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大豆高產栽培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農作物的栽培技術,涉及一種大豆高產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傳統的大豆種植,產量較低,在長江中下游地區,通常大豆畝產在150公斤。由于大豆作物的特殊屬性,難以通過施用尿素等氮肥來提高產量,通常大豆施氮肥后會造成作物倒伏、開花不結實等現象,反而影響產量的提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耐肥性好、能夠有效利用肥料、產量高、用種量小的大豆高產栽培方法?!け景l明的大豆高產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從5月下旬至六月上旬開始育苗,當子葉張開后先切除所有主根系,再移植至盛有培養基質的穴盤繼續培養,4 一 5天后,待主葉長出后切除主葉,繼續培養至形成雙莖后擇機移栽至大田,大田每畝栽1500 - 1600穴;
b.進行常規的大田管理,并且在出花期每畝施尿素15- 20公斤。本發明通過形成雙莖植株,對大豆進行栽培,有效地改善了其生長過程,提高作物的耐肥性,使產量大副提高。經實際試驗,在長江中下游地區采用本發明的方法可使大豆畝產達到200公斤。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實施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從5月下旬至六月上旬開始育苗,當子葉張開后先切除所有主根系,再移植至盛有培養基質的穴盤繼續培養,4 - 5天后,待主葉長出后切除主葉,繼續培養4 一 5天后,形成雙莖,然后后擇機移栽至大田,大田每畝栽1600穴;在出花期每畝施尿素20公斤,其他的田間管理與常規大豆種植過程相同。大豆收獲后平均畝產超過200公斤。
權利要求
1.一種大豆高產栽培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驟,a.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從5月下旬至六月上旬開始育苗,當子葉張開后先切除所有主根系,再移植至具有培養基質的穴盤繼續培養,4 一 5天后,待主葉長出后切除主葉,繼續培養至形成雙莖后擇機移栽至大田,大田每畝栽1500 - 1600穴;b.進行常規的大田管理,并且在出花期每畝施尿素15-20公斤。
全文摘要
本發明屬于農作物的栽培技術,涉及一種大豆高產栽培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從5月下旬至6月上旬開始育苗,當子葉張開后先切除所有主根系,再移植至盛有培養基質的穴盤繼續培養,4-5天后,待主葉長出后切除主葉,繼續培養至形成雙莖后擇機移栽至大田,大田每畝栽1500-1600穴;b.進行常規的大田管理,并且在出花期每畝施尿素15-20公斤。本發明通過形成雙莖植株,對大豆進行栽培,有效地改善了其生長過程,提高作物的耐肥性,使產量大副提高。經實際試驗,在長江中下游地區采用本發明的方法可使大豆畝產達到200公斤。
文檔編號A01G1/00GK102986410SQ20121042180
公開日2013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3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30日
發明者沈曉昆, 戴網成 申請人:鎮江市天成畜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