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稻麥直播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播種機械,具體是一種稻麥直播機。
背景技術:
稻麥直播機主要由機架上的種箱和排種器構成,排種器對應在種箱的排種口處,在驅動機(如微耕機、拖拉機、插秧機等)的驅動下,排種器旋轉動作,從而將種箱內的種子從排種口排出、播入田地。目前,稻麥直播機的排種器一般采用凹輪或輪轂,其不僅制作復雜,對材質要求高,而且因其設計規格與稻麥的粒徑不匹配,極易出現種子卡滯在排種器上,排種器在旋轉的過程中會使部分種子在種箱的排種口處被碾碎,這嚴重影響了種子的利用率,直接增加了稻麥播種成本(特別是雜交種子,播種成本更為凸顯)。此外,前述直播機為了降低造價,排種管選用價格便宜的塑料軟管,排種管在使用一段時間后會產生變形,從而不能確保種子按設定量落地、落地種子不能規范成行分布,加上為了防止種子在排種 管內堵塞,排種管的內徑通常設置較大,這樣通過排種管播種口的種子在落地時較為分散,更加不利于成行分布。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既能有效提高種子利用率、避免種子被碾碎,又能確保種子按設定量落地、落地成行規范的稻麥直播機。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稻麥直播機,包括安裝在機架上的種箱和傳動軸,所述種箱的底面設有至少一個排種口,所述傳動軸上連接有主要由堵漏輪、排種輪和殼體構成的排種器,排種器對應在種箱底面的排種口處,在傳動軸的作用下,排種器用作排出排種口處的種子,或對排種口進行封堵,所述排種口為長30 40mm、寬20 30mm的長方形孔;所述排種器的排種輪采用不銹鋼制作成齒輪狀,排種輪的軸向長度為40 70_,排種輪上每個凸齒的高度為2 2. 5mm,相鄰凸齒之間的最大間距為2. 5 3. 5mm。所述排種器的殼體上連接有由塑料軟管和不銹鋼管構成的排種管,不銹鋼管的末端為癟口狀的播種口,播種口的最小內徑為5 8mm。所述排種器的殼體與排種管之間連接有漏種斗。所述不銹鋼管的上端套裝在塑料軟管內,不銹鋼管的上端呈喇叭口狀。所述堵漏輪為柱狀結構,堵漏輪的軸向長度為40 70mm,外徑與排種輪的最大外徑一致。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將種箱的排種口和排種器的設計規格合理優化,使其與稻麥的粒徑匹配,避免種子被排種器卡滯、碾碎,有效提高了種子的利用率,降低了稻麥播種成本;此外,在不會大幅增加直播機造價的前提下,將排種管的下半段設計成不銹鋼管,并對不銹鋼管的播種口規格做合理優化的設計,確保種子能夠按設定量排出、落地,且落地集中,利于成行規范分布。它具有設計合理、結構簡單、方便制作、造價較低、播種可靠、作業效率高、實用性強等特點。以下結合附圖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排種輪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圖中代號含義1 一機架;2—傳動軸;3—堵漏輪;4一殼體;5—排種口 ;6—排種輪;7—種箱;8—漏種斗;9—塑料軟管;10—不銹鋼管;11—凸齒。
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I參見圖I和圖2 :本實用新型包括安裝在機架I上的種箱7和傳動軸2。其中,種箱7的底面設有四個排種口 5,每個排種口 5為長32mm、寬22mm的長方形孔。傳動軸2的位置在種箱7的下方,傳動軸2的端部連接有驅動齒輪,通過驅動齒輪連接驅動機(如微耕機、拖拉機等),在驅動機的驅動下,傳動軸2會做旋轉動作;在傳動軸2上連接有與種箱7的排種口 5數量、位置相對應的排種器,傳動軸2在旋轉動作的同時,會帶動排種器做同樣的旋轉動作。每個排種器主要由堵漏輪3、排種輪6和殼體4構成,堵漏輪3和排種輪6靠接,并裝配在殼體4上,殼體4上以懸掛方式連接有漏種斗8 ;排種輪6采用不銹鋼制作成齒輪狀,排種輪6的軸向長度為46mm,排種輪6上每個凸齒11的高度為2. 5mm,相鄰凸齒11之間的最大間距為2. 5mm ;堵漏輪3為柱狀結構,堵漏輪3的軸向長度為46mm,堵漏輪3的外徑應當與排種輪6的最大外徑一致;在傳動軸2的作用下,排種器會在種箱7的排種口 5處做軸向移動,從而用堵漏輪3封堵種箱7的排種口 5,或用排種輪6排出種箱7的排種口5處種子。在前述漏種斗8上固定連接有排種管,該排種管由上半段的塑料軟管9和下半段的不銹鋼管10構成,塑料軟管9的內徑約為29mm,不銹鋼管10的內徑(除過上端端部處和下端端部處)約為26mm,不銹鋼管10的上端套裝在塑料軟管9的下端內,不銹鋼管10的上端呈喇叭口狀,能夠有效避免種子在塑料軟管9和不銹鋼管10銜接處堵塞,不銹鋼管10的末端為癟口狀的播種口,播種口的最小內徑為6mm,種子經排種器排出后落入漏種斗8,由漏種斗8依次進入塑料軟管9、不銹鋼管10,再經不銹鋼管10末端的播種口排出落地。上述種箱7底面上的排種口 5數量并非特定值,具體根據每一臺直播機的設計要求而定,可以是三個排種口、五個排種口或六個排種口等。實施例2參見圖I和圖2 :本實用新型包括安裝在機架I上的種箱7和傳動軸2。其中,種箱7的底面設有四個排種口 5,每個排種口 5為長39mm、寬28mm的長方形孔。傳動軸2的位置在種箱7的下方,傳動軸2的端部連接有驅動齒輪,通過驅動齒輪連接驅動機(如微耕機、拖拉機等),在驅動機的驅動下,傳動軸2會做旋轉動作;在傳動軸2上連接有與種箱7的排種口 5數量、位置相對應的排種器,傳動軸2在旋轉動作的同時,會帶動排種器做同樣的旋轉動作。每個排種器主要由堵漏輪3、排種輪6和殼體4構成,堵漏輪3和排種輪6靠接,并裝配在殼體4上,殼體4上以懸掛方式連接有漏種斗8 ;排種輪6采用不銹鋼制作成齒輪狀,排種輪6的軸向長度為65mm,排種輪6上每個凸齒11的高度為2. 5mm,相鄰凸齒11之間的最大間距為3. 5mm ;堵漏輪3為柱狀結構,堵漏輪3的軸向長度為70mm,堵漏輪3的外徑應當與排種輪6的最大外徑一致;在傳動軸2的作用下,排種器會在種箱7的排種口 5處做軸向移動,從而用堵漏輪3封堵種箱7的排種口 5,或用排種輪6排出種箱7的排種口5處種子。在前述漏種斗8上固定連接有排種管,該排種管由上半段的塑料軟管9和下半段的不銹鋼管10構成,塑料軟管9的內徑約為25mm,不銹鋼管10的內徑(除過上端端部處和下端端部處)約為22mm,不銹鋼管10的上端套裝在塑料軟管9的下端內,不銹鋼管10的上端呈喇叭口狀,能夠有效避免種子在塑料軟管9和不銹鋼管10銜接處堵塞,不銹鋼管10的末端為癟口狀的播種口,播種口的最小內徑為7mm,種子經排種器排出后落入漏種斗8,由漏種斗8依次進入塑料軟管9、不銹鋼管10,再經不銹鋼管10末端的播種口排出落地。上述種箱7底面上的排種口 5數量并非特定值,具體根據每一臺直播機的設計要求而定,可以是三個排種口、五個排種口或六個排種口等。實施例3參見圖I和圖2 :本實用新型包括安裝在機架I上的種箱7和傳動軸2。其中,種箱7的底面設有四個排種口 5,每個排種口 5為長35mm、寬25mm的長方形孔。傳動軸2的位置在種箱7的下方,傳動軸2的端部連接有驅動齒輪,通過驅動齒輪連接驅動機(如微耕機、拖拉機等),在驅動機的驅動下,傳動軸2會做旋轉動作;在傳動軸2上連接有與種箱7的排種口 5數量、位置相對應的排種器,傳動軸2在旋轉動作的同時,會帶動排種器做同樣的旋轉動作。每個排種器主要由堵漏輪3、排種輪6和殼體4構成,堵漏輪3和排種輪6靠接,并裝配在殼體4上,殼體4上以懸掛方式連接有漏種斗8 ;排種輪6采用不銹鋼制作成齒輪狀,排種輪6的軸向長度為55mm,排種輪6上每個凸齒11的高度為2. 2mm,相鄰凸齒11之間的最大間距為3. Omm ;堵漏輪3為柱狀結構,堵漏輪3的軸向長度為55mm,堵漏輪3的外徑應當與排種輪6的最大外徑一致;在傳動軸2的作用下,排種器會在種箱7的排種口 5處做軸向移動,從而用堵漏輪3封堵種箱7的排種口 5,或用排種輪6排出種箱7的排種口5處種子。在前述漏種斗8上固定連接有排種管,該排種管由上半段的塑料軟管9和下半段的不銹鋼管10構成,塑料軟管9的內徑約為24mm,不銹鋼管10的內徑(除過上端端部處和下端端部處)約為21mm,不銹鋼管10的上端套裝在塑料軟管9的下端內,不銹鋼管10的上端呈喇叭口狀,能夠有效避免種子在塑料軟管9和不銹鋼管10銜接處堵塞,不銹鋼管10的末端為癟口狀的播種口,播種口的最小內徑為8mm,種子經排種器排出后落入漏種斗8,由漏種斗8依次進入塑料軟管9、不銹鋼管10,再經不銹鋼管10末端的播種口排出落地。上述種箱7底面上的排種口 5數量并非特定值,具體根據每一臺直播機的設計要求而定,可以是三個排種口、五個排種口或六個排種口等。
權利要求1.一種稻麥直播機,包括安裝在機架(I)上的種箱(7)和傳動軸(2),所述種箱(7)的底面設有至少一個排種口( 5 ),所述傳動軸(2 )上連接有主要由堵漏輪(3 )、排種輪(6 )和殼體(4)構成的排種器,排種器對應在種箱(7)底面的排種口(5)處,在傳動軸(2)的作用下,排種器用作排出排種口(5)處的種子,或對排種口(5)進行封堵,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種口(5)為長30 40mm、寬20 30mm的長方形孔;所述排種器的排種輪(6)采用不銹鋼制作成齒輪狀,排種輪(6)的軸向長度為40 70mm,排種輪(6)上每個凸齒(11)的高度為2 2.5mm,相鄰凸齒(11)之間的最大間距為2. 5 3. 5mm。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稻麥直播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種器的殼體(4)上連接有由塑料軟管(9)和不銹鋼管(10)構成的排種管,不銹鋼管(10)的末端為癟口狀的播種口,播種 口的最小內徑為5 8mm。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稻麥直播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種器的殼體(4)與排種管之間連接有漏種斗(8)。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稻麥直播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銹鋼管(10)的上端套裝在塑料軟管(9)內,不銹鋼管(10)的上端呈喇叭口狀。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稻麥直播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堵漏輪(3)為柱狀結構,堵漏輪(3)的軸向長度為40 70mm,外徑與排種輪(6)的最大外徑一致。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稻麥直播機,包括安裝在機架上的種箱和傳動軸,種箱的底面設有至少一個排種口,傳動軸上連接有主要由堵漏輪、排種輪和殼體構成的排種器,排種器對應在種箱底面的排種口處,在傳動軸的作用下,排種器用作排出排種口處的種子,或對排種口進行封堵,所述排種口為長30~40mm、寬20~30mm的長方形孔;所述排種器的排種輪采用不銹鋼制作成齒輪狀,排種輪的軸向長度為40~70mm,排種輪上每個凸齒的高度為2~2.5mm,相鄰凸齒之間的最大間距為2.5~3.5mm。本實用新型有效避免了種子被排種器卡滯、碾碎,提高了種子利用率,降低了播種成本。
文檔編號A01C7/20GK202713929SQ201220347030
公開日2013年2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18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18日
發明者鄭家國, 姜心祿, 池忠志, 李旭毅 申請人: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德陽市水稻專家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