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捕食性瓢蟲的儲存及田間釋放盒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捕食性瓢蟲的儲存及田間釋放盒。
背景技術:
目前,在與昆蟲學研究和資源昆蟲飼養和采集、儲存、釋放等相關領域中,對于活的小型天敵昆蟲采集后的分裝,是一項經常面臨的現實問題,現有的分離方法,主要是靠人為的手工進行,其中對于成蟲的分離,主要靠人工并且工作量大、繁瑣,特別是采集量大的情況下,成蟲的分離更是困難重重。隨著近年來昆蟲學研究的迅猛發展,和生物防治中對天敵昆蟲的大量需求,工廠化生產出的天敵昆蟲儲存就變的尤為重要,因此,急需一種簡單有效的工具能快速的實現昆蟲飼養和采集后成蟲的儲存和釋放。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針對目前的沒有專門的捕食性瓢蟲的儲存及田間釋放盒,提出了一種制作簡單、使用方便、能短期存放并釋放捕食性瓢蟲的捕食性瓢蟲的儲存及田間釋放盒。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捕食性瓢蟲的儲存及田間釋放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盒體、格擋、無蓋的立柱,所述的立柱固定在所述的盒體內,所述的格擋套在所述的立柱的底部后置于所述的盒體內部;所述的盒體包括底板、前板、后板、左側板、右側板,所述的前板、后板、左側板和右側板連接在底板上;所述的左側板的上端連接第一擋板,所述的右側板的上端連接第二擋板,所述的第一擋板與所述的第二擋板的自由端均設置凹槽,且所述的第一擋板的凹槽與所述的第二擋板的凹槽共同拼接成與立柱的開口一致的通孔;所述的底板、前板、后板、左側板、右側板、第一擋板、第二擋板相互配合,形成內空間;所述的后板的上端連接蓋板;所述的格擋包括若干片`隔板,所述的隔板上開孔,所述的隔板的上邊緣或者下邊緣設置插槽,所述的隔板通過插槽兩兩相互插接形成中空的格擋;所述的立柱的側面設置條形槽,所述的立柱的高度與所述的盒體的高度一致,且所述的立柱固定在底板的與通孔相對的位置上。所述的立柱的相對的兩個側面的相同位置均設置條形槽。所述的立柱的相鄰的兩個側面的條形槽的高度不同。所述的隔板的個數為4片。所述的隔板通過插槽兩兩相互插接形成井型的格擋。所述的隔板上的開孔個數為4個。所述的盒體的左側板和右側板均設置透氣孔。所述的盒體、所述的立柱和所述的格擋均為正方形。所述的捕食性瓢蟲的儲存及田間釋放盒采用卡紙粘貼制造。使用時,先將盒體的蓋板、第一擋板、第二擋板翻起,然后將立柱固定在底板的與通孔相對的位置上,并將插接成井型的格擋套在立柱的外側放入盒體的內空間中即可。[0017]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夠保存少量的活體天敵昆蟲,不僅能為昆蟲研究的科技人員提供一個活體昆蟲的存儲盒,也解決了田間天敵昆蟲釋放的技術問題。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透視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盒體的結構圖(第一擋板和第二擋板合攏狀態)。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盒體的結構圖(第一擋板和第二擋板打開狀態)。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格擋的結構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隔板的結構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立柱的結構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盒體的展開圖(其中,虛線代表折痕;陰影代表粘貼處)。圖7是本實用新型的立柱的展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參照附圖實施例1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捕食性瓢蟲的儲存及田間釋放盒,包括盒體1、格擋2、無蓋的立柱3,所述的立柱3固 定在所述的盒體I內,所述的格擋2套在所述的立柱3的底部后置于所述的盒體I內部;所述的盒體I包括底板11、前板12、后板13、左側板14、右側板15,所述的前板12、后板13、左側板14和右側板15連接在底板11上;所述的左側板14的上端連接第一擋板16,所述的右側板15的上端連接第二擋板17,所述的第一擋板16與所述的第二擋板17的自由端均設置凹槽,且所述的第一擋板16的凹槽與所述的第二擋板17的凹槽共同拼接成與立柱3的開口 31 —致的通孔18 ;所述的底板11、前板12、后板13、左側板14、右側板15、第一擋板16、第二擋板17相互配合,形成內空間;所述的后板13的上端連接蓋板131 ;所述的格擋2包括若干片隔板21,所述的隔板21上開孔,所述的隔板21的上邊緣或者下邊緣設置插槽211,所述的隔板21通過插槽211兩兩相互插接形成中空的格擋2 ;所述的立柱3的側面設置條形槽31,所述的立柱3的高度與所述的盒體I的高度一致,且所述的立柱3固定在底板11的與通孔18相對的位置上。所述的立柱3的相對的兩個側面的相同位置均設置條形槽31。所述的立柱3的相鄰的兩個側面的條形槽31的高度不同。所述的隔板21的個數為4片。所述的隔板21通過插槽211兩兩相互插接形成井型的格擋。所述的隔板21上的開孔個數為4個。所述的盒體I的左側板14和右側板15均設置透氣孔。所述的盒體1、所述的立柱3和所述的格擋2均為正方形。所述的捕食性瓢蟲的儲存及田間釋放盒采用卡紙制造。使用時,先將盒體I的蓋板131、第一擋板16、第二擋板17翻起,然后將立柱3固定在底板11的與通孔18相對的位置上,并將插接成井型的格擋2套在立柱3的外側放入盒體I的內空間中即可。實施例2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不同之處在于所述的捕食性瓢蟲的儲存及田間釋放盒采用卡紙直接粘貼制成,其中卡紙的展開圖見附圖5、附圖6、附圖7,其余結構和實施方式與實施例1相同。本發明受“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資助”項目(2012CB017359)和農業部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優勢天敵資源保護利用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資助。本說明書實施例所述的內容僅僅是對實用新型構思的實現形式的列舉,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的不應當被視為僅限于實施例所陳述的具體形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也及于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本實用新型構思 所能夠想到的等同技術手段。
權利要求1.捕食性瓢蟲的儲存及田間釋放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盒體、格擋、無蓋的立柱,所述的立柱固定在所述的盒體內,所述的格擋套在所述的立柱的底部后置于所述的盒體內部; 所述的盒體包括底板、前板、后板、左側板、右側板,所述的前板、后板、左側板和右側板連接在底板上;所述的左側板的上端連接第一擋板,所述的右側板的上端連接第二擋板,所述的第一擋板與所述的第二擋板的自由端均設置凹槽,且所述的第一擋板的凹槽與所述的第二擋板的凹槽共同拼接成與立柱的開口一致的通孔;所述的底板、前板、后板、左側板、右側板、第一擋板、第二擋板相互配合,形成內空間;所述的后板的上端連接蓋板; 所述的格擋包括若干片隔板,所述的隔板上開孔,所述的隔板的上邊緣或者下邊緣設置插槽,所述的隔板通過插槽兩兩相互插接形成中空的格擋; 所述的立柱的側面設置條形槽,所述的立柱的高度與所述的盒體的高度一致,且所述的立柱固定在底板的與通孔相對的位置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捕食性瓢蟲的儲存及田間釋放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柱的相對的兩個側面的相同位置均設置條形槽。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捕食性瓢蟲的儲存及田間釋放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柱的相鄰的兩個側面的條形槽的高度不同。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捕食性瓢蟲的儲存及田間釋放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板的個數為4片。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捕食性瓢蟲的儲存及田間釋放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板通過插槽兩兩相互插接形成井型的格擋。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捕食性瓢蟲的儲存及田間釋放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板上的開孔個數為4個。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捕食性瓢蟲的儲存及田間釋放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盒體的左側板和右側板均設置透氣孔。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捕食性瓢蟲的儲存及田間釋放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盒體、所述的立柱和所述的格擋均為正方形。
專利摘要捕食性瓢蟲的儲存及田間釋放盒,包括盒體、格擋、無蓋的立柱,所述的立柱固定在所述的盒體內,所述的格擋套在所述的立柱的底部后置于所述的盒體內部;所述的盒體包括底板、前板、后板、左側板、右側板,所述的前板、后板、左側板和右側板連接在底板上;所述的格擋包括若干片隔板,所述的隔板上開孔,所述的隔板的上邊緣或者下邊緣設置插槽,所述的隔板通過插槽兩兩相互插接形成中空的格擋;所述的立柱的側面設置條形槽,所述的立柱的高度與所述的盒體的高度一致,且所述的立柱固定在底板的與通孔相對的位置上。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保存少量的活體天敵昆蟲,為昆蟲研究的科技人員提供一個活體昆蟲的存儲盒,解決了田間天敵昆蟲釋放的問題。
文檔編號A01M1/00GK202890292SQ2012204696
公開日2013年4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4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4日
發明者金上, 張金林, 唐斌, 王世貴, 張帆 申請人:杭州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