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海參池塘網箱養殖的附著基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水產品養殖設施,特別涉及一種針對海參池塘網箱養殖模式 的附著基。
背景技術:
海參池塘網箱養殖作為一種新興的海參池塘養殖模式,因其充分利用了池塘上層養殖空間、增加了養殖單產而具有極高的推廣和應用前景。適宜附著基的使用可以提供更多的有效附著面積,既有利于養殖海參的附著,也有利于餌料的附著與利用,為提高網箱海參養殖密度、增加單產奠定了良好的環境基礎。目前,常用的海參附著基有波紋板、聚乙烯紗網、瓦片等。其中,波紋板和聚乙烯紗網多用于海參工廠化苗種繁育與網箱苗種中間培育,將其用于網箱成參養殖,存在材料成本過高或缺乏有效硬性支撐、無法保證有效附著面積等問題;瓦片等多用于池塘底播養殖,存在投放與移動的局限性,無法用于網箱成參養殖。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專利針對池塘網箱成參養殖模式的養殖特點,區別于苗種繁育、底播養殖的附著基,使用扇貝籠作為基礎材料,進行有效的改良與組裝,形成一個多結構層次的
附著基。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海參池塘網箱養殖的附著基,包括固定底盤,PVC支撐管和扇貝籠,所述的固定底盤成對設置,并固定于PVC支撐管的兩端,形成附著基的主體支架結構,所述固定底盤上懸掛若干個扇貝籠。PVC支撐管長140-160cm,可根據養殖網箱尺寸進行調整。作為優選,所述的固定底盤為圓形,中間有接口,通過接口與PVC支撐管連接,固定底盤直徑15_20cm。作為優選,所述的扇貝籠成串狀并通過兩根連線固定在所述成對設置的固定底盤上。扇貝籠的盤數為3-5個,可根據養殖網箱尺寸進行調整。本實用新型較網箱底面而言,本附著基的使用,拓展了海參附著面積4-8倍,提高了單位面積的養殖密度,且多結構層次的設計可以有效減少白天陽光直射對海參攝食活動的影響;同時,本附著基材料輕便、成本低廉、安裝簡單、操作方便。
下面通過實施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海參池塘網箱養殖的附著基一種實施例的結構不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海參池塘網箱養殖的附著基固定底盤和PVC支撐管的結構示意圖;圖中,I為固定底盤,2為PVC支撐管,3為扇貝籠。
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2中,一種海參池塘網箱養殖的附著基,包括固定底盤1,PVC支撐管2和扇貝籠3,所述的固定底盤I成對設置,并固定于PVC支撐管2的兩端,形成附著基的主體支架結構,所述固定底盤I上懸掛若干個扇貝籠3。固定底盤I為圓形,中間有接ロ,通過接ロ與PVC支撐管2連接。扇貝籠3成串狀并通過兩根連線固定在所述成對設置的固定底盤I上。本實施例的一種海參池塘網箱養埴的附著基包含兩個固定底盤I,一根PVC支撐管2和四個扇貝籠3 ;兩個固定底盤I固定于PVC支撐管2的兩端,四個扇貝籠3通過連線固定于兩個固定底盤I上。與其他海參附著基相比,本實用新型符合池塘網箱海參養殖的需要,有效增加了海參養殖附著面積,提高了単位面積的養殖密度,井能減少光線對養殖海參的影響;同吋,所用材料輕便、成本低廉、安裝簡單、操作方便。上述實施例,只是本實用新型的ー個實例,并不是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與權利范圍,凡與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所述內容相同或等同的技術方案,均應包括在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海參池塘網箱養殖的附著基,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底盤,PVC支撐管和扇貝籠,所述的固定底盤成對設置,并固定于PVC支撐管的兩端,形成附著基的主體支架結構,所述固定底盤上懸掛若干個扇貝籠。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海參池塘網箱養殖的附著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底盤為圓形,中間有接口,通過接口與PVC支撐管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海參池塘網箱養殖的附著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扇貝籠成串狀并通過兩根連線固定在所述成對設置的固定底盤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海參池塘網箱養殖的附著基,包括固定底盤,PVC支撐管和扇貝籠,所述的固定底盤成對設置,并固定于PVC支撐管的兩端,形成附著基的主體支架結構,所述固定底盤上懸掛若干個扇貝籠。與其他海參附著基相比,本實用新型符合池塘網箱海參養殖的需要,有效增加了海參養殖附著面積,提高了單位面積的養殖密度,并能減少光線對養殖海參的影響;同時,所用材料輕便、成本低廉、安裝簡單、操作方便。
文檔編號A01K61/00GK202514415SQ2012201048
公開日2012年11月7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0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20日
發明者劉廣斌, 劉恩孚, 吳瑩瑩, 宋嫻麗, 李莉, 王曉紅, 邱兆星 申請人:山東省海水養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