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發酵型稚幼參用餌料及生產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飼料的生物發酵技術,具體地說是一種促進海參的快速生長的發酵型稚幼參用餌料及生產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海參人工養殖產業的蓬勃發展,海參的消化生理和營養需求的研究也開始起步,對海參體內消化酶的研究促使海參人工配合餌料的開發,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了海參育苗和養殖產業的發展。但隨著海參養殖業的進一步發展,作為人工配合餌料主體的各種藻類資源日漸匱乏,其價格直線上升導致海參人工配合餌料的成本大大提高。海參腸道內含有眾多的消化酶和微生物,有助于配合飼料的消化和吸收,即使如此,部分餌料仍消化吸收率仍較低。結合其他生物餌料的研究現狀,海參的發酵餌料應運而生。發酵餌料不僅可體外消化大分子、難降解物質,還可以補充大量的活性物質和消化酶,從而使海參對營養物更易消化,使餌料更充分的利用,提高海參整體的代謝水平,促進海參的快速生長,這無疑將大大擴增海參餌料的來源,促進海參養殖業的發展。海帶渣是在海藻酸鈉生產過程中,浸泡后的海帶經過堿液消化、粗過濾得到的不溶性組分及膠液經稀釋、發泡、漂浮后得到的懸浮性固體組分。在我國已有部分試驗與研究表明,海帶渣可作為飼料添加劑,其作為水產飼料的研究,現階段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以海帶渣作為羅非魚飼料的組成成分,并與其他植物性飼料成分配伍,添加量占5% 30%,進行羅非魚喂養試驗,取得了令人滿意的結果。這就表明,海帶渣完全可以應用于像海參這類雜食性水產動物的餌料當中。現在海參飼料主要為粉狀配合飼料和顆粒飼料,這兩種類型飼料在實際喂養過程中暴漏出一些弊端。粉狀配合飼料在潑灑后,個類物質的水溶性比重不同,所產生的降沉速度不同的落差,會造成長時間的渾水,而渾水會減少水中的溶氧,在缺氧狀態下的海參會減少活動及攝食量。理論上配合的比例,在落水后已經不存在了,影響海參的生長發育。顆粒飼料雖然解決了上述問題,但是餌料顆粒大不易海參吸收。顆粒飼料沉降后海參不能直接攝食,經長時間泡化、分解后,將影響水質狀況,同樣不適于海參生長發育。海參人工配合餌料的研究目前還有許多方面需要探索與檢驗,今后在海參餌料配方的設計和餌料原料的選擇上應該加大研究力度,以期研制出廉價高效、效果穩定的人工配合發酵餌料。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能顯著提高稚幼參成活率和生長量;同時改善養殖水體的水質,減少病害發生;改善水體的微生態平衡,抑制其他海洋生物如海鞘、纖毛蟲和繞族類等微型生物的增長,改善養殖水水質的發酵型稚幼參用餌料及生產方法。本發明的方法是通過以下步驟實現的
一種發酵型稚幼參用餌料,其特征在于由海帶殘渣、混合微生物菌液、酵母粉、鼠尾藻粉、馬尾藻粉、貝殼粉組成,海帶殘渣、混合微生物菌液、酵母粉、鼠尾藻粉、馬尾藻粉、貝殼粉的重量百分比為海帶殘渣50%-80%、3%的微生物混合菌液1%_5%、酵母粉1-5%、鼠尾藻粉1-5%、馬尾藻粉1_5%、貝殼粉1-5%。一種發酵型稚幼參用餌料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如下
步驟一、按海帶殘渣50%-80%、3%的微生物混合菌液1%_5%、酵母粉1-5%、鼠尾藻粉1-5%、馬尾藻粉1_5%、貝殼粉1-5%比例混合得配料,先對海帶殘渣過篩出去雜質,再加入酵母粉、鼠尾藻粉、馬尾藻粉、貝殼粉,
步驟二、按配料重量的O. 5-1倍水加入配料中并進行充分的攪拌均勻,在20°C—35°C的條件下進行固體堆集發酵2-6天,水可以為深井水或是自來水,自來水需要放置一天后使用,
步驟三、將發酵了的配料進行研磨,過篩100-200目得到稚幼參用微生物發酵餌料,稚幼參用微生物發酵餌料含水量控制在10%以下。本發明可以在步驟一中加入廢糖蜜、EM菌液少許,廢糖蜜占總重量比為
O.01-0. 1%、EM菌液總重量比為O. 01-0. 1%,以提高發酵效果。本發明步驟二加水攪拌以發酵配料用手握不出水,松手即散為宜。本發明步驟二中以好氧發酵為主,兼有厭氧發酵,要每天攪拌一次。本發明得到發酵型稚幼參用餌料的微生物混合菌液的菌數< 10億/毫升,大于3億/毫升,具有如下優點一是生產工藝簡單,易于操作,本產品采用固體發酵法,發酵過程中所用的培養基和培養條件簡單,固體發酵采用大劑量液體接種,發酵過程中起溫快、持續時間長、效果好;二是生產原料來源廣、成本低、易于推廣,本產品主要以海藻工業廢料和海產品加工工業廢料等為發酵原料,經過有益微生物菌群的發酵,使低值的生產原料轉變為含有活性生物蛋白、生物小肽等生物促長因子的高質量的微生物發酵餌料,可廣泛用于稚參、幼參和成參的養殖中,促進海參養殖業的發展;三是生產周期短,本發明采用微生物固體發酵技術,在固體發酵過程中,接種有益微生物菌群,選擇適合于微生物繁殖生長的培養基,在適合微生物生長的條件下進行發酵。使微生物菌群生長繁殖快、菌數高、原料發酵速度快,避免感染雜菌,發酵生產安全性能好,對生態環境友好,保證了產品質量。這是一種高質量微生物菌群快速繁殖生長的海參用微生物發酵餌料的生產方法;四是產品質量好,性能穩定。本發明采用微生物混合菌液作為微生物發酵菌,菌群在代謝過程產生豐富的營養物質,主要有生物小肽、氨基酸、多糖等促進生物生長的物質,對促進稚幼參腸胃的代謝功能,提高稚幼參機體的免疫力具有重要作用,并可以減少病害,加快海參生長速率,改善養殖水水質。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1:
以海帶渣2000 g、鼠尾藻粉66 g、酵母粉33g,馬尾藻粉33 g、貝殼粉66 g、3%的微生物混合菌液50g,廢糖蜜6g、EM菌液添加劑5g并加水2000g混合均勻,干濕比1:1、料層厚度15 cm、發酵溫度25°C、發酵4一5天,得到發酵產品為黑褐色、略微發粘、質地良好的發酵餌料,干燥后經粉碎,過160目篩網,即得到發酵餌料。出料率89. 04%,蛋白含量19. 05%。
在60L玻璃缸中養殖稚參和幼參各200-400克,日喂養量為海參鮮重的3%,晚上喂料,海泥和餌料的比例為3:1,日換水量為養殖水體的1/2,養殖溫度20-23度,養殖時間30天,30天稚參的增長速率為122%,幼參的增長速率為105%。海參狀態正常,水體中氨氮、亞硝酸鹽濃度低于O. lmg/L以下。實施例2:
以海帶渣6000 g、鼠尾藻粉400g、酵母粉400g,馬尾藻粉800g、貝殼粉600 g、3%的微生物混合菌液600 g和少許廢糖蜜、EM菌液添加劑,以干濕比1:1、料層厚度15 cm、發酵溫度25°C、發酵6天,得到發酵產品為黑褐色、略微發粘、質地良好的發酵餌料,干燥后經粉碎,過160目篩網,即得到發酵餌料。出料率89. 04%,蛋白含量19. 29%。在I立方米的水泥池中養殖稚參和幼參各I斤,稚參670頭,幼參65頭,日喂養量為海參鮮重的3%日喂養次數2次,晚上為料2%,早上喂養1%,海泥和餌料的比例為3:1,日換水量為養殖水體的1/2,養殖溫度20-22度,養殖時間14天,14天稚參的增長速率為184. 4%,幼參的增長速率為133%。
權利要求
1.一種發酵型稚幼參用餌料,其特征在于由海帶殘渣、混合微生物菌液、酵母粉、鼠尾藻粉、馬尾藻粉、貝殼粉組成,海帶殘渣、混合微生物菌液、酵母粉、鼠尾藻粉、馬尾藻粉、貝殼粉的重量百分比為海帶殘渣50%-80%、微生物混合菌液1%-5%、酵母粉1-5%、鼠尾藻粉1-5%、馬尾藻粉1_5%、貝殼粉1-5%。
2.一種發酵型稚幼參用餌料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如下: 步驟一、按海帶殘渣50%-80%、微生物混合菌液1%-5%、酵母粉1-5%、鼠尾藻粉1-5%、馬尾藻粉1_5%、貝殼粉1-5%比例混合得配料,先對海帶殘渣過篩出去雜質,再加入酵母粉、鼠尾藻粉、馬尾藻粉、貝殼 粉, 步驟二、按配料重量的0.5-1倍水加入配料中并進行充分的攪拌均勻,在20°C — 35°C的條件下進行固體堆集發酵2-6天,水可以為深井水或是自來水,自來水需要放置一天后使用, 步驟三、將發酵了的配料進行研磨,過篩100-200目得到稚幼參用微生物發酵餌料,稚幼參用微生物發酵餌料含水量控制在10%以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發酵型稚幼參用餌料,其特征在于向原料中加入少許廢糖蜜、EM菌液添加劑。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發酵型稚幼參用餌料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二加水攪拌以發酵配料用手握不出水,松手即散為宜。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發酵型稚幼參用餌料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二中以好氧發酵為主,兼有厭氧發酵,要每天攪拌一次。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發酵型稚幼參用餌料及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由重量百分比為海帶殘渣50%-80%、微生物混合菌液1%-5%、酵母粉1-5%、鼠尾藻粉1-5%、馬尾藻粉1-5%、貝殼粉1-5%組成,生產步驟如下先按重量比例混合得配料,再按配料重量的0.5-1倍水加入配料中攪拌均勻,固體堆集發酵,然后研磨,過篩,本發明具有生產工藝簡單,易于操作;生產原料來源廣、成本低、易于推廣;生產周期短,產品質量好,產品性能穩定等優點,本發明采用微生物混合菌液作為微生物發酵菌,菌群在代謝過程產生豐富的營養物質,主要有生物小肽、氨基酸、多糖等促進生物生長的物質,對促進稚幼參腸胃的代謝功能,提高稚幼參機體的免疫力具有重要作用,并可以減少病害,加快海參生長速率,改善養殖水水質,具有廣泛的推廣價值。
文檔編號A23K1/00GK103070319SQ20131005634
公開日2013年5月1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22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22日
發明者王光玉, 陳雷, 劉文軍, 李利華, 劉斌 申請人:威海金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