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棕櫚種子去皮清洗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棕櫚種子催芽前對其進行去皮清洗的機械化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棕櫚(Trachycaupus fortuner),屬棕櫚科棕櫚屬常綠喬木,樹干圓柱形,葉子大、掌狀深裂,集生干頂,是國內分布最廣、分布緯度最高的棕櫚科樹種。棕櫚樹姿優(yōu)美,四季常春,是較好的園林樹種,常用于庭院、路邊及花壇綠化,棕櫚木材可以制器具,葉鞘纖維可以制掃帚、蓑衣、枕墊、床墊等,棕皮可制繩索,棕葉可用作防雨棚蓋,花、果、棕根及葉基棕板可加工入藥等等。棕櫚樹經(jīng)濟利用價值高,但是棕櫚類植物的發(fā)芽時間一般都比較長,大約經(jīng)3-6個月,也有長達2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發(fā)芽的。目前棕櫚種植仍采取傳統(tǒng)的將棕櫚種子直接播種的方式,種子發(fā)芽時間長、發(fā)芽率與整齊度均不高,延長了棕櫚生產(chǎn)的周期,浪費了大量土地與勞動力,經(jīng)濟效益低。棕櫚在園林造景、棕櫚食品生產(chǎn)、棕櫚床墊生產(chǎn)中都是重要的原料,棕櫚產(chǎn)品的市場需求量大,經(jīng)濟效益好,但因棕櫚林培育緩慢,一定程度上造成原料的供不應求。棕櫚林的培育需從種子的處理和育苗開始。棕櫚種子屬于核果類種子,外果皮薄,中果皮厚纖維質,內果皮木質化堅硬,其發(fā)芽口位于腎形種子內果皮背面的中軸線附近,堅厚的種皮阻礙了種子吸收水分和氧氣、束縛了胚的增大和向外生長,是造成種子發(fā)芽速度慢、發(fā)芽率低、出苗不整齊的原因之所在。解除棕櫚種子的種皮障礙,改善種子的吸水透氣性,能有效提高棕櫚種子的發(fā)芽率、發(fā)芽指數(shù)、發(fā)芽整齊度和縮短發(fā)芽時間。目前最常采取的措施是加酸(3%-5%的稀硫酸或鹽酸)處理和機械損傷種皮催芽(即所謂的打開“胚蓋”,用利刀刮掉胚孔面上的種皮),這兩種方法簡單快速,但用手工操作費時費力、勞動強度大、效率低,不便于處理大量種子,而且容易損傷胚芽,降低發(fā)芽率,可謂得不償失。現(xiàn)有技術的種子種皮處理方法不能一次性處理大量的種子,如要大規(guī)模的處理棕櫚種子則耗時耗力,增加了生產(chǎn)成本,不利于提高棕櫚生產(chǎn)的速度與生產(chǎn)效益。國家知識產(chǎn)權局于2009年8月5日公開了名稱為“小型硬實種子處理機”的專利技術,介紹了小型硬實種子處理機的構造和工作原理。該種子處理機是通過變頻電動機帶動輸料螺桿旋轉從而帶動攪拌器旋轉進行種子攪拌摩擦,而且種子經(jīng)輸料螺桿輸送過程中分別在螺桿與殼體之間、動摩擦盤與靜摩擦盤之間被合理擠壓、揉搓,使得種子得到充分摩擦,從而損傷或去除種皮,增大了種子的透性、減弱了種皮的機械約束力,促進種子萌發(fā)。此種子處理裝置是專門針對硬實種子發(fā)明的,能有效解除硬實種子的種皮障礙,但構造復雜,一次性處理量小,不能滿是工廠化大規(guī)模處理種子。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棕櫚種子去皮清洗裝置。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本棕櫚種子去皮清洗裝置,包括有電機、變速箱、桶體、支架及升降器,帶桶蓋的桶體內側壁上布滿凸齒或縱向的 間隔的凹槽和凸脊,桶蓋的上方安裝有變頻電機和變速箱,攪拌軸上安裝有帶凸齒的攪拌葉片,變頻電機、變速箱、桶蓋、攪拌軸和攪拌葉片連接成一體組成的攪拌機構與支架上的升降器相連,桶體上部有進水口和溢雜口,桶底中心有帶閥門的排水去污口,桶體內的中下部有圓形帶篩孔的隔板,桶體外的中上部對應兩側有與支架連接的轉動短軸。所述的凸齒的高與寬、凹槽及凸脊的寬與深或高均為0.5-1.0cm0所述的攪拌葉片為螺旋形走向的葉片或由上至下一至三層的電扇葉片式葉片。所述的隔板上篩孔的最大孔徑小于棕櫚種子的平均粒徑。所述的進水口所處位置高于溢雜口所處位置,進水口口徑小于溢雜口 口徑。所述的變速箱,其轉動軸與攪拌軸之間有可拆卸式的連軸器。所述的支架上的升降器為螺桿與傘齒輪副結合的升降器或手搖螺旋升降器。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葉片和桶體內壁上的凸齒或槽脊設計能增大種子的摩擦程度和摩擦面,溢雜口和帶篩孔的隔板設計有對種子進行浮選和篩選的作用,又能分離種皮、除去泥沙和雜物。本裝置一次性處理種子的數(shù)最大、工作效率高、節(jié)省勞動力,能有效解除棕櫚種子發(fā)芽的種皮障礙,有助于提高棕櫚種子的發(fā)芽率、發(fā)芽指數(shù)、發(fā)芽整齊度和縮短發(fā)芽時間,為工廠化大規(guī)模育苗的前期催芽作了必要的預處理工作。
附圖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下面將結合實施例并參照附圖予以詳述:本棕櫚種子去皮清洗裝置,包括有電機1、變速箱2、桶體9、支架14及升降器,帶桶蓋4的桶體9內側壁上布滿凸齒10或縱向的 間隔的凹槽和凸脊,桶蓋4的上方安裝有變頻電機I和變速箱2,攪拌軸5上安裝有帶凸齒10的攪拌葉片8,變頻電機、變速箱、桶蓋、攪拌軸和攪拌葉片連接成一體組成的攪拌機構與支架上的升降器相連,桶體上部有進水口15和溢雜口 6,桶底中心有帶閥門12的排水去污口 13,桶體內的中下部有圓形帶篩孔的隔板11,桶體外的中上部對應兩側有與支架14連接的轉動短軸7。所述的凸齒10的高與寬、凹槽及凸脊的寬與深或高均為0.5-1.0cm0所述的攪拌葉片8為螺旋形走向的葉片或由上至下一至三層的電扇葉片式葉片。所述的隔板11上篩孔的最大孔徑小于棕櫚種子的平均粒徑。所述的進水口 15所處位置高于溢雜口 6所處位置,進水口口徑小于溢雜口 口徑。所述的變速箱2,其轉動軸與攪拌軸5之間有可拆卸式的連軸器3。所述的支架上的升降器為螺桿與傘齒輪副結合的升降器或手搖螺旋升降器。本裝置的桶體9的容積以加工種子量的多少來定,一般可按桶高150cm、桶內徑為IOOcm制作,使用時先用升降器將攪拌機構提升至高位,再向桶體內放上隔板11,將排水去污口 13上的閥門12關閉,倒進待處理的棕櫚種子,從進水口 15向桶體9內灌水,當桶體內的水平面達到溢雜口 6時,下降攪拌機構使攪拌葉片8全插入種子堆中,以0.5-1.0轉/秒的慢速啟動電機1,脫落的種皮和死的或不飽滿的種子浮起隨水從溢雜口 6流出桶體外;隔板11上有均勻分布的篩孔,脫落的種皮和不夠飽滿的棕櫚種子以及夾帶的泥沙便可從篩孔下漏到排水去污口 13附近,起到了排泥沙、除雜質、浮選和篩選種子的作用。當這些雜物基本清理去除后,再逐漸調快轉速至180-300轉/分鐘,一邊進水、一邊開啟閥門12,在攪拌機構的作用下,一些種子離心在沿桶內壁轉動,一些種子受渦流集中在桶中心轉,兩部分的種子均遭受凸齒10 (或槽脊)的擦擊而去除了種皮,磨薄了外殼,種皮從溢雜口 6溢出或向下從排水去污口 13排出,處理畢,停止進水、放干桶內水分后,用升降器將攪拌機構提升至高位,傾倒桶內種子至筐或袋中即可。需說明的是,本裝置對種皮的磨擦程度與處理種子的量、加入水份的量、凸齒或槽脊的高度和密度、攪拌時間、攪拌機構的葉片設置和轉速有關,應隨時注意一次性處理種子的量、加入水份的量、攪拌時間和攪拌轉速的控制,謹防擊碎和攪傷種子。調整攪拌機構高度的升降器可有多種方式,如滑輪組、液壓機等,考慮方便性和低成本,采用搖把、傘齒輪副和螺桿結合的方式升降或用手搖螺旋升降器。用螺旋形走向的葉片對種子擦擊力量較緩和,使水形成渦流的力量小,用一至三層電扇葉片式的葉片擦擊種子的力量激烈且不均勻,引成渦流的力量大,應注意轉速的控制。經(jīng)本裝置處理過的棕櫚種子,稍晾干后再進行浸種催芽等引發(fā)處理或風干種子后保存?zhèn)溆谩?br>
權利要求1.一種棕櫚種子去皮清洗裝置,包括有電機(I)、變速箱⑵、桶體(9)、支架(14)及升降器,其特征是帶桶蓋(4)的桶體(9)內側壁上布滿凸齒(10)或縱向的一一間隔的凹槽和凸脊,桶蓋(4)的上方安裝有變頻電機(I)和變速箱(2),攪拌軸(5)上安裝有帶凸齒(10)的攪拌葉片(8),變頻電機、變速箱、桶蓋、攪拌軸和攪拌葉片連接成一體組成的攪拌機構與支架上的升降器相連,桶體上部有進水口(15)和溢雜口 ¢),桶底中心有帶閥門(12)的排水去污口(13),桶體內的中下部有圓形帶篩孔的隔板(11),桶體外的中上部對應兩側有與支架(14)連接的轉動短軸(7)。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棕櫚種子去皮清洗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凸齒(10)的高與寬、凹槽及凸脊的寬與深或高均為0.5-1.0cm0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棕櫚種子去皮清洗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攪拌葉片(8)為螺旋形走向的葉片或由上至下一至三層的電扇葉片式葉片。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棕櫚種子去皮清洗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隔板(11)上篩孔的最大孔徑小于棕櫚種子的平均粒徑。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棕櫚種子去皮清洗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進水口(15)所處位置高于溢雜口(6)所處位置,進水口口徑小于溢雜口口徑。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棕櫚種子去皮清洗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變速箱(2),其轉動軸與攪拌軸(5)之間有可拆卸式的連軸器(3)。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棕櫚種子去皮清洗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支架上的升降器為螺桿與傘齒輪副結合的升 降器或手搖螺旋升降器。
專利摘要一種棕櫚種子去皮清洗裝置,包括有電機、變速箱、桶體、支架及升降器,桶體(9)內側壁上布滿凸齒(10)或縱向的凹槽和凸脊,桶蓋(4)的上方安裝有變頻電機(1)和變速箱(2),攪拌軸(5)上安裝有帶凸齒(10)的攪拌葉片(8),變頻電機、變速箱、桶蓋、攪拌軸和攪拌葉片連接成一體組成的攪拌機構與支架上的升降器相連,桶體上部有進水口(15)和溢雜口(6),桶底中心有帶閥門(12)的排水去污口(13),桶體內有帶篩孔的隔板(11),桶體外有轉動短軸(7),本裝置處理種子的數(shù)量大,工作效率高,節(jié)省勞動力,能有效解除棕櫚種子發(fā)芽的種皮障礙,有利于提高棕櫚種子的發(fā)芽率、發(fā)芽指數(shù)、發(fā)芽整齊度和縮短發(fā)芽時間。
文檔編號A01C1/00GK202958127SQ201220680009
公開日2013年6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7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2月7日
發(fā)明者李恬, 賴齊賢, 陳敏, 陳宗勇, 王勤, 張麗影 申請人:浙江農(nóng)林大學, 貴州大自然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