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瓶碎米薺的組織培養與快速繁殖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壺瓶碎米薺培養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壺瓶碎米薺的組織培養與快速繁殖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取材及處理、愈傷誘導、不定芽的誘導、生根培養以及移栽。本發明培養方法簡便,都使用常用的培養基,成本低,成活率高,是一種值得推廣的壺瓶碎米薺的快速培養方法。
【專利說明】壺瓶碎米薺的組織培養與快速繁殖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壺瓶碎米薺培養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壺瓶碎米薺的組織培養與快速繁殖方法。
【背景技術】
[0002]壺瓶碎米薺,是我國特有的十字花科碎米薺屬植物新種,當地百姓做野生蔬菜經常采食,單株重達400克,具有超強的富硒能力,但是限于其產量較低,急需一種簡易的培養技術。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提供一種壺瓶碎米薺的組織培養與快速繁殖方法,其方法簡便、成活率高。
[0004]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壺瓶碎米薺的組織培養與快速繁殖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
取材及處理:取壺瓶碎米薺的莖、幼葉或葉柄,清水沖洗后消毒處理;
愈傷誘導:將壺瓶碎米薺接種在誘導分化培養基上,在溫度20-25攝氏度、光照強度20-27摩爾/平方米/秒、光照10~17小時/天的環境下培養13~15天,壺瓶碎米薺外植體可見有綠色愈傷組織形成;
不定芽的誘導:形成的愈傷組織續生長25~35天,至愈傷組織上形成綠色芽點,繼續培養12~17天,大量叢生芽生成;
生根培養:叢生芽長至2-3厘米時,將叢生芽進行切割后接種到生根培養基上,25~30天根系形成,成為再生苗;
移栽:選根系發達的再生苗,煉苗4~8天后洗凈培養基,移栽到蛭石、泥炭土和珍珠巖的混合基質中,覆蓋塑料薄膜,弱光環境下生長8~12天后移至自然條件下生長。
[0005]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為:所述取材及處理步驟中消毒處理后將壺瓶碎米薺材料剪成0.5厘米Χ0.5厘米小方塊。
[0006]優選地,所述消毒處理步驟具體為:在2飛攝氏度低溫處理6~15小時后,用50%~90%酒精浸泡2~10秒,用無菌水沖洗數次,用0.05%~0.2%的氯化汞溶液浸泡消毒數分鐘,再用無菌水沖洗數次。
[0007]其中,所述誘導分化培養基為:MS+6_BA 2.0毫克/升+NAA 0.1,并添加30克/升蔗糖和7克/升瓊脂,pH為5.8,在110-130攝氏度下濕熱滅菌10-30分鐘。
[0008]其中,所述生根培養基為:1/2MS+NAA 0.3,并添加30克/升蔗糖和7克/升瓊脂,pH為5.8,在110~130攝氏度下濕熱滅菌10~30分鐘。
[0009]所述移栽步驟中,蛭石、泥炭土和珍珠巖的比例為1:1:1。
[0010]所述取材及處理中,清水沖洗時間為廣2小時。
[0011]優選地,所述愈傷誘導、不定芽的誘導以及生根培養步驟中,培養環境為溫度20~25攝氏度、光照強度20~27摩爾/平方米/秒、光照10~17小時/天。[0012]本實施例壺瓶碎米薺的組織培養與快速繁殖方法,有益效果是:
通過在培養基上經過愈傷誘導、不定芽的誘導以及生根培養后移栽培育,培養方法簡便,都使用常用的培養基,成本低,成活率高,是一種值得推廣的壺瓶碎米薺的快速培養方法。
【具體實施方式】
[0013]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對本發明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0014]實施例1: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壺瓶碎米薺的組織培養與快速繁殖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
制作培養基:
誘導分化培養基:用MS+6-BA 2.0毫克/升+NAA 0.1,并添加30克/升蔗糖和7克/升瓊脂,調節PH至5.8,在121攝氏度下濕熱滅菌20分鐘。
[0015]生根培養基:用1/2MS+NAA 0.3,并添加30克/升蔗糖和7克/升瓊脂,調節pH至5.8,在121攝氏度下濕熱滅菌20分鐘。
[0016]取材及處理:取壺瓶碎米薺的莖、幼葉或葉柄,清水沖洗2小時,在4攝氏度低溫處理12小時后,用75%酒精浸泡7秒,用無菌水沖洗3次,用0.1%的氯化萊溶液浸泡消毒10分鐘,再用無菌水沖洗3次,將壺瓶碎米薺材料剪成0.5厘米X0.5厘米的小方塊。
[0017]愈傷誘導:將壺瓶碎米薺接種在誘導分化培養基上,在溫度23攝氏度、光照強度24摩爾/平方米/秒、光照14小時/天的環境下培養,4天后培養基出現愈傷組織,呈現淡綠色,14天后,80%以上葉柄外植體可見有綠色愈傷組織形成。
[0018]不定芽的誘導:形成的愈傷組織在相同的培養基及培養環境下繼續生長30天,至愈傷組織上形成綠色芽點,繼續培養15天,大量叢生芽生成。
[0019]生根培養:叢生芽長至2-3厘米時,將叢生芽進行切割后接種到生根培養基上,相同的培養環境下培養30天后根系形成,生根率為100%,成為再生苗。
[0020]移栽:選根系發達的再生苗,煉苗7天后洗凈培養基,移栽到蛭石、泥炭土和珍珠巖比例1:1:1的混合基質中,覆蓋塑料薄膜,弱光環境下生長10天后移至自然條件下生長即可。
[0021]經檢測,上述移栽的壺瓶碎米薺再生苗成活率達90%以上。
[0022]實施例2: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壺瓶碎米薺的組織培養與快速繁殖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
制作培養基:
誘導分化培養基:用MS+6-BA 2.0毫克/升+NAA 0.1,并添加30克/升蔗糖和7克/升瓊脂,調節PH至5.8,在110攝氏度下濕熱滅菌10分鐘。
[0023]生根培養基:用1/2MS+NAA 0.3,并添加30克/升蔗糖和7克/升瓊脂,調節pH至5.8,在110攝氏度下濕熱滅菌10分鐘。
[0024]取材及處理:取壺瓶碎米薺的莖、幼葉或葉柄,清水沖洗I小時,在2攝氏度低溫處理6小時后,用50%酒精浸泡2秒,用無菌水沖洗3次,用0.05%的氯化萊溶液浸泡消毒10分鐘,再用無菌水沖洗3次,將壺瓶碎米薺材料剪成0.5厘米X0.5厘米的小方塊。[0025]愈傷誘導:將壺瓶碎米薺接種在誘導分化培養基上,在溫度20攝氏度、光照強度20摩爾/平方米/秒、光照10小時/天的環境下培養,3天后培養基出現愈傷組織,呈現淡綠色,13天后,80%以上葉柄外植體可見有綠色愈傷組織形成。
[0026]不定芽的誘導:形成的愈傷組織在相同的培養基及培養環境下繼續生長25天,至愈傷組織上形成綠色芽點,繼續培養12天,大量叢生芽生成。
[0027]生根培養:叢生芽長至2-3厘米時,將叢生芽進行切割后接種到生根培養基上,相同的培養環境下培養25天后根系形成,生根率為100%,成為再生苗。
[0028]移栽:選根系發達的再生苗,煉苗4天后洗凈培養基,移栽到蛭石、泥炭土和珍珠巖比例1:1:1的混合基質中,覆蓋塑料薄膜,弱光環境下生長8天后移至自然條件下生長即可。
[0029]實施例3: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壺瓶碎米薺的組織培養與快速繁殖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 制作培養基: 誘導分化培養基:用MS+6-BA 2.0毫克/升+NAA 0.1,并添加30克/升蔗糖和7克/升瓊脂,調節pH至5.8,在130攝氏度下濕熱滅菌30分鐘。
[0030]生根培養基:用1/2MS+NAA 0.3,并添加30克/升蔗糖和7克/升瓊脂,調節pH至5.8,在130攝氏度下濕熱滅菌30分鐘。
[0031]取材及處理:取壺瓶碎米薺的莖、幼葉或葉柄,清水沖洗2小時,在6攝氏度低溫處理15小時后,用90%酒精浸泡10秒,用無菌水沖洗3次,用0.2%的氯化萊溶液浸泡消毒10分鐘,再用無菌水沖洗3次,將壺瓶碎米薺材料剪成0.5厘米X0.5厘米的小方塊。
[0032]愈傷誘導:將壺瓶碎米薺接種在誘導分化培養基上,在溫度25攝氏度、光照強度27摩爾/平方米/秒、光照17小時/天的環境下培養,4天后培養基出現愈傷組織,呈現淡綠色,15天后,80%以上葉柄外植體可見有綠色愈傷組織形成。
[0033]不定芽的誘導:形成的愈傷組織在相同的培養基及培養環境下繼續生長35天,至愈傷組織上形成綠色芽點,繼續培養17天,大量叢生芽生成。
[0034]生根培養:叢生芽長至2-3厘米時,將叢生芽進行切割后接種到生根培養基上,相同的培養環境下培養30天后根系形成,生根率為100%,成為再生苗。
[0035]移栽:選根系發達的再生苗,煉苗8天后洗凈培養基,移栽到蛭石、泥炭土和珍珠巖比例1:1:1的混合基質中,覆蓋塑料薄膜,弱光環境下生長12天后移至自然條件下生長即可。
[0036]經檢測,上述移栽的壺瓶碎米薺再生苗成活率達90%以上。
[0037]以上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碧娲嗫?。
【權利要求】
1.一種壺瓶碎米薺的組織培養與快速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進行的如下步驟: 取材及處理:取壺瓶碎米薺的莖、幼葉或葉柄,清水沖洗后消毒處理; 愈傷誘導:將壺瓶碎米薺接種在誘導分化培養基上培養13~15天,壺瓶碎米薺外植體可見有綠色愈傷組織形成; 不定芽的誘導:形成的愈傷組織續生長25~35天,至愈傷組織上形成綠色芽點,繼續培養12~17天,大量叢生芽生成; 生根培養:叢生芽長至2-3厘米時,將叢生芽進行切割后接種到生根培養基上,25~30天根系形成,成為再生苗; 移栽:選根系發達的再生苗,煉苗41天后洗凈培養基,移栽到蛭石、泥炭土和珍珠巖的混合基質中,覆蓋塑料薄膜,弱光環境下生長8~12天后移至自然條件下生長。
2.如權利要求1所述壺瓶碎米薺的組織培養與快速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取材及處理步驟中消毒處理后將壺瓶碎米薺材料剪成0.5厘米X0.5厘米小方塊。
3.如權利要求1所述壺瓶碎米薺的組織培養與快速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消毒處理步驟具體為:在2飛攝氏度低溫處理6~15小時后,用50%~90%酒精浸泡2^10秒,用無菌水沖洗數次,用0.05%~0.2%的氯化汞溶液浸泡消毒數分鐘,再用無菌水沖洗數次。
4.如權利要求1所述壺瓶碎米薺的組織培養與快速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誘導分化培養基為:MS+6-BA 2.0毫克/升+NAA 0.1,并添加30克/升蔗糖和7克/升瓊脂,pH為5.8,在110-130攝氏度下濕熱滅菌10-30分鐘。
5.如權利要求1所述壺瓶碎米薺的組織培養與快速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根培養基為:1/2MS+NAA 0.3,并添加30克/升蔗糖和7克/升瓊脂,pH為5.8,在110~130攝氏度下濕熱滅菌10~30分鐘。
6.如權利要求1所述壺瓶碎米薺的組織培養與快速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栽步驟中,蛭石、泥炭土和珍珠巖的比例為1:1:1。
7.如權利要求1所述壺瓶碎米薺的組織培養與快速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取材及處理中,清水沖洗時間為廣2小時。
8.如權利要求1所述壺瓶碎米薺的組織培養與快速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愈傷誘導、不定芽的誘導以及生根培養步驟中,培養環境為溫度20-25攝氏度、光照強度20-27摩爾/平方米/秒、光照10~17小時/天。
【文檔編號】A01H4/00GK103651114SQ201210539976
【公開日】2014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4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14日
【發明者】白宏鋒 申請人:湖北盛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