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精控排肥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精控排肥器,屬于農用機械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農用機械的普及及推廣,各類農耕用具已被農民所接受。現有的機械化用施肥機種類繁多,但其多為純機械控制其施肥 量,最常見的施肥機控制結構為,在肥料盛裝箱的出料口處設置一個出料口開口調節板,肥料量的多少由出料口大小來控制;這種施肥機的排肥器結構簡單、造價低、應用面很廣,但隨著農作物精細化程度的提高,這種施肥機排肥器的弊端也愈發突出,其主要體現在因耕作后的大田不平整,農機受顛簸后上下運動,導致每次的下肥量會出現明顯不均,這種施肥方法容易出現燒苗,即影響作物產量、又存在較大浪費。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下肥均勻、適合精細化作業的精控施肥機,可以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其連接在其它農用機械上,它包括調速電機和殼體,在調速電機上連接有轉軸,在轉軸上連接有星輪,在星輪的上端設有肥料盛裝斗,在星輪的下端設有排肥口。星輪與殼體之間的縫隙小于肥料粒徑。所述的星輪為4-10角星輪。與現有技術比較,本實用新型對施肥的精確控制主要為單位時間排肥量的精確控制,它通過電機帶動轉軸,轉軸帶動位于殼體內的星輪,為確保排肥量精準,在制作時將位于星輪上端的殼體制作為肥料盛裝斗,下端制作為排肥口,星輪的兩側與殼體之間的間隙小于肥料的粒徑,這樣星輪旋轉一圈的排肥量(盛裝在星輪齒之間的量)就為一個精確值,單位時間排肥量的多少就可通過轉速來調節。由于排肥量得到了精確控制,這樣可以給作物的生長帶來更好的生長環境,即可提高農民的收入,又可減少肥料的浪費。
圖I為本實用新型星輪與殼體的配合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如圖I所示,它的主體由調速電機、殼體I、轉軸2和星輪3構成,轉軸2與調速電機連接、星輪3與轉軸2連接,將殼體I與星輪3的上端區域設為肥料盛裝斗4,將星輪3的下端設有排肥口。在制作時需保證星輪3與殼體I之間的縫隙小于肥料粒徑,所用的星輪3為4-10角星輪,在加工時可將星輪3的齒尖和齒底加工為圓弧形或采用梯形齒,這樣可以增加星輪使用壽命。其具體使用時可將本裝置與犁地農用機械綁定在一起使用。
權利要求1.一種精控排肥器,其連接在其它農用機械上,它包括調速電機和殼體(1),其特征在于在調速電機上連接有轉軸(2),在轉軸(2)上連接有星輪(3),在星輪(3)的上端設有肥料盛裝斗(4),在星輪(3)的下端設有排肥口。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精控排肥器,其特征在于星輪(3)與殼體(I)之間的縫隙小于肥料粒徑。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精控排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星輪(2)為4-10角星輪。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精控排肥器,其連接在其它農用機械上,它包括調速電機和殼體(1),在調速電機上連接有轉軸(2),在轉軸(2)上連接有星輪(3),在星輪(3)的上端設有肥料盛裝斗(4),在星輪(3)的下端設有排肥口。本實用新型對施肥的精確控制主要為單位時間排肥量的精確控制,它通過電機帶動轉軸,轉軸帶動位于殼體內的星輪,為確保排肥量精準,在制作時將位于星輪上端的殼體制作為肥料盛裝斗,下端制作為排肥口,星輪的兩側與殼體之間的間隙小于肥料的粒徑,這樣星輪旋轉一圈的排肥量(盛裝在星輪齒之間的量)就為一個精確值,單位時間排肥量的多少就可通過轉速來調節。
文檔編號A01C15/16GK202565728SQ201220125370
公開日2012年12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29日
發明者張云貴, 李志宏, 李強, 丁偉, 石俊雄, 劉青麗, 周祥, 葉江平, 姜清志, 梁永江, 夏海乾, 陳曉明, 張長華, 蔣衛, 朱忠彬, 劉方貴, 蔣玉梅 申請人: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 北京東方傲龍科技有限公司, 貴州省煙草科學研究所, 貴州省煙草公司遵義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