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池塘生態養殖系統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09193閱讀:311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池塘生態養殖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池塘養殖環境,尤其涉及一種池塘生態養殖系統,屬于水產養殖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池塘養殖水產品是我國水產品供給的主要來源。據《中國漁業年鑒2010》資料,2009年我國有池塘養殖面積416. 4萬公頃,養殖產量1852多萬噸,占水產養殖總產量51. 1%以上。綜合國內外的研究成果發現,養殖過程中投入的氮磷等營養物質,除20%_30%被養殖生物吸收利用外,其余的全部進入養殖環境中,養殖水體中的富營養物質除部分隨排放水排放到外部環境中外,大約60-70%沉積到池塘底泥中,養殖過程中投入的藥物和化學·品等也在水體或底泥中的積存。池塘底泥中大量有機物的存在,不僅會導致池塘水體下層長期缺氧,池塘底部處于還原狀態,還會導致氨氮、亞硝酸鹽、甲烷、硫化氫等對魚類有毒有害物質的產生,引起池塘養殖水質惡化,病菌大量繁殖,嚴重影響到養殖生產安全。大量的研究文獻認為,池塘底泥即是污染源也是營養庫,池塘水體初級生產力需要的大量營養鹽來自底泥,合理的釋放和利用池塘底泥中的富營養物質是改善底質環境、提高池塘水體生產力的重要途徑。同時,改善淡水魚類養殖生態環境也去除異味改善品質的有效方法。目前國內很多大中型養殖基地采用加配一定比例面積的人工濕地進行生態養殖。其方式主要是把數個池塘和一片人工濕地串聯起來進行微流水循環凈化的生態養殖模式,但此種模式存在很多弊端,例如在養殖生產過程中某個池塘發生病害就會連帶到整片區域的其它池塘;還有此種養殖模式所需要配備的客觀條件不適用于小型養殖場。

發明內容
本發明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I、現有的生態養殖采用加配一定比例面積的人工濕地進行,其方式主要是把數個池塘和一片人工濕地串聯起來進行微流水循環凈化的生態養殖模式,養殖生產過程中某個池塘發生病害就會連帶到整片區域的其它池塘;2、養殖模式所需要配備的客觀條件不適用于小型養殖場。3、池塘底部的污水還有豐富的可供水生植物生長的營養物質,未能得到利用。4、目前多種池塘養殖的淡水魚類尤其草魚多靠人工配合的飼料進行喂養,幾乎不投喂青飼料,對魚類的健康生長以及魚肉的肉質有不利影響。本發明采取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池塘生態養殖系統,包括矩形池塘1,所述池塘I兩岸依次設有對稱的固定樁2,一對固定樁2上連接固定一組生態設施6 ;所述生態設施6包括浮性框架601,所述浮性框架601呈長條形,所述浮性框架601四周上方豎直設置一層網606,下方與對應的長條形水下箱體607連接,所述水下箱體607兩側面開有均勻分布的過水孔6071,所述浮性框架601所圍成的區域內種植可供魚食用的水生植物602,所述水下箱體內盛放用于凈化水質的生物填料605,所述生物填料605的顆粒直徑大于所述過水孔6071的孔徑;所述生態設施6還包括進水管603,所述進水管603設于浮性框架601的上方,并與池塘I底部的水泵609連通,所述進水管603兩側均勻開設出水孔604,所述水泵609將池塘底部的污水經進水管603從所述出水孔604噴在所述浮性框架601內,所述出水孔604的總面積與所述水泵609的功率相匹配。進一步的,生態設施6之間間隔8-15米。進一步的,所述生態設施6通過繩索3固定在固定樁2上。進一步的,所述池塘I還設有投飼臺4和增氧機5,每套生態設施6與所述投飼臺
4、增氧機5的間距大于10米。·
進一步的,所述浮性框架601呈矩形,并由長寬比為1:2 1:4的框架單元沿長度方向組合而成。進一步的,所述生物填料605為占體積水下箱體607容積70_90%的陶粒以及植物
生長基質。進一步的,所述水生植物602為水雍菜或水芹菜。進一步的,所述網606的網目大小為I 3cm。本發明的主要特點是針對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提供了一套組合設施的池塘生態養殖系統,水泵將池塘底部含有供植物生長營養物質的污水從底部泵到水面上的進水管,從進水管兩側的出水孔噴出,噴灑在生態設施的水面上方,一方面,將富含營養物質的水噴灑在水生植物上,水生植物得以充分吸收,供魚類食用,同時,浮性框架上方的網將可以防止魚游進生態設施內,還能對水生植物形成阻擋,防止魚將整顆水生植物從生態設施內拖拽出來,對生態設施造成破壞;另一方面,生物填料對進入生態設施的污水進行凈化,凈化后的水從水下箱體側壁上的過水孔排出,進入池塘,如此形成良性循環。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養殖環境生態化,既有利于養殖環境改善,節約了用水、減少了污染,又有利于魚肉品質的改善,提高了養殖經濟價值。


圖I是本發明池塘生態養殖系統的俯視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池塘生態養殖系統的立面示意圖。圖3是本發明池塘生態養殖系統的側面示意圖。圖4是生態設施的俯視示意圖。圖5是圖4中進水管的放大示意圖。圖6是生態設施的側面示意圖。圖7是圖6中生態設施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8是生態設施水下箱體及進水管的立面示意圖。其中,I、池塘,2、固定樁,3、繩索,4、投飼臺,5、增氧機,6、生態設施,601、浮性框架,602水生植物,603、進水管,604、出水孔,605、生物填料,606、網,607、水下箱體,609、水栗。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如圖1-8所示,矩形的養殖池塘I內,沿池塘長度方向每間隔8-15米布置一套生態設施6,其兩端用韌性較好的繩索3,固定在池塘坡埂的固定樁2上,每套生態設施6與池塘兩邊和投飼臺4、增氧機5的間距不小于10米,每套生態設施6包括由若干段框架單元組合而成的浮性框架601,每段框架單元呈矩形,長寬比為3:1,水面下是一個采用亞克力材料制作的防腐防水侵蝕的水下箱體607,水下箱體兩邊均勻鉆若干個過水孔6071,保證過水通暢性,箱體內放置比重較輕的生物調料605,生物填料605的粒徑大于過水孔6071的直徑,使得生物填料不會從過水孔漏出,生物調料605用于種植水生植物602,選用生物量較大的、可作為青飼料補充給養殖池塘內魚食用的本地優勢品種水雍菜作為水生植物 602,浮性框架601兩邊各豎直布置一層網606,網的材料選用伸縮性較好的材料,網目大小lcm-3cm,部分水生植物的枝葉從網孔鉆出,以便防止魚進食時將整顆生態植物602拉出生態設施,同時網606能夠防止魚進入生態設施6內,網四周一圈的固定材料能防銹防水腐蝕的,質量越輕越好,每套生態設施中間下部臨近池塘底部的位置放置一個水泵609,水泵609抽水,通過進水管603從兩邊連接到箱體上方,進入生態設施,在生態設施內的進水管的兩側,每間隔20cm-30cm鉆上一個出水孔604,讓池塘的水流進生態設施內,出水孔大小根據水泵功率來定。更具體的實施例在一般的標準化規格為100X 50m的養殖池塘中,如圖I-圖3所示,布置4套生態設施6,生態設施6之間相距15m,與投飼平臺4、增氧機5之間相距15m,和生岸邊相距20m,岸邊到池塘底部有5m的斜坡。每套生態設施6兩端各系兩條繩索,分別固定在塘埂上預先打好的樁子上。生態設施構造,如圖4-圖6所示,水面上設置由若干段框架單元組合成的浮性框架601,每段框架單元呈矩形,長寬比例3:1 ;水面下是一個亞克力材料制成水下箱體607,水下箱體607兩邊鉆若干個過水孔6071,孔徑I. 5cm,周圍相鄰每兩個過水孔之間間距為30cm,保證過水通暢性;箱體內放置占體積80%左右的陶粒作為凈化用生物調料和植物生長基質,粒徑約2cm,在陶粒上種植水雍菜、水芹菜等生物量較大的、可作為青飼料補充給養殖池塘內魚食用的本地優勢品種;浮性框架兩邊垂直各布置一層聚乙烯網,網目大小1.5cm,網四周一圈的固定細的圓鋼,每套生態設施中間區域底部放置一個六百瓦功率的水泵609,抽水時通過進水管603從兩邊連接到箱體內,在里面的兩根進水管的兩邊,每間隔20cm鉆上一個出水孔604,孔徑大約O. 5cm,讓池塘的水流進生態設施內,進水管制作材料為直徑5cm的PVC管。本實施例的工作原理通過上層經過生態設施水下箱體平流過水,起到人工濕地的凈化作用;通過水泵把底層水抽上來經過生態設施過濾又回到水里起到底質改良機的底層攪動、水層交換的循環凈化作用;在凈化過程把污染元素作為特定植物的生長元素,即最終轉化為可供池塘內養殖魚補充食用的青飼料,充分體現了魚菜共生的生態養殖模式。
權利要求
1.一種池塘生態養殖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池塘(1),所述池塘(I)兩岸依次設有對稱的固定樁(2 ),一對固定樁(2 )上連接固定一組生態設施(6 ); 所述生態設施(6)包括浮性框架(601 ),所述浮性框架(601)呈長條形,所述浮性框架(601)四周上方豎直設置一層網(606),下方與對應的長條形水下箱體(607)連接,所述水下箱體(607)兩側面開有均勻分布的過水孔(6071),所述浮性框架(601)所圍成的區域內種植可供魚食用的水生植物(602 ),所述水下箱體內盛放用于凈化水質的生物填料(605 ),所述生物填料(605)的顆粒直徑大于所述過水孔(6071)的孔徑; 所述生態設施(6 )還包括進水管(603 ),所述進水管(603 )設于浮性框架(601)的上方,并與池塘(I)底部的水泵(609)連通,所述進水管(603)兩側均勻開設出水孔(604),所述水泵(609)將池塘底部的污水經進水管(603)從所述出水孔(604)噴在所述浮性框架(601)內,所述出水孔(604)的總面積與所述水泵(609)的功率相匹配。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池塘生態養殖系統,其特征在于生態設施(6)之間間隔8-15米。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池塘生態養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態設施(6)通過繩索(3)固定在固定樁(2)上。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池塘生態養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池塘(I)還設有投飼臺(4)和增氧機(5),每套生態設施(6)與所述投飼臺(4)、增氧機(5)的間距大于10米。
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池塘生態養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性框架(601)呈矩形,并由長寬比為1:2 1:4的框架單元沿長度方向組合而成。
6.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池塘生態養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填料(605)為占體積水下箱體(607)容積70-90%的陶粒以及植物生長基質。
7.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池塘生態養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植物(602)為水雍菜/水芹菜。
8.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池塘生態養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網(606)的網目大小為I 3cm。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池塘生態養殖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池塘,池塘兩岸依次設有對稱的固定樁,一對固定樁上連接固定一組生態設施;生態設施包括浮性框架,浮性框架呈長條形,浮性框架四周上方豎直設置一層網,下方與對應的長條形水下箱體連接,水下箱體兩側面開有均勻分布的過水孔,浮性框架所圍成的區域內種植可供魚食用的水生植物,水下箱體內盛放用于凈化水質的生物填料,生物填料的顆粒直徑大于所述過水孔的孔徑;所述生態設施還包括進水管,所述進水管設于浮性框架的上方,并與池塘底部的水泵連通,所述進水管兩側均勻開設出水孔,水泵將池塘底部的污水經進水管從所述出水孔噴在所述浮性框架內,出水孔的總面積與所述水泵的功率相匹配。
文檔編號A01G25/02GK102939929SQ201210442328
公開日2013年2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7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7日
發明者顧兆俊, 時旭, 徐皓, 劉興國 申請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泸水县| 光泽县| 淄博市| 郴州市| 女性| 长岛县| 孟州市| 观塘区| 冕宁县| 清远市| 宁城县| 从江县| 宁波市| 永胜县| 南城县| 易门县| 行唐县| 崇阳县| 蒙自县| 东光县| 开化县| 开平市| 千阳县| 德惠市| 资兴市| 郴州市| 电白县| 福泉市| 吉木乃县| 淮北市| 平安县| 平山县| 兴隆县| 巴彦淖尔市| 靖宇县| 将乐县| 成武县| 应城市| 利川市| 泰兴市| 泗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