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果樹專用生物有機肥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調節果樹平衡生長發育提高果實內外品質的生物有機肥及其制備方法,屬于果樹專用復合肥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僅山東省就有果樹面積近1000萬畝,其中蘋果面積460多萬畝,葡萄面積55萬畝,70%以上果園建設在山嶺、河灘等比較貧瘠的土地上,但是畝收入卻是糧食作物的幾倍,甚至幾十倍。由于長時期缺乏礦物質及有機肥料的投入,土壤缺素現象越來越嚴重,導致果實多種病害頻繁發生,如2011年山東省蘋果、葡萄等由于缺鈣等元素引起的苦豆病造成經濟損失達10%以上,嚴重的地區甚至達40%。因此,研究出低成本、長期解決缺素問題的果樹專用肥成為當務之急。我國用于作物栽培的有機肥源主要來自于陸地作物秸桿及畜牧糞便,隨著有機肥需求量的加大,這些有機肥源逐漸表現其營養元素不完全的缺點。而且由于使用費工費事,導致果農使用者很少,部分果園還是以化肥為主。由于長期施用化學肥料,使得果園土壤板結、日趨酸化,進而導致果樹病害嚴重,出現果實品質明顯下降的現象。因此開發使用方便、營養全面的專用有機肥是解決這些問題的必由之路。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我國海水養殖規模已位居世界首位,其經濟效益顯著,已成為多個地方的支柱產業。與此同時,由于海水養殖自身的污染以及后續加工帶來的污染也日益嚴重。如我國貝類養殖產值已占到整個海水養殖的1/3,但貝類收獲殘存的貝殼也急劇增加,僅山東省每年新增貝殼即有100萬噸以上,由于沒有得到有效利用,這些貝殼多堆積在海岸,不僅造成二次污染,影響海水質量,同時對海岸帶景觀的破壞也十分嚴重。另外,苗種培育、魚類養殖及海藻養殖及加工帶來的副產品對周圍環境的污染也十分巨大。將這些海水養殖的副產品轉化為環境友 好,又具有較高經濟價值的有用產品是建設環境友好、健康可持續發展水產養殖業,發展藍色經濟的一項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低成本、微量元素豐富、具有營養緩釋和土壤改良效果的果樹專用生物有機肥,以滿足果樹生產和提高果實品質的要求。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上述生物有機肥的制備方法。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將生長至指數期的側孢短芽孢桿菌、枯草芽孢桿菌、鞘氨醇單孢菌及其培養基與發酵完全的牛糞、羊糞、貂糞等以及海藻粉、甲殼素、貝殼粉、炭粉有機結合,一方面利用側孢短芽孢桿菌、枯草芽孢桿菌、鞘氨醇單孢菌可以有效抑制果樹根部的主要病原菌,防治根部土傳病害;另一發面利用海洋側孢短芽孢桿菌、枯草芽孢桿菌、鞘氨醇單孢菌產生多種植物生長調節物質,有效促進作物根系的生長發育,養根壯根,以及具有較好的解磷解鉀的功效,能有效活化土壤中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利用的磷鉀及多種中微量元素等養分,提高植物根際微環境中磷鉀等元素的有效供給。而且,基于海洋側孢短芽孢桿菌、枯草芽孢桿菌、鞘氨醇單孢菌及其分泌物質可與有機質、炭粉和貝殼粉共同作用起到改善土壤理化性狀,促進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的作用,改善土壤內部孔隙空間,協調土壤中固、液、氣三者的合理比例,提高水分保持率和土壤的通氣性,增加氧氣的供給量,恢復由于土壤負擔過重和化學污染而失去的天然膠質平衡,也同時可激活土壤中的各種微生物,增加土壤生物活動,增加速效養分的釋放,有利于根系生長和對微量元素的吸收。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具體技術方案如下:
以發酵熟化的有機質為基本原料,其質量百分含量為50-65%,在有機質中分別摻入質量百分含量為10-20%的炭粉、5-20%的貝殼粉、1-5%的海藻粉、1-5%的甲殼素,以及0.1-0.2%的海洋側孢短芽孢桿菌、枯草芽孢桿菌、鞘氨醇單孢菌混合菌粉(三種細菌的質量比為1:1:1,每公斤配料中的有效菌數目為IO12個以上)。其生產過程為:首先將羊糞和牛糞等有機質按照等質量百分比混合,混合均勻后,加入適量水分(加入的水分以充分而不流出為宜);發酵,每隔1-2周,攪拌一次,發酵2-4周,堆慪20-30 天,堆慪期間翻攪1-2次;堆慪結束后,按上述比例摻入篩選的海洋側孢短芽孢桿菌、枯草芽孢桿菌、鞘氨醇單孢菌混合菌粉(三種細菌的質量比為1:1:1,每公斤配料中的有效菌數目為IO12個以上),并與碳粉、貝殼粉、甲殼素以及海藻粉按上述比例混勻;最后晾曬至水分含量至4%以下即可。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海藻粉可與甲殼素及貝殼粉中的鈣鹽結合形成絮狀凝膠沉淀,具有增強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協調土壤中水、肥、氣矛盾。而且,貝殼粉主要成分為碳酸鈣,呈多孔性,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起到吸附營養成分而緩慢釋放的作用。有機質和碳粉的參入,不僅提供作物根系養分,更可以改善土壤通氣性,促進土壤微生物的活動。側孢短芽孢桿菌、枯草芽孢桿菌、鞘氨醇單孢菌可抑制土壤病原菌及線蟲,并促進果樹根系及土壤團粒結構形成。因此,該有機肥組合在保水、營養緩釋等方面可以持續供應植物各個時期的生長發育所需,并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狀,促進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本發明所用大部分材料為水產養殖副產品,能變廢為寶,具有明顯的環保效應,不會對土壤造成永久性的傷害。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實施例1:
以發酵熟化的有機質為基本原料,質量百分含量為61.9%,摻入質量百分含量為15%的炭粉、17%的貝殼粉、3%的海藻粉、3%的甲殼素,以及0.1%的海洋側孢短芽孢桿菌、枯草芽孢桿菌、鞘氨醇單孢菌混合菌粉(三種細菌的質量比為1:1:1,每公斤配料中的有效菌數目為IO12個以上),混勻。其生產過程為:首先將羊糞和牛糞按照質量百分比各50%比例混合,混勻后,加入適量水分(加入的水分以充分而不流出為宜)。發酵,每隔2周攪拌I次,發酵4周,堆慪25天,堆慪期間翻攪I次。堆慪結束后,摻入混合菌粉,并與炭粉、貝殼粉、甲殼素以及海藻粉混勻。最后晾曬至水分含量至4%以下即可。該有機肥在某果園的使用效果,降低苦痘病發病率達90%以上,保水性能提高30%,果實硬度增加20%以上,果面光潔度提高30%,果實著色及果實可溶性固定物均有良好改善。實施例2:
以發酵熟化的有機質為基本原料,質量百分含量為54.9%,摻入質量百分含量為20%的炭粉、20%的貝殼粉、甲殼素1%、4%的海藻粉,以及0.1%的海洋側孢短芽孢桿菌、枯草芽孢桿菌、鞘氨醇單孢菌混合菌粉(三種細菌的質量比為1: 1: 1,每公斤配料中的有效菌數目為IO12個以上),混勻。其生產過程為:首先將羊糞和牛糞按照質量百分比各50%比例混合,混勻后,加入適量水分(加入的水分以充分而不流出為宜)。發酵,每隔2周攪拌I次,發酵4周,堆慪30天,堆慪期間翻攪2次。堆慪結束后,摻入混合菌粉,并與炭粉、貝殼粉以及海藻粉混勻。最后晾曬至水分含量至4%以下即可。該有機肥在土壤肥力好但土壤通氣性差的果園使用,降低苦痘病發病率達100%,保水性能提高15%,果實硬度增加30%以上,果面光潔度提高20%,果實著色及果實可溶性固定物均有良好改善。實施例3:
以發酵熟化的有機質為基本原料,質量百分含量為63.9%,摻入質量百分含量為15%的碳粉、15%的貝殼粉、甲殼素1%、5%的海藻粉,以及0.1%的海洋側孢短芽孢桿菌、枯草芽孢桿菌、鞘氨醇單孢菌混合菌粉(三種細菌的質量比為1: 1: 1,每公斤配料中的有效菌數目為IO12個以上),混勻。其生產過程為:首先將羊糞和牛糞按照質量百分比各50%比例混合,混勻后,加入適量水分(加入的水分以充分而不流出為宜)。發酵,每隔2周攪拌I次,發酵4周,堆慪30天,堆慪期間翻攪2次。堆慪結束后,摻入混合菌粉,并與碳粉、貝殼粉以及海藻粉混勻。最后晾曬至水分含量至4%以下即可。該有機肥在土壤保水性及土壤肥力均差的果園使用,降低苦痘病發病率達90%以上,保水性能提高10%,果實硬度增加18%以上,果面光潔度提高30%,果實著色及果實可溶性固定物均有良好改善。
權利要求
1.一種果樹專用生物有機肥,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質量組分: 發酵熟化的有機質:50-65% ; 炭 粉:10-20% ; 貝殼粉:5-20% ; 海藻粉:1-5% ; 甲殼素:1-5% ; 混合菌粉:0.1-0.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果樹專用生物有機肥,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菌粉為海洋側孢短芽孢桿菌、枯草芽孢桿菌、鞘氨醇單孢菌按質量比為1:1:1混合而成。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果樹專用生物有機肥,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菌粉在每公斤配料中的有效菌數目為IO12個以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果樹專用生物有機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發酵熟化的有機質為羊糞和牛糞按照等質量百分比混合而成。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的果樹專用生物有機肥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首先將羊糞和牛糞等有機質按照等質量百分比混合,混合均勻后,加入適量水分,以充分而不流出為宜;發酵,每隔1-2周,攪拌一次,發酵2-4周,堆慪20-30天,堆慪期間翻攪1-2次;堆慪結束后,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比例摻入篩選的海洋側孢短芽孢桿菌、枯草芽孢桿菌、鞘氨醇單孢菌混合菌粉,三種細菌的質量比為1: 1: 1,每公斤配料中的有效菌數目為IO12個以上,并與碳粉、貝殼粉、甲殼素以及海藻粉混勻;最后晾曬至水分含量至4%以下即可。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果樹專用生物有機肥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它以發酵熟化的有機質為基本原料,其質量百分含量為50-65%,在有機質中分別摻入質量百分含量為10-20%的炭粉、5-20%的貝殼粉、1-5%的海藻粉、1-5%的甲殼素,以及0.1-0.2%的海洋側孢短芽孢桿菌、枯草芽孢桿菌、鞘氨醇單孢菌混合菌粉(三種細菌的質量比為1∶1∶1,每公斤配料中的有效菌數目為1012個以上)。本發明的有機肥組合在保水、營養緩釋等方面可以持續供應植物各個時期的生長發育所需,并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狀,促進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本發明所用大部分材料為水產養殖副產品,能變廢為寶,具有明顯的環保效應,不會對土壤造成永久性的傷害。
文檔編號C05G3/04GK103232303SQ201310142330
公開日2013年8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4月23日 優先權日2013年4月23日
發明者韓明三, 李贇, 束懷瑞 申請人:韓明三, 李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