栽插爪54在規定位置停止動作。在這里,規定位置,在本實施方式中為上述載秧臺55的下端部與上述浮體56的上面的中間位置,為使上述栽插爪54的栽插動作停止的位置。上述施肥裝置動力取出機構93,基端側與上述主變速齒輪組97進行工作連接而且前端側的輸出軸108朝上方突出,使得可從上述輸出軸108向施肥裝置(未圖示)等取出動力。下面,對圖6所示控制框圖進行說明。即,本實施方式的上述乘坐式插秧機I具備設置了 CPU (中央處理器)、存儲器、以及其它電子設備等的個人計算機等具有控制功能的控制器120。在上述控制器120的輸入側,電氣性地連接被配設在上述操作手柄39的基端部而對上述操作手柄39的上升操作進行檢測的限位開關等上升操作傳感器121、被配設在上述操作手柄39的基端部而對上述操作手柄39的下降操作進行檢測的限位開關等下降操作傳感器122、被設在上述升降連桿機構3上而對上述升降連桿機構3的最大程度上升動作進行檢測的旋轉電位器等最大程度上升傳感器123、以及被設在上述升降連桿機構3上而對上述升降連桿機構3的最大程度下降動作進行檢測的旋轉電位器等上述最大程度下降傳感器 124。在上述控制器120的輸出側,電氣性地連接電磁式的上述傳動離合器90、上述栽插離合器92的上述凸輪工作體102、以及對通往上述升降缸63的液壓回路進行開閉的開閉電磁閥(未圖不)。通過這樣構成,上述控制器120根據來自上述各傳感器121 124的檢測信息,分別向上述傳動離合器90、上述栽插離合器92的上述凸輪工作體102、上述升降缸63的開閉電磁閥發送控制信息,對上述各離合器90、92及上述升降缸63的動作進行適當控制。詳細地說,上述控制器120如收到上述下降操作傳感器122的第一次的ON信號,則使上述升降缸63進行伸長動作而使上述栽插部4下降,并且使上述傳動離合器90進行結合動作。然后,如接著(在規定的短時間內)收到第二次的ON信號,則使上述栽插離合器92進行卡合動作。另一方面,上述控制器120如收到上述上升操作傳感器121的第一次的ON信號,則使上述栽插離合器92進行分離動作,并且使上述栽插爪54進行規定位置停止動作。然后,如接著(在規定的短時間內)收到第二次的ON信號,則使上述升降缸63進行縮短動作而·使上述栽插部4上升,并且使上述傳動離合器90進行分離動作。具體地說,如將圖2及圖7所示上述操作手柄39從中立姿勢朝前方傾倒操作到規定的極限操作角度I次,則上述栽插部4下降。此時,上述傳動離合器90進行卡合動作。如再次(連續地)將上述操作手柄39從中立姿勢朝前方傾倒操作(第二次)到規定的極限操作角度,則上述栽插離合器92進行卡合動作。另外,如將上述操作手柄39從中立姿勢朝后方(跟前)傾倒操作到規定的極限操作角度I次,則上述栽插離合器92進行分離動作。如再次(連續地)將上述操作手柄39從中立姿勢朝后方(跟前)傾倒操作(第二次)到規定的極限操作角度,則上述栽插部4上升。此時,上述傳動離合器90進行分離動作。因此,在上述栽插部4下降了的狀態下,上述傳動離合器90進行了卡合,能夠進行上述栽插離合器92的結合、分離。另外,通過從中立姿勢朝后方對上述操作手柄39進行傾倒操作I次而使上述栽插離合器92進行分離動作,并且連續地再次從中立姿勢朝后方傾倒操作(第二次)上述操作手柄39而使上述傳動離合器90進行分離動作,在開始上述栽插爪54的規定位置停止動作之前(在規定位置停止動作的途中也相同)對栽插驅動進行分離控制,能夠強制地使上述栽插爪54進行停止動作。下面參照圖8更具體地進行說明。如將I根上述操作手柄39朝下降側操作I次,使上述下降操作傳感器122發出ON信號(200 “是”),則上述升降缸63進行伸長動作,并且上述傳動離合器90進行卡合動作(201)。然后,如上述最大程度下降傳感器124發出ON信號(202“是”),則上述升降缸63停止伸長動作(203)。即,上述栽插部4最大程度下降,成為上述浮體56漂浮在田G的水面W上的狀態。如再次朝下降側進行第二次的操作(204“是”),則上述栽插離合器92進行接合(卡合動作)(205)。另外,在上述下降操作傳感器122未發出ON信號的情況下(200 “否”或204 “否”),由上述控制器120判斷上述上升操作傳感器121是否發出了 ON信號(207)。如朝上升側對上述操作手柄39操作I次而使上述上升操作傳感器121發出ON信號(207 “是”),則上述升降缸63進行縮短動作,并且上述栽插離合器92進行分離動作
(208)。此時,上述栽插爪54進行規定位置停止動作。如再次朝上升側進行第二次的操作(209“是”),則上述升降缸63進行縮短動作,并且上述傳動離合器90進行分離動作(210)。然后,如上述最大程度上升傳感器123發出ON信號(211 “是”),則上述升降缸63停止縮短動作(212)。即,成為上述栽插部4最大程度上升了的狀態。另外,在上述上升操作傳感器121未發出ON信號的情況下(207 “否”或209 “否”),上述控制器120判斷上述下降操作傳感器122是否發出了 ON信號(200)。因此,上述栽插離合器92的分離時的上述栽插爪54的規定位置停止動作一直在上述栽插部4下降了的狀態下進行,因此,即使上述栽插爪54從上述載秧臺55上的毯狀秧苗切出了秧塊,也能夠將該秧塊堅實地栽插在田中。另外,由于上述栽插爪54被停止在了規定位置,所以,即使在上述栽插部4下降了的狀態下使機身移動,也能 夠避免上述栽插爪54在犁底g上硬拖而使上述栽插爪54變形等和秧苗卡住的發生。另外,在上述栽插部4上升了的狀態下上述傳動離合器90分離,所以,不會保持著上述栽插爪54在規定位置停止了的姿勢進行栽插工作。即,秧塊不會從上述栽插爪54脫落、飛散。而且,在本實施方式中,在上述升降連桿機構3上設置對上述升降連桿機構3的最大程度下降動作進行檢測的上述最大程度下降傳感器124,根據上述最大程度下降傳感器124的檢測信息,上述控制器120對上述各離合器90、92進行控制,但作為其替代構成,也可按上述控制器120根據上述浮體56的接地時的檢測信息同樣地對上述各離合器90、92進行控制的方式構成。另外,不限于如上述那樣朝規定的方向I次或多次傾倒操作I根上述操作手柄39的構成,也可只是使上述栽插離合器92的卡合、分離動作與栽插離合器卡合、分離操作連動,另一方面,使上述傳動離合器90的分離動作與上述栽插部4的上升操作連動,并且使上述傳動離合器90的卡合動作與上述栽插部4的下降操作連動。通過這樣構成,如對上述栽插部4進行上升操作,則上述傳動離合器90進行分離動作,并且,如對上述栽插部4進行下降操作,則上述傳動離合器90進行卡合動作。此時,上述傳動離合器90與上述栽插離合器92相比被配設在傳動路徑的上游側,因此,在上述栽插部4被進行了上升操作的時候,上述傳動離合器90分離而不向其下游側傳遞動力。即,上述栽插爪54不經由上述栽插離合器92的分離動作,被即時停止,不進行規定位置停止動作。因此,即使上述栽插爪54從上述載秧臺55上的毯狀秧苗切出了秧塊,也由于上述栽插爪54不會旋轉移動到規定的栽插工作位置停止,所以,秧塊不會從上述栽插爪54脫落、飛散。另外,在上述栽插部4被進行了下降操作的時候,上述傳動離合器90卡合而向其下游側傳遞動力。因此,在該狀態下向上述栽插離合器92也傳遞動力,如對上述栽插離合器92進行分離操作,則上述栽插爪54進行規定位置停止動作(栽插爪旋轉移動到規定的栽插工作位置停止)。因此,在上述栽插爪54進行規定位置停止動作的時候,即使上述栽插爪54從上述載秧臺55上的毯狀秧苗切出了秧塊,也由于上述栽插部4下降了,因此,能夠將該秧塊堅實地栽插地田中。另外,即使移動機身,上述栽插爪54也停止在規定位置,因此,能夠避免上述栽插爪54在犁底g上硬拖而使上述栽插爪54變形等和秧苗卡住的發生。另外,也可使上述傳動離合器90、上述栽插離合器92、上述升降缸63分別通過連動連接機構等與上述操作手柄39機械性地連動連接,也由上述操作手柄39適當操作上述各離合器90、92和上述升降缸63的動作。而且,也可使上述傳動離合器90、上述栽插離合器92、上述升降缸63分別與上述操作手柄39電氣性或機械性地連接。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一根上述操作手柄39操作上述傳動離合器90和上述栽插離合器92,但也可另行設置用于操作上述傳動離合器90的手柄,通過由此手柄對上述傳動離合器90進行卡合、分離操作,在上述栽插爪54的規定位置停止動作之前(在規定位置停止動作的途中也相同)對栽插驅動進行結合、切斷控制,強制地使上述栽插爪54進行停止動作。實施方式2下面,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2的插秧機300進行說明。在圖9中表示上述插秧機300的側視圖。另外,在圖10中表示上述插秧機300中的下述栽插部350的下述旋轉箱355附近的放大側視圖。如圖9及圖10所示,上述插秧機300具備行走部310和栽插部350。上述行走部310具有車架311、動力源、行走變速部313、左右的前車輪315、以及左右的后車輪318。上述車架311在上述插秧機300的車身長度方向(前后方向)及車身寬度方向(左右方向)延伸。作為上述動力源的發動機312被支承在上述車架311的前端部,由發動機罩330覆蓋。上述行走變速部313被配置在上述發動機312的后方,由上述車架311的前部支承。在上述行走變速部313的左側及右側,分別設置了左前橋殼317及右前橋殼317。上述左側的前車輪315與被支承在了上述左前橋殼317上的左側的前車軸316進行了工作連接。上述右側的前車輪315與被支承在了上述右前橋殼317上的右側的前車軸316進行工作連接。在上述行走變速部313的后部經管狀的連接體321連接后橋殼320。上述后橋殼320配置在上述行走變速部313的后方,被支承在上述車架311的后部。左側的上述后車輪318與被支承在了上述后橋殼320上的左側的后車軸319進行了工作連接。右側的上述后車輪318與被支承在了上述后橋殼320上的右側的后車軸319進行了工作連接。
上述轉向盤336配置在上述發動機罩330的上方,經支軸可旋轉地設置。上述操作手柄338被配置在上述轉向盤336的右側方,朝多個方向可進行傾動操作地設置。如圖9及圖10所示,上述栽插部350經升降連桿機構370按朝上下方向可升降的方式與上述行走部310的后部連接。上述栽插部350具有栽插構架351、栽插變速部352、連動箱353、多個栽插箱354、多個旋轉箱355、多個栽插爪356、載秧臺357、以及多個浮體358。上述栽插變速 部352按位于上述栽插部350的前部的方式被支承在上述栽插構架351上。上述連動箱353按從上述栽插變速部352朝左右方向延伸的方式設置。上述多個栽插箱354按分別朝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設置,并且在上述連動箱353的后方朝左右方向隔開規定間隔配置。上述多個栽插箱354的前端部與上述連動箱353連接。上述多個旋轉箱355在上述各栽插箱354的后部各安裝了 2個(2條)。上述各旋轉箱355在其中央部經在左右方向延伸的栽插旋轉軸437按可旋轉的方式支承在上述各栽插箱354上,繞上述栽插旋轉軸437可旋轉。上述多個栽插爪356在上述各旋轉箱355上各安裝2個。2個栽插爪356被配置在以上述旋轉箱355的旋轉軸心為中心的對稱位置,相對于上述旋轉箱355繞左右方向的軸線可旋轉。上述2個栽插爪356,通過上述旋轉箱355繞上述栽插旋轉軸437旋轉,上述2個栽插爪356繞上述栽插旋轉軸437移動。上述載秧臺357按位于上述多個栽插箱354的上方的方式安裝在了上述栽插構架351上。上述載秧臺357在朝上下方向延伸了的狀態下朝左右方向可進行橫向進給。上述載秧臺357按在上下方向可進行縱向進給的方式對載置在了其上的毯狀秧苗進行支承。上述多個浮體358分別按朝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設置,在上述多個栽插箱354的下方朝左右方向空出規定間隔地配置。上述多個浮體358按相對于田G的田面(水面)W可接地跟隨的方式朝上下方向可搖動地支承在了上述栽插構架351及上述栽插箱354上。如圖9 (及下述圖17)所示,上述升降連桿機構370為用于朝上下方向可升降地將上述栽插部350與上述行走部310連接的機構,設在上述行走部310與上述栽插部350之間。上述升降連桿機構370具備上部連桿371、下部連桿372、臂373、中間連桿374、以及升降用促動器。上述上部連桿371按朝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設置。上述上部連桿371,前端部繞在左右方向延伸的繞軸線可轉動地與上述行走部310的上述車架311連接,而且,后端部繞在左右方向延伸的繞軸線可轉動地與上述栽插部350的上述栽插構架351連接。上述下部連桿372在比上述上部連桿371更下方大致平行于上述上部連桿371地在前后方向延伸。上述下部連桿372,前端部繞在左右方向延伸的繞軸線可轉動地與上述車架311連接,而且,后端部繞在左右方向延伸的繞軸線可轉動地與上述栽插構架351連接。上述臂373被配置在了上述上部連桿371與上述下部連桿372之間。詳細地說,上述臂373按朝上述上部連桿371的一側突出的方式,與上述下部連桿372的前端部連接。上述中間連桿374在上述上部連桿371與上述下部連桿372之間朝前后方向延伸。詳細地說,上述中間連桿374,前端部可轉動地與上述臂373的自由端部連接,而且,后端部繞沿左右方向的繞軸線可轉動地與上述下部連桿372的前后中途部連接。
上述升降用促動器在本實施方式中為升降缸375,由液壓缸構成。上述升降缸375按比上述上部連桿371及上述下部連桿372位于更前方的方式被支承在上述車架311上。上述升降缸375的桿繞沿左右方向的軸線可轉動地與上述臂373的自由端部及上述中間連桿374的前端部連接。在上述栽插部350位于最大程度下降位置或最大程度下降位置與最大程度上升位置之間的時候,如上述升降缸375縮短,則上述上部連桿371及上述下部連桿372按各個的后端部朝上方移動的方式進行轉動,由此,上述栽插部350從現在位置上升。另一方面,在上述栽插部350位于最大程度上升位置或最大程度上升位置與最大程度下降位置之間的時候,如上述升降缸375伸長,則上述上部連桿371及上述下部連桿372按各個的后端部朝下方移動的方式進行轉動,由此,上述栽插部350從現在位置下降。在這樣的構成中,在上述插秧機300的栽插作業開始的時候,操縱者操作上述操作手柄338,上述栽插部350由上述升降連桿機構370降低直到上述浮體358與田面W接觸,并且上述發動機312的動力被傳遞到上述多個旋轉箱355及上述多個栽插爪356。其結果,上述各旋轉箱355朝一方向進行等速旋轉,上述各栽插爪356被驅動。在此狀態下,如上述插秧機300開始行走,則在上述各旋轉箱355旋轉I周的期間,安裝在了此旋轉箱355上的上述2個栽插爪356分別從被橫向進給及縱向進給的上述載秧臺357上的上述毯狀秧苗取出I株的秧苗,栽插在由上述浮體358整地了的田G中。在上述插秧機300的移動中,連續地進行此栽插,實施栽插作業。下面,對上述插秧機300的動力傳遞結構進行說明。在圖11中表示上述插秧機300的傳動模式圖。如圖11所示,上述發動機312的輸出軸381經皮帶傳動機構與上述行走變速部313的輸入軸382連接。在這里,上述行走變速部313具備靜液壓式無級變速裝置383、前車輪變速機構384、后車輪傳動機構385、以及動力取出機構386。上述靜液壓式無級變速裝置383與上述行走變速部313的上述輸入軸382連接。上述前車輪變速機構384經齒輪機構與上述靜液壓式無級變速裝置383連接,并且經上述前車軸316與上述左右的各前車輪315連接。上述后車輪傳動機構385經齒輪機構與上述靜液壓式無級變速裝置383連接,并且經后車軸傳動軸387與上述后橋殼320內的后車輪變速機構388連接。上述后車輪變速機構388經上述后車軸319與上述左右的各后車輪318連接。上述動力取出機構386經齒輪機構與上述靜液壓式無級變速裝置383連接,并且經第一傳動軸391與傳動機構390連接。上述傳動機構390與從上述發動機312到上述栽插部350 (上述旋轉箱355及上述栽插爪356)的動力傳遞路徑上的上述行走變速部313相比被配置在下游側,經第二傳動軸392及第三傳動軸393與株距變速部410的輸入軸415連接。上述傳動機構390具有傳動離合器440。上述傳動離合器440被設在上述第一傳動軸(驅動軸)與上述第二傳動軸(從動軸)392之間,使向與上述行走變速部313的上述動力取出機構386相比位于上述動力傳遞路徑的下游側的上述栽插部350的動力傳遞結合或隔斷。上述傳動離合器440與上述行走變速部313相比被配置在上述動力傳遞路徑的下游偵牝與后述的栽插離合器470相比被配置在上述動力傳遞路徑的上游側。
在圖12中表示上述株距變速部410的傳動模式圖。如圖12所示,上述株距變速部410具有株距變速機構412、上述栽插離合器470、以及外部動力取出機構413。此株距變速部410用于使向上述栽插部350的動力傳遞結合或隔斷,并且對在動力傳遞時被傳遞的旋轉動力進行變速而對栽插株距進行調整。上述株距變速機構412具備多個齒輪列、上述輸入軸415、輸出軸416、中間軸417、以及滑動軸418。上述株距變速機構412與設在了上述操作部335上的株距變速手柄連接,按能夠相應于其操作改變變速檔的方式構成。上述輸入軸415按朝株距變速箱414的內外延伸的方式設置。上述輸出軸416按朝上述株距變速箱414的內外延伸的方式設置,被配置在與上述輸入軸415相同軸線上。上述輸出軸416與上述栽插變速部352的輸入軸進行工作連接。

上述中間軸417平行于上述輸入軸415及上述輸出軸416地配設,按與上述輸入軸415及上述輸出軸416面對的方式配置。上述滑動軸418可相對旋轉地外嵌在上述輸出軸416上,按與上述中間軸417面對的方式配置。在上述輸入軸415與上述中間軸417之間,夾裝了上述多個齒輪列中的高低速2檔的主變速齒輪列。在上述輸出軸416與上述中間軸417之間,夾裝了上述多個齒輪列中的高低速3檔的副變速齒輪列。上述栽插離合器470被設在上述滑動軸(驅動軸)418與上述輸出軸(從動軸)416之間,使得可結合或隔斷向與上述動力取出機構386相比位于上述動力傳遞路徑的下游側的上述栽插部350 (上述旋轉箱355及上述栽插爪356)的動力傳遞。S卩,在上述動力傳遞結構中,在上述發動機312及上述行走變速部313與上述栽插部350之間,設置了上述栽插離合器470及上述傳動離合器440的2個離合器。在上述外部動力取出機構413中,傳動軸421與上述輸入軸415連接,輸出軸422與上述傳動軸421連接。上述輸出軸422按從上述株距變速箱414的內部朝外部突出的方式設置。從該輸出軸422朝被安裝在上述插秧機300上的外部裝置(例如施肥裝置)傳遞動力。上述栽插變速部352的輸入軸經傳動機構與多個傳動軸435連接。如圖10所示,上述各傳動軸435被設在上述各栽插箱354內,與上述旋轉箱355的上述栽插旋轉軸437連接。上述旋轉箱355的上述栽插旋轉軸437與上述栽插爪356的驅動軸連接。按照這樣的構成,在上述動力傳遞結構中,來自上述發動機312的動力被傳遞到了上述行走變速部313后,可向上述前車輪315傳遞。另外,上述發動機312的動力在被傳遞到了上述行走變速部313后,可向上述后車輪318傳遞,并且可向上述栽插部350傳遞。上述發動機312的動力在被傳遞到了上述栽插部350時,可從上述栽插變速部352向上述多個旋轉箱355及上述多個栽插爪356傳遞。而且,在本實施方式中,二個離合器,即上述傳動離合器440及上述栽插離合器470,被設在了上述行走變速部313與上述栽插變速部352之間。因此,如上述二個離合器都為結合狀態(卡合狀態),則上述發動機312的動力被向上述栽插部350的上述各旋轉箱355及上述各栽插爪356傳遞,另一方面,如上述二個離合器中的至少一方為分離狀態,則上述發動機312的動力不向上述各旋轉箱355及上述各栽插爪356傳遞。下面,對上述傳動機構390的上述傳動離合器440進行說明。
在圖13 圖15中,表示上述傳動離合器440附近的放大部分剖視圖。圖13 圖15分別表示上述傳動離合器的分離狀態、卡合狀態、以及與上述栽插部的下降動作連動而從分離狀態切換到了卡合狀態的時刻的狀態。如圖13、圖14及圖15所示,上述傳動離合器440,在被收容在了傳動離合器殼體445中的狀態下,按利用機械性的動作進行結合或隔斷的方式構成。在本實施的方式中,上述傳動離合器殼體445被設在上述行走變速部313的側部附近。作為其替代構成,上述傳動離合器殼體445也可與上述株距變速部410的上述株距變速箱414 一體地構成。而且,在本實施方式中,上述傳動離合器440被形成為爪式。上述傳動離合器440,在本實施方式中,具備傳動離合器主體和傳動離合器施力構件443,該傳動離合器主體具有第一離合器形成體(驅動側離合器形成體)441及第二離合器形成體(從動側離合器形成體)442。上述傳動離合器440被設在上述第一傳動軸(驅動軸)391與上述第二傳動軸(從動軸)392之間。上述第二傳動軸392與上述第一傳動軸391相·比被配置在上述動力傳遞路徑的下游側。上述傳動離合器主體中的上述第一離合器形成體441具有爪部441a。上述第一離合器形成體441按不能繞軸線相對旋轉而且不能在軸線方向滑動的方式外嵌在上述第一傳動軸391上。上述第一傳動軸391和上述第二傳動軸392被配置在相同軸線上,按可相對旋轉的狀態對著。上述傳動離合器主體中的上述第二離合器形成體442具有爪部442a及卡合部442b。上述第二離合器形成體442按繞軸線不能相對旋轉而且在軸線方向可滑動的方式外嵌在上述第二傳動軸392上,上述爪部442a按與上述第一離合器形成體441的上述爪部441a面對的方式配置。如上述第二離合器形成體442朝接近上述第一離合器形成體441的方向被移動,則上述第二離合器形成體442的上述爪部442a與上述第一離合器形成體441的上述爪部441a卡合。另一方面,如上述第二離合器形成體442朝從上述第一離合器形成體441離開的方向被移動,則上述第二離合器形成體442的上述爪部442a與上述第一離合器形成體441的上述爪部441a的卡合狀態被解除。上述第二離合器形成體442的上述卡合部442b與上述爪部442a相比被配置在上述動力傳遞路徑的下游側。上述卡合部442b作為凹狀的槽被形成在上述第二離合器形成體442的周面上。上述卡合部442b與后述的連動機構500的傳動離合器側連動構件510卡合。上述傳動離合器施力構件443由彈簧等構成。上述傳動離合器施力構件443與上述第二離合器形成體442相比被配置在了上述動力傳遞路徑的下游側,外嵌在上述第二傳動軸392上。上述傳動離合器施力構件443按上述第二離合器形成體442的上述爪部442a與上述第一離合器形成體441的上述爪部441a卡合的方式對上述第二離合器形成體442施力。在這樣的構成中,在上述傳動離合器440為圖13所示分離狀態的情況下如從外部不受到操作力,則上述第二離合器形成體442由上述傳動離合器施力構件443的彈性力移動,如圖14及圖15所示那樣上述第二離合器形成體442的上述爪部442a與上述第一離合器形成體441的上述爪部441a卡合。由此,上述傳動離合器440成為卡合狀態(結合狀態),從上述第一傳動軸391向上述第二傳動軸392傳遞動力。另一方面,在圖14及圖15所示上述傳動離合器440的卡合狀態下,如相應于上述連動機構500的動作反抗上述傳動離合器施力構件443的彈性力移動上述第二離合器形成體442,則如圖13所示那樣解除上述第二離合器形成體442的上述爪部442a與上述第一離合器形成體441的上述爪部441a的卡合。由此,上述傳動離合器440從卡合狀態被切換成分離狀態,從上述第一傳動軸391向上述第二傳動軸392的動力傳遞被隔斷。下面,對上述株距變速部410的上述栽插離合器470進行說明。上述栽插離合器470,在從卡合狀態向分離狀態轉移的時候,按上述栽插爪356在與田面W、上述載秧臺357接觸的位置不停止旋轉的方式,一邊使上述栽插爪356轉動到后述的規定的上部停止位置(基準位置)一邊隔斷動力傳遞。圖16表示上述栽插離合器470附近的部分放大剖視圖。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16所不,上述栽插離合器470具有栽插離合器主體、凸輪體475、栽插離合器施力構件477、栽插離合器用促動器476 ;該栽插離合器主體具有第三離合器形成體(驅動側離合器形成體)473及第四離合器形成體(從動側離合器形成體)474。上述栽插離合器470被收容在上述株距變速箱414中。上述第三離合器形成體473與上述第四離合器形成體474相比被配置在傳動方向上游側,經上述傳動離合器440輸入旋轉動力。上述第三離合器形成體473具有爪部。上述第三離合器形成體473按不能繞軸線相對旋轉而且不能在軸線方向滑動的方式外嵌在上述滑動軸418的后端部。上述第四離合器形成體474,與上述第三離合器形成體473相比被配置在傳動方向下游側,在與上述栽插爪356進行了工作連接的狀態下相對于上述第三離合器形成體473可離合。詳細地說,上述第四離合器形成體474具有爪部及連接部。上述第四離合器形成體474,按繞軸線不能相對旋轉而且可進行軸線方向滑動的方式外嵌在上述輸出軸416上,上述爪部按與上述第三離合器形成體473的上述爪部面對的方式配置。上述連接部與上述爪部相比被配置在動力傳遞路徑的下游側。上述第四離合器形成體474的上述爪部,如上述第四離合器形成體474朝接近上述第三離合器形成體473的接近方向移動,則與上述第三離合器形成體473的上述爪部卡合,如上述第四離合器形成體474朝從上述第三離合器形成體473離開的離開方向移動,則與上述第三離合器形成體473的上述爪部的卡合被解除。上述凸輪體475具有凸輪槽475a,該凸輪槽475a受到來自上述栽插離合器用促動器476的驅動力(離合器分離操作力),使上述第四離合器形成體474 (上述輸出軸416) —邊繞軸線旋轉到規定位置(即,使與上述輸出軸416進行了工作連接的上述栽插爪356位于后述的上述上部停止位置的位置)一邊從上述第三離合器形成體473 (上述滑動軸418)離開。在本實施方式中,上述凸輪槽475a具有在上述凸輪體475的外周面上在周方向規定范圍形成了的、由傾斜面組成的凸輪面。另外,在本實施的方式中,上述凸輪體475雖然按不能繞軸線相對旋轉而且不能在軸線方向滑動的方式外嵌在了上述第四離合器形成體474的上述連接部上,但也可與上述第四離合器形成體474 —體地形成。上述栽插離合器施力構件477由彈簧等構成。上述栽插離合器施力構件477與上述第四離合器形成體474相比被配置在上述動力傳遞路徑的下游側,外插在上述輸出軸416上。上述栽插離合器施力構件477按使上述第四離合器形成體474的上述爪部與上述第三離合器形成體473的上述爪部卡合的方式對上述第四離合器形成體474施力。上述栽插離合器用促動器476在本實施方式中為螺線管式的 傳動馬達,能夠在上述凸輪體475的上述凸輪槽475a (上述第四離合器形成體474)施加離合器分離操作力。詳細地說,上述栽插離合器用促動器476具有工作片478。上述工作片478按自由端部與上述凸輪體475面對的方式配置,由來自上述栽插離合器用促動器476的離合器分離操作力相對于上述凸輪體475進退。即,上述工作片478在按對上述凸輪體475的上述凸輪槽475a施加離合器分離操作力的方式與上述凸輪槽475a卡合的進入位置和解除與上述凸輪槽475a的卡合的后退位置之間進退。在這樣的構成中,在上述栽插離合器用促動器476的上述工作片478處于上述后退位置的情況下(即,上述凸輪體475的上述凸輪槽475a不從上述栽插離合器用促動器476受離合器分離操作力的情況下),上述第四離合器形成體474由上述栽插離合器施力構件477的彈性力朝上述接近方向移動。其結果,上述第四離合器形成體474的上述爪部與上述第三離合器形成體473的上述爪部卡合,上述栽插離合器470成為卡合狀態。因此,動力從上述株距變速部410向上述栽插部350 (上述旋轉箱355及上述栽插爪356)傳遞。在這里,按照即使在上述凸輪體475的上述凸輪槽475a從上述栽插離合器用促動器476受到了離合器分離操作力時,上述栽插離合器470也不一定非要從卡合狀態向分離狀態轉移的方式,設定上述栽插離合器用促動器476的離合器分離操作力。詳細地說,如在由驅動側的上述第三離合器形成體473 (上述滑動軸418)使從動側的上述第四離合器形成體474 (上述輸出軸416)正在繞軸線旋轉的狀態下從上述栽插離合器用促動器476對上述凸輪體475的上述凸輪槽475a作用離合器分離操作力,則上述栽插離合器470從卡合狀態向分離狀態轉移。另一方面,在上述第三離合器形成體473停止了旋轉的狀態下,即使從上述栽插離合器用促動器476在上述凸輪體475的上述凸輪槽475a作用離合器分離操作力,上述栽插離合器470也維持卡合狀態。S卩,在由上述第三離合器形成體473使上述第四離合器形成體474正在繞軸線旋轉的狀態(上述栽插離合器470的卡合狀態)下,能夠一邊由來自上述栽插離合器用促動器476的離合器分離操作力使上述第四離合器形成體474從上述第三離合器形成體473離開一邊使其旋轉,但在上述第四離合器形成體474未由上述第三離合器形成體473旋轉的狀態下,僅由上述離合器分離操作力不能一邊使上述第四離合器形成體474從上述第三離合器形成體473離開一邊使其旋轉。而且,在這樣上述第四離合器形成體474的上述爪部與上述第三離合器形成體473的上述爪部卡合了的情況下,當正從傳動方向上游側向上述第三離合器形成體473輸入旋轉動力時,如上述栽插離合器用促動器476的上述工作片478從后退位置進入上述凸輪體475的上述凸輪槽475a,上述工作片478與上述凸輪槽475a卡合,則隨著上述工作片478進入,上述凸輪體475及上述第四離合器形成體474 —邊反抗上述栽插離合器施力構件477的彈性力朝上述離開方向移動一邊繞軸線旋轉一定量。由此,上述第四離合器形成體474的上述爪部與上述第三離合器形成體473的上述爪部的卡合被解除,上述栽插離合器470結束分離動作。即,上述栽插離合器470從卡合狀態被切換成分離狀態。因此,從上述株距變速部410到上述栽插部350的動力傳遞被隔斷。另外,此時,由上述輸出軸416的一定量的旋轉,與上述輸出軸416(上述第四離合器形成體474)進行了工作連接的上述栽插旋轉軸437旋轉與上述輸出軸416的旋轉量相應的角度。其結果,上述旋轉箱355旋轉,隨著此旋轉,上述栽插爪356 —邊被旋轉驅動一邊移動到上述上部停止位置停 止。由此,在上述栽插離合器470從卡合狀態被切換成了分離狀態的時候,不論上述栽插爪356在上述栽插離合器470的分離動作開始時處在什么樣的位置,都移動到上述上部停止位置。在這里,上述上部停止位置,為預先設定了的上述栽插爪356的基準位置,被設定在當上述旋轉箱355的旋轉停止了時上述栽插爪356不與田面W、上述載秧臺357接觸的位置。上述上部停止位置,例如圖10所示,被設定在上述載秧臺357的下端部與上述浮體358的上面之間。最好在上述栽插離合器用促動器476與上述工作片478之間夾插通融機構,從而在從上述栽插離合器用促動器476被驅動開始到上述工作片478作用在上述凸輪體475(上述第四離合器形成體474)上的期間產生時間性的延遲。按照此通融機構,能夠防止在上述栽插離合器用促動器476的驅動開始后上述工作片478立即作用在上述凸輪體475上。因此,對于在上述第三離合器形成體473停止了旋轉的狀態(例如,上述插秧機300即將起步之前的停止狀態)下上述栽插離合器用促動器476被驅動了的場合,能夠盡可能地減少上述栽插離合器用促動器476在停止旋轉狀態的上述凸輪體475施加的驅動力。因此,能夠實現施加在上述栽插離合器用促動器476上的負荷的減少,并且有效地使上述工作片478作用在上述凸輪體475上。具體地說,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16所示,上述通融機構由彈簧479構成。在上述栽插離合器470從卡合狀態轉移到分離狀態的時候,上述彈簧479如以下那樣作用。S卩,如上述栽插離合器用促動器476朝栽插離合器分離方向被驅動,則上述工作片478被經上述彈簧479推動,與上述凸輪體475接觸。此時,在上述第三離合器形成體473旋轉停止了的狀態下,與上述同樣,僅由上述栽插離合器用促動器476的離合器分離操作力不能移動上述第四離合器形成體474。在此情況下,上述栽插離合器用促動器476的離合器分離動作由上述彈簧479的壓縮動作吸收。因此,能夠減輕作用在上述栽插離合器用促動器476上的負荷。另一方面,在上述第三離合器形成體473正被旋轉驅動的狀態下,由上述栽插離合器用促動器476的離合器分離動作,首先,上述彈簧479被壓縮規定量,其后,經由受到壓縮而提高了保有彈性的狀態的上述彈簧479推動上述工作片478。由上述工作片478的推動,上述第四凸輪形成體474 —邊繞軸線旋轉一邊朝從上述第三凸輪形成體473離開的方向移動。其結果,上述栽插離合器470在上述栽插爪356移動到了上述上部停止位置的狀態下被分離。此時,上述第四凸輪形成體474被移動到上述工作片478到達上述凸輪槽475a的周方向的端部的位置。因此,在上述栽插爪356移動到了上述上部停止位置后,即使上述栽插離合器用促動器476進一步被朝離合器分離方向驅動,上述工作片478也不能進一步移動,但此驅動力由上述彈簧479吸收直到上述彈簧479成為最大壓縮狀態。上述通融機構例如也可由凸輪492構成。在圖21 (a)及(b)中,表示作為上述通融機構使用了上述凸輪492的構成的模式圖。圖21 (a)及(b)分別表示上述栽插離合器470的卡合狀態及分離狀態。在圖21 (a)及(b)所示置換構成中,使用刮水器馬達(日文7 ^ A — 一夕)491,替代作為螺線管式的電動馬達的上述栽插離合器用促動器476。上述刮水器馬達491,經齒輪495、上述凸輪492、以及轉動臂496,與上述工作片
478進行工作連接。詳細地說,上述刮水器馬達491具有輸出軸491a。上述齒輪495,在與上述輸出軸491a嚙合了的狀態下,繞與上述輸出軸491a平行的轉動軸494可旋轉。上述凸輪492隨上述齒輪495 —起繞上述轉動軸494旋轉。上述凸輪492具有大徑部492a、小徑部492b、在上述大徑部492a及上述小徑部492b之間延伸的轉移部。上述大徑部492a、上述小徑部492b、以及上述轉移部的外周緣作為凸輪面起作用。上述轉動臂496繞與上述轉動軸494平行的支軸497可轉動。 上述轉動臂496,一端部496a與上述凸輪492的上述凸輪面可卡合,而且另一端部496b與上述工作片478連接。上述轉動臂496,按使得上述一端部496a與上述凸輪492的凸輪面卡合的方式由彈簧(未圖示)繞上述支軸497推壓。在圖示的方式中,上述轉動臂496按構成大致L字狀的方式在上述一端部496a與上述另一端部496b之間被折曲或彎曲,在其折曲部分被支承在上述支軸497上。在上述栽插離合器470從結合狀態向分離狀態轉移的時候,上述凸輪492如以下那樣作用。即,如在圖21(a)所示狀態下上述刮水器馬達491朝栽插離合器分離方向被驅動,則經上述輸出軸491a繞上述轉動軸494朝離合器分離方向(圖21 (a)的箭頭方向)旋轉上述齒輪495,與此相隨,上述凸輪492也繞上述轉動軸494朝離合器分離方向被轉動。由此,上述轉動臂496的一端部496a與上述凸輪492的上述大徑部492a的卡合被解除。因此,由利用上述彈簧產生的彈性力,使上述轉動臂496繞上述支軸497朝離合器分離方向(圖21 Ca)的箭頭方向)轉動,與此相應,上述工作片478被推動而與上述凸輪體475接觸。此時,在上述第三離合器形成體473停止了旋轉的狀態下,僅由上述刮水器馬達491的離合器分離操作力不能移動上述第四離合器形成體474。因此,盡管由上述刮水器馬達491的離合器分離操作力要轉動上述凸輪492,上述轉動臂496也成為繞上述支軸497朝離合器分離方向不進一步轉動的狀態。在此情況下,上述刮水器馬達491的離合器分離動作由上述凸輪492及上述轉動臂496吸收。因此,能夠減輕作用在上述刮水器馬達491上的負荷。另一方面,在上述第三離合器形成體473被旋轉驅動了的狀態下,由上述刮水器馬達491的離合器分離動作,如使上述凸輪492繞上述轉動軸494朝離合器分離方向(圖21Ca)的箭頭方向)轉動,則由利用上述彈簧產生的彈性力使上述轉動臂496繞上述支軸497朝離合器分離方向(圖21 Ca)的箭頭方向)轉動,上述工作片478被推動。由上述工作片478的推動,使上述第四凸輪形成體474 —邊繞軸線旋轉一邊朝從上述第三凸輪形成體473離開的方向移動。其結果,上述栽插離合器470在上述栽插爪356被移動到了上述上部停止位置的狀態下被分離。此時,即,按在上述栽插爪356移動到了上述上部停止位置的時候如圖21 (b)所示那樣上述轉動臂496的上述一端部496a與上述小徑部492b卡合的方式構成,由此,上述工作片478的進一步的推動被禁止。另外,如在上述凸輪492處于圖21 (b)所示離合器分離位置的狀態下上述刮水器馬達491朝栽插離合器卡合方向被驅動,則上述刮水器馬達491的朝離合器卡合方向的動作經上述大徑部492a及上述小徑部492b之間的作為上述轉移部的外周緣的推動面492c被傳遞到上述轉動轉動臂496及與其連接了的上述工作片478。因此,在從上述刮水器馬達·491朝離合器卡合方向被驅動到上述工作片478為了解除與上述凸輪體475的上述凸輪槽475a的卡合而移動的期間,基本上不產生時間性的延遲。下面,對用于切換上述傳動離合器440及上述栽插離合器470的傳動狀態的結構進行說明。在圖17 圖19中,表不上述升降連桿機構370附近的部分放大圖。其中,圖17 圖19分別表示上述栽插部350的下降狀態、上升狀態、以及從上升狀態向下降狀態的轉移途中的狀態。另外,在圖20中表示上述插秧機300中的控制裝置560的框圖。如圖13、圖14、圖15、圖16、圖17、圖18、圖19、以及圖20所示,上述插秧機300還具有上述連動機構500及牽制機構550。上述連動機構500,按相應于上述栽插離合器470的傳動狀態(結合狀態和分離狀態)的切換對上述傳動離合器440的傳動狀態(結合狀態和分離狀態)進行切換的方式,對上述栽插離合器470及上述傳動離合器440之間進行工作連接。在本實施方式中,上述連動機構500,基本上按相應于上述栽插離合器470的向分離狀態的切換將上述傳動離合器440切換成分離狀態,而且,相應于上述栽插離合器470的向卡合狀態的切換將上述傳動離合器440切換成卡合狀態的方式,對上述栽插離合器470及上述傳動離合器440之間進行工作連接。詳細地說,如圖13、圖14及圖15所示,上述連動機構500具備上述傳動離合器側連動構件510和栽插離合器側連動構件520。上述傳動離合器側連動構件510相應于上述傳動離合器440的傳動狀態的切換進行移動。上述傳動離合器側連動構件510具有傳動離合器側第一連動構件511和傳動離合器側第二連動構件512。上述傳動離合器側第一連動構件511在上述傳動離合器殼體445內被設在了上述第二離合器形成體442附近。上述第一連動構件511,基端部與第一基準軸連接,而且前端部與上述第二離合器形成體442的上述卡合部442b卡合。上述第一基準軸541,在朝與上述第二傳動軸392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了的狀態下,繞軸線可旋轉地被支承在上述傳動離合器殼體445上。就這樣,上述傳動離合器側第一連動構件511繞上述第一基準軸541朝離合器卡合方向或離合器分離方向可搖動。在這里,離合器卡合方向為上述第一傳動軸391及上述第二傳動軸392的軸線方向中的上述第二離合器形成體442接近上述第一離合器形成體441的方向,離合器分離方向為上述第一傳動軸391及上述第二傳動軸392的軸線方向中的上述第二離合器形成體442從上述第一離合器形成體441離開的方向。上述傳動離合器側第二連動構件512,在基端部與上述第一基準軸541連接了的狀態下,在上述傳動離合器殼體445外沿上述傳動離合器側第一連動構件511延伸。上述傳動離合器側第二連動構件512的前端部成為自由端。就這樣,上述傳動離合器側第二連動構件512,可與上述傳動離合器側第一連動構件511 —體地繞上述第一基準軸541朝離合器卡合方向或離合器分離方向搖動。在上述傳動離合器側第二連動構件512的自由端,設置了與上述第一基準軸541大致平行地延伸的卡合突起515。上述栽插離合器側連動構件520相應于上述栽插離合器470的傳動狀態的切換進行移動。詳細地說,上述栽插離合器側連動構件520具有栽插離合器側第一連動構件521、栽插離合器側第二連動構件522、以及栽插離合器側連動構件卡合用施力構件523。上述栽插離合器側第一連動構件521,在上述傳動離合器殼體445外與上述傳動離合器側第二連動構件512相比被配置在離合器分離方向側。上述栽插離合器側第一連動構件521,基端部可相對旋轉地支承在上述第一基準軸541上,而且前端部被配置在上述傳動離合器側第二連動構件512的前端部附近。上述栽插離合器側第一連動構件521可繞上述第一基準軸541朝離合器結合方向或離合器分離方向搖動。在本實施方式中,為了簡化結構,使得上述栽插離合器側第一連動構件521繞上述第一基準軸541可搖動,但也可設置與上述第一基準軸541平行的第二基準軸,使上述栽插離合器側第一連動構件521繞此第二基準軸可搖動。上述栽插離合器側第二連動構件522,基端部按繞與上述第一基準軸541平行的第三基準軸543可轉動的方式與上述栽插離合器側第一連動構件521的前端部連接,而且,前端部成為朝從上述栽插離合器側第一連動構件521離開的方向延伸的自由端部。在本實施的方式中,上述栽插離合器側第二連動構件522按大體朝上述第二傳動軸392的軸線方向延伸的方式被設置。上述栽插離合器側第二連動構件522的前端部,與設在了上述傳動離合器側第二連動構件512的前端部的上述卡合突起515相比被配置在了從上述第一基準軸541離開了的位置。并且,上述栽插離合器側第二連動構件522在基端部及前端部之間具有朝向上述栽插離合器一側第一連動構件521的基端部的側的卡合面522a。上述栽插離合器側第二連動構件522,可繞上述第三基準軸543朝從接近上述傳動離合器側第二連動構件512的上述卡合突起515的一方側及從上述卡合突起515離開的另一方側搖動。上述卡合面522a,在上述栽插離合器側第二連動構件522的基端部及前端部之間,在長度方向形成在與上述栽插離合器側第二連動構件522的與上述卡合突起515面對的端面上,與上述卡合突起515可卡合。詳細地說,上述卡合面522a包含推動面522b及凸輪面522c。上述推動面522b被配備在了上述栽插離合器側第二連動構件522的長度方向中途部。上述推動面522b按這樣的方式構成,即,在上述傳動離合器側連動構件510繞上述第一基準軸541處在了離合器卡合位置的狀態(即,上述傳動離合器440卡合了的狀態)下上述栽插離合器側第一連動構件521繞上述第一基準軸541朝離合器分離方向搖動了的時候,能夠經上述卡合突起515繞上述第一基準軸541朝離合器分離方向推動上述傳動離合器側連動構件510。 上述凸輪面522c,與上述推動面522b相比被設在了上述栽插離合器側第二連動構件522的長度方向前端側。上述凸輪面522c,通過上述栽插離合器側第二連動構件522繞上述第三基準軸543朝另一方側(在圖13 圖15繞逆時針方向)搖動,在上述栽插離合器470為分離狀態而上述傳動離合器440成為了卡合狀態的時候,與上述卡合突起515卡

口 ο上述栽插離合器側連動構件卡合用施力構件523,朝繞上述第三基準軸543的一方側(在圖13 圖15中為順時針方向)對上述栽插離合器側第二連動構件522施力,以將上述卡合面522a推壓到上述卡合突起515。在本實施的方式中,上述施力構件523被夾裝在了上述栽插離合器側第二連動構件522的長度方向的中途部與上述栽插離合器側第一連動構件521中的相比上述第三基準軸543更接近上述第一基準軸541的部分。此栽插離合器側連動構件卡合用施力構件523由彈簧等構成。另外,在上述栽插離合器側連動構件520與上述栽插離合器用促動器476之間夾裝了連桿構件525。上述連桿構件525,按能夠與上述栽插離合器用促動器476 (上述栽插離合器470)的卡合動作連動而使上述栽插離合器側第二連動構件522朝離合器卡合方向移動的方式構成。上述連桿構件525按能夠與上述栽插離合器用促動器476 (上述栽插離合器470)的分離動作連動而使上述栽插離合器側第二連動構件522朝離合器分離方向移動的方式構成。上述栽插離合器側連動構件520及上述傳動離合器側連動構件510按能夠取關聯狀態和解除狀態的方式構成。上述關聯狀態,為按相應于上述栽插離合器470的從卡合狀態向分離狀態的切換動作使上述傳動離合器440反抗上述傳動離合器施力構件443的彈性力從卡合狀態向分離狀態切換的方式相互關聯了的狀態。上述解除狀態,為按不論上述栽插離合器470的傳動狀態如何都容許上述傳動離合器440由上述傳動離合器施力構件443的彈性力取卡合狀態的方式將相互的關聯狀態解除了的狀態。上述牽制機構550,按在上述栽插離合器470保持著離合器分離狀態不變的狀態下容許上述傳動離合器440成為離合器結合狀態的方式禁止上述連動機構500的作用。即,上述牽制機構550,能夠按使得不論上述栽插離合器470的傳動狀態如何上述傳動離合器440的傳動狀態都可切換的方式,使上述栽插離合器側連動構件520及上述傳動離合器側連動構件510成為解除狀態。在本實施的方式中,上述牽制機構550,按相應于上述栽插部350的從上升位置往下降位置的下降動作使上述栽插離合器側連動構件520及上述傳動離合器側連動構件510成為上述解除狀態的方式,對上述栽插部350及上述連動機構500之間進行工作連接。如圖13 圖15及圖17 圖19所示,上述牽制機構550具備栽插部側第一連動構件551、栽插部側第二連動構件552、以及長尺寸的關聯構件553。上述栽插部側第一連動構件551,按繞上述升降連桿機構370中的上述下部連桿372的前側的轉動支點隨上述下部連桿372 —起轉動的方式被設置。即,上述下部連桿372在上述栽插部350的升降動作的時候繞作為前側的轉動支點起作用的第四基準軸544轉動。上述栽插部側第一連動構件551,按與上述下部連桿372 —起繞上述第四基準軸544轉動的方式,基端部 被支承在上述第四基準軸544上而且前端部成為自由端。另外,上述第四基準軸544沿左右方向延伸。與上述同樣,上述栽插部側第一連動構件551與上述栽插部350的上升動作及下降動作連動而可繞上述第四基準軸544朝上升方向及下降方向搖動。即,上述栽插部側第一連動構件551,當上述下部連桿372朝上升方向(上方)轉動時朝上升方向搖動,當上述下部連桿372朝下降方向(下方)轉動朝朝下降方向搖動。上述栽插部側第二連動構件552,繞與上述第四基準軸544平行設置了的第五基準軸545可搖動地被支承在支承構架571上,具有與上述栽插部側第一連動構件551的自由端部可卡合的接觸部552a和關于上述第五基準軸545位于與上述接觸部相反側的連接部 552b。上述栽插部側第二連動構件552主要與上述栽插部側第一連動構件551相比被設在了接近上述栽插部350的一側。上述支承構架571被固定在上述車架311上。詳細地說,上述栽插部側第二連動構件552,長度方向一端部與上述栽插部側第一連動構件551的自由端部面對,而且長度方向另一端部在前后方向關于上述第五基準軸545被配置在與上述一端部相反側。上述接觸部552a被設在了上述栽插部側第二連動構件552的上述一端部。上述接觸部552a,按與上述栽插部側第一連動構件551的上述自由端部在上下方向重合的方式被配置,在上述栽插部側第一連動構件551搖動時與上述栽插部側第一連動構件551的自由端部可一時地接觸。上述連接部552b被設在了上述栽插部側第二連動構件552的上述另一端部。在上述連接部552b與位于上述支承構架571中的比上述連接部552b更接近上述栽插部350的一側的部分之間,夾裝了中立位置施力構件555。上述中立位置施力構件555由彈簧等構成。上述中立位置施力構件555,繞上述第五基準軸545朝中立位置對上述栽插部側第二連動構件552施力。這里的中立位置為這樣的位置,在該位置,上述栽插部側第二連動構件552的上述一端部及上述另一端部在上下方向處于大致同一的高度位置,長尺寸的上述關聯構件553不拉上述栽插部側第二連動構件552。這樣,上述栽插部側第二連動構件552,繞上述第五基準軸545可搖動,與上述栽插部側第一連動構件551的繞上述第四基準軸544朝上升方向及下降方向的搖動相應地繞上述第五基準軸545朝上升方向及下降方向搖動。此時,上述接觸部552a及上述連接部552b關于上下方向朝相反方向移動。另外,上述栽插部側第二連動構件552,可與上述栽插部側第一連動構件551獨立地繞上述第五基準軸545可搖動,能夠返回到中立位置。
詳細地說,如上述栽插部側第一連動構件551繞上述第四基準軸544朝上升方向搖動,則上述第一連動構件551的自由端部朝上方將上述接觸部552a抬起,使上述栽插部側第二連動構件552繞上述第五基準軸545朝上升方向搖動。此時,上述連接部552b朝下方移動。與此相反,如上述栽插部側第一連動構件551繞上述第四基準軸544朝下降方向搖動,則上述第一連動構件551的自由端部朝下方將上述接觸部552a壓下,使上述栽插部側第二連動構件552繞上述第五基準軸545朝下降方向搖動。此時,上述連接部552b朝上方移動。上述關聯構件553由鋼絲繩構成,被夾裝在上述栽插離合器側第二連動構件522與上述栽插部側第二連動構件552之間。詳細地說,上述關聯構件553,一端部經上述栽插離合器側第一連動構件521的自由端部與上述栽插離合器側第二連動構件522的中途部連接,而且,另一端部經上述支承構架571中的與上述栽插部側第二連動構件552相比更下方的部分與上述栽插部側第二連·動構件552的上述連接部552b連接。另外,如圖20所示,上述插秧機300配備了為了將上述栽插離合器470切換成結合狀態或分離狀態而實施上述栽插離合器用促動器476的工作控制的上述控制裝置560。上述控制裝置560配備了運算裝置(CPU)及記憶裝置。上述記憶裝置例如具有記憶部,該記憶部包含對控制程序、控制數據等進行記憶的ROM、以即使切斷電源也不失去的狀態保存設定值等而且上述設定值等可被改寫的EEPR0M、以及一時保持在由上述運算部進行的運算中生成的數據的RAM等。如圖20所示,上述控制裝置560,與上升操作檢測裝置561、下降操作檢測裝置562、栽插離合器結合操作檢測裝置563、以及栽插離合器分離操作檢測裝置564電氣性地連接,并且,與最大程度上升檢測裝置565及最大程度下降檢測裝置566電氣性地連接。上述控制裝置560還與上述栽插離合器470的上述栽插離合器用促動器476及上述升降缸375的電磁閥568電氣性地連接。上述上升操作檢測裝置561例如由限位開關構成,被設在上述操作手柄338的基端部。上述上升操作檢測裝置561對用于使上述栽插部350上升的上述操作手柄338的上升操作進行檢測。上述下降操作檢測裝置562,例如由限位開關構成,被設在上述操作手柄338的基端部。上述下降操作檢測裝置562對用于使上述栽插部350下降的上述操作手柄338的下降操作進行檢測。上述栽插離合器結合操作檢測裝置563,例如由限位開關構成,被設在上述操作手柄338的基端部。上述栽插離合器結合操作檢測裝置563,對用于使上述栽插離合器470卡合的上述操作手柄338的栽插離合器卡合操作進行檢測。上述栽插離合器分離操作檢測裝置564,例如由限位開關構成,被設在上述操作手柄338的基端部。上述栽插離合器分離操作檢測裝置564,對用于使上述栽插離合器470分離的上述操作手柄338的栽插離合器分離操作進行檢測。上述最大程度上升檢測裝置565,例如由旋轉電位器構成,被設在上述升降連桿機構370上。上述最大程度上升檢測裝置565,根據上述升降連桿機構370的動作檢測上述栽插部350相對于上述行走部310移動到了最大程度上升位置這一情況。此最大程度上升位置可任意地設定。上述最大程度下降檢測裝置566,例如由旋轉電位器構成,被設在上述升降連桿機構370上。上述最大程度下降檢測裝置566,根據上述升降連桿機構370的動作檢測上述栽插部350相對于上述行走部310移動到了最大程度下降位置這一情況。此最大程度下降位置,為上述浮體358與田面W接觸的栽插作業位置。上述控制裝置560,如根據由上述上升操作檢測裝置561檢測出的檢測信號判斷上述操作手柄338被進行了上升操作,則向上述電磁閥568輸出控制信號,使上述升降缸375收縮。由此,上述栽插部350相對于上述行走部310上升。

上述控制裝置560,如根據由上述下降操作檢測裝置562檢測出的檢測信號判斷上述操作手柄338被進行了下降操作,則向上述電磁閥568輸出控制信號,使上述升降缸375伸長。由此,上述栽插部350相對于上述行走部310下降。上述控制裝置560,如根據由上述栽插離合器結合操作檢測裝置563檢測出的檢測信號判斷上述操作手柄338被進行了栽插離合器卡合操作,則向上述栽插離合器470的上述栽插離合器用促動器476輸出控制信號,使上述工作片478后退到后退位置。由此,上述栽插離合器470成為卡合狀態。上述控制裝置560,在根據由上述栽插離合器分離操作檢測裝置564檢測出的檢測信號判定了上述操作手柄338被進行了分離操作的情況下,向上述栽插離合器470的上述栽插離合器用促動器476輸出控制信號,使上述工作片478進入到進入位置。由此,上述栽插離合器470成為分離狀態。上述控制裝置560,在上述栽插部350正在進行上升動作的時候,如根據由上述最大程度上升檢測裝置565檢測出的檢測信號判斷上述栽插部350到達了最大程度上升位置,則向上述電磁閥568輸出控制信號,使上述升降缸375的收縮動作停止。由此,上述栽插部350的上升動作停止,上述栽插部350位于最大程度上升位置。上述控制裝置560,在上述栽插部350正在進行下降動作的時候,如根據由上述最大程度下降檢測裝置566檢測出的檢測信號判斷上述栽插部350到達了最大程度下降位置,則向上述電磁閥568輸出控制信號,使上述升降缸375的伸長動作停止。由此,上述栽插部350的下降動作停止,上述栽插部350位于最大程度下降位置。另外,上述控制裝置560,在上述栽插部350位于最大程度下降位置而且上述栽插離合器470卡合了的狀態下,在根據由上述上升操作檢測裝置561檢測出的檢測信號判斷了上述操作手柄338被進行了上升操作時,向上述電磁閥568輸出控制信號,使上述升降缸375收縮,并且,向上述栽插離合器用促動器476輸出控制信號,使上述工作片478進入到進入位置。由此,一邊上述栽插部350進行上升動作,一邊上述栽插離合器470被分離。在這樣的構成中,例如,如以下那樣上述傳動離合器440及上述栽插離合器470的結合狀態及分離狀態相應于上述栽插部350的升降動作被切換。上述插秧機300 —邊進行直進行走一邊進行栽插作業,如到達田埂邊,則一時停止栽插作業,為了轉換方向而轉彎,在轉彎后再次一邊進行直進行走一邊進行栽插作業。在這樣上述插秧機300轉彎的情況下,在其轉彎開始時由操縱者對上述操作手柄338進行上升操作。由此上升操作,上述栽插部350從最大程度下降位置上升,并且,上述栽插離合器470從卡合狀態被切換成圖16所示分離狀態。而且,與從上述栽插離合器470的卡合狀態向分離狀態的切換連動,上述傳動離合器440由上述連動機構500從圖14所示卡合狀態切換成圖13所示分離狀態。此時,上述連動機構500中的上述栽插離合器側連動構件520及上述傳動離合器側連動構件510成為關聯狀態。

具體地說,如上述栽插離合器470開始分離動作,則由此栽插離合器470的分離動作經上述連動機構500開始上述傳動離合器440的分離動作。詳細地說,由上述栽插離合器用促動器476的動作,上述連動機構500的上述栽插離合器側第二連動構件522經上述連桿構件525朝離合器分離方向被拉而移動。此時,上述栽插離合器側第二連動構件522的上述卡合面522a中的上述推動面522b與上述傳動離合器側第二連動構件512的上述卡合突起515卡合,所以,由上述栽插離合器側第二連動構件522的朝離合器分離方向的移動使上述傳動離合器側連動構件510(上述傳動離合器側第一連動構件511及上述傳動離合器側第二連動構件512)繞上述第一基準軸541朝離合器分離方向搖動。因此,上述傳動離合器440的上述第二離合器形成體442朝離合器分離方向移動,上述第二離合器形成體442的上述爪部442a與上述第一離合器形成體441的上述爪部441a的卡合被解除。由此,上述傳動離合器440的分離動作結束,上述傳動離合器440從卡合狀態被切換成分離狀態。在這里,按在上述栽插離合器用促動器476的上述工作片478為了進行分離動作而例如動作了一些量的時刻使上述傳動離合器440成為分離狀態的方式,形成了上述連動機構500。即,按上述傳動離合器440的分離動作比上述栽插離合器470的分離動作更早結束的方式,構成了上述連動機構500。如上述傳動離合器440的分離動作結束,則朝上述栽插離合器470的上述第三離合器形成體473的旋轉動力的傳遞被隔斷,上述第三離合器形成體473成為停止狀態。因此,即使上述栽插離合器用促動器476將離合器分離操作力施加于上述凸輪體475的上述凸輪槽475a,與上述第三離合器形成體473卡合了的上述第四離合器形成體474也繞軸線不旋轉,所以,上述栽插離合器470的分離動作不進行,上述輸出軸416如上述那樣不旋轉一定量。S卩,與上述同樣,即使上述栽插離合器用促動器476的離合器分離操作力作用在上述凸輪體475的上述凸輪槽475a上,僅由此操作力不能使上述第四離合器形成體474(上述輸出軸416)—邊繞軸線旋轉一邊從上述第三離合器形成體473 (上述滑動軸418)離開。因此,上述旋轉箱355不轉動直到上述栽插爪356到達上述上部停止位置。即,被安裝在了上述旋轉箱355上的上述栽插爪356在上述傳動離合器440的分離時刻的位置停止。因此,在上述插秧機300的轉彎時,即使在上述栽插部350從最大程度下降位置上升的時候上述栽插爪356從上述載秧臺357上的上述毯狀秧苗取出秧苗進行了保持,也由于上述栽插爪356的旋轉被盡可能快地停止,所以,能夠有效地防止將上述栽插爪356保持了的秧苗放出的情況。另外,上述栽插爪356在上述栽插部350的上升動作的期間對苗進行保持。如上述栽插部350進行上升動作,則上述牽制機構550中的上述栽插部側第一連動構件551從圖17所示狀態與上述下部連桿372 —體地繞上述第四基準軸544朝上方搖動,上述栽插部側第一連動構件551的自由端部從下方朝上方將上述栽插部側第二連動構件552的上述接觸部552a抬起,由此,上述栽插部側第二連動構件552朝上升方向搖動。如上述栽插部350上升到規定的高度位置,則上述栽插部側第一連動構件551的上述自由端部與上述接觸部552a的接觸狀態被解除。即,上述栽插部側第一連動構件551的自由端部,如從下方朝上方將上述接觸部552a抬起規定量,則通過上述接觸部552a單獨地朝上方移動。在此狀態下,上述栽插部側第二連動構件552受到上述中立位置施力構件555的作用,返回到上述中立位置。另外,如圖18所示那樣,上述栽插部側第一連動構件551的上述自由端部通過上述接觸部552a,比上述接觸部552a位于更上方。在上述栽插部側第二連動構件552的上述接觸部552a由上述栽插部側第一連動構件551的自由端部抬起,上述栽插部側第二連動構件552搖動的時候,上述連接部552b朝下方移動。此時,上述關聯構件553在上述連接部552b與上述栽插離合器側第二連動構件522之間松弛。因此,上述栽插離合器側第二連動構件522不與上述栽插部側第二連動構件552·關聯地動作,上述傳動離合器側第二連動構件512及上述傳動離合器側第一連動構件511也不動作。因此,上述傳動離合器440,在上述栽插部350的上升動作時,不會經上述連動機構500受到上述栽插部350的上升的影響,傳動狀態不被切換,保持現狀的狀態。如在這樣上述操作手柄338被進行了上升操作的狀態下上述插秧機300的轉彎結束,則為了再次開始栽插作業由操縱者對上述操作手柄338進行下降操作。由此下降操作,上述栽插部350從最大程度上升位置下降到最大程度下降位置。在上述栽插部350進行下降動作的時候,上述牽制機構550中的上述栽插部側第一連動構件551從圖18所示狀態與上述下部連桿372 —體地繞上述第四基準軸544朝下方搖動。如上述栽插部350到達設定高度位置,則上述栽插部側第一連動構件551的自由端部從上方與上述栽插部側第二連動構件552的上述接觸部552a接觸,如圖19所示那樣使上述栽插部側第二連動構件552搖動,以將上述接觸部552a壓下。而且,如上述栽插部350從上述設定高度位置超過規定量下降,則上述栽插部側第一連動構件551的自由端部與上述栽插部側第二連動構件552的上述接觸部552a的接觸狀態被解除,僅上述自由端部朝下方移動。此時,上述栽插部側第二連動構件552由上述中立位置施力構件555的作用恢復到上述中立位置。另一方面,如圖17所示,上述栽插部側第一連動構件551的自由端部通過上述接觸部552a,與上述接觸部552a相比位于下方。上述設定高度位置,以上述栽插爪356與田G的距離為基準適當地被設定。如圖19所示,在上述栽插部側第二連動構件552的上述接觸部552a由上述栽插部側第一連動構件551的自由端部朝下方壓下的時候,上述栽插部側第二連動構件552按上述連接部552b朝上方移動的方式繞上述第五基準軸545搖動。其結果,上述關聯構件553由上述連接部552b朝上升方向拉,與此連動,上述栽插離合器側連動構件520及上述傳動離合器側連動構件510成為解除狀態。詳細地說,由上述栽插部側第二連動構件552的搖動,上述栽插離合器側第二連動構件522經上述關聯構件553反抗上述栽插離合器側連動構件卡合用施力構件523的彈性力繞上述第三基準軸543朝上述卡合面522a從上述傳動離合器側第二連動構件512的上述卡合突起515離開的方向(另一方側)搖動,由此,上述推動面522b與上述卡合突起515的卡合狀態被解除。就這樣,現出上述連動機構500的作用由上述牽制機構550禁止了的狀態。在此狀態下,上述傳動離合器側第二連動構件512不受上述栽插離合器側第二連動構件522限制,變得可自由地朝離合器卡合方向搖動。因此,由上述傳動離合器施力構件443的彈性力,上述第二離合器形成體442朝離合器卡合方向移動,上述爪部442a與上述第一離合器形成體441的上述爪部441a卡合。就這樣,上述傳動離合器440,在上述栽插部350的下降動作途中相應于上述 連動機構500的動作進行卡合動作,從分離狀態被切換成卡合狀態。在上述栽插部350的下降動作時如上述傳動離合器440成為卡合狀態,則從與其相比位于上述動力傳遞路徑的下游側的上述株距變速部410的上述滑動軸418向上述第三離合器形成體473傳遞動力。因此,由上述栽插離合器用促動器476的上述工作片478的作用,上述第四離合器形成體474 (上述凸輪體475) —邊繞軸線旋轉一邊朝從上述第三離合器形成體473離開的方向移動。由此,在上述栽插部350的上升動作時因為上述傳動離合器440被切換成分離狀態而在途中停止了的上述栽插離合器470的分離動作完成。因此,上述栽插離合器470成為完全的分離狀態。同時,上述輸出軸416與上述第四離合器形成體474 —起旋轉,因此,相應于上述輸出軸416的旋轉上述旋轉箱355進行旋轉,被安裝在了此旋轉箱355上的上述栽插爪356移動到上述上部停止位置。此時,由于上述栽插部350與上述設定高度位置相比下降了,上述栽插爪356處在與田G接近的位置,因此,在上述栽插爪356保持著秧苗的情況下,此秧苗在上述栽插爪356移動到上述上部停止位置的過程中被栽插在田G中。另外,,雖然上述傳動離合器440為卡合狀態,但上述栽插離合器470為分離狀態,因此,上述發動機312的動力向上述栽插部350不被傳遞。在上述傳動離合器440卡合的時候,由上述第二離合器形成體442的朝離合器卡合方向的移動,與上述傳動離合器側第一連動構件511 —起,上述傳動離合器側第二連動構件512也朝離合器結合方向搖動。另一方面,如上述栽插部側第二連動構件552返回到中立位置,則上述關聯構件553的牽拉被解除,上述栽插離合器側第二連動構件522由上述栽插離合器側連動構件卡合用施力構件523的彈性力繞上述第三基準軸543朝接近上述傳動離合器側第二連動構件512的上述卡合突起515的方向(一方側)搖動。此上述栽插離合器側第二連動構件522的搖動,在如圖15所示那樣上述卡合面522a中的上述凸輪面522c與上述卡合突起515卡合了的狀態下停止。即,在上述凸輪面522c與上述卡合突起515卡合了的狀態下,上述傳動離合器440成為卡合狀態。在上述栽插部350到達了最大程度下降位置的時刻,上述傳動離合器440成為卡合狀態,而且上述栽插離合器470成為分離狀態。此時,與上述同樣,上述栽插爪356,從由上述傳動離合器440的分離動作強制地停止了的位置移動到上述上部停止位置。在此狀態下使上述插秧機300移動到了為了栽插作業適當的位置后,上述操作手柄338被進行栽插離合器卡合操作。由此卡合操作,上述栽插離合器470從分離狀態被切換成卡合狀態。相應于上述栽插離合器470的卡合動作的開始,上述連動機構500進行工作。SP,上述栽插離合器用促動器476的卡合動作經上述連桿構件525向上述栽插離合器側第二連動構件522傳遞。由此,上述栽插離合器側第二連動構件522,與上述栽插離合器側第一連動構件521 —起繞上述第一基準軸541朝離合器卡合方向搖動。由此上述栽插離合器側第二連動構件522的動作,上述卡合突起515相對于上述凸輪面522c相對移動,現出上述推動面522b與上述卡合突起515卡合的狀態。就這樣,上述栽插離合器側連動構件520及上述傳動離合器側連動構件510從解除狀態向關聯狀態切換。此時,上述傳動離合器側第二連動構件512隨著上述栽插離合器側第二連動構件522的移動并不搖動。即,上述傳動離合器440的卡合狀態仍被保持。因此,上述傳動離合器440及處于其上述動力傳遞路徑的下游側的上述栽插離合器470 二個離 合器都成為卡合狀態,上述發動機312的動力向上述栽插部350傳遞。因此,驅動上述栽插爪356,可再次開始栽插作業。如以上那樣,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上述插秧機300具備上述行走部310、上述栽插部350、上述栽插離合器470、以及上述傳動離合器440。上述行走部310具有上述發動機312。上述栽插部350具有上述栽插爪356,與上述行走部310可升降地連接。上述栽插爪356,通過動力從上述發動機312傳遞,一邊隨著上述旋轉箱355的旋轉進行移動一邊從上述載秧臺357上的上述毯狀秧苗取出秧苗栽插在田G中。上述栽插離合器470,可選擇取進行向上述栽插爪356的動力傳遞的卡合狀態和將上述動力傳遞隔斷的分離狀態,在從卡合狀態向分離狀態的切換時,按在從分離動作的開始到結束的期間使上述栽插爪356移動到基準位置(上述上部停止位置)的方式向上述栽插爪356傳遞動力。上述傳動離合器440,被配置在從上述發動機312到上述栽插爪356的動力傳遞路徑中的比上述栽插離合器470更靠上游側的位置。按照此結構,在將向上述栽插爪356的動力傳遞隔斷的時候,能夠選擇使上述栽插爪356朝上述基準位置移動,或保持在該時刻的位置。即,在隔斷向上述栽插爪356的動力傳遞的時候,在上述傳動離合器440仍保持著卡合狀態,而上述栽插離合器470從卡合狀態被切換成了分離狀態的情況下,能夠使上述栽插爪356向上述基準位置移動。另一方面,在隔斷向上述栽插爪356的動力傳遞的時候,如將上述傳動離合器440從卡合狀態切換到分離狀態,則能夠使上述栽插爪356在該時刻的位置停止。例如,當隨著栽插作業的中斷或結束使上述栽插部350上升并且要使上述栽插離合器470分離時,如上述傳動離合器440與上述栽插離合器470的分離動作大致同時或相比上述栽插離合器470的分離動作更早地分離,則向動力傳遞路徑上的比上述傳動離合器440更下游側的動力傳遞被隔斷,能夠禁止上述栽插爪356的向基準位置的移動。因此,即使是具備用于使上述栽插爪356返回到基準位置的構成,即使在栽插作業的中斷或結束時刻上述栽插爪356從上述載秧臺357上的上述毯狀秧苗取出秧苗進行了保持的情況下,也能夠對上述栽插部350上升時上述栽插爪356朝基準位置的移動進行阻止,防止被保持在了上述栽插爪356上的秧苗被從該栽插爪356放出而向田G中飛散。另外,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上述插秧機300還配備了上述連動機構500及上述牽制機構550。上述連動機構500按相應于上述栽插離合器470的傳動狀態的切換對上述傳動離合器440的傳動狀態進行切換的方式對上述栽插離合器470及上述傳動離合器440之間進行工作連接。上述連動機構500,按在上述栽插離合器470開始了分離動作后到結束其分離動作的期間中的盡可能早的時候使上述傳動離合器440成為分離狀態的方式構成。上述牽制機構550,按容許上述栽插離合器470仍為離合器分離狀態而上述傳動離合器440成為離合器卡合狀態的方式禁止上述連動機構500的作用。在上述插秧機300中,上述傳動離合器440具有傳動離合器主體(上述第一離合器形成體441及上述第二離合器形成體442)和上述傳動離合器施力構件443,按在不受來自外部的操作力的狀態下由上述傳動離合器施力構件443的彈性力維持為卡合狀態的方式構成。上述連動機構500具有上述栽插離合器側連動構件520和上述傳動離合器側連動構件510。上述栽插離合器側連動構件520相應于上述栽插離合器470的傳動狀態的切換進行移動。上述傳動離合器側連動構件510相應于上述傳動離合器440的傳動狀態的切換進行移動。上述栽插離合器側連動構件520及上述傳動離合器側連動構件510,按可取關聯狀態和解除狀態的方式構成。上述關聯狀態,為按相應于從上述栽插離合器470的卡合狀態向分離狀態的切換動作上述傳動離合器440反抗上述傳動離合器施力構件443的彈性力從卡合狀態向分離狀態切換的方式相互地關聯了的狀態。另一方面,上述解除狀態,為按不論上述栽插離合器470的傳動狀態的如何都容許上述傳動離合器440由上述傳動離合器施力構件443的彈性力取結合狀態的方式將相互的關聯狀態解除了的狀態。上述牽制機構550,按相應于從上述栽插部350的上升位置向下降位置的下降動作上述栽插離合器側連動構件520及上述傳動離合器側連動構件510成為解除狀態的方式,對上述栽插部350及上述連動機構500之間進行工作連接。另外,在上述插秧機300中,上述栽插離合器470具有上述栽插離合器主體(上述第三離合器形成體473及上述第四離合器形成體474)和上述栽插離合器用促動器476。上述栽插離合器用促動器476,為相應于對上述操作手柄338的人為操作對上述栽插離合器主體進行離合器斷接動作的促動器。上述傳動離合器側連動構件510,繞上述第一基準軸541朝離合器結合方向及離合器分離方向可搖動而且在自由端側設置了上述卡合突起515。上述栽插離合器側連動構件520,包含上述栽插離合器側第一連動構件521、上述栽插離合器側第二連動構件522、以及上述栽插離合器側連動構件卡合用施力構件523。上述栽插離合器側第一連動構件521,相應于上述栽插離合器用促動器476的離合器卡合動作及離合器分離動作繞與上述第一基準軸541平行的上述第二基準軸(上述第一基準軸541)朝離合器卡合方向及離合器分離方向搖動。上述栽插離合器側第二連動構件522,繞與上述第二基準軸(上述第一基準軸541)平行的上述第三基準軸543可搖動地與上述栽插離合器側第一連動構件521連接而且設置了與上述卡合突起515卡合的上述卡合面522a。上述栽插離合器側連動構件卡合用施力構件523,按使上述卡合突起515與上述卡合面522a卡合的方式繞上述第三基準軸543朝一方側對上述栽插離合器側第二連動構件522施力。上述卡合面522a具有上述推動面522b。上述推動面522b,如在上述卡合面522a與上述卡合突起515卡合了的狀態下上述栽插離合器側第一連動構件521繞上述第二基準軸(上述第一基準軸541)朝離合器分離方向搖動,則經上述卡合突起515繞上述第一基準軸541朝離合器分離方向推動上述傳動離合器側連動構件510。
上述牽制機構550,包含上述栽插部側第一連動構件551、上述栽插部側第二連動構件552、以及長尺寸的上述關聯構件553。上述栽插部側第一連動構件551,與上述栽插部350的上升動作及下降動作連動而繞上述第四基準軸544朝上升方向(上方)及下降方向(下方)搖動。上述栽插部側第二連動構件552,繞與上述第四基準軸544平行的上述第五基準軸545可搖動。上述栽插部側第二連動構件552,相應于上述栽插部側第一連動構件551的朝繞上述第四基準軸544的上升方向及下降方向的搖動,繞上述第五基準軸545朝上升方向及下降方向搖動,并且可與上述栽插部側第一連動構件551獨立地繞上述第五基準軸545搖動。長尺寸的上述關聯構件553,—端部與上述栽插離合器側第二連動構件522連接,而且,另一端部與上述栽插部側第二連動構件552連接。長尺寸的上述關聯構件553,在上述栽插部350的下降動作時,與上述栽插部側第二連動構件552的朝繞上述第五基準軸545的下降方向的搖動動作連動,朝上述卡合面522a從上述卡合突起515離開的方向使上述栽插離合器側第二連動構件522繞上述第三基準軸543朝另一方側搖動,上述傳動離合器440不論上述栽插離合器470的傳動狀態的如何都容許由上述傳動離合器施力構件443的彈性力取離合器結合狀態,在上述栽插部350·的上升動作時,在上述卡合面522a與上述卡合突起515卡合了的狀態下按容許上述栽插部側第二連動構件552繞上述第五基準軸545朝上升方向搖動的方式松弛。上述卡合面522a還具有上述凸輪面522c。上述凸輪面522c,通過上述栽插離合器側第二連動構件522繞上述第三基準軸543朝另一方側搖動,即使在上述栽插離合器470為分離狀態而上述傳動離合器440成為了結合狀態的時候也與上述卡合突起515卡合。在上述卡合突起515與上述凸輪面522c卡合了的狀態下,如上述栽插離合器470從分離狀態向結合狀態切換,上述栽插離合器側第一連動構件521繞第二基準軸(上述第一基準軸541)朝離合器結合方向搖動,則由上述卡合突起515及上述凸輪面522c使上述栽插離合器側第二連動構件522繞上述第三基準軸543朝另一方側搖動,上述卡合突起515恢復到與上述推動面522b卡合的狀態。另外,在上述插秧機300中,上述第一基準軸541和上述第二基準軸被形成在相同軸上。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上述第一基準軸541被兼用作上述第二基準軸的構成,簡化了結構。另外,上述插秧機300,配備了使上述栽插部側第二連動構件552繞上述第五基準軸545恢復到中立位置的上述中立位置施力構件555。按照此結構,例如當隨著栽插作業的中斷或結束上述栽插部350上升時,如上述傳動離合器440與上述栽插離合器470的分離動作大致同時或比上述栽插離合器470的分離動作更早地被分離,則向上述栽插離合器470不傳遞動力。其結果,上述栽插爪356不移動到基準位置。因此,即使是在栽插作業的中斷或結束時刻上述栽插爪356從上述載秧臺357上的上述毯狀秧苗取出秧苗進行了保持時,也能夠阻止在上述栽插部350上升時上述栽插爪356的向基準位置的移動,防止被上述栽插爪356保持了的秧苗從該栽插爪356脫落或飛散而被放出到田G中。并且,當隨著栽插作業的開始使上述栽插部350下降時,在其下降途中上述傳動離合器440結合,向分離動作途中的上述栽插離合器470傳遞動力。其結果,上述栽插離合器470再次開始分離動作,在此分離動作結束時上述栽插爪356移動到上述上部停止位置(基準位置)。此時,由于上述栽插部350的下降使上述栽插爪356接近田G,所以,被上述栽插爪356保持著的秧苗在上述栽插爪356移動到基準位置之前被栽插在田G中。因此,上述秧苗不從上述栽插爪356脫落或飛散而被放出到田G,S卩,不成為漂浮在田面(水面)W上的狀態。另外,當在使上述栽插部350下降了的狀態下使上述插秧機300移動時,由于上述栽插爪356位于不與上述毯狀秧苗及田面wl接觸的上述上部停止位置,所以,上述栽插爪356不會在田G的犁底g上硬拖而變形,秧苗卡住也不發生。實施方式3以下,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3的插秧機600進行說明。在圖22中表示上述插秧機600的側視圖。另外,在圖23中表不上述插秧機600中的上述栽插部350的上述旋轉箱355附近的放大側視圖。另外,圖中,對與上述實施方式2的上述插秧機300中相同的構件標注相同符號,省略其說明。如圖22所示,上述插秧機600配備了上述行走部310及上述栽插部350。上述行走部310,與在上述實施方式2的上述插秧機300中同樣,具有上述車架311、上述發動機312、上述行走變速部313、上述左右的前車輪(驅動輪)315、以及上述左右的后車輪(驅動輪)318。與上述實施方式2的上述插秧機300同樣,上述栽插部350在底部具有多個浮體358。如在圖23中也表示的那樣,上述多個浮體358分別按朝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設置,在上述多個栽插箱354的下方朝左右方向每隔規定間隔配置了一個。上述多個浮體358,按相對于田G的田面(水面)W可接地跟隨的方式,在前端部及后端部經連桿機構660支承在上述栽插構架351及上述栽插箱354上,朝上下方向繞基準軸可搖動。詳細地說,上述多個浮體358,分別在上述栽插部350的升降時朝相對于田面W離開的方向或近接的方向移動,當上述栽插部350下降了時一邊使搖動角變化一邊可與田面W接觸。上述栽插部350,在上述多個浮體358成為了與田面W接觸了的接地狀態的情況下處于栽插作業位置,在上述多個浮體358成為了與田面W不接觸的非接地狀態的情況下處于非栽插作業位置。在這里,對上述插秧機600的動力傳遞結構進行說明。在圖24中,表示上述插秧機600的傳動模式圖。與上述實施方式2的上述插秧機300同樣,上述插秧機600也具有包含行走系傳動路徑及作業機系傳動路徑的傳動路徑。如圖24所示,上述行走系傳動路徑由上述靜液壓式無級變速裝置383、上述前車輪變速機構384、上述后車輪傳動機構385、以及上述動力取出機構386等形成。關于上述作業機系傳動路徑,如圖24所示,上述插秧機600具有傳動機構690,替代上述傳動機構390。S卩,在上述插秧機600中,從上述動力取出機構386取出了的旋轉動力經上述傳動機構690向上述株距變速部410傳遞。在本實施的方式中,在上述作業機系傳動路徑上,由上述傳動機構690、上述株距變速機構412、以及上述栽插變速部352的傳動機構等形成。
上述傳動機構690具有傳動離合器740。上述傳動離合器740,被設在上述第一傳動軸(驅動軸)391與上述第二傳動軸(從動軸)392之間,與上述行走變速部313相比被配置在傳動路徑下游側,與上述栽插離合器470相比被配置在傳動路徑上游側。上述傳動離合器740,與上述傳動離合器440同樣,與上述栽插離合器470相比在傳動方向上游側夾插在上述作業機系傳動路徑上,選擇性地現出向與上述行走變速部313的上述動力取出機構386相比位于傳動路徑下游側的上述栽插部350 (上述株距變速部410、上述栽插變速部352、以及上述栽插爪356等)進行動力傳遞的卡合 狀態和將上述動力傳遞隔斷的分離狀態。在圖25中,表示上述插秧機600中的控制裝置860的框圖。上述傳動離合器740,由相應于電信號進行工作的傳動離合器用促動器751 (參照圖25),切換卡合狀態及分離狀態。上述傳動離合器用促動器751,在本實施方式中被做成螺線管式的促動器。而且,在本實施方式中,上述傳動離合器740被做成摩擦板式。上述傳動離合器740被收容在傳動離合器殼體745中。上述傳動離合器殼體745,在本實施方式中被設在了上述行走變速部313的側部附近。但是,上述傳動離合器殼體745也可與上述株距變速部410的上述株距變速箱414 一體地構成。下面,對用于對上述傳動離合器740及上述栽插離合器470的傳動狀態進行切換的結構進行說明。如圖25所示,上述插秧機600配備了實施上述傳動離合器740及上述栽插離合器470的傳動狀態的切換控制的上述控制裝置860。上述控制裝置860可由配備在上述插秧機600中的主控制器構成,也可做成與上述主控制器獨立的控制器。上述控制裝置860配備了運算裝置(CPU)和記憶裝置。上述記憶裝置例如具有記憶部,該記憶部包含對控制程序、控制數據等進行記憶的ROM、以即使切斷電源也不失去的狀態保存設定值等而且上述設定值等可被改寫的EEPR0M、以及一時保持在由上述運算部進行的運算中生成的數據的RAM等。上述控制裝置860,除了上述上升操作檢測裝置561、上述下降操作檢測裝置562、上述栽插離合器結合操作檢測裝置563、以及上述栽插離合器分離操作檢測裝置564以外,與接地狀態檢測裝置867也電氣性地進行了連接。上述控制裝置860,還與上述傳動離合器用促動器751、上述栽插離合器用促動器476、以及上述升降缸375的上述電磁閥568電氣性地進行了連接。上述接地狀態檢測裝置867,例如由旋轉電位器構成,經桿661與上述多個浮體358中的位于左右中央的中央浮體的前端部連接。上述接地狀態檢測裝置867,相應于上述中央浮體的搖動角的變化,檢查上述中央浮體(上述栽插部350)相對于田面W是否進行了接觸(即,接地狀態或非接地狀態)。上述控制裝置860,一直在根據上述接地狀態檢測裝置867的檢測信號對上述浮體358是否接地進行判斷。詳細地說,在按使上述栽插部350接地的方式進行了操作的狀態下,上述控制裝置860,按將上述接地狀態檢測裝置867的檢測信號維持為目標值的方式,向上述電磁閥568輸出控制信號使上述升降缸375工作。由此,上述浮體358可接地跟隨田面W。在這樣的構成中,例如,如以下那樣上述傳動離合器740及上述栽插離合器470的各自的傳動狀態與上述栽插部350的升降動作關聯地被切換。如上述插秧機600 —邊進行直進行走一邊進行栽插作業到達田埂邊,則一時停止栽插作業,為了轉換方向而轉彎,其后再次一邊進行直進行走一邊進行栽插作業。在這樣上述插秧機600轉彎的情況下,在該轉彎開始時操縱者對上述操作手柄338進行上升操作,使上述栽插部350上升。即,根據由操縱者進行的上述操作手柄338的上升操作,上述控制裝置860進行上述升降缸375的工作控制,使上述栽插部350從栽插作業位置上升。隨著此栽插部350的上升,上述浮體358從接地狀態轉移到非接地狀態。由此,上述控制裝置860根據上述接地狀態檢測裝置867的檢測信號判斷上述浮體358切換成了非接地狀態,向上述傳動離合器用促動器751輸出控制信號,按將上述傳動離合器740從卡合狀態切換成分離狀態的方式使上述傳動離合器用促動器751工作。上述控制裝置860,從使上述傳動離合器用促動器751進行離合器分離工作經過了規定時間后自動地,或相應于使上述栽插部350上升的時候的上述操作手柄338的分離操作,按使上述栽插離合器470從卡合狀態切換成分離狀態的方式使上述栽插離合器用促·動器476工作。然而,在此時刻,由于上述傳動離合器740已經成為分離狀態,所以,雖然上述栽插離合器用促動器476開始分離動作,但此促動器476的分離操作力按僅由該分離操作力不能夠使上述栽插離合器470成為分離狀態的方式被設定。即,如上述傳動離合器740成為分離狀態,則向上述第三離合器形成體473不能輸入旋轉動力。因此,即使上述栽插離合器用促動器476的離合器分離操作力被施加在上述栽插離合器470上,也不能夠使與上述第三離合器形成體473卡合了的上述第四離合器形成體474 —邊繞繞軸線旋轉一邊從上述第三離合器形成體473離開。因此,上述旋轉箱355不被按使上述栽插爪356位于上述上部停止位置的方式進行旋轉驅動,上述栽插爪356在上述傳動離合器740的分離時刻的位置停止。因此,當為了上述插秧機600的轉彎使上述栽插部350從栽插作業位置上升時,即使上述栽插爪356從上述載秧臺357上的上述毯狀秧苗取出秧苗進行了保持,上述栽插爪356也不朝上述上部停止位置移動,而是在上述傳動離合器740的分離時刻的位置停止,所以,從上升動作中的上述栽插部350的上述栽插爪356放出秧苗的情況被防止。如在相應于上述操作手柄338的上升操作使上述栽插部350上升了的狀態下上述插秧機600被轉彎,則操縱者為了再次開始栽插作業對上述操作手柄338進行下降操作。由此下降操作,上述栽插部350朝栽插作業位置下降。此時,上述傳動離合器740成為分離狀態,在上述栽插離合器用促動器476進行了分離動作的狀態下上述栽插離合器470成為了卡合狀態。如上述栽插部350下降,則上述浮體358與田面W接觸,從上述栽插部350的接地狀態向非接地狀態的轉移完成。由此,上述控制裝置860根據上述接地狀態檢測裝置867的檢測信號判斷上述浮體358切換成了接地狀態,按使上述傳動離合器740從分離狀態向卡合狀態切換的方式使上述傳動離合器用促動器751工作。如上述傳動離合器740成為卡合狀態,則向與上述傳動離合器740相比位于傳動路徑下游側的上述第三離合器形成體473輸入旋轉動力。因此,上述栽插離合器用促動器476的上述工作片478按到達進入位置的方式伸長,使上述第四離合器形成體474 —邊繞軸線旋轉一邊從上述第三離合器形成體473離開。由此,上述栽插離合器470的分離動作完成。在此上述栽插離合器470向分離狀態轉移時,上述輸出軸416與上述第四離合器形成體474 —起繞軸線旋轉,與此相應,被安裝在了上述旋轉箱355上的上述栽插爪356移動到上述上部停止位置停止。就這樣,上述栽插爪356從在上述傳動離合器740的分離時刻停止了的位置返回到上述上部停止位置。即,上述栽插爪356在上述栽插部350下降而接地了時移動到上述上部停止位置。在上述栽插爪356移動到上述上部停止位置的時候,上述栽插部350處 于接地狀態。因此,在移動到上述上部停止位置的上述栽插爪356保持了秧苗的情況下,此秧苗在上述栽插爪356移動到上述上部停止位置的過程中被栽插在田G中。另外,雖然上述傳動離合器740向卡合狀態轉移,但上述栽插離合器470向分離狀態轉移,因此,上述發動機312的動力不向上述栽插部350傳遞,上述栽插部350維持驅動停止狀態。在此狀態下,即,在因為上述傳動離合器740為卡合狀態但上述栽插離合器470為分離狀態,上述栽插部350成為驅動停止狀態而且上述栽插爪356處在了上述上部停止位置的狀態下,將上述插秧機600移動到了用于栽插作業的適當的位置后,操縱者經上述操作手柄338進行上述栽插離合器卡合操作。其結果,上述傳動離合器740及位于其上述作業機傳動路徑的下游側的上述栽插離合器470 二個離合器都成為卡合狀態,上述發動機312的動力向上述栽插部350傳遞。因此,上述栽插部350 (上述栽插爪356)被驅動,栽插作業再次開始。如以上那樣,本實施方式的上述插秧機600,配備了上述行走部310、上述栽插部350、上述升降缸375、上述栽插離合器470、上述傳動離合器740、上述浮體358、上述傳動離合器用促動器751、上述栽插離合器用促動器476、上述接地狀態檢測裝置867、上述操作手柄(上述升降操作構件及上述栽插操作構件)338、以及上述控制裝置860。在這里,上述行走部310,按來自上述發動機312的旋轉動力經上述行走系傳動路徑傳遞到上述前后的車輪315、318的方式構成。上述栽插部350具有上述栽插爪356,與上述行走部310可升降地進行了連接。上述栽插爪356按這樣的方式構成,即,通過由從上述行走系傳動路徑取出了的旋轉動力繞上述栽插旋轉軸437移動,從上述載秧臺357上的上述毯狀秧苗取出秧苗栽插在田G中。上述升降缸375為用于使上述栽插部350升降的缸。上述栽插離合器470,夾插在將從上述行走系傳動路徑取出了的旋轉動力向上述栽插爪356傳遞的上述作業機系傳動路徑上。上述栽插離合器470具有上述第三離合器形成體473和上述第四離合器形成體474。按向上述第三離合器形成體473輸入上述旋轉動力的方式構成。上述第四離合器形成體474,相對于上述第三離合器形成體473可離合。上述傳動離合器740,與上述栽插離合器470相比在傳動方向上游側被夾插在上述作業機系傳動路徑上。上述傳動離合器用促動器751為用于使上述傳動離合器740斷接的促動器。上述栽插離合器用促動器476為對上述栽插離合器470施加離合器分離操作力的促動器。上述接地狀態檢測裝置867為用于檢測上述栽插部350 (上述浮體358)是否接地的裝置。上述操作手柄338為用于進行上述栽插部350的升降操作及上述栽插部350的驅動操作的手柄。上述控制裝置860,按實施上述升降缸375、上述傳動離合器用促動器751、及上述栽插離合器用促動器476的工作控制的方式構成。
而且,上述控制裝置860,按相應于對上述操作手柄338的升降操作使上述栽插部350升降的方式使上述升降缸375工作,按相應于對上述操作手柄338的驅動操作使上述栽插離合器470斷接的方式使上述栽插離合器用促動器476工作,而且,按相應于上述栽插部350的接地及非接地使上述傳動離合器740成為卡合狀態及分離狀態的方式使上述傳動離合器用促動器751工作。按照此結構,在栽插作業時使上述栽插部350上升的時候,不需要由作為上述栽插操作構件的上述操作手柄338進行的離合器分離操作,僅由作為上述升降操作構件的上述操作手柄338的上升操作,即可一邊將向上述栽插爪356的動力傳遞隔斷一邊使上述栽插部350上升。而且,在本實施方式中,上述栽插離合器470按這樣的方式構成,即,僅是在與上述栽插爪356進行了工作連接的上述第四離合器形成體474與上述第三離合器形成體473
卡合而且正向上述第三離合器形成體473輸入旋轉動力的傳動狀態下,從上述栽插離合器用促動器476受到了離合器分離操作力時,上述第四離合器形成體474 —邊按使上述栽插爪356位于繞上述栽插旋轉軸437的上述上部停止位置(基準位置)的方式朝繞軸線的位置旋轉一邊從上述第三離合器形成體473離開,從結合狀態向分離狀態轉移。按照此結構,當在上述栽插部350接地了的狀態下使上述操作手柄338處在了分離操作位置(非驅動操作位置)時,上述傳動離合器740維持卡合狀態不變,上述栽插離合器470成為分離狀態。因此,即使在使上述行走部310行走了的情況下,也在上述栽插爪356處在了上述上部停止位置(基準位置)的狀態下使上述栽插部350的驅動成為停止了的狀態。因此,即使在上述栽插部350接地了的狀態下使上述行走部310移動,也能夠防止上述栽插爪356在進入了犁底(地面)g的狀態下被硬拖,有效地防止秧苗的卡住、上述栽插爪356的變形。另一方面,當在上述栽插部350接地了的狀態下使上述操作手柄338處在了上升操作位置時,上述傳動離合器740成為分離狀態。因此,即使從上述栽插離合器用促動器476對上述栽插離合器470的上述第四離合器形成體474施加離合器分離操作力,上述第四離合器形成體474也不會按使上述栽插爪356位于上述上部停止位置的方式繞軸線旋轉。即,由上述傳動離合器740的從卡合狀態向分離狀態的轉移,上述栽插爪356不會被旋轉到上述上部停止位置,而是被保持在該時刻的位置。因此,能夠有效地防止由于把持了秧苗的上述栽插爪356旋轉到上述上部停止位置而產生的棄秧苗動作。即,即使是在栽插作業的中斷或結束時刻上述栽插爪356從上述載秧臺357上的上述毯狀秧苗取出秧苗進行了保持時,也能夠阻止在上述栽插部350的上升時上述栽插爪356朝上述上部停止位置移動,防止被上述栽插爪356保持了的秧苗從該栽插爪356脫落或飛散而被放出到田G。另外,如從此狀態(通過在上述栽插部350接地了的狀態下使上述操作手柄338位于上升操作位置,不使上述栽插爪356位于上述上部停止位置地中斷了上述栽插爪356的移動的狀態)對上述操作手柄338進行下降操作而使上述栽插部350接地,則上述傳動離合器740從分離狀態向卡合狀態轉移。因此,上述第四離合器形成體474 —邊按使上述栽插爪356位于繞上述栽插旋轉軸437的上述上部停止位置的方式朝繞軸線的位置旋轉一邊從上述第三離合器形成體473離開,由此,上述栽插爪356移動到上述上部停止位置,在該上部停止位置被保持。此時,由于上述栽插爪356接近了田G,所以,在秧苗被上述栽插爪356保持著的情況下,此秧苗在直到上述栽插爪356移動到上述上部停止位置的過程中被栽插在田G中。實施方式4下面,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3的插秧機600進行說明。本實施方式的插秧機,與上述實施方式3的上述插秧機300的不同點在于,具有連動機構和牽制機構;該連動機構按相應于栽插離合器的傳動狀態的切換進行傳動離合器的傳動狀態的切換的方式使上述栽插離合器及上述傳動離合器間進行工作連接;該牽制機構能夠按在上述栽插離合器保持離合器分離狀態不變的狀態下容許上述傳動離合器成為離合器卡合狀態的方式禁止上述連動機構的作用。具體地說,本實施方式的插秧機具有上述實施方式2中的上述連動機構500和牽制機構850。·另外,本實施方式的插秧機具有上述實施方式2中的上述傳動離合器440,作為上述傳動離合器。在圖26 圖29中,表示上述傳動離合器440、上述連動機構500、以及上述牽制機構850附近的部分放大剖視圖。圖26表示在維持了由上述連動機構500產生的上述栽插離合器470及上述傳動離合器440的連動的狀態下的上述傳動離合器440的分離狀態。圖27表示在維持了由上述連動機構500產生的上述栽插離合器470及上述傳動離合器440的連動的狀態下的上述傳動離合器440的卡合狀態。圖28表示在由上述牽制機構850解除了由上述連動機構500產生的連動的狀態下的上述傳動離合器的卡合狀態。圖29表示在由上述牽制機構850解除了由上述連動機構500產生的連動的狀態下的上述傳動離合器的分離狀態。另外,在圖中,對與上述實施方式中相同的構件標注相同符號,省略其說明。上述牽制機構850,為按在上述栽插離合器470保持離合器分離狀態不變的狀態下容許上述傳動離合器440成為卡合狀態的方式禁止上述連動機構500的作用的機構(參照圖28)。上述牽制機構850,按相應于上述栽插部350 (上述浮體358)的接地狀態解除上述栽插離合器側連動構件520及上述傳動離合器側連動構件510的連動的方式,對上述栽插部350及上述連動機構500之間進行工作連接。詳細地說,如圖26 圖29所示,上述牽制機構850配備了牽制促動器851和長尺寸的關聯構件853。上述牽制促動器851為螺線管式的促動器,按能夠進行牽制動作的方式構成。上述牽制促動器851,具有促動器主體851b和相對于上述促動器主體851b可進退的工作片851a0在圖30中,表示本實施方式的上述插秧機中的控制裝置870的框圖。如圖30所示,上述牽制促動器851與上述控制裝置870電氣性地進行了連接,由上述控制裝置870進行工作控制。上述關聯構件853由鋼絲繩構成,被夾裝在上述栽插離合器側第二連動構件522與上述牽制促動器851之間。詳細地說,上述關聯構件853,一端部經上述栽插離合器側第一連動構件521的自由端部與上述栽插離合器側第二連動構件522的中途部連接,而且,另一端部與上述牽制促動器851的上述工作片851a連接。在這里,上述牽制促動器851的牽制動作,為按長尺寸的上述關聯構件853受拉的方式,使上述工作片851a朝上述促動器主體851b后退的動作。在上述牽制促動器851進行了牽制動作的情況下,上述牽制機構850按在上述栽插離合器470保持著離合器分離狀態不變的狀態下容許上述傳動離合器440成為卡合狀態的方式,禁止上述連動機構500的連動作用。在這樣的構成中,例如,如以下那樣根據上述栽插部350的升降動作切換上述傳動離合器440及上述栽插離合器470的傳動狀態。

如上述插秧機一邊進行直進行走一邊進行栽插作業到達田埂邊,則為了轉換方向使栽插作業一時停止,使上述插秧機轉彎,轉彎后再次一邊進行直進行走一邊再次開始栽插作業。在這樣上述插秧機轉彎的情況下,轉彎開始時操縱者對上述操作手柄338進行上升操作。相應于此上升操作,上述控制裝置870按上述栽插部350從栽插作業位置上升的方式對上述升降缸375進行工作控制。另外,在上述栽插部350進行上升動作之前(B卩,接地狀態時),上述牽制機構850成為了禁止上述連動機構500的作用的狀態。即,上述栽插離合器側第二連動構件522經長尺寸的上述關聯構件853由上述牽制促動器851的上述工作片851a拉,成為了如圖28所示那樣朝從上述傳動離合器側第二連動構件512的上述卡合突起515離開的方向(另一方偵D搖動了的狀態。在此狀態下,上述栽插離合器側第二連動構件522的上述推動面522b與上述傳動離合器側第二連動構件512的上述卡合突起515成為了卡合解除狀態。上述控制裝置870根據上述接地狀態檢測裝置867的檢測信號認識上述栽插部350的上升動作。S卩,相應于上述栽插部350的上升動作,上述浮體358從接地狀態向非接地狀態轉移。上述控制裝置870,如根據上述接地狀態檢測裝置867的檢測信號認識到上述浮體358的從接地狀態向非接地狀態的轉移,則按使上述工作片851a從上述促動器主體851b伸長的方式使上述牽制促動器851工作。其結果,上述關聯構件853被解除了由上述工作片851a產生的對上述關聯構件853的牽拉作用,上述栽插離合器側第二連動構件522由栽插離合器側連動構件卡合用施力構件523的彈性力朝接近上述傳動離合器側第二連動構件512的上述卡合突起515的方向(一方側)搖動,上述推動面522b與上述卡合突起515卡合。此狀態為由上述連動機構500產生的連動作用被維持著的狀態。另外,上述控制裝置870,如認識到上述浮體358的從接地狀態向非接地狀態的轉移,則在從此認識時刻經過了設定時間后,不管上述操作手柄338的操作如何,都向上述栽插離合器用促動器476輸出分離信號,將上述栽插離合器470從卡合狀態切換成分離狀態。而且,上述設定時間,使得可在解除了由上述牽制機構850產生的上述連動機構500的連動作用的禁止后,進行上述栽插離合器470的從卡合狀態向分離狀態的切換動作。在由上述連動機構500產生的連動作用有效的狀態下,如上述栽插離合器用促動器476進行分離動作,則上述傳動離合器440經上述連動機構500從圖27所示卡合狀態被切換成圖26所示分離狀態。因此,在為了上述插秧機轉彎而使上述栽插部350從最大程度下降位置上升的時候,即使上述栽插爪356從上述載秧臺357上的上述毯狀秧苗取出秧苗進行了保持,也能夠盡可能快地使上述栽插爪356的旋轉停止。即,上述栽插爪356向上述上部停止位置的移動被禁止,上述栽插爪350保持了的秧苗的放出被防止。另外,上述栽插爪350保持了的秧苗,在上述栽插部350正上升的期間繼續被上述栽插爪356保持。如在上述栽插部350上升了的狀態下上述插秧機的轉彎結束,則為了再次開始栽插作業操縱者對上述操作手柄338進行下降操作。由此下降操作,上述栽插部350 從最大程度上升位置下降到最大程度下降位置。

上述控制裝置870,如根據上述接地狀態檢測裝置867的檢測信號認識到上述栽 插部350下降,上述浮體358與田面W進行了接觸,則按使上述工作片851a朝上述促動器主體851b后退的方式使上述牽制促動器851進行牽制動作。其結果,長尺寸的上述關聯構件853由上述牽制促動器851的上述工作片851a牽拉。由此牽拉,如圖29所示,上述栽插離合器側連動構件520及上述傳動離合器側連動構件510的連動狀態被解除。此狀態為由上述牽制機構850禁止了上述連動機構500的連動作用的狀態。在上述連動機構500的連動作用被禁止了的狀態下,與上述實施方式2的上述插秧機300中同樣,上述傳動離合器440由上述傳動離合器施力構件443的彈性力從分離狀態切換成結合狀態。由此,傳遞到上述第三離合器形成體473的旋轉動力和由上述栽插離合器用促動器476產生的分離操作力,使上述第四離合器形成體474 (上述凸輪體475) —邊繞軸線旋轉一邊從上述第三離合器形成體473離開,上述栽插離合器470的分離動作完成。上述栽插離合器470的分離動作的完成,意味著上述栽插爪356從上述傳動離合器440的分離時刻的位置返回到了上述上部停止位置。即,上述栽插爪356在上述栽插部350下降而接地了時位于上述上部停止位置。通過成為此狀態,即,上述傳動離合器440為卡合狀態而且上述栽插離合器470為分離狀態,上述栽插爪356為處在了上述上部停止位置的狀態,上述栽插部350為被停止驅動了的狀態,如上述插秧機移動到應進行栽插作業的位置,則操縱者對上述操作手柄338進行栽插離合器卡合操作。由此卡合操作,上述栽插離合器470從分離狀態被切換成卡合狀態。在上述栽插離合器470卡合了時,與此連動,上述栽插離合器側第二連動構件522朝離合器結合方向搖動,從圖29所示狀態成為圖28所示狀態。如以上那樣,本實施方式的插秧機配備了上述行走部310、上述栽插部350、上述升降缸375、上述栽插離合器470、上述傳動離合器440、上述栽插離合器用促動器476、上述連動機構500、上述牽制機構850、上述接地狀態檢測裝置867、上述操作手柄(上述升降操作構件及上述栽插操作構件)338、以及上述控制裝置870。在上述插秧機中,上述行走部310按來自上述發動機312的旋轉動力經上述行走系傳動路徑傳遞到上述前車輪315及上述后車輪318的方式構成。上述栽插部350具有上述栽插爪356,與上述行走部310可升降地連接。上述栽插爪356,按由從上述行走系傳動路徑取出了的旋轉動力繞上述栽插旋轉軸437移動,從上述載秧臺357上的上述毯狀秧苗取出秧苗栽插在田G中的方式構成。上述升降缸375為用于使上述栽插部350升降的缸。上述栽插離合器470,被夾插在將從上述行走系傳動路徑取出了的旋轉動力傳遞到上述栽插爪356的上述作業機系傳動路徑上。上述栽插離合器470具有上述第三離合器形成體473和第四離合器形成體474。按向上述第三離合器形成體473輸入上述旋轉動力的方式構成。上述第四離合器形成體474,在與上述栽插爪356進行了工作連接了的狀態下相對于上述第三離合器形成體473可離合。上述傳動離合器440,相比上述栽插離合器470在傳動方向上游側夾插在上述作業機系傳動路徑上。上述栽插離合器用促動 器476為可對上述栽插離合器470施加離合器分離操作力促動器。上述連動機構500,按相應于上述栽插離合器470的傳動狀態的切換使上述傳動離合器440的傳動狀態進行切換的方式對上述栽插離合器470及上述傳動離合器440間進行工作連接。上述牽制機構850,具有上述牽制促動器851,按在上述栽插離合器470保持離合器分離狀態不變的狀態下容許上述傳動離合器440成為離合器卡合狀態的方式,由上述牽制促動器851的牽制動作禁止上述連動機構500的作用。上述接地狀態檢測裝置867,為用于對上述栽插部350 (上述浮體358)是否已接地進行檢測的裝置。上述操作手柄338,為用于對上述栽插部350進行升降操作而且對上述栽插部350進行驅動操作的手柄。上述控制裝置870,按實施上述升降缸375、上述栽插離合器用促動器476、以及上述牽制促動器851的工作控制的方式構成。上述栽插離合器470按這樣的方式構成,即,僅在上述第四離合器形成體474與上述第三離合器形成體473卡合而且向上述第三離合器形成體473正輸入旋轉動力的傳動狀態下,從上述栽插離合器用促動器476受到了離合器分離操作力時,上述第四離合器形成體474 —邊按使上述栽插爪356位于繞上述栽插旋轉軸437的上述上部停止位置(基準位置)的方式朝繞軸線的位置旋轉一邊從上述第三離合器形成體473離開,而從卡合狀態向分離狀態轉移。而且,上述控制裝置870,按相應于對上述操作手柄338的升降操作使上述栽插部350升降的方式使上述升降缸375工作,按相應于對上述操作手柄338的驅動操作使上述栽插離合器470斷接的方式使上述栽插離合器用促動器476工作,而且,相應于上述栽插部350的接地使上述牽制促動器851進行牽制動作。按照此結構,在上述栽插部350接地了的狀態下使上述操作手柄338處在了分離操作位置(非驅動操作位置)時,上述傳動離合器440被維持為卡合狀態,而上述栽插離合器470成為分離狀態。因此,即使在使上述行走部310行走了的情況下,也成為在上述栽插爪356處在了上述上部停止位置(基準位置)的狀態下上述栽插部350的驅動停止了的狀態。因此,即使在上述栽插部350接地了的狀態下使上述行走部310移動,也能夠防止上述栽插爪356在進入了犁底(地面)g的狀態下被硬拖,有效地防止秧苗的卡住、上述栽插爪356的變形。另一方面,在上述栽插部350接地了的狀態下使上述操作手柄338處在了上升操作位置時,上述傳動離合器440成為分離狀態。因此,即使從上述栽插離合器用促動器476在上述栽插離合器470的上述第四離合器形成體474上施加離合器分離操作力,上述第四離合器形成體474也不會按使上述栽插爪356位于上述上部停止位置的方式繞軸線旋轉。即,由上述傳動離合器440的從卡合狀態向分離狀態的轉移,上述栽插爪356不被旋轉到上述上部停止位置,而是被保持在該時刻的位置(或從那里移動了一些位置)。因此,能夠有效地防止把持著秧苗的上述栽插爪356旋轉到上述上部停止位置而產生的棄秧苗動作。即,即使是在栽插作業的中斷或結束時刻上述栽插爪356從上述載秧臺357上的上述毯狀秧苗取出秧苗進行了保持時,也能夠阻止在上述栽插部350的上升時上述栽插爪356向上述上部停止位置移動,防止被上述栽插爪356保持了的秧苗從該栽插爪356脫落或飛散而被放出到田G中。另外,如從此狀態(通過在上述栽插部350接地了的狀態下使上述操作手柄338位于上升操作位置,不使上述栽插爪356位于上述上部停止位置地中斷了上述栽插爪356的移動的狀態)對上述操作手柄338進行下降操作而使上述栽插部350接地,則上述傳動離合器440從分離狀態向卡合狀態轉移。因此,上述第四離合器形成體474 —邊按使上述栽插爪356位于繞上述栽插旋轉軸437的上述上部停止位置的方式朝繞軸線的位置旋轉一邊從上述第三離合器形成體473離開,由此,上述栽插爪356移動到上述上部停止位置,在該上
部停止位置被保持。此時,由于上述栽插爪356接近田G,因此,在秧苗被上述栽插爪356保持了的情況下,此秧苗在直到上述栽插爪356移動到上述上部停止位置的過程中被栽插田G中。而且,本發明,除了在這里說明了的實施方式以外,從上述的說明的觀點還可取各種各樣的變更方式及變形方式。因此,可以認為,在后附的請求保護的技術范圍內,本發明可由不同于在此說明的其它方法來實施。
權利要求
1.一種插秧機,具備夾插在設于行走部的動力源與栽插部的栽插爪之間的栽插離合器,所述栽插離合器被構成為,當所述栽插離合器在正在輸入來自所述動力源的旋轉動力的狀態下被進行分離操作時,進行一邊將所述栽插爪移動到規定停止位置一邊把向所述栽插爪的動力傳遞隔斷的規定位置停止動作,其特征在于 在從所述動力源到所述栽插離合器的傳動路徑中夾插有傳動離合器, 所述傳動離合器被構成為,相應于所述栽插部的上升操作隔斷從所述動力源向所述栽插離合器的動力傳遞,并且相應于所述栽插部的下降操作使從所述動力源向所述栽插離合器的動力傳遞結合。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插秧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秧機能由單一的操作手柄對所述栽插離合器的卡合、分離的切換及所述栽插部的升降進行操作, 在朝一方側操作所述操作手柄時,所述栽插部的下降動作先于所述栽插離合器的卡合動作進行, 在朝另一方側操作所述操作手柄時,所述栽插離合器的分離動作先于所述栽插部的上升動作進行。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插秧機,其特征在于相應于所述操作手柄從中立位置到一方側規定位置的操作使所述栽插部下降,相應于所述操作手柄從所述中立位置到所述一方側規定位置的重復操作使所述栽插離合器卡合,另一方面, 相應于所述操作手柄從所述中立位置到另一方側規定位置的操作使所述栽插離合器分離,相應于所述操作手柄從所述中立位置到所述另一方側規定位置的重復操作使所述栽插部上升。
4.一種插秧機,具備行走部、栽插部、栽插離合器、以及傳動離合器, 該行走部具有動力源; 該栽插部以可升降的方式與所述行走部連接,該栽插部具有栽插爪,該栽插爪借助從所述動力源傳遞的旋轉動力進行轉動從而從載秧臺上的毪狀秧苗取出秧苗并栽插在田中; 該栽插離合器能夠選擇地取得從所述動力源向所述栽插爪進行動力傳遞的卡合狀態及隔斷所述動力傳遞的分離狀態,該栽插離合器被構成為,在從所述動力源輸入了旋轉動力的狀態下從結合狀態向分離狀態切換時一邊使所述栽插爪向基準位置移動一邊隔斷所述動力傳遞; 該傳動離合器被配置在從所述動力源到所述栽插爪的動力傳遞路徑中的比所述栽插離合器更靠傳動方向上游側的位置。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插秧機,其特征在于還具備連動機構和牽制機構; 該連動機構以相應于所述栽插離合器的傳動狀態的切換使所述傳動離合器的傳動狀態進行切換的方式對所述栽插離合器及所述傳動離合器間進行工作連接; 該牽制機構以在所述栽插離合器保持離合器分離狀態的狀態下容許所述傳動離合器成為卡合狀態的方式禁止所述連動機構的作用。
全文摘要
一種插秧機,具備夾插在設于行走部的動力源與栽插部的栽插爪之間的栽插離合器,上述栽插離合器被構成為,當栽插離合器在正在輸入來自上述動力源的旋轉動力的狀態下被進行分離操作時,進行一邊將上述栽插爪移動到規定停止位置一邊把向上述栽插爪的動力傳遞隔斷的規定位置停止動作;在該插秧機中在從上述動力源到上述栽插離合器的傳動路徑上夾插有傳動離合器。上述傳動離合器按相應于上述栽插部的上升操作隔斷從上述動力源向上述栽插離合器的動力傳遞而且相應于上述栽插部的下降操作使從上述動力源向上述栽插離合器的動力傳遞結合的方式構成。
文檔編號A01C11/02GK102870532SQ20121023169
公開日2013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5日 優先權日2011年7月13日
發明者土井邦夫 申請人:洋馬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赣榆县| 区。| 安陆市| 浙江省| 阳泉市| 潍坊市| 新竹市| 浪卡子县| 巩义市| 华蓥市| 平果县| 花垣县| 康平县| 织金县| 吉安县| 武鸣县| 克山县| 南雄市| 长宁区| 阳泉市| 宁强县| 通辽市| 屏东市| 涟源市| 赫章县| 衡水市| 泰顺县| 永修县| 黔江区| 永定县| 九江市| 白山市| 牡丹江市| 榕江县| 台中县| 东至县| 阿拉尔市| 新泰市| 阳原县| 襄垣县| 遵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