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菌種混合固態發酵生產奶牛飼料的方法
【專利摘要】多菌種混合固態發酵生產奶牛飼料的方法是一種飼料的制備方法,具體地說,是多菌種混合固態發酵生產奶牛飼料的方法。配制發酵飼料固體培養基,將干啤酒糟、干玉米秸稈粉、麩皮、米糠、豆粕、尿素、硫酸銨按照70:6:6:6:6:4:2的比例混合,加水,將培養基含水量控制在60~65%,混合均勻,常壓蒸1小時,冷卻至30℃,將枯草芽孢桿菌種子液、產朊假絲酵母種子液、釀酒酵母種子液分別接種到上述固體培養基中,混合均勻后平鋪到滅菌的竹簾上,在30~34℃恒溫箱中發酵56~60小時,然后45℃條件下干燥至含水10%以下,即得成品。本發明的產品可以增加奶牛飼料營養價值,提高飼料的利用率,減少奶牛的發病率、提高產奶率。
【專利說明】多菌種混合固態發酵生產奶牛飼料的方法
[0001]
(一)、【技術領域】
本發明敘述的是一種飼料的制備方法,具體地說是多菌種混合固態發酵生產奶牛飼料的方法。
[0002](二 )、【背景技術】
秸桿和啤酒糟是奶牛等反芻動物的常用飼料,但是這些飼料直接喂養奶牛,不僅會造成飼料中的有效成分利用率偏低,長期食用還會造成奶牛營養不良、免疫力低下,降低奶牛
的產奶率。
[0003]啤酒糟是啤酒工業的主要副產品,近年來,我國的啤酒工業發展迅猛,啤酒濕糟年產量達到800萬噸以上。長期以來,我國的啤酒糟主要直接用作農家飼料,由于含水量高,難以存儲,極易變霉,用量有限。
[0004]我國農作物秸桿年產量達7億噸,如果全部變廢為寶,合理開發利用,可增加農民收入,節約和替代大量的糧食,還可以減少大量溫室氣體的排放。對畜牧業來說,7億噸秸桿營養價值相當于近2億噸糧食,可為畜牧業持續發展提供物質保障。大力發展秸桿發酵飼料,有利于緩解我國蛋白飼料短缺的問題,并可促進農業生態平衡和建設高效生態的現代農業。
[0005]以啤酒糟為主要原料,輔以玉米秸桿、麩皮、米糠、豆柏等農作物加工的副產物,采用多菌種混合固態發酵生產奶牛飼料,不僅變廢為寶,還大大提高了啤酒糟等原料各自的營養價值和利用率,提高了奶牛對飼料中營養物質的吸收利用率,在保證牛奶質量的前提下提高了牛奶的產量。
[0006](三)、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以增加奶牛飼料營養價值,提高飼料的利用率,減少奶牛的發病率以及提高產奶率的多菌種混合固態發酵生產奶牛飼料的方法。
[0007]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1、枯草芽孢桿菌種子液的制備
稱取20克黃豆芽,加水120毫升,煮沸30分鐘,用紗布過濾,用水補足濾液至120毫升,加葡萄糖6g,攪拌溶解后,倒入500ml三角瓶中,121 °C滅菌20分鐘,冷卻至32°C,從斜面上接種一環枯草芽孢桿菌,在30~32°C、旋轉搖床150rpm的條件下培養16~18小時。
[0008]2、產朊假絲酵母種子液的制備
稱取一定數量大麥芽,粉碎,加4倍水,在58~65°C條件下糖化3~4小時,直至碘液測定糖化液無藍色反應為止,將糖化液用6層紗布過濾,取100毫升濾液,倒入500ml三角瓶中,121 °C滅菌20分鐘,冷卻至30°C,從斜面上接種一環產朊假絲酵母,在30~32°C、旋轉搖床150rpm的條件下培養16~18小時。
[0009]3、釀酒酵母種子液的制備
稱取玉米面100克,置于500ml三角瓶中,加水600ml,搖勻,按每克玉米面15~20單位的比例加耐高溫α淀粉酶,在90~95°C條件下保溫30分鐘,冷卻至60°C,按每克玉米面100?150單位的比例加入糖化酶,維持58°C?60°C糖化4小時。取100毫升糖化液,加入I毫升玉米漿、0.5硫酸銨、0.1克磷酸二氫鉀、0.05克硫酸鎂,121°C滅菌20分鐘,冷卻至30°C,從斜面上接種一環釀酒酵母,在30?32°C、旋轉搖床150rpm的條件下培養16?18小時。
[0010]4、奶牛發酵飼料的制備
先配制發酵飼料固體培養基,將干啤酒糟、干玉米秸桿粉、麩皮、米糠、豆柏、尿素、硫酸銨按照70:6:6:6:6:4:2的比例混合,加水,將培養基含水量控制在60?65%,混合均勻,常壓蒸I小時,冷卻至30°C,將枯草芽孢桿菌種子液、產朊假絲酵母種子液、釀酒酵母種子液分別接種到上述固體培養基中,接種量是每種菌種各10%,混合均勻后平鋪到滅菌的竹簾上,厚度4?6厘米,在30?34°C恒溫箱中發酵56?60小時,然后45°C條件下干燥至含水10%以下,即得成品。
[0011]本發明的產品含大量的有益活菌體、多種維生素、多種生物酶及氨基酸、短肽、優質蛋白質等,這些營養成分,都是微生物生長過程中的代謝產物,不是另外添加的。因此可以將其稱為新一代純天然無污染微生態綠色飼料。該飼料具有促進奶牛生長發育,提高飼料利用率,增加免疫力,改善奶牛腸道微生態,防止疾病,改善奶的品質,提高產奶量,減少環境污染等多種優點。
[0012]本發明的產品是一種純天然的、無任何添加劑的微生態綠色飼料。該產品既符合國際飼料業的發展趨勢,更適應了我國飼料工業的發展規劃,有力的推動了我國飼料業向著健康、綠色、環保的方向發展,為我國奶牛養殖業的大發展及為老百姓餐桌上提供更加安全的牛奶提供了可靠保證,社會意義極其重大。
[0013](四)、具體實施方案
本發明采用的菌種采購于中國工業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中心,編號分別為枯草芽孢桿菌CICC21789,產朊假絲酵母CICC32232,釀酒酵母CICC1355
1、枯草芽孢桿菌種子液的制備
稱取20克黃豆芽,加水120毫升,煮沸30分鐘,用紗布過濾,用水補足濾液至120毫升,加葡萄糖6g,攪拌溶解后,倒入500ml三角瓶中,121 °C滅菌20分鐘,冷卻至32°C,從斜面上接種一環枯草芽孢桿菌,在32°C、旋轉搖床150rpm的條件下培養16小時。
[0014]2、產朊假絲酵母種子液的制備
稱取50g大麥芽,粉碎,加200ml水,在58?65°C條件下糖化4小時,直至碘液測定糖化液無藍色反應為止,將糖化液用6層紗布過濾,取100毫升濾液,倒入500ml三角瓶中,121°C滅菌20分鐘,冷卻至30°C,從斜面上接種一環產朊假絲酵母,在32°C、旋轉搖床150rpm的條件下培養16小時。
[0015]3、釀酒酵母種子液的制備
稱取玉米面100克,置于500ml三角瓶中,加水600ml,搖勻,按每克玉米面15?20單位的比例加耐高溫α淀粉酶,在90?95°C條件下保溫30分鐘,冷卻至60°C,按每克玉米面100?150單位的比例加加入糖化酶,維持58°C?60°C糖化4小時。取100毫升糖化液,加入I毫升玉米漿、0.5硫酸銨、0.1克磷酸二氫鉀、0.05克硫酸鎂,121°C滅菌20分鐘,冷卻至30°C,從斜面上接種一環釀酒酵母,在32°C、旋轉搖床150rpm的條件下培養16小時。
[0016]4、奶牛發酵飼料的制備 先配制發酵飼料固體培養基,稱取干啤酒糟350g、干玉米秸桿粉30g、麩皮30g、米糠30g、豆柏30g、尿素20g、硫酸銨10g,加水將培養基含水量控制在65%,混合均勻,常壓蒸I小時,冷卻至30°C,將枯草芽孢桿菌種子液、產朊假絲酵母種子液、釀酒酵母種子液各50ml分別接種到上述固體培養基中,混合均勻后平鋪到滅菌的竹簾上,厚度4厘米,在30°C恒溫箱中發酵60小時,然后45°C條件下干燥至含水10%以下,即得成品。
【權利要求】
1.多菌種混合固態發酵生產奶牛飼料的方法,其特征是:將干啤酒糟、干玉米秸桿粉、麩皮、米糠、豆柏、尿素、硫酸銨按照70:6:6:6:6:4:2的比例混合,加水,將含水量控制在60?65%,混合均勻,常壓蒸I小時,冷卻至30°C,將枯草芽孢桿菌種子液、產朊假絲酵母種子液、釀酒酵母種子液分別接種到上述固體培養基中,接種量是每種菌種各10%,混合均勻后平鋪到滅菌的竹簾上,厚度4?6厘米,在30?34°C恒溫箱中發酵56?60小時,然后45°C條件下干燥至含水10%以下,即得成品。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菌種混合固態發酵生產奶牛飼料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枯草芽孢桿菌種子液的制備方法為:稱取20克黃豆芽,加水120毫升,煮沸30分鐘,用紗布過濾,用水補足濾液至120毫升,加葡萄糖6g,攪拌溶解后,倒入500ml三角瓶中,121 °C滅菌20分鐘,冷卻至32°C,從斜面上接種一環枯草芽孢桿菌,在30?32°C、旋轉搖床150rpm的條件下培養16?18小時。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菌種混合固態發酵生產奶牛飼料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產朊假絲酵母種子液的制備方法為:稱取一定數量大麥芽,粉碎,加4倍水,在58?65°C條件下糖化3?4小時,直至碘液測定糖化液無藍色反應為止,將糖化液用6層紗布過濾,取100毫升濾液,倒入500ml三角瓶中,121 °C滅菌20分鐘,冷卻至30°C,從斜面上接種一環產朊假絲酵母,在30?32°C、旋轉搖床150rpm的條件下培養16?18小時。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菌種混合固態發酵生產奶牛飼料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釀酒酵母種子液的制備方法為:稱取玉米面100克,置于500ml三角瓶中,加水600ml,搖勻,按每克玉米面15?20單位的比例加耐高溫α淀粉酶,在90?95°C條件下保溫30分鐘,冷卻至60°C,按每克玉米面100?150單位的比例加入糖化酶,維持58°C?60°C糖化4小時。取100毫升糖化液,加入I毫升玉米漿、0.5硫酸銨、0.1克磷酸二氫鉀、0.05克硫酸鎂,121°C滅菌20分鐘,冷卻至30°C,從斜面上接種一環釀酒酵母,在30?32°C、旋轉搖床150rpm的條件下培養16?18小時。
【文檔編號】A23K1/18GK103564199SQ201210267918
【公開日】2014年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31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31日
【發明者】趙云財, 呂偉民, 張超 申請人:黑龍江省輕工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