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防阻塞的通氣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在堆肥體底部鋪設通氣管道或插入通氣棒的方式進行通氣的設備,尤其是一種防阻塞的通氣裝置。
背景技術:
堆肥化是在受控制條件下,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和酶活性加速有機物的生物降解和轉化,最終使有機物達到腐熟化和穩定化的過程。提高堆肥腐熟度的一個關鍵技術為堆肥通風供氧技術。合理的通風不僅可以提高堆肥產品質量,而且可以節省能耗;反之,過高的通風速率不僅造成通風損失過大,不利于維持堆體溫度,而且會造成大量的氮素損失,減低堆肥產品的肥效,增加堆肥能耗;但過低的通風速率,就會降低堆體中的氧濃度,進而造成堆體局部厭(缺)氧,從而產生大量臭氣以及NxO、甲烷等溫室氣體,給周邊環境帶來嚴重的污染和危害。 目前的供氧方式主要是以堆肥體底部鋪設通氣管道或插入通氣棒的方式,通過風機或空壓機在穩壓情況下供氣的方式。通氣管道或通氣棒上開有小孔排氣供氧。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排氣孔大小的選擇及防止發酵糞污、發酵廢液堵塞排氣孔是通氣發酵的關鍵。排氣孔太大,排氣量無法實現有效控制,造成能量的大量損失;排氣孔太小,無法滿足微生物生長供氧需求,造成阻塞,使好氧發酵過程受阻。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防阻塞的通氣裝置,能夠有效保證排氣孔排氣通暢并且結構簡單。一種防阻塞的通氣裝置,其特別之處在于由通氣嘴和與該通氣嘴螺紋配合的防堵帽組成,在防堵帽的側壁上開有至少I個直徑O. 5-2. 5_的通孔,而在前述通氣嘴內沿其長度方向開有供氣體流通的空腔。其中防堵帽的一端為半球狀,在該部分的側壁上開有2-4個直徑Imm的通孔。其中通氣嘴內沿其長度方向的空腔分為兩段,而靠近防堵帽的一段空腔橫截面積比另一段空腔的橫截面積小。其中兩段空腔均為圓柱狀。其中通氣嘴上遠離防堵帽的一端上設有內螺紋或外螺紋。本實用新型可滿足于適量供氣,同時可避免污物所造成的排氣孔阻塞,具有簡單、方便、實用的優點。本實用新型的特點是有一定壓力的氣流自排氣管道、通氣嘴排出,自防堵帽底部均勻散開,擴散至堆肥體。發酵糞污、發酵廢液在閥蓋邊緣散開,不會影響排氣孔,可有效保證排氣孔排氣通暢。
附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I所示,一種防阻塞的通氣裝置,由通氣嘴3和與該通氣嘴3螺紋配合的防堵帽I組成,在防堵帽I的側壁上開有至少I個直徑O. 5-2. 5mm的通孔2,具體可在該部分的側壁上開有2-4個直徑1_的通孔2,而在前述通氣嘴3內沿其長度方向開有供氣體流通的空腔。如圖I所示,防堵帽I的一端為半球狀,其中通氣嘴3內沿其長度方向的空腔分為兩段,兩段空腔均為圓柱狀,而靠近防堵帽I的一段空腔橫截面積比另一段空腔的橫截面積小,即上方的空腔4比下方的空腔5更細。另外通氣嘴3上遠離防堵帽I的一端上設有內螺紋或外螺紋,方便與通氣管道連接。本實用新型由通氣嘴3和防堵帽I配套組合而成,通氣嘴3與防堵帽I采用螺紋連接方式。通氣嘴3中心排氣腔(即圖I上方的空腔4)直徑從O. 2 O. 6_不等,可根據不同的堆肥體高度選擇不同的孔徑,使單位體積堆肥體內的通氣量保持在穩定的范圍內。本 實用新型產品能夠以螺紋連接的方式與通氣管道連接,組裝、拆卸、更換方便,使用靈活,具體材料選用不銹鋼或工程塑料均可。
權利要求1.一種防阻塞的通氣裝置,其特征在于由通氣嘴(3)和與該通氣嘴(3)螺紋配合的防堵帽(I)組成,在防堵帽(I)的側壁上開有至少I個直徑O. 5-2. 5mm的通孔(2),而在前述通氣嘴(3)內沿其長度方向開有供氣體流通的空腔。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防阻塞的通氣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防堵帽(I)的一端為半球狀,在該部分的側壁上開有2-4個直徑1_的通孔(2)。
3.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防阻塞的通氣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通氣嘴(3)內沿其長度方向的空腔分為兩段,而靠近防堵帽(I)的一段空腔橫截面積比另一段空腔的橫截面積小。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防阻塞的通氣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兩段空腔均為圓柱狀。
5.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防阻塞的通氣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通氣嘴(3)上遠離防堵帽(I)的一端上設有內螺紋或外螺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在堆肥體底部鋪設通氣管道或插入通氣棒的方式進行通氣的設備,尤其是一種防阻塞的通氣裝置,其特點是由通氣嘴(3)和與該通氣嘴(3)螺紋配合的防堵帽(1)組成,在防堵帽(1)的側壁上開有至少1個直徑0.5-2.5mm的通孔(2),而在前述通氣嘴(3)內沿其長度方向開有供氣體流通的空腔。本實用新型可滿足于適量供氣,同時可避免污物所造成的排氣孔阻塞,具有簡單、方便、實用的優點。本實用新型的特點是有一定壓力的氣流自排氣管道、通氣嘴排出,自防堵帽底部均勻散開,擴散至堆肥體。發酵糞污、發酵廢液在閥蓋邊緣散開,不會影響排氣孔,可有效保證排氣孔排氣通暢。
文檔編號C05F9/02GK202626048SQ201220249148
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30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30日
發明者張海紅, 詹志彪, 武占銀, 武嘉薇, 孫權, 王興候 申請人:寧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