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播撒體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播撒體結構,包括圓柱形的本體,在本體的尾端設有圓臺形的槽,本體的前端面上設有第一圓柱形凹槽,該第一圓柱形凹槽后端連接一個圓臺形凹槽,圓臺形凹槽較細的一端連接第二圓柱形凹槽,圓臺形凹槽上連通四個出料孔,出料孔與本體外部相通,出料孔沿圓臺形凹槽周向均勻分布。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生產效率高,碘化銀分布效果好,能夠提高增雨效果。
【專利說明】一種播撒體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增雨設備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播撒體結構。
【背景技術】
[0002]增雨彈,又叫增雨火箭彈。是一種用來人工降雨的炮彈。這些炮彈不是作戰用的殺傷炮彈,彈頭是改裝過的非金屬外殼彈頭,內部除了少量炸藥外還裝有碘化銀顆粒,是專門特制的特殊催雨炮彈。為了保證良好的增雨效果,需要盡可能的使碘化銀分布均勻,這時候就需要使用播散裝置。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播撒體結構,與增雨彈配合使用,能夠提高碘化銀的分布效果。
[0004]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播撒體結構,包括圓柱形的本體,在本體的尾端設有圓臺形的槽,本體的前端面上設有第一圓柱形凹槽,該第一圓柱形凹槽后端連接一個圓臺形凹槽,該圓臺形凹槽較細端朝向本體里面,圓臺形凹槽較細的一端連接第二圓柱形凹槽,圓臺形凹槽上連通四個出料孔,出料孔與本體外部相通,出料孔沿圓臺形凹槽周向均勻分布。
[0005]本發明具有的優點 和積極效果是:結構簡單,生產效率高,碘化銀分布效果好,能夠提高增雨效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6]圖1是本發明的俯視示意圖;
[0007]圖2是本發明A-A面結構示意圖。
[0008]圖中:
[0009]1、本體2、槽3、第一圓柱形凹槽
[0010]4、圓臺形凹槽5、第二圓柱形凹槽6、出料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11]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詳細說明。
[0012]如圖1所示,本發明是一種播撒體結構,包括圓柱形的本體1,在本體I的尾端設有圓臺形的槽2,本體I的前端面上設有第一圓柱形凹槽3,該第一圓柱形凹槽3后端連接一個圓臺形凹槽4,該圓臺形凹槽4較細端朝向本體I里面,圓臺形凹槽4較細的一端連接第二圓柱形凹槽5,圓臺形凹槽4上連通四個出料孔6,出料孔6與本體I外部相通,出料孔6沿圓臺形凹槽4周向均勻分布。
[0013]使用時,碘化銀顆粒或液體通過四個出料孔6均勻分散到空中,分散效果好,能夠達到較好的增雨效果。本體I尾端的圓臺形的槽2可以減少本體I的重量,同時,可以在放直時更平穩。[0014] 以上對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容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發明的實施范圍。凡依本發明申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發明的專利涵蓋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播撒體結構,包括圓柱形的本體,其特征在于:在本體的尾端設有圓臺形的槽,本體的前端面上設有第一圓柱形凹槽,該第一圓柱形凹槽后端連接一個圓臺形凹槽,該圓臺形凹槽較細端朝向本體里面,圓臺形凹槽較細的一端連接第二圓柱形凹槽,圓臺形凹槽上連通四個出 料孔,出料孔與本體外部相通,出料孔沿圓臺形凹槽周向均勻分布。
【文檔編號】A01G15/00GK103563700SQ201210283338
【公開日】2014年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10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10日
【發明者】李歧全 申請人:天津濱海超越絕緣制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