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純系育雛籠和育雛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家畜育雛設備,尤其涉及一種雛雞純系育雛籠和使用這種育雛籠的育雛設備。
背景技術:
現有的普通育雛籠,籠位與籠位之間為單層隔網,使得相鄰籠之間的雞只可相互接觸,不同家系之間的雞只也會通過唾液或氣溶膠相接觸,容易導致疾病的水平傳播,不能實現純系雞的單家系飼養,給純系雞群疾病控制帶來困難,嚴重威脅了純系雞群的安全
實用新型內容
為克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純系育雛籠和育雛設備,可有效確保籠與籠之間不同家系雞群互不接觸。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一種純系育雛籠,包括由格柵狀的前網、后網、頂網、底網和兩個側網連接而成的籠體,所述籠體內設有將其均勻分成左、右兩個籠位的雙層隔網,所述雙層隔網之間留有間隙,所述籠位的前網上設有籠門,所述籠門的上沿可以通過“S”型鐵絲或彈簧與所述籠門上方的鐵絲連接,所述籠門的下沿可以設有兩條向下延伸的鐵絲,所述向下延伸的鐵絲的內側表面與所述籠門下方的鐵絲的外側表面相接觸。所述雙層隔網之間的間隙可以為3. 7-4. 5cm,優選為4cm。所述雙層隔網之間優選設有防護板。—種純系育雛設備,包括分為若干層的籠架,所述籠架的每層設有若干對背對背的所述純系育雛籠,各對所述純系育雛籠之間通過所述籠架隔開,并留有間隙,間隙可以為3. 7-4. 5cm,優選為 4cm。。每對所述純系育雛籠的后網之間可以留有間隙,間隙優選為3cm或4cm。優選地,所述純系育雛設備除上層以外的其它層的所述純系育雛籠的前網的高度高于后網的高度,頂網與底網平行,頂網的寬度短于底網的寬度,頂網與后網之間通過傾斜向下的斜網連接,所述斜網上設有用于上一層雞只糞便導向的糞板。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純系育雛籠的籠位與籠位之間采用雙層隔網隔開,純系育雛籠之間通過籠架隔開,且均留有間隙,可有效避免籠與籠之間的雞只通過唾液或氣溶膠接觸,從而進行單品系、單家系的飼養;雙層隔網之間設置防護板,使得雞群之間不能“見面”,避免不同家系的雞只之間由于互啄而引起疾病在不同家系之間的傳播,影響雞群的健康,提高了育雛的成活率,也方便了解每個家系的家系后備雞成績;籠位前網上籠門的設計,結構簡單,易操作,方便雞只的進、出;純系育雛設備除上層以外的其它層育雛籠的斜網和糞板的設計,使得上一層雞只的糞便可以沿著糞板滑落到指定的收集位置,方便清理。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純系育雛籠的結構示意圖;[0012]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純系育雛設備的除上層以外的其它層的純系育雛籠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純系育雛籠,包括由格柵狀的前網I、后網2、頂網3、底網4和兩個側網5連接而成的籠體,各網優選采用鐵絲制成,并做熱鍍鋅防腐處理,使表面光滑無毛刺,相鄰網之間可以采用籠扣連接,所述籠體內設有將其均勻分成左、右兩個籠位的雙層隔網6,所述雙層隔網之間留有間隙,所述雙層隔網之間的間隙可以為
3.7-4. 5cm,優選為4cm。每個籠位只飼養一個家系的雛雞,有效避免籠位與籠位之間的雞只通過唾液或氣溶膠相接觸,方便進行單品系、單家系的飼養。所述雙層隔網之間優選設有防護板,使得雞群之間不能“見面”,避免不同家系的雞只之間由于互啄而引起疾病在不同家系之間的傳播,同時也易于不同家系、不同品系的區分。所述籠位的前網上可以設有籠門7,所述籠門的上沿可以通過“S”型鐵絲或彈簧與所述籠門上方的鐵絲連接,方便所述籠門的開、關,所述籠門的下沿可以設有兩條向下延伸的鐵絲,所述向下延伸的鐵絲的內側表面(朝向所述純系育雛籠內的一側為內側)與所述籠門下方的鐵絲的外側(朝向所述純系育雛籠外的一側為外側)表面相接觸,作為所述籠門的把手和門擋。所述籠門的設計,結構簡單、易操作,方便雞只的進、出。為了確保不同家系的雞只能單獨飼養,可以增加每個純系育雛籠的面積。優選地,所述純系育雛籠設置成長方體型,長195cm,寬62cm,高65cm。所述前網可以包括四部分,兩個籠位的籠門、籠門兩側的前臉格網8、籠門上側格網9和籠門下側格網10,所述籠門優選長42cm,寬18cm,橫向鐵絲之間的間距優選為2cm,優選采用兩根豎向鐵絲將所述籠門劃分為兩種豎向鐵絲間距,兩根豎向鐵絲距所述籠門的左右邊緣的間距均為8cm,兩根豎向鐵絲之間的間距為26cm ;籠門兩側的前臉格網優選高43cm,橫向鐵絲之間的間距優選為14cm,豎向鐵絲之間的間距優選為2cm ;籠門下側格網優選高17cm,豎向鐵絲之間的間距優選為4cm,橫向設置一根鐵絲距籠門下側格網上沿2cm,以方便籠內雞只探出頭來飲食;籠門上側格網的橫向鐵絲間距優選為1cm,豎向鐵絲之間的間距優選為2cm。所述后網的橫向鐵絲之間的間距優選為2cm,豎向鐵絲之間的間距優選為4cm ;所述頂網的橫向鐵絲之間的間距優選為2cm,豎向鐵絲之間的間距優選為4cm ;所述底網的橫向鐵絲之間的間距優選為1cm,豎向鐵絲之間的間距優選為Icm ;所述側網的橫向鐵絲之間的間距優選為2cm,豎向鐵絲之間的間距優選為6cm ;所述雙層隔網的橫向鐵絲之間的間距優選為2cm,豎向鐵絲之間的間距優選為6cm。所述純系育雛籠主要用于飼養純系后備雞,由I日齡飼養到100日齡左右,育雛時,在所述雙層隔網之間安裝上防護板,并對所述純系育雛籠進行消毒,進雛前3天開始預溫,I日齡將每個家系的雞只放入一個所述籠位內飼養,14天后將所述防護板撤掉,雛雞在所述育雛籠內單家系飼養到100日齡轉到蛋雞舍。通過本實用新型的純系育雛籠育雛,有效防止了疾病的水平傳播,提高了育雛的成活率,也方便了解每個家系的家系后備雞成績。[0022]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應用所述純系育雛籠的純系育雛設備,包括分為若干層的籠架,所述籠架的每層設有若干對背對背的所述純系育雛籠,所述純系育雛籠與所述籠架的連接方法為在所述籠架上安放所述純系育雛籠的位置設置掛鉤,將所述純系育雛籠的側網掛在所述掛鉤上,以此來固定所述純系育雛籠,各對所述純系育雛籠之間通過所述籠架隔開,并留有間隙,間隙可以為3. 7-4. 5cm,優選為4cm,防止相鄰的各對所述純系育雛籠之間的雞只相接觸。每對所述純系育雛籠的后網之間可以留有間隙,間隙優選為3cm或4cm,同樣起到隔離每對所述純系育雛籠內雞只的作用。參見圖2,通常所述純系育雛設備分為上、中、下三層,優選中、下層的所述純系育雛籠的前網的高度高于后網的高度,頂網與底網平行,頂網的寬度短于底網的寬度,頂網與后網之間通過傾斜向下的斜網11連接,所述斜網上設有用于上一層雞只糞便導向的糞板,使得上一層雞只的糞便可以沿著所述糞板滑落到指定的收集位置,方便清理。由于上層所述純系育雛籠的上面無雞只飼養,因此上層所述純系育雛籠可以不設有所述斜網和糞板。 所述純系育雛設備的各層所述純系育雛籠的前面,與所述前網上的籠門下側格網相對應的位置可以設有料槽,便于所述純系育雛籠內的雞只采食,所述料槽可以配套設有料車和軌道。
權利要求1.一種純系育雛籠,包括由格柵狀的前網、后網、頂網、底網和兩個側網連接而成的籠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籠體內設有將其均勻分成左、右兩個籠位的雙層隔網,所述雙層隔網之間留有間隙,所述籠位的前網上設有籠門,所述籠門的上沿通過“S”型鐵絲或彈簧與所述籠門上方的鐵絲連接,所述籠門的下沿設有兩條向下延伸的鐵絲,所述向下延伸的鐵絲的內側表面與所述籠門下方的鐵絲的外側表面相接觸。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純系育雛籠,其特征在于所述雙層隔網之間的間隙為3.7-4. 5cm。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純系育雛籠,其特征在于所述雙層隔網之間的間隙為4cm。
4.如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純系育雛籠,其特征在于所述雙層隔網之間設有防護板。
5.一種純系育雛設備,包括分為若干層的籠架,所述籠架的每層設有若干對背對背的純系育雛籠,所述純系育雛籠包括由格柵狀的前網、后網、頂網、底網和兩個側網連接而成的籠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籠體內設有將其均勻分成左、右兩個籠位的雙層隔網,所述雙層隔網之間留有間隙,各對所述純系育雛籠之間通過所述籠架隔開,并留有間隙,所述籠位的前網上設有籠門,所述籠門的上沿通過“S”型鐵絲或彈簧與所述籠門上方的鐵絲連接,所述籠門的下沿設有兩條向下延伸的鐵絲,所述向下延伸的鐵絲的內側表面與所述籠門下方的鐵絲的外側表面相接觸。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純系育雛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雙層隔網之間設有防護板。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純系育雛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雙層隔網之間的間隙為3.7-4. 5cm。
8.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純系育雛設備,其特征在于各對所述純系育雛籠之間的間隙為3.7-4. 5cm。
9.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純系育雛設備,其特征在于每對所述純系育雛籠的后網之間留有間隙,間隙為3cm或4cm。
10.如權利要求5、6、7、8或9所述的純系育雛設備,其特征在于除上層以外的其它層的所述純系育雛籠的前網的高度高于后網的高度,頂網與底網平行,頂網的寬度短于底網的寬度,頂網與后網之間通過傾斜向下的斜網連接,所述斜網上設有用于上一層雞只糞便導向的糞板。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純系育雛籠和育雛設備,所述純系育雛籠包括由格柵狀的前網、后網、頂網、底網和兩個側網連接而成的籠體,所述籠體內設有將其均勻分成左、右兩個籠位的雙層隔網,所述雙層隔網之間留有間隙,所述雙層隔網之間設有防護板;所述純系育雛設備包括分為若干層的籠架,所述籠架的每層設有若干對背面對背面的所述純系育雛籠,各對所述純系育雛籠之間通過所述籠架隔開,并留有間隙。本實用新型每個籠位只飼養一個家系的雛雞,確保了相鄰籠內不同家系雛雞互不接觸,有效地控制了不同家系雞只之間可能存在的疾病的水平傳播,提高了育雛的成活率,另外還能夠全面了解各個家系的家系后備雞成績。
文檔編號A01K31/18GK202535891SQ2012201534
公開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12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12日
發明者劉長清, 季建華, 李志君, 石鳳英 申請人:北京市華都峪口禽業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