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黑木耳的袋栽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利用木屑栽培木耳的方法,將木屑粉、棉仔殼、碳酸鈣、磷酸二氫鉀、生石灰、白糖混勻加水使培養料的含水量達55~70%,調節pH為中性,將配好的培養料堆放24小時后裝入聚丙烯袋中,滅菌3小時左右,降至室溫等待接菌;滅菌后的料袋移接種室,按照無菌操作規程在料袋兩頭接種,接種后菌袋在20-26℃的黑暗、干燥環境下進行菌絲培養,本發明為解決現有的培養黑木耳的方法中培養料缺乏的技術缺陷,提供一種利用木屑作為培養基主要原料的黑木耳袋栽方法。
【專利說明】一種黑木耳的袋栽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農業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黑木耳的袋栽方法。
【背景技術】
[0002]黑木取稱木耳、光木耳,云耳、黑菜。在分類學上,黑木耳屬真菌門,擔子菌亞門,層菌綱,木耳目,木耳科,木耳屬,是我國傳統的大宗食用菌種類。在我國乃至全球分布廣泛,特別是在河南省魯山縣深山區,有大量的野生群體,種質資源豐富。黑木耳不僅有營養作用,醫學研究證明:黑木月一還具有益氣強身、滋腎等功能,它能抗血凝、抗血栓、降血月旨,軟化血血,使血液流動順暢,黑木月一含有豐富的植物膠原成分,它具有較強的吸附作用。
[0003]現有技術中大多采用米糠等作為生產黑木耳的菌料,資源極其有限,所以選擇新型的菌料成為了緩解資源緊張的有效途徑。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現有技術中生產黑木耳的菌料資源缺乏,提供一種利用木屑作為生產黑木耳的方法。
[0005]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黑木耳的袋栽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培養料以重量百分比計由木屑粉40%~70%,棉仔殼20~40%、碳酸鈣0.05~1%、磷酸二氫鉀0.05~1%、生石灰I~4%、以及0.2~0.5%的白糖;
b、將上述備料混勻加水使培養料的含水量達55~70%,調節pH為中性,將配好的培養料堆放24小時后裝入聚丙烯袋中,在110-120攝氏度,1.3~1.4個大氣壓下,滅菌2~3小時,降至室溫等待接菌;接種前提前5天進行硫磺熏蒸殺菌,出鍋前打開門窗排氣,并把料袋和菌種等設備移入接種室,然后進行甲醛熏蒸殺菌;
C、滅菌后的料袋移入接種室,按照無菌操作規程在料袋兩頭接種,接種后菌袋在20-26°C的黑暗、干燥環境下進行菌絲培養;
d、接種后3~5天,室溫控制在24~25°C,5~10天室溫控制在25~40°C,10~20天室溫控制在20~22°C ,20天以后室溫 控制在19~20°C ;
e、在培養袋達到成熟后,每袋每行劃3處口,每袋劃5行,劃口呈V字型,進行吊袋生產,吊袋生產為在溫室內吊袋,行距40-55厘米,每串距離25 30厘米;
f、當耳片充分展開,耳片發白時,選晴天馬上采收晾干。
[0006]實施本發明一種黑木耳的袋栽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木屑資源豐富,以木屑作為栽培黑木耳的主要培養料,極大地緩解了常規生產黑木耳培養料的壓力。
【具體實施方式】
[0007]實施例一一種黑木耳的袋栽方法,培養料以重量百分比計由木屑粉60%,棉仔殼36%、碳酸鈣
0.06%、磷酸二氫鉀0.08%、生石灰2.3%,0.3%的白糖,木屑粉為桉樹木屑,將上述備料混勻加水使培養料的含水量達60%,調節pH為中性,將配好的培養料堆放24小時后裝入聚丙烯袋中,在11(T120 °C, 1.3^1.4個大氣壓下,滅菌3小時,降至室溫等待接菌,接種前提前5天進行硫磺熏蒸殺菌,出鍋前打開門窗排氣,并把料袋和菌種等設備及時移入接種室,然后再進行甲醛熏蒸殺菌,滅菌后的料袋移入接種室,按照無菌操作規程在料袋兩頭接種,接種后菌袋在20-26°C的黑暗、干燥環境下進行菌絲培養;待菌長透菌棒即移到栽培棚,3-5天后及時打開袋以利原基早形成,原基形成后,棚內應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定期噴水,接種后3天,室溫控制在24~25°C,5~10天室溫控制在25~40C; 10^20天室溫控制在20^220C ; 20天以后室溫控制在19-20℃;在培養袋達到成熟后,每袋每行劃3處口,每袋劃5行,劃口呈V字型,進行吊袋生產,吊袋生產為在溫室內吊袋,行距50厘米,每串距離30厘米,當耳片充分展開,耳片發白時,選晴天馬上采收晾干。
[0008]實施例二
一種黑木耳的袋栽方法,培養料以重量百分比計由木屑粉65%,棉仔殼30%、碳酸鈣
0.08%、磷酸二氫鉀1%、生石灰2.8%,0.4%的白糖,木屑粉為桉樹木屑,將上述備料混勻加水使培養料的含水量達60%,調節pH為中性,將配好的培養料堆放24小時后裝入聚丙烯袋中,在11(T120 °C, 1.3^1.4個大氣壓下,滅菌3小時,降至室溫等待接菌,接種前提前5天進行硫磺熏蒸殺菌,出鍋前打開門窗排氣,并把料袋和菌種等設備及時移入接種室,然后再進行甲醛熏蒸殺菌,滅菌后的料袋移入接種室,按照無菌操作規程在料袋兩頭接種,接種后菌袋在20-26°C的黑暗、干燥環境下進行菌絲培養;待菌長透菌棒即移到栽培棚,3-5天后及時打開袋以利原基早形成,原基形成后,棚內應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定期噴水,接種后3天,室溫控制在24~25°C,5~10天室溫控制在25~40C; 10^20天室溫控制在20~22°C;20天以后室溫控制在19~2(rc ;在培養袋達到成熟后,每袋每行劃3處口,每袋劃5行,劃口呈V字型,進行吊袋生產,吊袋生產為在溫室內吊袋,行距50厘米,每串距離30厘米,當耳片充分展開,耳片發白時,選晴天馬上采收晾干。
[0009]以上所述的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發明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
【權利要求】
1.一種黑木耳的袋栽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驟:a、培養料以重量百分比計由木屑粉40%~70%,棉仔殼20-40%、碳酸鈣`0.05~1%、磷酸二氫鉀0.05~1%、生石灰I~4%、以及0.2~0.5%的白糖; b、將上述備料混勻加水使培養料的含水量達55~70%,調節pH為中性,將配好的培養料堆放24小時后裝入聚丙烯袋中,在110-120攝氏度,1.3~1.4個大氣壓下,滅菌2~3小時,降至室溫等待接菌;接種前提前5天進行硫磺熏蒸殺菌,出鍋前打開門窗排氣,并把料袋和菌種等設備移入接種室,然后進行甲醛熏蒸殺菌; C、滅菌后的料袋移入接種室,按照無菌操作規程在料袋兩頭接種,接種后菌袋在20-26°C的黑暗、干燥環境下進行菌絲培養; d、接種后3~5天,室溫控制在24~25°C,5~10天室溫控制在25~40°C,10~20天室溫控制在20~22°C ,20天以后室溫控制在19~20°C ; e、在培養袋達到成熟后,每袋每行劃3處口,每袋劃5行,劃口呈V字型,進行吊袋生產,吊袋生產為在溫室內吊袋,行距40-55厘米,每串距離25 30厘米; f、當耳片充分展開,耳片發白`時,`選晴天馬上采收晾干。
【文檔編號】A01G1/04GK103858659SQ201210524880
【公開日】2014年6月18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10日
【發明者】祁秋中 申請人:開縣金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