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白花除蟲菊的栽培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白花除蟲菊的栽培方法,具體涉及一種利用種子繁殖白花除蟲菊的技術。
背景技術:
白花除蟲菊系雙子草本植物藥菊科,菊蒿屬,百花除蟲菊種,19世紀從南斯拉夫引進,莖葉、花果均是制作植物源殺蟲農藥的原料,對節足類動物、魚類、兩棲類爬行蟲類有毒。對鳥類、哺乳類動物毒性較低,無殘留、無污染。因此是綠色、有機食品生產過程中選擇的最佳農藥品種。
白花除蟲菊株高30-80厘米,全株灰綠色,葉被灰綠短絨毛。主根圓錐形,側根多須狀分布土壤中長達20-40厘米。莖多分枝,從主根上長出7-15個一級分枝,從一級分枝上能長出12-50個二級分枝,再從二級分枝上抽生小枝,簇狀生長,一級分枝中的低位分枝能自成根系入土形成。葉片卵狀或矩圓形,中下部葉片有柄長達5-30厘米,沿有翹的羽軸羽狀全裂,一回羽片淺裂或深裂,末回羽片條形至矩圓狀,頂端尖鈍形。頭狀花序,單生枝頂,舌狀花白色,花瓣為14-20片,先端三裂,具三縱肋,中部管狀(雄花)黃色5裂,種子瘦果形細長,倒圓錐形,有4-5條梭角光滑。適應性廣,喜陽光,喜水怕澇,溫涼氣候適宜生長。自花授粉,一年四季均可栽培,花原基分化受低溫日照影響,屬越年生物。無論春、夏、秋播種栽培均需第二年春夏方能開花。目前白花除蟲菊采用分株繁殖或者組織培養繁殖,組織培養的成本較高、成活率低,需配制培養基,繁殖技術復雜。并且目前關于白花除蟲菊的栽培方法中未完全公開栽培技術的全過程的技術方案。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白花除蟲菊的栽培方法,包括種子預處理、整理苗圃、播種、苗床管理、移植栽培、栽后管理、采收、分株繁殖等過程,該技術包括了白花除蟲菊的栽培中的所有步驟過程,并且采用本栽培技術能獲得高質量、高產量的白花除蟲菊的花、種子、莖。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并達到上述的技術效果,本發明采取以下技術方案:一種白花除蟲菊的栽培方法,包括下述步驟:I)種子預處理:種子加水浸泡5 8h后取出,與種子20 30倍重量細沙或焦泥灰攪拌均勻,細沙或焦泥灰的含水量為25 30%,于10-20°C下催芽5 6天,再用種子10 15倍重量肥土或焦泥灰經2 3級逐級擴大拌勻即可播種;2)整理苗圃:翻耕,打細土塊,每畝苗圃施加有機肥1000 2000kg,再翻耕一次使有機肥與土混合均勻,開廂;3)播種:經步驟I)預處理后的種子分三次均勻播種,播種后廂面覆蓋一層砍斷的稻桿;4)苗床管理:保持廂面濕潤,16 18天出苗,25 30天齊苗,揀去擁擠苗、弱苗,再每畝施加有機肥500-1000kg ;5)移植栽培:苗高為6 9cm,移栽至田地,移栽田地每畝施加2000 3000kg有機肥,再翻耕耙平,開廂,廂寬2m,廂溝寬0.3m,廂溝深10cm,同時開好背溝、中溝;6)栽后管理:栽后10 15天檢查,補栽死苗缺穴,栽后25 30天,選擇陰雨天施加提苗肥。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白花除蟲菊的栽培方法,還包括采收,所述的采收包括下述步驟:I)采花:當花冠未完全展開時,整蒂采摘不帶花柄,隨采隨曬,曬至花蒂含水量為6 12%,收存;2)采種:選擇無病的地塊采種,當花蒂綠色部分發黑干枯時種子成熟,采收種子,曬干收存; 3)割莖:采花結束后,距地面3 4厘米以上的老莖枝割去,曬干收存。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白花除蟲菊的栽培方法,還包括分株繁殖,所述的分株繁殖是切割第一次分枝中的低位分枝中已自成根系的分枝植株,進行移植栽培。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步驟I)中所述種子的用量為每畝苗圃500g_600g。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步驟2)所述的開廂為廂寬I 1.2m,廂溝寬30cm,廂溝深IOcm,中溝寬50cm,中溝深20cm。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步驟6)中所述施加提苗肥為每畝施加5 6kg尿素或10 15kg復合肥。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步驟5)所述的移植栽培中每畝移栽田地移栽3300 5500株,株行距為 0.3mX 0.4m 0.4mX 0.5m。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步驟6)所述栽后管理還包括:雨季防淹澇害,及時深溝排水;旱季防干旱葉片枯黃,灌3-4次浸廂水;越冬后分枝生長迅速,葉片快速生長,株間隱蔽,易發菌核病、葉銹病,用多菌靈、粉銹靈防治,若發現菌核病株,應拔除。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步驟3)所述的割莖還包括在割莖后每畝施加有機肥30 50kg,淺翻松土。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種子培育、分株繁殖白花除蟲菊,成本低,栽培管理簡單,移栽成活率高;花、種子、莖的產量高,種子粒徑大、質量好,平均每千顆種子重
0.6023g,收益高。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的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解釋和說明。白花除蟲菊的栽培,一年四季均可育苗移栽,根據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7-8月育苗,9-10月移栽,可避免多次澆水勞作。白花除蟲菊的栽培包括下述步驟:種子預處理:種子用紗布包裝好,加水浸泡5 8h,使種子充分吸水膨脹后取出種子,與種子20 30倍重量細沙或焦泥灰攪拌均勻,細沙或焦泥灰的含水量為25 30%,置于泥土中于10-20°C下催芽5 6天,此時胚芽露白,再用種子10 15倍重量肥土或焦泥灰經2 3級逐級擴大拌勻,即可播種,以使種子擴大后均勻播種與苗圃。整理苗圃:選擇黏沙適中的地塊做苗圃,翻耕,打細土塊,每畝苗圃施加有機肥1000 2000kg,再翻耕一次使有機肥與土混合均勻,開廂,根據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開廂為廂寬I 1.2m,廂溝寬30cm,廂溝深10cm,中溝寬50cm,中溝深20cm。播種:經步驟I預處理后的種子分三次均勻播種,播種后廂面覆蓋一層砍斷的秸桿,以防止太陽暴曬或大雨沖刷。苗床管理:保持廂面濕潤,16 18天出苗,25 30天齊苗,揀去擁擠苗、弱苗,再每畝施加有機肥500-1000kg。移植栽培:苗高為6 9cm,移栽至田地,移栽田地每畝施加2000 3000kg有機肥,再翻耕耙平,開廂,根據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廂寬2m,廂溝寬0.3m,廂溝深10cm,同時開好背`溝、中溝,便于排灌。株行距視土壤肥力而定,肥力中上的移栽田地株行距為
0.4X0.5米,肥力中下的移栽田地株行距為0.3X0.4米,每畝可移栽3300-5500株。根據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移植栽培選擇陰天移栽,移植苗帶土移栽栽入穴內,同時澆水使根土結合提高成活率。栽后管理:栽后10 15天檢查,補栽死苗缺穴,栽后25 30天,選擇陰雨天施加提苗肥,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施加提苗肥為每畝施加5 6kg尿素或10 15kg復合肥。同時,雨季防淹澇害,及時深溝排水;旱季防干旱葉片枯黃,灌3-4次浸廂水;越冬后分枝生長迅速,葉片快速生長,株間隱蔽,易發菌核病、葉銹病,用多菌靈、粉銹靈防治,若發現菌核病株,應拔除。采收:包括采花、采種和割莖。表I列出了采收第一年時花、種子、莖的產量及其畝
產量。第二年、第三年的產量比第一年的產量更高。I)采花:當花冠未完全展開時,整蒂采摘不帶花柄,此時花中藥用成分極高,隨采隨曬,曬至花蒂含水量為6 12%,收存;2)采種:選擇無病的地塊采種,當花蒂綠色部分發黑干枯時種子成熟,采收種子,曬干收存;3)割莖:采花結束后,距地面3 4厘米以上的老莖枝割去,曬干收存。割莖完成之后每畝撒施有機肥30-50kg,再淺翻松土,以促發新枝。分株繁殖:切割第一次分枝中的低位分枝中已自成根系的分枝植株,進行移植栽培,分株移栽的成活率極高,成活率在95%以上。分株移栽春、夏、秋季均可,最好選擇陰雨天移栽,移栽后澆水,保持土地濕潤。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例,移植栽培可在田、地中成片栽培,也可在農作物或果樹園的埂坎上栽培,也可盆栽或棚栽。表1:第一年花、種子、莖的產量
權利要求
1.一種白花除蟲菊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驟: 1)種子預處理:種子加水浸泡5 8h后取出,與種子20 30倍重量細沙或焦泥灰攪拌均勻,細沙或焦泥灰的含水量為25 30%,于10-20°C下催芽5 6天,再用種子10 15倍重量肥土或焦泥灰經2 3級逐級擴大拌勻即可播種; 2)整理苗圃:翻耕,打細土塊,每畝苗圃施加有機肥1000 2000kg,再翻耕一次使有機肥與土混合均勻,開廂; 3)播種:經步驟I)預處理后的種子分三次均勻播種,播種后廂面覆蓋一層砍斷的秸桿; 4)苗床管理:保持廂面濕潤,16 18天出苗,25 30天齊苗,揀去擁擠苗、弱苗,再每畝施加有機肥500-1000kg ; 5)移植栽培:苗高為6 9cm,移栽至田地,移栽田地每畝施加2000 3000kg有機肥,再翻耕耙平,開廂,廂寬2m,廂溝寬0.3m,廂溝深IOcm ; 6)栽后管理:栽后10 15天檢查,補栽死苗缺穴,栽后25 30天,選擇陰雨天施加提苗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白花除蟲菊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采收,所述的采收包括下述步驟: 1)采花:當花冠未完全展開時,整蒂采摘不帶花柄,隨采隨曬,曬至花蒂含水量為6 12%,收存; 2)采種:選擇無病的地塊采種,當花蒂綠色部分發黑干枯時種子成熟,采收種子,曬干收存; 3)割莖:采花結束后,距地面3 4厘米以上的老莖枝割去,曬干收存。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白花除蟲菊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分株繁殖,所述的分株繁殖是切割第一 次分枝中的低位分枝中已自成根系的分枝植株,進行移植栽培。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白花除蟲菊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I)中所述種子的用量為每畝苗圃500g-600g。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白花除蟲菊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所述的開廂為廂寬I 1.2m,廂溝寬30cm,廂溝深10cm,中溝寬50cm,中溝深20cm。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白花除蟲菊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6)中所述施加提苗肥為每畝施加5 6kg尿素或10 15kg復合肥。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白花除蟲菊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5)所述的移植栽培中每畝移栽田地移栽3300 5500株,株行距為0.3mX0.4m 0.4mX0.5m。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白花除蟲菊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6)所述栽后管理還包括:雨季防淹澇害,及時深溝排水;旱季防干旱葉片枯黃,灌3-4次浸廂水;越冬后分枝生長迅速,葉片快速生長,株間隱蔽,易發菌核病、葉銹病,用多菌靈、粉銹靈防治,若發現菌核病株,應拔除。
9.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白花除蟲菊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所述的割莖還包括在割莖后每畝施加有機肥30 50kg,淺翻松土。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白花除蟲菊的栽培方法,屬于植物栽培領域,該栽培方法包括種子預處理、整理苗圃、播種、苗床管理、移植栽培、栽后管理、采收、分株繁殖等過程,該方法包括了白花除蟲菊的栽培中的所有步驟過程。本發明采用種子培育、分株繁殖白花除蟲菊,成本低,栽培管理簡單,移栽成活率高;花、種子、莖的產量高,種子粒徑大、質量好,平均每千顆種子重0.6023g,收益高。
文檔編號A01G1/00GK103069980SQ20131000766
公開日2013年5月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9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9日
發明者董正萬, 吳淇, 劉建華 申請人:涼山金葉廢棄煙草集中銷毀環保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