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多效唑在調控小桐子生長發育中的應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植物生長調控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多效唑在調控小桐子生長發育方面的應用。
背景技術:
小桐子(Jatropha curcas L.)又名麻瘋樹、小油桐、膏桐等,屬于大戟科(Euphorbiaceae)麻瘋樹屬(Jatropha),廣泛分布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灌木或小喬木,其抗病、耐旱和耐高溫能力很強,是ー種多用途的樹種。種子含油率一般在30 40%,其種子生產的生物柴油在凝固點、硫含量、一氧化碳排放量和顆粒值等關鍵技術上優于國內零號柴油,達到歐洲二號排放標準,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但是小桐子產量低,極大地限制了小桐子的產業化發展。在氣溫較高地區,小桐子4 5月份第一次開花,8 9份月果實成熟;7 8月份第二次開花,12 翌年I月份果實成熟。小桐子的營養生長旺盛,尤其是在修剪后的生長季節,地上部分徒長嚴重,開花枝條和結果枝條少,雌花比例低,結果數少,導致小桐子產量較低。為促進小桐子開花,增加結果數量,最終提高產量,需要對其營養生長進行適當抑制。但現有技術尚無法很好地解決此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多效唑在調控小桐子生長發育中的新應用。通過控梢促花,提高小桐子種子產量,促進開花結果期集中,増加經濟效益。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多效唑在調控小桐子生長發育中的應用,特別是在提高小桐子種子產量和集中果期方面的應用。所述的多效唑優選多效唑可濕性粉劑。具體的應用方法在小桐子落葉休眠期,依據小桐子樹冠直徑按O. 2克 2. O克(有效成分)/米(樹冠直徑)的劑量,將多效唑施于小桐子植株根部。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使用多效唑能夠抑制小桐子的地上部徒長,在減緩其營養生長的同時能夠促進生殖生長。經過最適劑量多效唑處理后,小桐子株高由292. I厘米降到257. 7厘米,株高降低了 11. 77% ;開花枝條數量和結果枝條數量是未處理植株的2. O倍;花序數和果序數分別是未處理植株的2. 5倍和2. 2倍;平均每個花序的總花數、雄花數和雌花數分別是未處理植株的I. 25倍、I. 22倍和2. 15倍;雌花與雄花的比例從對照植株的I 33. 41増加至Ij 1:17. 18 ;單株種子產量從87. 44克/株增加到295. 43克/株,是未處理植株的3. 4倍;開花和結果期由2個時期轉變為ー個時期為主,便于管理和采收。使用多效唑可濕性粉劑具有穩定、高效、廉價和易于使用等特點。本發明操作簡便,成本低廉,經濟效益顯著,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圖I不同劑量的多效唑處理對小桐子株高的影響;圖2不同劑量的多效唑處理對小桐子開花和結果枝條數量的影響;圖3不同劑量的多效唑處理對小桐子花序和果序數量的影響;圖4不同劑量的多效唑處理對小桐子單株產量的影響;圖5多效唑處理對小桐子花期的影響;
圖6多效唑處理對小桐子果期的影響。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應用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ー步地詳細說明。但它們不是對本發明的限定。應用實施例I選擇在小桐子落葉休眠期,測量植株樹冠直徑(施藥劑量根據樹冠直徑),對生長4年的小桐子進行修剪,修剪后植株高度為I. 2米,然后在距離樹主干30厘米處挖ー個環溝(15厘米寬,15厘米深),按O. 2克(多效唑有效成分)/米(樹冠直徑)劑量施用。將多效唑溶解于10升水中,均勻澆注在環溝中,待水滲入土中后,將環溝填平,每株隨機標記30個枝條進行觀測。應用實施例2重復應用實施例1,但有以下不同點所用多效唑有效成分劑量為O. 4克/米。應用實施例3重復應用實施例1,但有以下不同點所用多效唑有效成分劑量為O. 8克/米。應用實施例4重復應用實施例1,但有以下不同點所用多效唑有效成分劑量為I. 25克/米。應用實施例5重復應用實施例1,但有以下不同點所用多效唑有效成分劑量為2. O克/米。上述應用實施例的技術效果如圖I 圖4所示。如圖I所示,采用不同劑量多效唑處理后,小桐子株高隨多效唑劑量的增加而降低,多效唑劑量越高,對植株高度的抑制越明顯。當處理劑量為O. 8克/米時株高明顯低于對照,且差異顯著(P〈0. 05),當處理劑量為I. 25克/米和2. O克/米時株高明顯低于對照,且差異極顯著(P〈0.01)。由圖2可知,采用不同劑量多效唑處理后,小桐子開花枝條數量和結果枝條數量隨著多效唑劑量的升高而先升高后降低,當處理劑量為O. 8克/米和I. 25克/米時顯著高于對照組,且差異極顯著(P〈0. 01),處理劑量為O. 8克/米時為最高。由圖3可知,采用不同劑量多效唑處理后,每株小桐子花序數和果序數隨著多效唑劑量的升高而先升高后降低,當處理劑量為O. 8克/米時花序數顯著高于對照組,且差異顯著(P〈0. 05),為1.25克/米時也顯著高于對照組,且差異極顯著(P〈0. 01);當處理劑量為O. 8克/米和I. 25克/米時果序數顯著高于對照組,且差異極顯著(P〈0. 01)。由圖4可知,采用不同劑量多效唑處理后,當處理劑量為O. 8克/米和I. 25克/米時小桐子單株種子產量高于對照組,且差異極顯著(p〈0. 01),處理劑量為O. 8克/米時單株廣量最尚。由圖5可知,多效唑處理后小桐子的開花期發生了變化。對照組有兩個相對集中的盛花期,第一個盛花期的開花枝條數量與第二個盛花期的開花枝條數量相差不大;而在處理劑量為O. Sg/米時,兩個盛花期的開花枝條數量相差很大,第一個盛花期的開花量明顯多于第二個盛花期的開花枝條數量。由圖6可知,多效唑處理后小桐子的結果期也發生了變化。對照組有兩個盛果期,分別在7-8月和10月前后,第一個 盛果期的結果枝條數量較大。而在處理劑量為O. Sg/米時有ー個持續時間較長的盛果期(6-9月),其中7月和8月的結果量最大。
權利要求
1.多效唑在調控小桐子生長發育中的應用,特別是在提高小桐子種子產量和集中果期方面的應用。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多效唑在調控小桐子生長發育中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效唑選用多效唑可濕性粉劑。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多效唑在調控小桐子生長發育中的應用,其特征在于在小桐子落葉休眠期進行處理,施藥劑量依據小桐子樹冠直徑按O. 2克 2. O克/米的劑量,將多效唑施于小桐子植株根部。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多效唑在調控小桐子生長發育中的應用。在小桐子落葉休眠期,依據小桐子樹冠直徑按0.2克~2.0克/米的劑量,將多效唑施于小桐子植株根部。經過多效唑處理后,小桐子株高降低了11.77%;開花枝條數量和結果枝條數量是未處理植株的2.0倍;花序數和果序數分別是未處理植株的2.5倍和2.2倍;平均每個花序的總花數、雄花數和雌花數分別是未處理植株的1.25倍、1.22倍和2.15倍;單株種子產量從87.44克/株增加到295.43克/株,是未處理植株的3.4倍;處理后的花期和果期比對照組集中,便于管理和采收。本發明操作簡便,成本低廉,經濟效益顯著,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文檔編號A01G7/06GK102742465SQ20121026960
公開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31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31日
發明者宋娟, 徐增富, 陳茂盛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