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農用單體大棚及其搭建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綠色農業生產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農用單體大棚及其搭建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溫室、大棚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越來越大,應用范圍也越來越廣。市場上溫室、大棚支架有方管和圓管兩種,方管較圓管緊固性好,承受力強,已受到廣泛青睞。但是目前市場上應用最多的單體大棚主要是Φ25ιμ鍍鋅圓管作為拱和梁,拱與拱之間的連接采用鍍鋅圓套筒,拱與梁的連接采用彈簧鋼絲進行連接;拱管直接插入地下400_左右,以示固定。不僅圓管和圓套筒容易滑脫,穩定性差,而且僅依靠拱管插入地下40cm固定大棚,牢固性不夠 ,御災能力也不高。中國專利號ZL200920111305. 4,名稱為《易拆裝插接的雙梁拱架大棚》的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在各拱架下端預埋底座,所述預埋底座由地下的座樁,固定在座樁上的豎立插接套管構成的技術方案。雖然該技術方案設置了底座,但是其拱和底座的連接仍然是插接方式,且底座沒有形成一體,壓膜鉤與底座也沒有連接,不夠牢固。中國專利號ZL201220227626. 2,名稱為《一種方管拱形農用大棚連接件組合》的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方管形拱梁的連接方法,將方管形拱用連接箍連接,連接箍下連接吊鉤,用于嵌入上懸梁。雖然使用了方管使大棚較圓管承受力增強了,連接方式采用螺絲緊固,也免去了焊接和二次鍍鋅等工藝,但是搭建方式繁雜,梁與拱分裝在連接箍和吊鉤內,不能構成一體,而且拱的彎曲程度需要預制,也沒有設置專門的作物固定架或二層覆蓋支架。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發明的目的在于設計提供一種承受力強,穩定性好,搭建簡便的農用單體大棚及其搭建方法。一種農用單體大棚,包括由棚頭立柱、梁、與梁垂直連接的拱,和連接各拱的卡槽組成的大棚本體,以及壓膜鉤、角鐵形斜撐和柱形地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棚本體底部設置繞底部一周的角鐵形底座,與拱、斜撐、地樁、棚頭立柱固定連接。進一步的,所述的拱包括主拱和副拱,梁包括主梁和副梁,主拱為熱鍍鋅方管,主梁為熱鍍鋅C型鋼,副拱和副梁為熱鍍鋅圓管,主梁與主拱之間設置連接件。進一步的,所述的連接件為一體成型的鋼材結構,包括底板和“凹”形結構的側板,底板寬度與主拱相配合,側板凹陷處寬度與主梁相配合,側板設置在底板前后兩側,整體成凹槽形結構,凹面向上,側板凹陷處左右兩側分別向外設有連接板,所述的側板和連接板上分別對稱設置螺絲孔,底板的中部設置螺絲孔二。進一步的,所述的螺絲孔二上掛接頂鉤,頂鉤下繞接倒“T”形作物固定架,所述的作物固定架底邊的兩端繞接在主拱上。進一步的,所述的壓膜鉤為“S”形結構,底座豎直邊上與壓膜鉤對應處設置圓孔,與壓膜鉤掛接。進一步的,所述的一種農用單體大棚底座與主拱的搭建方法為在底座水平邊上打Φ13πιπι的圓孔,將Φ12 mm, 800mm的地樁穿過圓孔打入地下750 mm左右,上部用Φ22πιπι的螺帽旋緊,與底座固定,在距離地樁頂端IOmm處旋兩個Φ22πιπι的螺帽,在兩個螺帽間夾一個Φ35_的墊片,然后將地樁、螺帽和墊片套入主拱內,將主拱在底部螺帽和中間螺帽間的部分夾變形,固定底座與主拱。進一步的,所述的一種農用單體大棚底座與副拱的搭建方法為在底座水平邊上打Φ13πιπι的圓孔,將φ 12 mm,60mm的螺桿穿過圓孔,上下用Φ22mm的螺帽旋緊,與底座固定,在螺桿頂端IOmm處旋一個Φ22πιπι的螺帽,然后將螺桿和螺帽套入副拱內,將副拱在頂部螺帽和中部螺帽間的部分夾變形,固定底座與副拱。進一步的,所述的一種農用單體大棚主拱與主梁的搭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Ca)在主拱頂端前后兩側各打ΦΙΟπιπι的二個孔,與連接件側板上的螺絲孔相配合;
(b)在主梁兩端,分別左右各打一個Φ IOmm的孔,與連接件連接板上的螺絲孔相配合; (C)將左側的主拱頂端從左邊插入連接件凹槽內,與連接件左側側板貼合,孔對齊,用
螺絲固定主拱和連接件,右側的主拱同樣操作;
(d)再將前側的主梁頂端從前面插入側板的凹陷處,與前面的連接板貼合,孔對齊,用螺絲固定主梁和連接件,后側的主梁同樣操作。進一步的,所述的一種農用單體大棚主梁與副拱的搭建方法為在主梁上與副拱對應處打一個Φ26mm的孔,將副拱插入其中,并在副拱上端打一小孔,用銷子將副拱與主梁固定連接。進一步的,所述的一種農用單體大棚斜撐的搭建方法為在斜撐的豎直邊上兩端設置螺孔,斜置在底座和主拱間,在底座和主拱相應處設置螺孔,通過螺絲固定斜撐和底座以及主拱。通過采用上述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通過在大棚本體底部設置繞底部一周的角鐵底座,在底座水平邊上設置螺孔,將地樁通過螺孔打入地下750mm至硬土層,并在上部用螺帽旋緊固定,增強了大棚底座的穩定性和牢固強度。通過在距離打入地下的地樁頂端IOmm處旋一到兩個螺帽,或放置一定大小的墊片,套入主拱管后將主拱在底部螺帽和中間螺帽間的部分夾變形,使主拱和地樁套牢,無法拔出,增強了底座和主拱的連接,從而也增強了主拱的穩定性。通過將與底座固定的螺桿頂端IOmm處設置一個Φ 22mm的螺帽,套入副拱內,將副拱在頂部螺帽和中部螺帽間的部分夾變形,使副拱也與底座固定連接。棚頭立柱與底座也采用這種連接方法,使整個大盤建立了一個穩定牢固的基礎。在主拱和主梁的連接上,通過使用凹槽形結構的連接件,使主拱和主梁通過螺絲就可穩固的連為一體,且安裝方便,避免因需要焊接而進行二次鍍鋅及虛焊等安全隱患,也比傳統的彈簧鋼絲連接結構合理,牢固美觀。通過在拱梁連接件底部設置螺絲孔二,掛接一個倒“T”形作物固定架,可不用在地面搭架,節省空間,提高了空間的利用率,方便了農事操作。通過設置角鐵形斜撐,使斜撐也與底座和拱連為一體,結構既美觀又牢固。
本發明整體設計合理,結構簡單,安裝方便,既增強了大棚的抗壓強度,又使整個大棚結構更為一體美觀。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 圖2為底座與主拱、副拱的連接結構示意 圖3為主拱與主梁的連接結構示意 圖4為主梁與副拱的連接結構示意 圖5為斜撐與主拱和底座的連接結構示意 圖6為底座與壓膜鉤和地樁的連接結構示意 圖7為連接件與作物固定架的連接結構示意圖。圖中1-卡槽;2_壓膜鉤;3-底座;4-副梁;5-主梁;6_作物固定架;7-副拱;8-連接件;9-主拱;10_棚頭立柱;11_銷子;12_地樁;13_斜撐;14_側板;15_底板;16_連接板;17-螺絲孔二;18-螺桿。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詳細說明。如圖1所示,一種農用單體大棚,包括由棚頭立柱10、梁、與梁垂直連接的拱,和連接各拱的卡槽I組成的大棚 本體,以及壓膜鉤2、斜撐13和地樁1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棚本體底部設置繞底部一周的角鐵形底座3,與拱、斜撐13、地樁12、棚頭立柱10固定連接。所述的拱包括主拱9和副拱7,梁包括主梁5和副梁4,主梁5與主拱9之間設置連接件8。如圖7所示,所述的連接件8為一體成型的鋼材結構,包括底板15和“凹”形結構的側板14,底板15寬度與主拱9相配合,側板14凹陷處寬度與主梁5相配合,側板14設置在底板15前后兩側,整體成凹槽形結構,凹面向上,側板14凹陷處左右兩側分別向外設有連接板16,所述的側板14上左右分別對稱設置兩對螺絲孔,連接板16上前后分別對稱設置一對螺絲孔,底板15的中部設置螺絲孔二 17。螺絲孔二 17上螺接頂鉤,頂鉤下連接二層覆蓋支架或倒“T”形作物固定架,優選倒“T”形作物固定架,所述的作物固定架底邊的兩端繞接在王拱上。實施例1 :選用60 X 42 X1. 5 mm的C型鋼管作為主梁5,40 X 40 X1. 2 mm的方管作為主拱9,副梁4選用Φ 22mm的圓管,副拱7選用Φ 25 mm的圓管,底座3為40 X 30 X1. 5 mm的角鐵,斜撐13為30 X 30 X1. 5 mm的角鐵,地樁12為800 mm左右Φ 12mm的柱形鋼材,材質均選用Q195或Q215或Q235的熱鍍鋅鋼材。大棚整體為棚寬8米,棚高3米,相鄰主拱間距離4米,棚長為4的倍數,可根據實際需求設計,優選40米。如圖2所示,在底座3水平邊上打Φ 13mm的圓孔,將Φ 12 mm,800mm的地樁12穿過圓孔打入地下750 mm左右,上部用Φ22πιπι的螺帽旋緊,與底座3固定,在距離地樁12頂端IOmm處旋兩個Φ22πιπι的螺帽,在兩個螺帽間夾一個Φ35πιπι的墊片,然后將地樁12、螺帽和墊片套入主拱9內,將主拱9在底部螺帽和中間螺帽間的部分夾變形,使主拱9在中間螺帽和墊片處卡牢,從而達到底座3與主拱9的固定連接,不需要焊接,操作簡單方便,且牢固強度大。
底座3與副拱7的連接也是采用在底座3水平邊上打Φ 13mm的圓孔,將Φ 12 mm,60mm的螺桿18穿過圓孔,上下用Φ22πιπι的螺帽旋緊,與底座3固定,在螺桿18頂端IOmm處旋一個Φ22πιπι的螺帽,然后將螺桿18和螺帽套入副拱7內,將副拱7在頂部螺帽和中部螺帽間的部分夾變形,使副拱7在兩個螺帽間卡牢,從而達到底座3與副拱7的固定連接,使整個大棚拱架與底座很好的連接在一起,更穩定牢固。如圖3所示,在主拱9頂端前后兩側各打Φ IOmm的二個孔,與連接件8側板14上的螺絲孔相配合;在主梁5兩端,分別左右各打一個Φ IOmm的孔,與連接件8連接板16上的螺絲孔相配合。將左側的主拱9頂端從左邊插入連接件8凹槽內,與連接件8左側側板14貼合,孔對齊,用螺絲固定主拱5和連接件8,右側的主拱8同樣操作;再將前側的主梁5頂端從前面插入側板14的凹陷處,與前面的連接板16貼合,孔對齊,用螺絲固定主梁5和連接件8,后側的主梁5同樣操作。從而實現了主拱9與主梁5不通過焊接就可以一體連接,避免了二次鍍鋅的額外費用和虛焊的安全隱患,也比目前常用的彈簧鋼絲扣接穩定牢固。如圖4所示,在主梁5上每隔1. 33m打一個Φ26mm的孔,將副拱7插入其中,并在副拱7上端打一小孔,用銷子11將副拱7與主梁5固定連接,操作簡單,結構穩定,不易滑動。如圖5所示,在斜撐13的豎直邊上兩端設置螺孔,斜置在底座3和主拱9間,在底座3和主拱9相應處設置螺孔,通過螺絲固定斜撐13和底座3以及主拱9,增強了大棚的抗災強度。如圖6所示,在底座3角鐵豎直邊上每隔1. 33m打一 Φ6πιπι的孔,將Φ5Χ400 mm“S”型的壓膜鉤2掛接在上面。在底座3的四個角上,角鐵水平邊上打Φ 13mm的孔,用Φ 12 X 800 mm的地樁12打入地下750 mm左右,上部用Φ 22mm的螺帽旋緊,與底座3固定,用于加固底座3。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構思原則之內所作出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或改進,均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農用單體大棚,包括由棚頭立柱(10)、梁、與梁垂直連接的拱,和連接各拱的卡槽(I)組成的大棚本體,以及壓膜鉤(2)、角鐵形斜撐(13)和柱形地樁(1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棚本體底部設置繞底部一周的角鐵形底座(3),與拱、斜撐(13)、地樁(12)、棚頭立柱(10)固定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農用單體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拱包括主拱(9)和副拱(7),梁包括主梁(5)和副梁(4),主拱(9)為熱鍍鋅方管,主梁(5)為熱鍍鋅C型鋼,副拱(7)和副梁(4)為熱鍍鋅圓管,主梁(5)與主拱(9)之間設置連接件(8)。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農用單體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接件(8)為一體成型的鋼材結構,包括底板(15)和“凹”形結構的側板(14),底板(15)寬度與主拱(9)相配合,側板(14)凹陷處寬度與主梁(5)相配合,側板(14)設置在底板(15)前后兩側,整體成凹槽形結構,凹面向上,側板(14)凹陷處左右兩側分別向外設有連接板(16),所述的側板(14)和連接板(16)上分別對稱設置螺絲孔,底板(15)的中部設置螺絲孔二(17)。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農用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絲孔二(17)上掛接頂鉤,頂鉤下繞接倒“T”形作物固定架(6),所述的作物固定架(6)底邊的兩端繞接在主拱上。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農用單體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壓膜鉤(2)為“S”形結構,底座(3 )豎直邊上與壓膜鉤(2 )對應處設置圓孔,與壓膜鉤(2 )掛接。
6.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農用單體大棚底座(3)與主拱(9)的搭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底座(3)水平邊上打Φ 13mm的圓孔,將Φ 12 mm,800mm的地樁(12)穿過圓孔打入地下750 mm左右,上部用Φ22ι πι的螺帽旋緊,與底座(3)固定,在距離地樁(12)頂端IOmm處旋兩個Φ22ι πι的螺帽,在兩個螺帽間夾一個Φ35ι πι的墊片,然后將地樁(12)、螺帽和墊片套入主拱(9)內,將主拱(9)在底部螺帽和中間螺帽間的部分夾變形,固定底座(3)與主拱(9)。
7.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農用單體大棚底座(3)與副拱(7)的搭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底座(3)水平邊上打Φ 13mm的圓孔,將Φ 12 mm,60mm的螺桿(18)穿過圓孔,上下用0 22mm的螺帽旋緊,與底座(3)固定,在螺桿(18)頂端IOmm處旋一個Φ22πιπι的螺帽,然后將螺桿(18)和螺帽套入副拱(7)內,將副拱(7)在頂部螺帽和中部螺帽間的部分夾變形,固定底座(3)與副拱(7)。
8.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農用單體大棚主拱(9)與主梁(5)的搭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Ca)在主拱(9)頂端前后兩側各打Φ IOmm的二個孔,與連接件(8)側板(14)上的螺絲孔相配合; (b)在主梁(5)兩端,分別左右各打一個ΦIOmm的孔,與連接件(8)連接板(16)上的螺絲孔相配合; (c)將左側的主拱(9)頂端從左邊插入連接件(8)凹槽內,與連接件(8)左側側板(14)貼合,孔對齊,用螺絲固定主拱(5)和連接件(8),右側的主拱(8)同樣操作; (d)再將前側的主梁(5)頂端從前面插入側板(14)的凹陷處,與前面的連接板(16)貼合,孔對齊,用螺絲固定主梁(5)和連接件(8),后側的主梁(5)同樣操作。
9.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農用單體大棚主梁(5)與副拱(7)的搭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主梁(5)上與副拱(7)對應處打一個Φ26πιπι的孔,將副拱(7)插入其中,并在副拱(7)上端打一小孔,用銷子(11)將副拱(7)與主梁(5)固定連接。
10.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農用單體大棚斜撐(13)的搭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斜撐(13)的豎直邊上兩端設置螺孔,斜置在底座(3)和主拱(9)間,在底座(3)和主拱(9)相應處設置螺孔,通過螺絲固定斜撐(13)和底座(3)以及主拱(9)。
全文摘要
一種農用單體大棚及其搭建方法,屬于綠色農業生產設備技術領域。其特征在于大棚本體底部設置繞底部一周的角鐵形底座,用柱形地樁加固,并與拱、斜撐和棚頭立柱通過螺絲固定,主拱和主梁通過連接件連接。本發明設計合理,結構簡單,安裝方便,且穩定性高,牢固度強。連接處采用螺絲固定,避免鋼材的二次鍍鋅和虛焊等安全隱患,適合大規模推廣應用。
文檔編號A01G9/14GK103053362SQ20131001401
公開日2013年4月2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15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15日
發明者柴江權, 畢建輝, 陸天奇 申請人:桐鄉豐愷園藝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