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消除設施栽培蔬菜連作障礙的方法及應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農業技術領域,特別涉及消除設施栽培瓜果蔬菜連作障礙的方法及應用。
背景技術:
瓜果類蔬菜中,辣椒、青椒、西瓜、番茄和黃瓜在我國的蔬菜生產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每年種植面積在1500-3000萬畝次,由于經濟效益高,土地資源緊張,因而番茄、黃瓜、西瓜、辣椒連作十分嚴重,土地得不到恢復,地力衰竭,土壤理化性狀變壞,土壤殘留大量影響作物生長的化感物質和自毒物質,微生態系統遭受破壞,連作西瓜、番茄、辣椒、黃瓜生長受阻,容易發病,造成大量減產、品質下降,果農、菜農經濟效益下降;同時由于蔬菜生長不旺,呈現病態,菜農大量使用化學農藥和化肥,造成環境污染和瓜果蔬菜中農藥殘留,影響人體健康。
發明內容
解決的技術問題本發明針對設施栽培瓜果蔬菜類連作障礙頻發的問題,開發一種簡單易行的方法,提供一種消除設施栽培蔬菜連作障礙的方法及應用,這種是在設施(大棚)栽培蔬菜瓜果收獲期,利用短暫的休閑期,在田間灌水高溫悶棚,同時將農作物秸桿泡水慪制,利用高溫發酵,大量殺死連作土壤中的有害微生物,分解連作土壤中的植物分泌的化感物質和自毒物質,改良和提高土壤生產力,促進作物生長,抑制病蟲害的發生,減少連作障礙的發生,恢復設施栽培土壤中的微生態平衡,減少環境污染,改善作物品質,提高作物產量,增加農民經濟效益。技術方案一種消除設施栽培蔬菜連作障礙的方法,生產步驟為在設施栽培蔬菜收獲后,在田間四周筑梗灌水,使得田間地表水層深IOcm以上;在淹水的栽培設施地表施用50-1000g/畝的硫酸亞鐵,并均勻分布;將農作物秸桿切成20 25cm長秸桿段,平鋪堆置在水中,在堆置過程中每1000千克秸桿撒施3. 5-5千克生石灰促進作物秸桿發酵;為栽培設施蓋上塑料薄膜密封,春秋季經過15-25天或夏季7-14天后,作物秸桿堆置發酵完成,揭開薄膜通風透氣,排水;將發酵后的作物秸桿重新堆置成草堆,每個草堆長2. 5-5米、寬1-4米、高1-2米,在堆置時每1000千克草堆撒施1-5千克尿素,接種食用菌菌種,保持草堆濕度30-60% ;接種后20-40天,即可采菇收獲,連續收獲2-3茬后可以繼續種植蔬菜,或者將作物秸桿堆置在田頭種植食用菌,而設施內的地面在風干5-10天后即可直接種植蔬菜。所述方法中須在作物秸桿堆置發酵結束后立即將田間積水排去,并自由通風5-10天。所述農作物秸桿為小麥或水稻秸桿。上述消除設施栽培蔬菜連作障礙的方法在種植辣椒、黃瓜、西瓜、番茄、西葫蘆或蘆蒿上的應用。有益效果本發明能殺死設施栽培瓜果類蔬菜連作障礙土壤中的有害微生物,分解土壤中植物分泌的化感物質和自毒物質;能將農作物秸桿進行生物轉化再生利用生產食用菌。本發明能大量抑制或殺死土壤中的有害菌群,例如好氧真菌中的鐮刀菌屬、曲霉屬、腐霉屬、疫霉屬等,改善土壤微生態環境,促進有益微生物的生長,減少設施栽培瓜果 類蔬菜病害的發生,對作物因長期連作重茬和其它病害引起的根系生長緩慢,植株矮小,枯黃,落葉,落花、落果等生理病害和蟲害有防治效果。本發明中利用設施栽培瓜果類蔬菜收獲的休閑期,主要在夏秋季節,外界氣溫高,同時設施四周覆膜,在灌水后密封,既造成厭氧殺滅有害微生物,同時由于高溫夏日大棚內水溫達75°C以上)升高造成的持續高溫滅菌,既能殺死活菌體,又能殺死休眠的孢子,同時創造高度厭氧和高溫的環境,具有雙重殺菌效果。另外持續高溫灌水悶棚,還活化了土壤中的無機養分,促進土壤難溶養分的分解轉化。本發明利用農作物秸桿發酵生產食用菌,及解決了農作物秸桿的污染問題,又緩解了設施栽培土壤連作障礙,提高土壤有機肥和土壤肥力,同時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實現了生態農業循環和農民增收的雙重目的,有利于土壤可持續發展。本發明相比現有技術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
I)本發明中采用的高溫灌水悶棚技術能抑制土傳病害,改善和維護設施栽培農田土壤微生態環境,促進土壤中難溶養分的分解轉化。2)發明采用的高溫灌水悶棚技術能分解連作障礙土壤中植物分泌殘留的化感物質和自毒物質,減少化感物質和自毒物質對連作蔬菜生長的不利影響,促進作物生長。3)本發明采用農作物秸桿堆置發酵生產食用菌,除了能解決農作物秸桿的環境污染外,還提高土壤有機質和土壤肥力和有機質,改良土壤團粒結構,有利于農業可持續發展,同時增加農民收入。
圖1是本發明技術處理連作障礙土壤后對黃瓜生長的影響。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實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描述
實施例1:1)在大棚栽培番茄收獲后的6月份,清除田內番茄殘株,在地表堆置長5米、寬3米、高I米的麥秸或稻草堆,稻草或麥秸切成20厘米長;在堆置草堆過程中每1000千克秸桿拌入5千克生石灰;2)在大棚四周筑壩,壩高20厘米,灌水,使棚內地表水面高出地表10厘米,并維持水面基本不變,地表施用50克/畝的硫酸亞鐵,同時將草堆浸泡水中,四周扣棚,密封,在太陽下暴曬10天;
3)10天后,揭開大棚,通風透氣,排干田間積水,7天后將草堆翻堆,每1000千克草堆均勻拌入2千克尿素,保持草堆濕度在50%,接種草菇;
4)10天后有白色/灰色菇蕾出現,25天后結菇,可以采收;種植草菇后地塊可以直接繼續連作番茄。
實施例2 1)在大棚栽培黃瓜收獲后的5月份,清除田內黃瓜殘株,在地表堆置長3米、寬4米、高1. 2米的稻草堆,稻草切成25厘米長;在堆置草堆過程中每1000千克秸桿拌入3. 5千克生石灰;
2)在大棚四周筑壩,壩高20厘米,灌水,使棚內地表水面高出地表10厘米,并經常維持水面基本不變,地表施用500克/畝的硫酸亞鐵,同時將草堆浸泡水中,四周扣棚,密封,在太陽下暴曬14天;
3)14天后,揭開大棚,通風透氣,排干田間積水,10天后將草堆翻堆,每1000千克草堆均勻拌入5千克尿素,保持草堆濕度在40%,接種草菇;
4)10天后有白色菇蕾出現,25天后結菇,可以采收;種植草菇后地塊可以直接繼續連作黃瓜。
實施例3
1)在大棚栽培西瓜收獲后的8月下旬,清除田內西瓜瓜殘株,在地表堆置長2.5米、寬3. 5米、高1. 5米的稻草堆,稻草秸桿切成25厘米長;在堆置草堆過程中每1000千克秸桿拌入5千克生石灰;
2)在大棚四周筑壩,壩高20厘米,灌水,使棚內地表水面高出地表10厘米,并經常維持水面基本不變,地表施用1000克/畝的硫酸亞鐵,同時將草堆浸泡水中,四周扣棚,密封,在太陽下暴曬12天;
3)12天后,揭開大棚,通風透氣,排干田間積水,14天后將草堆翻堆,每1000千克草堆均勻拌入3千克尿素,保持草堆濕度在60%,接種草菇;
4)12天后有白色菇蕾出現,28天后結菇,可以采收;種植草菇后地塊可以直接繼續連作西瓜。
本發明的應用實例
將本發明技術用于大棚番爺、黃瓜。1、在連作5年以上的番茄大棚中種植番茄,在大棚番茄收獲后的6月份,采用本發明技術處理連作障礙土壤常規方法種植番茄,可比沒有采用本發明技術處理的連作田塊對照提高番茄苗成活率10-30%以上,株高增加10%,增產30-65%,青枯病發病率下降70%左右;
2、在室內盆栽試驗條件下,采集連作5年以上的黃瓜大棚土壤,室內采用本發明技術處理連作障礙土壤,種植黃瓜,移栽50天后,植株株高比沒有采用該發明處理的土壤對照增加20-35%,生物量(植株全株鮮重)比對照增加35-45%不等,鐮刀菌屬、腐霉屬、疫霉屬菌 等數量比對照下降80-90% (圖1)。
權利要求
1.一種消除設施栽培蔬菜連作障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生產步驟為 a.在設施栽培蔬菜收獲后,在田間四周筑梗灌水,使得田間地表水層深IOcm以上; b.在淹水的栽培設施地表施用50-1000g/畝的硫酸亞鐵,并均勻分布; c.將農作物秸桿切成20 25cm長秸桿段,平鋪堆置在水中,在堆置過程中每1000千克稻桿撒施3. 5-5千克生石灰促進作物稻桿發酵; d.為栽培設施蓋上塑料薄膜密封,春秋季經過15-25天或夏季7-14天后,作物秸桿堆置發酵完成,揭開薄膜通風透氣,排水; e.將發酵后的作物秸桿重新堆置成草堆,每個草堆長2.5-5米、寬1-4米、高1-2米,在堆置時每1000千克草堆撒施1-5千克尿素,接種食用菌菌種,保持草堆濕度30-60% ; f.接種后20-40天,即可采菇收獲,連續收獲2-3茬后可以繼續種植蔬菜,或者將作物秸桿堆置在田頭種植食用菌,而設施內的地面在風干5-10天后即可直接種植蔬菜。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消除設施栽培蔬菜連作障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中須在作物秸桿堆置發酵結束后立即將田間積水排去,并自由通風和暴曬5-10天。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消除設施栽培蔬菜連作障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農作物秸桿為小麥或水稻秸桿。
4.上述任一權利要求所述消除設施栽培蔬菜連作障礙的方法在種植辣椒、青椒、黃瓜、西瓜、甜瓜、番茄、韭菜、大蒜、洋蔥、豇豆、西葫蘆或蘆蒿上的應用。
全文摘要
一種消除設施栽培蔬菜連作障礙的方法及應用,該消除蔬菜連作障礙的方法通過以下步驟進行在設施栽培蔬菜收獲后,利用田間短暫休閑期,在春夏秋季在設施蔬菜栽培地塊灌水,同時添加適量硫酸亞鐵,堆置作物秸稈浸泡水中并添加少量生石灰進行發酵,四周覆蓋薄膜或密封大棚,高溫灌水悶棚和發酵農作物秸稈7-14天,揭開薄膜,排干大棚等蔬菜地積水,在堆置發酵的作物秸稈上接種草菇、香菇等食用菌,大約20-30天后即可收獲食用菌。該產品主要應用在辣椒、黃瓜、番茄等瓜果類蔬菜種植上。
文檔編號A01G1/04GK103004471SQ20121057138
公開日2013年4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6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6日
發明者吳洪生 申請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