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海氏槳角蚜小蜂的人工大規模飼養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天敵昆蟲飼養方法,具體地涉及一種海氏槳角蚜小蜂的人工大規模飼養方法。
背景技術:
煙粉風Bemisia tabaci (Gennadius)屬同翅目,粉風科,小粉風屬。原產于熱帶、亞熱帶地區,廣泛分布于全世界9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棉花、蔬菜和園林花卉等600多種植物的主要害蟲之一(劉樹生,2005)。煙粉虱除直接為害寄主植物外,也可分泌蜜露,誘發霉 菌病影響光合作用、傳播植物病毒和誘導作物產生非正常生理反應等危害植物的正常生長(Davidsonet al,2000),其誘發植物病害所造成的危害比其它危害要嚴重得多(馮蘭香等,2001),受其危害所造成的糧食和經濟作物損失可達30 100% (Brown et al.,1994)。煙粉虱的經濟重要性表現在其寄主植物中有許多花卉、蔬菜、棉花等經濟作物。20世紀80年代以來,由于B型煙粉虱在世界各地的廣泛傳播與蔓延,已在全球各地造成極大的經濟損失,平均每年超過3億美元,僅在美國由于該蟲的為害,過去10年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平均每年超過 I 億美兀(Oliveira et al. , 2001)。在我國,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前,為害并不嚴重,據陳連根(1997)報道上海地區自1994年從國外引進一品紅后,煙粉虱在園林作物上開始大發生,用藥難以控制。1997年煙粉虱在東莞發生,并逐年加重,至2000年在南方大部分地區均有煙粉虱危害的報道。1998年,煙粉虱首先在烏魯木齊市的一品紅上被發現,隨后在石河子,哈蜜,庫爾勒,克拉瑪依等地花卉、農作物上都采到此蟲(趙莉等,2000)。在北京,煙粉虱從90年代后期以來對黃瓜,番茄,茄子,甘藍和西葫蘆的危害迅速加重,嚴重時達七成以上(羅晨等,2000 ;林克劍等,2002,2004)。近年來,全國各地都開始有大發生的記錄,通過對北京、廣東、陜西、新班4個不同地理區域的5個煙粉虱種群的COI基因序列比較,證實了入侵我國為害的是B型煙粉虱(羅晨等,2002)。目前B型煙粉虱已擴散到全國22個省市自治區,并且正不斷擴散到更多的地區。在部分地區不僅對蔬菜和花卉為害嚴重,而且對經濟作物棉花、大豆、油葵和花生等的生產構成了嚴重威脅。海氏獎角姆小蜂Eretmocerus hayati (Zolnerowich and Rose)屬膜翅目姆小蜂科槳角蚜小蜂屬,原產地在巴基斯坦。上世紀90年代美國從巴基斯坦弓丨入該蜂用于B型煙粉虱防治并獲得成功(GooLsby et al,2005)。2004年澳大利亞從美國引進該蜂防治B型煙粉虱也獲得成功(De Barro and Coombs,2009)。美國對煙粉虱的21種寄生蜂的控制力進行了綜合評估,認為該寄生蜂具有很高的生物防治應用潛力。為了尋求對我國入侵煙粉虱的有效控制策略,2008年海氏槳角蚜小蜂被成功引入我國(匡煒等,2011 ;Yang & Wan,2011)。農業部外來入侵生物預防與控制研究中心通過有益生物的適生性分析,結合前期實驗室防效評價,確定該寄生蜂為B型煙粉虱的優勢寄生蜂。目前B型煙粉虱已擴散到全國22個省市自治區,并且正不斷擴散到更多的地區。在部分地區不僅對蔬菜和花卉為害嚴重,而且對經濟作物棉花、大豆、蔬菜等的生產構成了嚴重威脅。因此,解決海氏槳角蚜小蜂的人工大規模飼養,向需要用該寄生蜂防治煙粉虱的省份和地區提供蟲源,是實現煙粉虱持續治理的有效而又關鍵的途徑之一。針對這一緊迫問題,我們對海氏槳角蚜小蜂人工大規模飼養方法進行了發明研究。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海氏槳角蚜小蜂的人工大規模飼養方法。根據本發明的海氏槳角蚜小蜂的人工大規模飼養方法包括以下步驟(I)寄主植物甘藍的培育,保證無任何病蟲害的污染;(2)寄主煙粉虱的飼養;(3)海氏槳角蚜小蜂飼養, 將載有煙粉虱若蟲的甘藍苗同養蟲籠一起移至養蜂室,作為寄主培育寄生蜂,接入海氏槳角蚜小蜂成蜂,任其產卵后吸走寄生蜂成蜂,繼續培養甘藍植株,甘藍葉片背部即有乳黃色海氏槳角蚜小蜂蛹出現,所述海氏槳角蚜小蜂的飼養適宜溫度為24 28°C,適宜光照的明暗度L: D=14:10,適宜濕度為6(Γ80%。優選地,根據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海氏槳角蚜小蜂的人工大規模飼養方法包括以下步驟(I)寄主植物甘藍的培育將甘藍種子播種于放有營養基質的營養杯中進行培養,2 3粒種子/杯,所述營養基質由蛭石花卉營養土和土組成;蛭石花卉營養土 土的體積比為廣I. 5:21:3飛;定期查看甘藍種子萌發和幼苗長勢,保持營養杯內營養基質的濕度。待甘藍幼苗植株長至6 8片真葉時用于煙粉虱的飼養;所述寄主植物甘藍的培育在清潔苗室進行,保證無任何病蟲害的污染,溫度24 28°C,相對濕度70 75%,光照明暗度為L:D=14:10。所述甘藍種子為市場出售中甘一號(亦可用其它品牌)甘藍種子。(2)寄主煙粉虱的飼養將培養好的甘藍植株放到接蟲室內配有藍色塑料盒的養蟲籠中,每籠內放置9盆營養杯,每籠按2:1的雌雄比例接入15(Γ200對煙粉虱成蟲;接蟲48小時后移除所有煙粉虱成蟲,繼續培養帶有卵的甘藍幼苗株,溫度24 28°C、相對濕度6(Γ80%、光照明暗度為L:D=14:10。(3)海氏槳角蚜小蜂飼養煙粉虱產卵1(Γ12天后煙粉虱若蟲發育至2齡時,將其中一部分載有煙粉虱若蟲的甘藍苗同養蟲籠一起移到煙粉虱養蟲室內繼續飼養,供下一代煙粉虱成蟲蟲源;余下部分的載有煙粉虱若蟲的甘藍苗同養蟲籠一起移至養蜂室,作為寄主培育寄生蜂;每籠按1:1的雌雄比接入50對海氏槳角蚜小蜂成蜂,產卵48小時后移走寄生蜂成蜂。繼續培養甘藍植株,經過10天左右甘藍葉片背部即有90%以上的乳黃色海氏槳角蚜小蜂蛹出現。室內溫度、濕度、光照同粉虱接蟲室。寄生蜂蛹可以制作成蜂卡發往煙粉虱為害區。在進行海氏槳角蚜小蜂人工規模飼養室飼養時,飼養煙粉虱的甘藍苗容易受蚜蟲和紅蜘蛛感染,蚜蟲和紅蜘蛛的大量繁殖會導致甘藍萎蔫甚至死亡,蚜蟲繁殖能力迅速,若不及時清理已經被蚜蟲感染的甘藍苗,有可能污染整個養蟲室,嚴重影響到其寄主煙粉虱的種群。在飼養海氏槳角姆小蜂之前,需要對養蟲室和養苗室熏蒸消毒,飼養甘藍的土壤需要用高壓滅菌鍋滅菌,經過這些步驟飼養的甘藍苗任有蚜蟲感染時,可在該批苗接入煙粉虱之前的14天葉面噴施吡蟲啉殺滅蚜蟲。本發明的積極有益效果如下(I)本發明的海氏槳角蚜小蜂的人工飼養方法,方法簡易,易掌握,特別是便于室內飼養并觀察其生活史,即使飼養人員沒有相關專業知識,亦可在短期內學會;養蟲架可分層式飼養,占空間較小,飼養成本較低,釋放野外控制煙粉虱后,可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2)本發明的方法可大規模繁殖海氏槳角蚜小蜂,可實現該海氏槳角蚜小蜂的終年不間斷的繁殖,不僅可滿足試驗研究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可實現向各煙粉虱發生區特別是蔬菜和有機農業示范省份(地區)提供大量蟲源,以減輕煙粉虱對農作物的侵害。
圖I為釋放海氏槳角蚜小蜂與空白對照煙粉虱種群豐度對比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I人工大規模飼養的海氏槳角蚜小蜂( I)基本設施養蟲室面積視飼養規模而定,一般2(T30m2,窗戶安裝不銹鋼質紗窗,并安裝一臺排風扇作通風用和一臺I. 5匹冷暖空調控制養蟲室內溫度;養蟲室內按照實際面積大小擺放不同數量(4 6個)的層式養蟲架,由KG316T微電腦時控開關自動控制養蟲室所有養蟲架上燈管的開關時間;冬季保種室主要用于冬季(11月底至3月初)海氏槳角蚜小蜂的飼養;總面積20m2,用玻璃和真空板隔成3小間,面積分別為6. 5m2,4. 3m2和4. 3m2,頂高2. 5m ;每小隔間安裝I. 9m高的透明玻璃推拉門;鄰近隔間之間以I. 2m高的透明玻璃推拉窗和可活動紗窗隔開,春夏將玻璃窗和紗窗拉開可作一般養蟲室用;安裝一臺排風扇和一臺I. 5匹冷暖空調;冬季養蟲時,每個小隔間配備一臺油丁加熱器和一臺加濕器,以提高室內溫度和濕度;由KG316T微電腦時控開關自動控制保種室所有養蟲架上燈管的開關時間;養蟲架240cmX 50cmX 195cm的養蟲架若干個,每個架子分3層,每層底部墊一層質地較厚的透明塑料板,頂部安裝6盞規格為28W的日光燈;養蟲架與養蟲室、冬季保種室配套,每個養蟲架各層日光燈分別安裝一個手動開關;養蟲籠帳篷式昆蟲飼養籠(規格60cmX60cmX60cm),絲網堅固,透明,便于觀察;大開口和小開口,方便取樣,籠子質地為120目尼龍紗網。(2)寄主煙粉虱飼養的適宜條件溫度、濕度和光照條件養蟲室保持24 28°C的溫度,濕度為60 80%度(65%為最佳);光照明暗度L:D=14:10和35001UX的光照條件;冬季保種室可適當將飼養溫度降至25°C,其它條件不變;寄主條件6 8片真葉的甘藍苗;單株甘藍苗養蟲量1(Γ20對成蟲為適宜;
(3)海氏槳角蚜小蜂飼養的適宜條件溫度、濕度和光照條件養蟲室保持24 28°C的溫度,相對濕度為6(Γ80%度(65%為最佳);光照明暗度L:D=14:10和35001UX的光照條件;冬季保種室可適當將飼養溫度降至23 25°C,其它條件不變;寄主條件2齡的煙粉虱若蟲;單株甘藍苗養蟲量2 4對成蟲為適宜;(4)蟲源的準備煙粉虱第一次飼養的蟲源可從野外煙草、棉花、甘藍等主要寄主作物上采集若蟲或成蟲,之后的蟲源來自冬季保種室,選擇個體健壯的成蟲飼養于帳篷式昆蟲飼養籠中備用。 海氏槳角蚜小蜂第一次蟲源可以從農業部外來入侵生物預防與控制研究中心引種,之后的蟲源來自冬季保種室。保種的成蟲飼養于有煙粉虱的昆蟲飼養籠內備用。(5)寄主植物甘藍的標準化培育肥料尿素(含N量彡46. 3%);營養土 花卉通用營養土 (護花使者牌,亦可用其它品牌);品種中甘一號(亦可以用其他甘藍品種,品種之間對煙粉虱的成活率無顯著差異)。播種1月底至12月底,每隔10天播一次種,以保證整年養蟲必需的寄主,秋冬兩季將種子播于溫室內,其余時期可在露天的空地尼龍網籠內播種,以防止其他蟲子對苗株的為害;播種時,直接將甘藍種子播種于黑色營養杯內,營養杯置于方形無蓋的塑料盒內,盒子規格為65cmX35cmX8cm (可根據飼養量選擇不同型號的盒子),每個營養杯播種兩粒種子,種子撒于土表,然后在蓋上一薄層營養基質;種子發芽前,每天下午澆一次水;種子發芽后,視實情隔3 4天澆一次水;種子發芽后到長至4 5片真葉時灌施30(T500ml濃度為O. 7g/L的尿素液;待苗株長至61片真葉時用于煙粉虱的飼養;(6)煙粉虱的飼養煙粉虱成蟲產卵將營養杯栽培的甘藍苗放到昆蟲飼養籠中,每籠放9盆,接入成蟲,每籠按2:1的雌雄比例接入15(Γ200對煙粉虱成蟲;接蟲24小時后移除所有煙粉虱成蟲,繼續培養帶有卵的甘藍幼苗株,溫度24 28°C、相對濕度60 80%、L:D=14:10。1(Γ 2天后待煙粉虱若蟲發育至2齡時用于海氏槳角蚜小蜂的飼養。(7)海氏槳角蚜小蜂的飼養將培養好的帶有煙粉虱2齡若蟲的甘藍苗移至養蜂室,每個養蟲籠中放置8 10株苗株,向每個養蟲籠中接入50對雌雄性別比為2:1的海氏槳角蚜小蜂成蟲,任其產卵48小時后將寄生蜂成蟲移走。寄主煙粉虱飼養的適宜環境條件也即是海氏槳角蚜小蜂飼養的適宜環境條件。(8)海氏槳角蚜小蜂的年生產量20m2的養蟲室可擺放6個養蟲架,每個養蟲架3層,每層可擺放3個60cmX60cmX60cm的昆蟲養蟲籠,即每個養蟲架可以容納9個這樣的養蟲籠,每籠可容納平均9株甘藍苗。如果按這套技術規范飼養,每個養蟲室每代可產出海氏槳角蚜小蜂9籠/養蟲架X 6個養蟲架X 9株/盆X (300^400頭)/株=14. 6^19. 4萬頭;
由于在27°C下海氏槳角蚜小蜂成蟲產卵期長達7天,每世代從卵至成蟲羽化的歷期僅16天,因此在3月上旬 11月底的生產季節,室內可飼養12代。那么每年單間養蟲室可產生的寄生蜂量至少為175萬頭。(9)海氏槳角蚜小蜂冬季保種保種方式在上述冬季保種室內以營養杯栽培的小苗飼養。寄主培育10月底或11月初將甘藍苗直接在營養缽中育苗并置于溫室內,營養杯的規格為13cmX 15cm,營養杯內的基質為蛭石花丼營養土 土=1 1.5:2 4:3、(體積比)。溫室頂部懸掛10盞100W的電燈泡,每天天黑后開4小時補充光照。當苗株長至4飛片真葉時,每株灌施30(T500ml濃度為O. 7g/L的尿素液,寄主植株長至6 8片真葉時即可用于寄主煙粉虱的飼養。飼養方法將營養杯內的苗株放到無蓋方形塑料盒65cmX35cmX8cm中,每個塑 料盒放9個營養杯。將甘藍苗營養杯放入昆蟲飼養籠中,接入煙粉風成蟲,每籠接60、0對,產卵24小時后移出煙粉虱成蟲,移出的煙粉虱成蟲可轉入其它置有甘藍苗的養蟲籠內繼續產卵。待煙粉虱若中發育至2齡時,向籠中接入海氏槳角蚜小蜂成蟲,3(Γ50對/籠,12天后采集帶蛹葉片,轉移至載有煙粉虱若蟲的甘藍苗上,待寄生蜂羽化后,可直接搜尋煙粉虱若蟲進行產卵寄生,由此實現海氏槳角蚜小蜂的繼代飼養。寄生蛹的保存為防止冬季保種過程中遇到季度低溫的對寄生蜂保種的影響,在保種室內保種的同時,可以將海氏槳角蚜小蜂寄生率較高的葉片摘下,將葉片平鋪在放有1%的瓊脂糖凝膠上,或將乳黃色寄生蛹分離出來做成蜂卡,用9±0. 5°C恒溫箱存放寄生蜂蛹,可存放I個月。存放一個月之后,將儲存的蛹放到保種室里面繼續培養,更換一批新的蛹,用相同的方法到恒溫箱內繼續保存。海氏槳角蚜小蜂形態及生物學特征體型微小,體長O. 8^1. Omm,雌蟲體色為淺黃色,觸角為棒狀,雄蟲體色為深黃棕色,觸角較雌蟲稍長,間有黑色條紋,雌雄體型大小相似。海氏槳角蚜小蜂通過來兩種方式控制煙粉虱其一,寄生;雌蜂把卵產在煙粉虱I至4齡若蟲與寄主植物葉片之間,一齡幼蟲孵化后鉆入寄主若蟲體內,隨著幼蟲的生長寄主煙粉虱若蟲停止發育。成蜂羽化時將煙粉虱殘余體表咬出一個圓形羽化孔,破蛹而出。其二,取食;雌蜂直接用產卵器將煙粉虱若蟲刺死之后吸食寄主的血淋巴,補充營養。海氏槳角蚜小蜂完成一個世代大約要17 23天。一頭雌蟲一生能寄生超過60頭煙粉虱若蟲。(I)海氏槳角蚜小蜂在不同齡期煙粉虱若蟲上的寄主適應性海氏槳角蚜小蜂可以在煙粉虱f 4齡前期若蟲上成功完成從卵到成蟲的發育,隨寄主齡期的增加寄生蜂的發育時間明顯縮短,寄生于煙粉虱一齡、二齡、三齡和四齡前期若蟲上的海氏槳角蚜小蜂幼蟲發育歷期分別為17.4、16. 3、14. 2和13. 5天(表I)。寄主齡期對海氏槳角蚜小蜂的存活率影響不顯著。卵和幼蟲的存活率分別平均為96. 3%和91. 8%,蛹的存活率略低,平均為87. 2%,整個幼蟲期的存活率75. 2% (表2)。表I海氏槳角蚜小蜂在不同齡期煙粉虱若蟲上的發育歷期(平均值土標準誤)
權利要求
1.一種海氏槳角蚜小蜂的人工大規模飼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寄主植物甘藍的培育,保證無任何病蟲害的污染; (2)寄主煙粉虱的飼養; (3)海氏槳角蚜小蜂飼養, 將載有煙粉虱若蟲的甘藍苗同養蟲籠一起移至養蜂室,作為寄主培育寄生蜂,接入海氏槳角蚜小蜂成蜂,任其產卵后吸走寄生蜂成蜂,繼續培養甘藍植株,甘藍葉片背部即有乳黃色海氏槳角蚜小蜂蛹出現,所述海氏槳角蚜小蜂的飼養適宜溫度為24 28°C,適宜光照的明暗度L:D=14:10,適宜濕度為6(Γ80%。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1)寄主植物甘藍的培育,將甘藍種子播種于放有營養基質的營養杯中進行培養,2 3粒種子/杯,所述營養基質由蛭石花卉營養土和土組成;蛭石花卉營養土 土的體積比為廣I. 5:2 4:3 5,待甘藍幼苗植株長至61片真葉時用于煙粉虱的飼養。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煙粉虱飼養溫度為24 28°C光照的明暗度L:D=14:10,飼養濕度為6(Γ80%,飼養寄主為標準的杯栽土培苗。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3)海氏槳角蚜小蜂飼養,將培養好的甘藍植株放到接蟲室內的養蟲籠中,每籠按2:1的雌雄比例接入15(Γ200對煙粉虱成蟲;接蟲24小時后移除所有煙粉虱成蟲,繼續培養帶有卵的甘藍幼苗株; 每籠按1:1的雌雄比接入50對海氏槳角蚜小蜂成蜂,任其產卵48小時后吸走寄生蜂成蜂。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天敵昆蟲飼養方法,具體地涉及一種海氏槳角蚜小蜂的人工大規模飼養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驟寄主植物甘藍的培育;寄主煙粉虱的飼養;海氏槳角蚜小蜂飼養,將載有煙粉虱若蟲的甘藍苗同養蟲籠一起移至養蜂室,作為寄主培育寄生蜂,接入海氏槳角蚜小蜂成蜂,任其產卵后吸走寄生蜂成蜂,繼續培養甘藍植株,甘藍葉片背部即有乳黃色海氏槳角蚜小蜂蛹出現,所述海氏槳角蚜小蜂的飼養適宜溫度為24~28℃,適宜光照的明暗度L:D=14:10,適宜濕度為60~80%。本發明的海氏槳角蚜小蜂的人工飼養方法,方法簡易,易掌握,特別是便于室內飼養并觀察其生活史,可實現該海氏槳角蚜小蜂的終年不間斷的繁殖。
文檔編號A01G1/00GK102870742SQ20121035703
公開日2013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4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4日
發明者張曉明, 徐海云, 楊念婉, 匡煒, 萬方浩 申請人: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