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利用桑枝條栽培木耳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木耳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木耳是子實體膠質,成圓盤形,耳形不規則形,直徑3-12厘米。新鮮時軟,干后成角質。口感細嫩,風味特殊,是一種營養豐富的著名食用菌,具有一定的抗癌和治療心血管疾病功能。目前它的人工栽培材料多為森林原木,這對保護森林資源極為不利。桑枝是蠶桑生產的副產物,來源廣泛,數量巨大,目前大部分都廢棄或僅作柴火,造成很大浪費。《唐本草注》記載桑、槐、櫧、榆、柳,此為五木耳,而以桑為上乘。《本草綱目》記載“桑,東方之神木也”。據中國農科院蠶桑研究所提供,桑枝條含粗蛋白5. 44、纖維素51. 88、 木質素18. I、半纖維素23. 02、灰分I. 57,碳氮比為86 :1。具有營養成分豐富、纖維素和半纖維素含量高的特點,非常適宜黑木耳生產,黑木耳是典型的木腐菌類,分解木質素、纖維素的能力特強。用桑枝條栽培黑木耳,表現為菌絲生長快、生物轉化率高。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桑枝條含有一種桑屬植物獨有的天然生物咸DNT( I—脫氧野尻霉素),并且還含有黃酮、桑素等活性物質,利用桑枝條栽培黑木耳,可以明顯改善其品質,具有一定的營養和保健作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的是一種利用桑枝條栽培木耳的方法,不但具有變廢為寶、提高蠶桑生產經濟效益的作用,而且對保護森林資源具有重大意義。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利用桑枝條栽培木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栽培袋料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組成桑枝條80-85、米糠1-5、麩皮1-5、玉米粉1-5、蠶沙1_5、石膏粉1_3、石灰粉O. 1_1、糖1_3、棉柏1-5、黃豆粉1-3、碳酸鈣O. 1-1 ;
(1)拌料將干燥無霉變的桑枝條粉碎成綠豆粒大小桑枝屑,將桑枝屑、米糠、麩皮、玉米粉、蠶沙、石膏粉、石灰粉、糖、棉柏、黃豆粉、碳酸鈣按配方拌勻,邊加水邊拌,充分拌勻,含水量為50-55% ;
(2)裝袋和滅菌將拌好的培養料裝袋,扎緊袋口,在溫度為100°C常壓下滅菌10-12小
時;
(3)出鍋、冷卻滅菌結束后等鍋內溫度自然下降至60-70°C方可趁熱出鍋將料袋移入冷卻場地;出鍋過程中輕拿輕放,搬運工具內要墊布或麻袋,防止刺破料袋;
(4 )接種接種前接種箱、接種室或蚊賬式接種罩內采用氣霧消毒劑,進行空間消毒,雙方及器具用酒精進行表面消毒;當上述料袋冷卻至28°C以下時進行接種,接種時,動作迅速敏捷,盡量縮短菌種孔穴在空間暴露時間;接種完畢及時清理殘留物,每批接完后結合通風換氣進行清搜尋,保持場地清潔,杜絕雜菌污染,室內、帳內少走動;
(5)發菌管理接種后前10天控制在26-28°C,20天后室溫控制在22_24°C,此時需特別注意堆溫,可降低堆層,加大通風,菌絲生長到10-15cm去掉套袋以增氧通氣,加速菌絲生長;40天后,室溫控制在20-22°C,經常觀察溫度變化,主要靠開關門窗來調節,但必須留意關門窗后堆溫升高,避免燒菌,菌絲滿袋后待打孔穴排場出耳;
(6)耳場準備選擇通風良好、陽光充足、水源方便、無污染源和防澇的田塊、草坪或桑園作耳場;畦床消毒殺蟲后鋪上稻草或遮陽網,以利保溫和防泥沙沾污耳棒;耳棒不需覆蓋薄膜,不需搭建蔭棚,露天排場,安裝微噴;
(7)催耳排場排場前增大培養室光線,用O.5mm的釘頭制成排狀打孔工具,在耳袋四周打180個深2cm的出耳孔;打孔一周后,見耳孔菌絲恢復,氣溫穩定在20-25°C,即可排場;排場時,菌袋均勻排布,間距3-5cm斜靠在支架;
(8)出耳管理耳芽形成時,栽培場的空氣相對溫度控制在90-95%,形成一個干干濕濕不斷交替的生長環境;排場后菌袋早晚各噴一次細水,視子實體生產而加大噴水量,做到氣溫低時少噴,氣溫高早晚噴,中午忌噴水,晴天亂風天早晚多噴,空氣干燥時增加噴水次數。
所述的利用桑枝條栽培木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栽培袋料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組成桑枝條83、米糠3、麩皮3、玉米粉3、蠶沙2、石膏粉I、石灰粉O. 5、糖I、棉柏2、黃豆粉I、碳酸鈣O. 5。所述的利用桑枝條栽培木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I)所述的拌料的時候要拌成呈球狀,塊狀物要弄碎,干濕度以手緊握料,指縫間有水印而不下滴為度。所述的利用桑枝條栽培木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所述的冷卻場地要在出鍋之前進行殺蟲、殺菌,可采用硫磺熏蒸消毒或5%苯酚或過氧乙酸、來蘇兒、漂白粉噴灑墻壁、空間及地面。所述的利用桑枝條栽培木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其栽培袋料中還包含有下列重量份的原料泡桐鋸末3-5、復合微生物肥料O. 1-0. 2,復合微生物肥料中有效活菌數> O. 2億個/克、硫酸鋅O. 02-0. 03、鑰酸銨O. 02-0. 03、草炭3_5 ;每100重量份的栽培袋料原料中摻有2-3重量份的中藥組分,所述的中藥組分由下列重量比例的中藥粉碎混合而成
8-10重量份黃連、8-10重量份狼毒、8-10重量份石槽樹根、8-10重量份蛇床子。本發明具有以下意義
I、此配方改變了以往培養料的簡單化,多元化配方營養全面,達到了培養料之間的互補作用,更適宜黑木耳菌絲的吸收和利用。用此配方生產黑木耳,菌絲滿袋時間比傳統配方提前10天,出耳時間提前5天。菌絲生長表現濃密粗壯,黑木耳表現為耳小、肉厚;根據兩年來的試驗和比較,每袋干料為O. 75公斤的菌棒,菌絲生長比傳統配方提前10天滿袋,且表現為菌絲濃密粗壯,平均袋產干耳75克,高的為100克,生物轉化率比雜木屑料提高5%。2、桑枝條含有一種桑屬植物獨有的天然生物堿DNT (I-脫氧野尻霉素),并且還含有黃酮、桑素等活性物質,利用桑枝條栽培木耳可以明顯增加其營養成分,更具有一定的營養和保健作用。3、進一步的,本發明袋料配方中增加復合微生物肥料、硫酸鋅、鑰酸銨能有效的補充袋料中營養成分,能促進木耳生長,并使得木耳中微量元素含量提高,增高其品質,同時,草炭、泡桐鋸末使得袋料本身具有殺菌功能,保持其中沒有雜菌生長;黃連等中藥成分含有多糖等藥用成分,使得木耳中有用成分增加,同時上述中藥均能殺菌,有利于木耳純凈的生長環境,提高木耳產量與質量。4、桑枝條栽培木耳可以解決菌林矛盾。木耳是典型的木腐菌,栽培需要大量的木材,而國家的政策是對森林禁止亂砍亂伐,這就與木耳的發展造成很大的矛盾。桑枝條是養蠶業的副產物,用其栽培不僅解決了菌林矛盾,而且為蠶農帶來了很大的經濟效益。用桑枝條栽培木耳,不僅原料來源充足,而且技術簡易、成本低、見效快。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描述
桑枝條栽培木耳配方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組成桑枝條83、米糠3、麩皮3、玉米粉3、蠶沙2、石膏粉I、石灰粉O. 5、糖I、棉柏2、黃豆粉I、碳酸鈣O. 5。利用桑枝條栽培木耳的工藝流程依次包括以下步驟 (1)拌料將干燥無霉變的桑枝條粉碎成綠豆粒大小桑枝屑,將桑枝屑、米糠、麩皮、玉米粉、蠶沙、石膏粉、石灰粉、糖、棉柏、黃豆粉、碳酸鈣按配方拌勻,邊拌邊加水,充分拌勻,含水量50 ;
(2)裝袋根據農戶采取不同種植方式采用不同規格菌袋,一般采用15cmX55cmXO. 0045 cm菌袋。機器分裝袋內,扎緊袋口。裝袋時合理安排人員實行流水作業。每6人為I組,鏟料上機、裝袋各I人,4人扎袋口,拌料后至裝料完畢的時間間隔不超4個小時,做到當天拌料當天裝袋滅菌,忌堆積過夜。分裝緊實,料與袋壁無空隙,防菌袋拉薄、磨損、刺破,做到輕拿輕放;
(3)滅菌蒸鍋內“井”字型或堆瓶式疊放1500袋為宜,超過1500袋滅菌時間宜加長。常壓滅菌開始用旺火,使溫度在4小時內迅速上升到100°C,如生長至上氣時間過長,易造成培養料酸敗。當整個滅菌灶內都充滿蒸氣,下部有蒸氣溢出,內部空間達到100°C時,保持溫度12小時,此時料袋內溫度可達95°C左右。整個滅菌過程中不中斷,當鍋內缺水時只能添加熱水,忌加冷水。滅菌后自然降壓(溫);
(4)出鍋、冷卻滅菌結束后等鍋內溫度自然下降至60°C°C方可趁熱出鍋將料袋移入冷卻場地。若高于80°C出鍋易發生料袋脹破。要求出鍋過程中輕拿輕放,搬運工具內墊布或麻袋,防止刺破料袋;
(5)接種接種前接種箱、接種室或蚊賬式接種罩內采用氣霧消毒劑,進行空間消毒,雙方及器具用75酒精進行表面消毒。料袋冷卻至28°C以下,根據不同接種方式,采取不同的組合。接種箱接種二人組合。接種室或蚊賬式接種罩(塑料薄膜制成),采用4人一組,遞料袋、打孔、填入菌種、套袋各I人流水作業。每袋接3穴一4穴,孔穴直徑2cm,適當增大接種量,整塊菌種接入略高出穴面。采用套袋方法。套袋可在接種后套入,也可在出鍋時邊套邊出鍋。接種時,動作迅速敏捷,盡量縮短菌種孔穴在空間暴露時間。接種完畢及時清理殘留物,每批接完后結合通風換氣進行清搜尋,保持場地清潔,杜絕雜菌污染。室內、帳內少走動;
(6)發菌管理萌發期接種后15天內,室內溫度頭10天控制在26°C—28°C,使菌線形在最適環境中加快定植蔓延,占領培養料,減少雜菌污染。10天后隨菌絲生長發育,袋內溫度逐漸上升,一般袋溫比室溫度2°C—3°C,因此室溫應調節至22°C—24°C ;
生長期20天后菌絲分解吸收營養能力最強階段,菌絲旺盛、健壯,新陳代謝加快,袋溫繼續升高,室溫控制在22°C左右。此時需特別注意堆溫,可降低堆層,加大通風。菌絲生長10 — 15cm去掉套袋以增氧通氣,加速菌絲生長;
成熟期40天后,菌絲進入生理成熟階段即由營養生長過渡到生殖生長,料溫逐漸下降,一般在20°C左右,經常觀察溫度變化,主要靠開關門窗來調節,但必須留意關門窗后堆溫升高,避免燒菌。菌絲滿袋后待打孔穴排場出耳; (7)耳場準備選通風良好、陽光充足、水源方便、無污染源和防澇的草坪作耳場,畦床可整成龜背狀,寬120cm,長200cm,邊溝人行道30cm,用木桿搭成支架,排成30cm行距,畦床消毒殺蟲后鋪上稻草或遮陽網,防泥沙沾污耳棒,耳棒不需覆蓋薄膜,不需搭建蔭棚,露天排場,安裝微噴管;
(8)催耳排場排場前增大培養室光線,用O.5mm的釘頭制成排狀打孔工具,在耳袋四周打180個深2cm的出耳孔。打孔一周后,見耳孔菌絲恢復,氣溫穩定在25°C,即可排場。排場時,菌袋均勻排布,間距3cm斜靠在支架上;
(9)出耳管理耳芽形成時,栽培場的空氣相對溫度控制95,形成一個干干濕濕不斷交替的生長環境。排場后菌袋早晚各噴一次細水,視子實體生產而加大噴水量,做到氣溫低時少噴,氣溫高早晚噴,中午忌噴水,晴天亂風天早晚多噴,空氣干燥時增加噴水次數。例2:
在制備栽培袋料拌料時,增加下列重量份的原料泡桐鋸末4、復合微生物肥料O. 1,復合微生物肥料中有效活菌數> O. 2億個/克、硫酸鋅O. 023、鑰酸銨O. 02、草炭4 ;并混合,同時再在制備好的每100重量份的栽培袋料原料中摻有3重量份的中藥組分,這些中藥組分由下列重量比例的中藥粉碎混合而成
8-10重量份黃連、8-10重量份狼毒、8-10重量份石槽樹根、8-10重量份蛇床子。拌料結束后再加水拌勻,其余同例I。
權利要求
1.一種利用桑枝條栽培木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栽培袋料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組成桑枝條80-85、米糠1-5、麩皮1-5、玉米粉1-5、蠶沙1_5、石膏粉1_3、石灰粉O. 1_1、糖1_3、棉柏1-5、黃 粉1-3、碳酸隹丐O. 1-1 ; (1)拌料將干燥無霉變的桑枝條粉碎成綠豆粒大小桑枝屑,將桑枝屑、米糠、麩皮、玉米粉、蠶沙、石膏粉、石灰粉、糖、棉柏、黃豆粉、碳酸鈣按配方拌勻,邊加水邊拌,充分拌勻,含水量為50-55% ; (2)裝袋和滅菌將拌好的培養料裝袋,扎緊袋口,在溫度為100°C常壓下滅菌10-12小時; (3)出鍋、冷卻滅菌結束后等鍋內溫度自然下降至60-70°C方可趁熱出鍋將料袋移入冷卻場地;出鍋過程中輕拿輕放,搬運工具內要墊布或麻袋,防止刺破料袋; (4 )接種接種前接種箱、接種室或蚊賬式接種罩內采用氣霧消毒劑,進行空間消毒,雙方及器具用酒精進行表面消毒;當上述料袋冷卻至28°C以下時進行接種,接種時,動作迅速敏捷,盡量縮短菌種孔穴在空間暴露時間;接種完畢及時清理殘留物,每批接完后結合通風換氣進行清搜尋,保持場地清潔,杜絕雜菌污染,室內、帳內少走動; (5)發菌管理接種后前10天控制在26-28°C,20天后室溫控制在22_24°C,此時需特別注意堆溫,可降低堆層,加大通風,菌絲生長到10-15cm去掉套袋以增氧通氣,加速菌絲生長;40天后,室溫控制在20-22°C,經常觀察溫度變化,主要靠開關門窗來調節,但必須留意關門窗后堆溫升高,避免燒菌,菌絲滿袋后待打孔穴排場出耳; (6)耳場準備選擇通風良好、陽光充足、水源方便、無污染源和防澇的田塊、草坪或桑園作耳場;畦床消毒殺蟲后鋪上稻草或遮陽網,以利保溫和防泥沙沾污耳棒;耳棒不需覆蓋薄膜,不需搭建蔭棚,露天排場,安裝微噴; (7)催耳排場排場前增大培養室光線,用O.5mm的釘頭制成排狀打孔工具,在耳袋四周打180個深2cm的出耳孔;打孔一周后,見耳孔菌絲恢復,氣溫穩定在20-25°C,即可排場;排場時,菌袋均勻排布,間距3-5cm斜靠在支架; (8)出耳管理耳芽形成時,栽培場的空氣相對溫度控制在90-95%,形成一個干干濕濕不斷交替的生長環境;排場后菌袋早晚各噴一次細水,視子實體生產而加大噴水量,做到氣溫低時少噴,氣溫高早晚噴,中午忌噴水,晴天亂風天早晚多噴,空氣干燥時增加噴水次數。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利用桑枝條栽培木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栽培袋料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組成桑枝條83、米糠3、麩皮3、玉米粉3、蠶沙2、石膏粉I、石灰粉O. 5、糖I、棉柏2、黃豆粉I、碳酸鈣O. 5。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利用桑枝條栽培木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I)所述的拌料的時候要拌成呈球狀,塊狀物要弄碎,干濕度以手緊握料,指縫間有水印而不下滴為度。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利用桑枝條栽培木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所述的冷卻場地要在出鍋之前進行殺蟲、殺菌,可采用硫磺熏蒸消毒或5%苯酚或過氧乙酸、來蘇兒、漂白粉噴灑墻壁、空間及地面。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利用桑枝條栽培木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其栽培袋料中還包含有下列重量份的原料泡桐鋸末3-5、復合微生物肥料O. 1-0. 2,復合微生物肥料中有效活菌數> O. 2億個/克、硫酸鋅O. 02-0. 03、鑰酸銨O. 02-0. 03、草炭3_5 ;每100重量份的栽培袋料原料中摻有2-3重量份的中藥組分,所述的中藥組分由下列重量比例的中藥粉碎混合而成 8-10重量份黃連、8-10重量份狼毒、8-10重量份石植樹根、8-10重量份蛇床子。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利用桑枝條栽培木耳的方法,桑枝條栽培木耳的配方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組成桑枝條80-85、米糠1-5、麩皮1-5、玉米粉1-5、蠶沙1-5、石膏粉1-3、石灰粉0.1-1、糖1-3、棉粕1-5、黃豆粉1-3、碳酸鈣0.1-1。用桑枝條栽培木耳,不僅原料來源充足,而且技術簡易、成本低、見效快。另外,桑枝條栽培木耳可以解決菌林矛盾,用桑枝條代替森林原木栽培木耳,不但具有變廢為寶、提高蠶桑生產經濟效益的作用,而且對保護森林資源具有重大的意義。
文檔編號A01G1/04GK102835247SQ20121028199
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9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9日
發明者唐宏巖 申請人:潁上縣鴻濤菌業專業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