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滅蚊器防蚊逃逸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滅蚊器,尤其涉及一種滅蚊器防蚊逃逸裝置。
背景技術:
光觸媒滅蚊器具有無毒無污染,產品性能優異,安全可靠,能耗低的特點,已作為理想的滅蚊設備得以廣泛應用,它模擬人呼出的潮濕二氧化碳氣息,加以誘蚊燈吸引,風扇旋動氣體流動,誘使蚊蟲聚集機窗口,被吸入捕蚊倉,風干而死。目前,市面上生產銷售的同類產品也存在不足之處:因為在捕蚊倉的頂部沒有安裝可靠的防蚊逃逸裝置,當滅蚊器關閉后,風扇也停止工作了,從而部分沒有死的蚊蟲就會逃逸出去。
發明內容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生產成本低、使用方便的滅蚊器防蚊逃逸裝置。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滅蚊器防蚊逃逸裝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中部開有通孔,所述通孔內活動安裝有左葉片和右葉片,在所述左葉片和右葉片上分別安裝有左重力桿和右重力桿。所述通孔為圓形,所述左葉片和右葉片為兩個可以打開或閉合的半圓,所述左葉片和右葉片在自由狀態下剛好將通孔封閉。所述左重力桿與右重力桿尺寸、大小相配并且兩者為平行安裝。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簡單合理,當滅蚊器工作時,風扇也跟著轉動。在風力的作用下所述左葉片和右葉片沿著轉軸往下轉動,使通孔處于打開狀態,從而蚊蟲可以吸引到集蚊盒內。當滅蚊器斷電后,風扇也會停止轉動,此時,左葉片和右葉片分別在左重力桿與右重力桿的重力作用下自動上行并將通孔關閉,從而防止蚊蟲逃逸。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左葉片和右葉片閉合時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左葉片和右葉片打開時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
圖1、圖2,一種滅蚊器防蚊逃逸裝置,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I的中部開有通孔2,所述通孔2內活動安裝有左葉片3和右葉片4,在所述左葉片3和右葉片4上分別安裝有左重力桿31和右重力桿41。所述通孔2為圓形,所述左葉片3和右葉片4為兩個可以打開或閉合的半圓,所述左葉片3和右葉片4在自由狀態下剛好將通孔2封閉;所述左重力桿31與右重力桿41尺寸、大小相配并且兩者為平行安裝。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將支架I安裝在滅蚊器的集蚊盒與風扇之間,當滅蚊器工作時,風扇也跟著轉動。在風力的作用下所述左葉片3和右葉片4沿著轉軸往下轉動,使通孔2處于打開狀態,從而蚊蟲可以吸引到集蚊盒內。當滅蚊器斷電后,風扇也會停止轉動,此時,左葉片3和右葉片4分別在左重力桿31與右重力桿41的重力作用下自動上行并將通孔2關閉,從而防止蚊蟲逃逸。此外,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只要其以基本相同的手段達到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都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滅蚊器防蚊逃逸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I)的中部開有通孔(2),所述通孔(2)內活動安裝有左葉片(3)和右葉片(4),在所述左葉片(3)和右葉片(4)上分別安裝有左重力桿(31)和右重力桿(4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滅蚊器防蚊逃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2)為圓形,所述左葉片(3)和右葉片(4)為兩個可以打開或閉合的半圓,所述左葉片(3)和右葉片(4)在自由狀態下剛好將通孔(2)封閉。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滅蚊器防蚊逃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重力桿(31)與右重力桿(41)尺寸、大小相配并且兩者為平行安裝。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滅蚊器防蚊逃逸裝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中部開有通孔,所述通孔內活動安裝有左葉片和右葉片,在所述左葉片和右葉片上分別安裝有左重力桿和右重力桿;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簡單合理、牢固耐用、成本較低、性能穩定、安全可靠、可有效防止蚊蟲逃逸。
文檔編號A01M1/06GK202907670SQ2012206210
公開日2013年5月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2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22日
發明者陳華水 申請人:陳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