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集成式出菇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菌菇養殖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集成式出菇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食用菌工廠化養殖技術已經相對的成熟,首先培養料進行裝袋,形成菌包后接種,接種后的菌包進入養菌室進行培養,等養菌完成后將菌包移置于出菇房進行出菇工作;為了方便完成菌包的出菇環節,需要一種能集中擺放菌包,合理利用生產空間,方便后續生產操作的菌包擺放裝置。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采集速度快的集成式出菇裝置。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集成式出菇裝置,包括若干平行設置的垂直立柱、若干平行設置的橫向水平橫條、若干平行設置的縱向水平縱梁,和若干沿縱梁中心水平設置的隔條,所述若干立柱、橫條、縱梁交叉連接組成架體,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條與同一平面的橫條和縱梁隔出若干尺寸與菌包配合的框架。進一步地,所述架體兩側有若干交叉設置的加強筋。進一步地,所述若干橫條在垂直方向上等距設置,且間距大于菌包厚度的兩倍。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通過在架體上多層次集中放置菌包,有效的節約利用了生產空間,方便菌包放置及觀察生長情況,有利于菌房內的空氣流通。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中:1、架體;2、立柱; 3、橫條; 4、隔條;5、縱梁;6、加強筋; 7、框架。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集成式出菇裝置,包括若干平行設置的垂直立柱2、若干平行設置的橫向水平橫條3、若干平行設置的縱向水平縱梁5,和若干沿縱梁5中心水平設置的隔條4,所述若干立柱2、橫條3、縱梁5交叉連接組成架體1,所述隔條4與同一平面的橫條3和縱梁5隔出若干尺寸與菌包配合的框架7,所述架體I兩側有若干交叉設置的加強筋6。[0015]上述部件結構本實用新型主體結構。所述若干橫條3在垂直方向上等距設置,且間距大于菌包厚度的兩倍。工作原理:本實用新型通過三維設置的框架結構,組成雙面多層次的菌包擺放框架,架體結構尺寸可根據菌包靈活設置;層次之間的間距在容納菌包后留出通風道,使出菇房內的空氣可充分流通。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故凡依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范圍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包括于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集成式出菇裝置,包括若干平行設置的垂直立柱(2)、若干平行設置的橫向水平橫條(3)、若干平行設置的縱向水平縱梁(5),和若干沿縱梁(5)中心水平設置的隔條(4),所述若干立柱(2)、橫條(3)、縱梁(5)交叉連接組成架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條(4)與同一平面的橫條(3)和縱梁(5)隔出若干尺寸與菌包配合的框架(7)。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出菇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體(I)兩側有若干交叉設置的加強筋(6)。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出菇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橫條(3)在垂直方向上等距設置,且間距大于菌包厚度的兩倍。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菌菇養殖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集成式出菇裝置;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集成式出菇裝置,包括若干平行設置的垂直立柱、若干平行設置的橫向水平橫條、若干平行設置的縱向水平縱梁,和若干沿縱梁中心水平設置的隔條,所述若干立柱、橫條、縱梁交叉連接組成架體,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條與同一平面的橫條和縱梁隔出若干尺寸與菌包配合的框架。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通過在架體上多層次集中放置菌包,有效的節約利用了出菇房內的空間,方便菌包放置及觀察生長情況,有利于出菇房內的空氣流通。
文檔編號A01G1/04GK202907495SQ201220526460
公開日2013年5月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15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15日
發明者李亞棟 申請人:寧波市一禾農業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