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海參養殖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水產品養殖設備,尤其涉及一種海參養殖房。
背景技術:
海參屬于“八珍之一”,其蛋白含量高,糖類豐富,脂類含量低,且不含膽固醇,具有滋補強身之效。由于世界范圍內對海參的需求量增大,導致天然海身資源受到過度捕撈,面臨枯竭的局面,從而促進海參人工養殖的迅猛發展。我國刺參養殖迅猛發展,現今多 利用舊鹽池養殖、舊蝦池改造養殖、圍堰養殖、流水養殖等,但養參池改造重要工程之一是池中造礁。礁石為海參提供附著、隱蔽、覓食的場所。現在大多數人工礁石存在諸多缺陷,嚴重影響刺參養殖的產量和經濟效益。例如①石塊堆積式礁石,其雖然模擬了海參天然的生長環境,養殖效果較好。但是,為保障石塊間留有一定的空隙,以便海參出入,石塊不能太小,其表面供附著物生長的面積就很有限。如海參的排泄物不易清理,長時間會使海參被感染各種疾病而死亡。另外就是海參特別易受各種水生物的攻擊。魚類和蟹類都能對其進行侵襲,造成海參大量損失而影響產量。另外,投入水體的石頭往往會因沉積而部分地埋入泥沙,搬動、清理困難。②堆砌瓦片式礁石,其雖然是海參很好的遮匿場所,但見光的面積有限,不利于藻類等生物生長,也搬動困難,給清底和捕撈海參帶來不便。③人工合成材料式礁石,其大多用廢舊車輪胎進行養殖,且采用鋼絲繩連鎖固定,往往由于鎖固不當造成自行漂流位移,會導致養殖器具和喂養的海生物雙重損失。堆積的塑料管作為參礁,有藻類的生長和微生物的生物量供應不足等缺點。塑料本身具有特異難聞的氣味,加之受到海水長時間浸蝕,人工參礁會變形且其表面會腐爛,海參誤食后不但會影響自身的生長和成品的質量,而且對環境造成一度程度的污染。④鋼筋、混凝土砌聚體礁石,其容易受到海水中氯離子的浸蝕,鋼筋會生銹,在混凝土結構體內產生膨脹力,使結構出現裂痕,最終導致砌體的破損,失去使用的功能。此外,現有的人工漁礁石可提供的餌料或藻類附著面積比較少,不易附著餌料或藻類,海參生長內部環境完全無光,并且其中的餌料分配不均,不僅造成飼料的浪費,殘余餌料和礁石分解老化而還會污染海參生長的環境。有鑒于此,人們亟待發展出一種能克服以上諸多缺點的人工參礁。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海參養殖房,以期解決現有工參礁構造不盡合理、人工飼料散落不均勻、資源浪費、使用壽命短暫等問題。為實現上述實用新型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海參養殖房,包括對稱設置的至少兩塊豎立墻體以及沿豎直方向依次分布的復數水平板面,且所述板面的兩端部與墻體固定連接,但其中至少部分板面的兩端部與墻體之間還留有間隙,同時,位于相鄰板面之間的墻體上還設有復數通孔,而位于頂層的板面上方還設有頂蓋。優選的,所述墻體底端還連接有復數支架,使位于底層的板面下端面與支撐面之間留有間隙。優選的,所述板面上分布有復數凸起部。優選的,所述凸起部采用臺型凸起部。優選的,分布于每一板面上的凸起部所占面積的總和為該板面面積的50%以上。優選的,該復數板面的兩端部與墻體之間均留有間隙,且該復數板面的兩端部與墻體之間的間隙按從上到下的次序依次變小。優選的,位于相鄰板面之間的墻體上沿水平方向分布有兩個以上圓形通孔。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優點(I)采用多層次立體結構。在占用相同面積的情況下,增大海參的棲息空間,提高 池體的利用率,擴大了海參可附著面積,增大養殖池內海參放養密度。并且,在養殖池內水體高度上增大海參活動范圍的同時,當池底淤積污泥餌料增多、產生的有害氣體濃度增大及池底溶解氧濃度變小時,海參可爬行至上層房體,遠離池底,降低海參疾病發生率,提高海參成活率。(2)具有良好的通透性,增大換水效果,房體底部設有一定高度的角支架,可以將海參和底部淤泥隔開。支架與地面接觸面積小,底部水流通暢,可以減少清洗淤泥的次數,并且清洗方便,較易沖去底部淤積物質。(3)板面上分布多個圓形凸起,使海參生長所需的藻類、蜉蝣微生物等餌料附著更為緊密。(4)養殖房體原料主要采用硅酸鹽或硅酸鎂水泥,并適當添加粉煤灰、貝殼等物,不僅具有耐海水浸蝕、使用壽命增長、環保等特點,而且對電廠廢棄物如粉煤灰等加以利用,降低成本的同時,還達到廢棄物的再利用。(5)在板面與墻體之間留有空隙,從上至下,縫隙寬度依次成階梯狀,可使上方人工飼料僅依靠重力作用就可送至每一板面供海參攝食。另外空隙可使適當陽光的射入,力口強藻類的光合作用,達到溶氧、海藻、生物總量增加的效果。海參得到良好生長的同時,還降低人工飼料的添加量,減少公司投入成本。(6)該海參養殖房結構簡單,收獲海參時易觀察、易捕獲、不影響潛水員工作,且收獲后不會破壞原有的生態環境。
圖I是本實用新型一優選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中所示墻體的結構示意圖;圖中各組件及其附圖標記分別為板面11、12、13、14,板面凸起部110,間隙111、121、131,墻體2,頂蓋3,底部支架4,通孔5。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等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及一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但是,基于本實用新型之技術方案,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0023]參閱圖1-2,該海參養殖房,包括對稱設置的至少兩塊豎立墻體2以及沿豎直方向依次分布的四塊水平板面11、12、13、14,該四塊板面兩端部分別與墻體固定連接,且所述板面11、12、13的兩端部與墻體之間還留有間隙111、121、131,同時,位于相鄰板面之間的墻體上還設有復數通孔5,而位于頂層的板面上方還設有頂蓋3。優選的,所述墻體底端還連接有復數支架4,使板面14的下端面與支撐面(如水平地面等)之間亦留有間隙。優選的,所述板面上分布有復數凸起部110。優選的,所述凸起部采用臺型凸起部,如圓臺型、錐臺型或類圓臺型凸起。優選的,分布于每一板面上的凸起部所占面積的總和為該板面面積的50%以上。優選的,該復數板面與墻體之間的間距按從上到下的次序依次減小。優選的,位于相鄰板面之間的墻體上沿水平方向分布有兩個圓形通孔。以下對本實施例的結構及其效果作進一步的說明板面為不規則的圓凸形或者接近圓凸形,覆蓋均勻,其有一半部分露出板面,圓直徑為3cm左右,覆蓋總表面積為板面表面積的50%左右,其總表面積增加為原表面積的一倍左右,大大增加藻類和蜉蝣微生物的附著表面積。從上至下,縫隙寬度依次呈階梯形狀。例如寬度設置為6cm, 4cm, 2cm。每兩層板面寬度的差值設置需保證每一層都有足量飼料的落入。附及,板面寬度的設置以人工飼料的投入多少為宜。例如,經潮汐換水即有足量的飼料供海參攝食,則無需投料,前述三個縫隙寬度可均設置為4cm,只需保證適當光的射入即可。為保證在板面I生長的海參能得到有足夠的人工飼料,頂蓋與板面之間還可留有間寬,其寬度可為5cm左右。該養殖房主體以硅酸鹽水泥或硅酸鎂水泥為主要材料,并添加粉煤灰、貝殼等物質,其中,粉煤灰的添加量以5wt%左右為宜,貝殼的添加量以20wt%為宜。這種設計的優點在保證裝置強度變化不大的前提下,還減輕自身重量、降低成本。注由于各個海區、海區的各個區域風浪大小不同,粉煤灰及貝殼的添加量因地制宜,以保證裝置強度為首要指標。優選的,該養殖房下端還為優化設計有底部角支架,其長度、寬度、高度可依次為10cm、10cm、8cm的長方體,擺放高度可為8cm。優選的,該養殖房裝置總高可為120cm,每層板面可為長度(60-縫隙寬度*2) cm,厚度5cm,寬度60cm的長方體。相鄰板面之間間距可為25cm,頂蓋高度可為15cm,墻體兩側的圓形孔洞直徑可為8cm,相鄰孔洞之間間隔可為10cm,每一孔洞上沿和下沿與上層板面和下層板面之間的距離分別為7cm、15cm左右。板面與墻體連接處的形狀,尺寸應與縫隙寬度、板面厚度相協調。以上數據以池塘水深2. 0-2. 5m為依據總結得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應依據當地水深重新設計數據,應以保證原有比例為宜,亦可做適當調整。該養殖房的具體使用方法為以墻體孔洞順水流方向擺放。墻體留有的孔洞即可保證水體的交換,又可形成海參生長必須的安靜環境。潮汐換水時頂蓋與墻體之間可以形成渦流,使水中飼料沉降,然后經縫隙落至每一層板面供海參攝食。與現有人工參礁相比,本實用新型在原材料的選用、形狀的設計等方面,具有造價便宜、環保、養殖量增大等優點,更能實現海參健康、高密度養殖,增加企業利潤。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方案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裝置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前述方案對本實用新型裝置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方案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裝置方案的
精神和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海參養殖房,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對稱設置的至少兩塊豎立墻體以及沿豎直方向依次分布的復數水平板面,且所述板面的兩端部與墻體固定連接,但至少其中部分板面的兩端部與墻體之間還留有間隙,同時,位于相鄰板面之間的墻體上還設有復數通孔,而位于頂層的板面上方還設有頂蓋。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海參養殖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墻體底端還連接有復數支架,使位于底層的板面下端面與支撐面之間留有間隙。
3.根據權利要求1-2中任一項所述的海參養殖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面上分布有復數凸起部。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海參養殖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采用臺型凸起部。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海參養殖房,其特征在于,分布于每一板面上的凸起部所占面積的總和為該板面面積的50%以上。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海參養殖房,其特征在于,該復數板面的兩端部與墻體之間均留有間隙,且該復數板面的兩端部與墻體之間的間隙按從上到下的次序依次變小。
7.根據權利要求1-2中任一項所述的海參養殖房,其特征在于,位于相鄰板面之間的墻體上沿水平方向分布有兩個以上圓形通孔。
專利摘要一種海參養殖房,包括對稱設置的若干豎立墻體以及沿豎直方向依次分布的若干水平板面,且所述板面的兩端部與墻體固定連接,但至少部分板面的兩端部與墻體之間均留有間隙,同時,位于相鄰板面之間的墻體上還設有若干通孔,而位于頂層的板面上方還設有頂蓋,板面上分布有若干凸起部。本實用新型具有高強度、耐海水浸蝕、無污染、成本低等優點,對池塘空間利用率高,能有效提高海參的養殖面積,且板面與墻體間的縫隙還可使飼料依次沉降至每一層板面供海參攝食,實現飼料的高效利用,并可使陽光射入提高水中的含氧量和微生物量,而房體底端與地面基本無接觸,在養殖過程中不臭底、不臭池,可預防疾病,具有海參遮匿、餌料生產、水質凈化三重功能。
文檔編號A01K61/00GK202680234SQ201220342859
公開日2013年1月23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13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13日
發明者張偉國, 錢和, 翟玉貴 申請人:江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