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植物秸稈復合肥及其生產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植物秸稈復合肥及其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該肥料營養元素含量如下:N:10~30%,Zn:0.1~1%,P:3~9%,Fe:0.2~2%,K:3~9%,Cu:0.01~0.5%,Ca:1~10%,Co:0~0.001%,Si:0.2~5%,B:0~0.5%,Mg:0.2~3%,Na:0.2~3%,Mn:0.1~2.5%。
【專利說明】一種植物秸稈復合肥及其生產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利用植物秸桿生產有機與無機相結合的肥料及其生產方法。
【背景技術】
[0002]過去,植物秸桿多用來作燃料或直接還田,隨著合成燃料的廣泛應用,植物秸桿不再作為主要燃料使用,但直到現在秸桿還田還作為有機肥料在農業生產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這種有機肥料是作物礦質養分的直接來源,也是改良土壤的重要物質,還能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活化性能,對提高土壤肥力有一定的功效和好處,但在一定的時間內因秸桿未充分粉碎而對土壤結構、水和養分也有不良的影響,加子秸桿中的礦物質養分低,因此,秸桿不能成為一種高效優質肥料;
人們都知道,作物生長所必需的營養元素達16種以上,盡管作物體分析出的養分的含量差別如此之大,但它們對作物的生長發育卻擔負不同的生理功能,而這些營養元素在作物體內的營養和生理作用都是同等重要的,而且又是不可互相代替的,這對科學施肥具有重要的意義。作物獲得養分的來源大體有六個方面,其中最重要最普遍的是施用無機肥料。到目前為止,人們發現無機肥料破壞土壤團粒結構,化肥用量迅速增加,隨之環境日益嚴重,這個問題已引世界各國普遍關注。
【發明內容】
因此,如果將有機肥料與無機肥料結合起來施用,可以取長補短,起緩急相濟作用,可以有效地抑制各無機元素之間的拈抗作用,從而可以充分發揮其效果。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利用秸桿和無機肥料生產復合肥料的方法。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含有有機質和無機營養元素的高效復合肥料;
本發明是按照如下方式實現的:一種植物秸桿復合肥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植物秸桿粉碎到80?120目的秸桿于110?130°C、1.2?2.0公斤/厘米2蒸汽壓力下滅菌30?40分鐘;
(2)0.1?0.5% (重量)纖維素酶水溶液接重量比0.5?1.0: 1.0與上述的秸桿粉混勻,并在38?50°C溫度下酶化4?7天;
(3)酶化后的秸桿與化肥、微量無素化合物和植物細胞分裂素混合均勻得到上述的產品O
[0003]所述的秸桿是玉米桿、麥桿、稻草桿、豆科植物桿、麻桿及草、葉類野生植物;
所述的化學肥料是氮肥、磷肥和鉀肥;
所述的微量元素化合物是鎂、鋅、銅、錳、鐵的硫酸鹽和硼酸;
該肥料營養元素含量如下:
N:10 ?30% Zn:0.I ?1% P:3 ?9% Fe:0.2 ?2%
K:3 ?9% Cu:0.01 ?0.5% Ca:1 ?10%
Co:0 ?0.001% Si:0.2 ?5% B:0 ?0.5%
Mg:0.2 ?3% Na:0.2 ?3% Mn:0.1 ?2.5% 下面將詳細地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描述;
將所述的秸桿如玉米桿、麥桿、稻草桿、豆科植物桿、麻桿及草、葉類野生植物采用常用的粉碎機粉碎至80?120目,然后進行高溫消毒滅菌,將所述的物料裝入高壓蒸汽罐中,通入蒸汽,其溫度達到110?130°C,壓力為1.2?2.0公斤/厘米2,滅菌時間為30?40分鐘;
工業級纖維素酶用200?1000倍的水溶解得到其水溶液;
將上述的纖維素酶水溶液噴灑在滅菌消毒后的秸桿粉上,并混拌均勻,秸桿粉與纖維素酶水溶液的重量比為1.0: 0.5?1.0,但秸桿的溫度應控制不得大于50°C。然后將其混合物料裝入罐中或水泥池中酶化,所述的罐或水泥池應裝有通常使用的加熱或冷卻設備,如蒸汽管道或冷卻水管道,在酶化過程中經常測定溫度,將溫度控制在38?50°C之間,酶化時間為4?7天;
秸桿酶化完成之后,再與化肥、微量元素化合物混合,混合后進行造粒、干燥,得到的物料再與植物細胞分裂素混勻便得到其產品。可以采用目前市售的各種混合機、造粒機、干燥機進行混合造粒干燥;
本發明植物秸桿復合肥料具有以下積極效果:
1、植物秸桿中含有許多植物生長的必需元素,在過去的秸桿還田中,這些元素大多數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特別是植物秸桿中含有大量的鉀元素,它是以鉀離子形態存在于活體細胞中,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特別是在植物蛋白的合成過程中,鉀會使蛋白質的合成加速,促進植物的生長,促進淀粉合成和多糖聚合作用,對于提高作物的產量和果實的品質有很高的價值和促進作用;
2、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質:
土壤中水穩性團聚體的數量隨土壤中多糖類含量的提高而增加,在秸桿分解過程中產生的多糖類物質可直接用于團粒的形成,植物秸桿的有機質向微生物提供了養料和能源,從而促進了多糖類物質的形成,植物秸桿形成的腐植質活性較強,可促使肥料與土壤團粒復合,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的孔度;
3、經田間試驗表明,與碳銨復合肥相比,本發明的植物秸桿復合肥平均增產水稻:18.6%、玉米17.5%、白菜28.9%、西紅柿26.8%。增強各種作物、水果、蔬菜明顯的抗旱抗病能力,果實還可以提前成熟;
下面通過實施例具體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稱取粉碎至100目稻草粉350公斤,經分析其營養元素含量如下:
N:1.5% P:0.8% K:3% B:0.1% Ca:10.9%
Mg:0.2% Zn:0.2% Cu:0.01% Mn:0.02% Fe:0.015%
稱取0.35公斤纖維素酶,溶解于350公斤水中得到纖維素酶溶液;
將上述溶液噴哂到上述稻草粉中混勻,裝入罐中,調節溫度為40°C酶化7天,酶化結束后取出te冷卻待用;
稱取尿素300公斤、磷酸一銨190公斤、氯化鉀100公斤、硫酸鎂7.5公斤、硫酸鋅0.81公斤、硼酸5.8公斤、硫酸銅0.18公斤、硫酸錳4.39公斤、硫酸亞鐵11公斤與酶化后的稻草粉在混合機中充分混勻,再經造粒,于50°C熱風干燥;
干燥后的物料與植物細胞分裂素混勻即成產品,進入檢驗包裝; 經對各種作物試驗,其增產結果:水稻:18%,玉米:20%,西紅柿:30%,白菜:35%,棉花:15%。
【權利要求】
1.一種植物秸桿復合肥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I)將粉碎到80?120目的秸桿于110?130°C、1.2?2.0公斤/厘米2蒸汽壓力下滅菌20?40分鐘;(2)0.1?0.5% (重量)纖維素酶水溶液按重量比0.5?1.0: 1.0與上述的秸桿粉混勻,并在38?50°C溫度下酶化4?7天;(3)酶化后的秸桿與化學肥料、微量元素化合物和植物細胞分裂素混合均勻得到上述的產品。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秸桿是玉米桿、麥桿、稻草桿、豆料植物桿、麻桿及草、葉類野生植物。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化學肥料是氮肥、磷肥和鉀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量元素化合物是鎂、鋅、銅、錳、鐵的硫酸鹽和硼酸。
5.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方法生產的秸桿復合肥,其特征在于該肥料營養元素含量如下:N:10 ?30% Zn:0.1 ?1% P:3 ?9% Fe:0.2 ?2% K:3 ?9% Cu:0.01 ?0.5% Ca:l ?10% Co:0 ?0.001% S1:0.2 ?5% B:0 ?0.5% Mg:0.2 ?3% Na:0.2 ?3% Mn:0.1 ?2.5%。
【文檔編號】C05G3/00GK104370619SQ201310355024
【公開日】2015年2月25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15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15日
【發明者】高嵩 申請人:高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