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水稻機插育秧基質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農業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水稻機插育秧基質。
背景技術:
我國水稻在種植面積難以擴大又要確保總產量穩定增長的情況下,需要采用良種和技術措施來提高產量,其中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是國家農業部重點推廣的農業技術之一,是實現水稻現代化生產的重要途徑。隨著水稻機插秧技術的大面積推廣,影響和制約水稻機插發展問題也日益凸顯,一是機插育秧環節取土難和破壞植被。發展工廠化育秧需要大量的床土(每公頃需優質腐殖土或旱田土 4m3,相當于10萬畝旱田耕層表土被取走),每年都要挖掘大量田塊、山地的優質地表土,嚴重破壞耕作表層和植被,影響機插水稻的發展。二是秧苗素質不穩,育秧床土營養含量及培肥的不均性,壯秧難度大,不利于機插水稻高產穩產。
目前大面積推廣的水稻機插育秧基質——淮陰柴米河基質,主要原料有東北草炭泥、蛭石、珍珠巖等,需要外地取材,且原料品種太多,操作復雜,成本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容易取材,操作簡單,省工節本、技術可靠的水稻機插育秩基質。本發明以如下技術方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水稻機插育秧基質,它的制備方法如下按重量份配比取以下原料農作物加工殘渣或廢棄物20-100份,農作物秸桿粉碎粒0-80份;制備工藝將上述原料均勻攪拌,加水至手捏成團,落地即散,然后堆垛,用農膜覆蓋遮雨、升溫,自然發酵10-20天,促使基質充分熟化,即得產品。所述農作物加工殘渣或廢棄物為木薯皮和甘蔗泥中的一種或兩種混合。所述農作物秸桿粉碎粒的粒徑為5mm以下。本發明水稻機插育秧基質具有以下優點I、采用南方本地農作物秸桿和農作物加工殘渣或廢棄物為主要原料,容易取材,生產成本低,有利于提高秸桿的綜合利用和廢棄物的利用率,減少環境污染,發展綠色無公害水稻生產,加快推廣工廠化育秧和機械化插秧技術,適用于南方本土化育秧。2、本發明水稻機插育秧基質質量穩定可靠。該基質富含營養能充分滿足水稻苗期生長需要,秧苗生長快;基質不需要調酸堿,PH值能保持在4-6. 5左右;基質通透性好,利于秧苗盤根;基質粘合性好,秧苗起盤不易折斷;基質容重較輕,比泥土育秧移栽時每盤秧苗輕1.5-2kg,搬運秧苗省力,方便運輸,適宜機插,容易分秧,機械負荷小,提高了機插質量,大大促進水稻種植機械化發展。3、采用本發明育秧基質所育秧苗素質高,抗逆性強,管理簡便。秧苗(早稻25日齡,晚稻18日齡)平均葉齡3. I張、株高17. 3cm,假莖粗2. 52mm,單株白根數15. 8條,百株鮮重21. 2克,百株干重5. 12克,成秧率97. 3%,達到莖基寬、秧苗矮壯、根系發達、盤根好的壯秧要求,整個育秧過程無雜草、無病害發生,秧苗移栽到大田后緩苗期短,只需要1-3天,返青快、分蘗早、有效分蘗多;使用基質不需要添加土壤或肥料,用戶只需播種、澆水就能育出健壯的秧苗,技術優勢十分明顯,完全可以代替營養土。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水稻機插育秧基質的主要制備原料為農作物加工殘渣或廢棄物,也可以添加農作物秸桿粉碎粒。所述的農作物加工殘渣或廢棄物為木薯皮和甘蔗泥中的一種或兩種混合。所述木薯皮出廠后成片狀或塊狀,需要自然風干后利用機械粉碎,即可作為育秧基質使用。
所述甘蔗泥出廠后直接作為育秧基質使用。在使用時發現有結塊的,要將結塊抄拌使其蓬松后使用。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水稻機插育秧基質進行詳細說明。實施例I取木薯桿粉碎粒5公斤(粒徑為5mm以下)和農作物加工廢棄物木薯皮75公斤,農作物加工殘渣甘蔗泥20公斤,均勻攪拌,加水適中(要求手捏成團,落地即散),然后堆垛,用農膜覆蓋遮雨、升溫,自然發酵10天,促使基質充分熟化,即得產品,最終產品粒徑1-5_。實施例2取玉米桿粉碎粒20公斤(粒徑為5mm以下)和農作物加工廢棄物木薯皮10公斤,甘蔗泥殘渣70公斤,均勻攪拌,加水適中(要求手捏成團,落地即散),然后堆垛,用農膜覆蓋遮雨、升溫,自然發酵15天,促使基質充分熟化即得產品,最終產品粒徑l_5mm。實施例3取稻桿粉碎粒80公斤(粒徑為5mm以下)和農作物加工殘渣甘蔗泥20公斤,均勻攪拌,加水適中(要求手捏成團,落地即散),然后堆垛,用農膜覆蓋遮雨、升溫,自然發酵20天,促使基質充分熟化,即得產品,最終產品粒徑l_5mm。實施例4取自然風干的農作物加工廢棄物木薯皮100公斤,利用粉碎機粉碎后,加水適中(要求手捏成團,落地即散),然后堆垛,用農膜覆蓋遮雨、升溫,自然發酵10天,促使基質充分熟化,即得產品,最終產品粒徑1_3_。實施例5取稻桿粉碎粒40公斤(粒徑為5_以下)和取自然風干的農作物加工廢棄物木薯皮60公斤,均勻攪拌,加水適中(要求手捏成團,落地即散),然后堆垛,用農膜覆蓋遮雨、升溫,自然發酵20天,促使基質充分熟化,即得產品,最終產品粒徑1-5_。本發明水稻機插育秧基質的使用方法使用本發明機水稻機插育秧基質的育秧方法與常規育秧方法相同,不需另行技術培訓,操作簡單易行,具體育秧技術操作規程為I、種子處理主要包括選種、曬種、去雜、浸種和催芽程序。把選用的種子放在太陽光下晾曬2-3小時,去除種子中的泥塊和癟種,然后將種子放到清水中浸泡,使種子充分吸足水分,撈起稍加晾干后進行催芽,催芽時注意露白即可,芽不能太長。2、苗床準備苗床選擇在地勢較高、通風透氣、排灌水方便的農田。苗床做成高畦,畦面平整,畦溝通暢。畦面平整后,覆蓋上一層農膜,以防止秧苗根系扎入床土,便于控制幼苗徒長。3、選擇秧盤。秧盤可選用硬盤和軟盤,從經濟角度一般采用軟盤。規格一般為長 60cmX 寬 30cmX 高 3cm,底部孔距 IcmX 1cm。4、播種播種可采用機械化播種和人工播種兩種方法。I)機械化播種采用聯合播種機播種,可一次性完成水平傳送秧盤、鋪撒床土、刷平床土、噴水、播種、覆土、刮土等流水線作業,在覆土、刮土后再噴一次水,使覆土層濕透。使用聯合播種機 播種,鋪、覆土厚度均勻度、平整度較好,播種均勻,用種節約,出苗整齊,可有效保證育秧質量,符合農藝要求。同時降低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2)人工播種①擺盤鋪放基質擺放秧盤要平整緊密,中間不能有空隙,然后將基質裝入秧盤并刮平,厚度要均勻,約為秧盤高的2/3,一般厚I. 5cm-2cm,然后噴水澆透已鋪好的基質。②均勻播種采取少量多次反復撒播方法,力求播種均勻,不漏播、重播,播種完后再輕撒基質蓋好種子,厚度約0. 5cm,蓋種后再噴一次水,使蓋種層濕透。③播種量根據品種要求計算播種量及密度,一般每盤播種100-150克芽種。5、暗化出苗氣溫高時可用稻草或遮陽網覆蓋,氣溫低時可覆蓋保溫保濕薄膜,促進全苗。蔗陽網或薄膜要距離盤面5cm以上。6、立針揭膜立針達30% -50%及時揭膜,注意防止高溫燒苗,并補充清水。7、溫度管理播種到出苗,以封閉保溫保濕促齊苗為主,溫度為28V -30°C,超過30°C時,根據需要適當通風降溫,晚上不能低于15°C。出苗達到30 %時至一葉一心前,溫度控制在23°C _26°C;—葉一心至二葉半時,溫度控制在22°C _25°C;二葉半至三葉一心時,溫度控制在18°C -20°C;兩葉時開始通風煉苗。沒有條件控制溫度的,早稻育秧要注意防寒保溫,晚稻育秧要注意通風降溫,防止秧苗徒長。8、水份管理整個苗期應保持基質濕潤,基質含水量保持在60% -70%。出苗前,基質出現干燥現象的,要及時補水,出苗后,要適當控制水分,但不可過度控制水分導致秧苗根部發育受阻,也不宜水分太足,不利于秧苗盤根。9、光照管理出苗前,盡量遮光,出苗后,在不影響溫度的情況下,盡可能讓秧苗多見光。10、控制秧苗徒長的關鍵措施是低溫、強光、適度水分。11、矮化壯秧當秧苗出現徒長時,用壯秧矮化劑進行噴施,濃度按各種壯秧矮化劑使用說明配制施用,噴施以葉面濕透為準。12、起苗移栽當秧苗根系發達,可盤結成堅實的根氈,葉齡為3葉I針,苗高17厘米時進行機插移栽。取苗時可直接將秧苗圈起,移栽前一天不用淋水。整個育苗過程不需施肥不需用藥。
權利要求
1.水稻機插育秧基質,其特征在于,它的制備方法如下 按重量份配比取以下原料農作物加工殘渣或廢棄物20-100份,農作物秸桿粉碎粒0-80 份; 制備工藝將上述原料均勻攪拌,加水至手捏成團,落地即散,然后堆垛,用農膜覆蓋遮雨、升溫,自然發酵10-20天,促使基質充分熟化,即得產品。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水稻機插育秧基質,其特征在于,所述農作物加工殘渣或廢棄物為木薯皮和甘蔗泥中的一種或兩種混合。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水稻機插育秧基質,其特征在于,所述農作物秸桿粉碎粒的粒徑為5mm以下。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水稻機插育秧基質,它的制備方法是,按重量份配比取原料農作物加工殘渣或廢棄物20-100份,農作物秸稈粉碎粒0-80份;將上述原料均勻攪拌,加水至手捏成團,落地即散,然后堆垛,用農膜覆蓋遮雨、升溫,自然發酵10-20天,促使基質充分熟化,即得產品。本發明水稻機插育秧基質在南方容易取材,生產成本低,育秧效果好。
文檔編號C05F11/00GK102826880SQ201210360809
公開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5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5日
發明者陳世凡, 阮春芳, 李春元, 杜玉權, 韋杰權, 黃敏皎, 劉臘銀, 杜平, 曾蘇進 申請人:武鳴縣農機化技術推廣服務站,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