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水乳性殺菌化合物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水乳性殺菌化合物屬于化合物【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虱螨的殺菌化合物。具體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水乳性殺菌化合物,其特征在于,該水乳劑采用以下組份及重量含量的物質為原料:氟環唑10%~80%,乳化劑1%~15%,增稠劑0.1%~5%,防凍劑0.1%~7%,消泡劑0.1%~1%,分散劑0.5%~10%,穩定劑1%~20%,滲透劑0~10% ,虱螨脲1%~60% ,消泡劑0.1%~1%,PH調節劑調節PH值為6~8,補水至100%。使用簡單,效果明顯。
【專利說明】一種水乳性殺菌化合物
[0001]
【技術領域】
[0002]一種水乳性殺菌化合物屬于化合物【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虱螨的殺菌化合物。
【背景技術】
[0003]殺菌劑是用于防治由各種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的一類農藥,一般指殺真菌齊U。但國際上,通常是作為防治各類病原微生物的藥劑的總稱。殺菌劑是用于防治由各種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的一類農藥,一般指殺真菌劑。但國際上,通常是作為防治各類病原微生物的藥劑的總稱。早期的殺菌劑都是無機化合物,其中如硫磺粉和銅制劑(見波爾多液)至今仍在使用。1914年德國的1.里姆首先利用有機汞化合物防治小麥黑穗病,標志著有機殺菌劑發展的開端。1934年美國的W.H.蒂斯代爾等發現了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鹽的殺菌性質,此后有機殺菌劑開始迅速發展。在40?50年代開發的有三個主要系列的有機硫殺菌劑:福美類、代森類(如代森鋅)和三氯甲硫基二甲羧酰亞胺類,此外有殺菌劑機氯、有機汞、有機砷殺菌劑也有發展。這些殺菌劑大多是保護劑,應用上有局限性。60年代以來,更多化學類型的殺菌劑不斷出現,其中最重要的進展是內吸性殺菌劑的問世。1965年日本開發了有機磷殺菌劑稻瘟凈,1966年美國開發了萎銹靈,1967年美國開發了苯菌靈,1969年日本開發硫菌靈,1974年聯邦德國開發了唑菌酮,1975年美國開發了三環唑,1977年瑞士開發了甲霜靈,1978年法國開發了三乙磷酸鋁。以上述為代表的內吸劑已成為70年代以來殺菌劑發展的主流。與此同時,農用抗生素也有較快的發展。有機汞、有機砷和某些有機氯殺菌劑因毒性或環境污染問題而漸被淘汰。新一代的內吸劑由于防治效果提高而使殺菌劑的市場進一步擴大。到80年代,殺菌劑的品種已超過200種。據調查,1985年全世界殺菌劑銷售額達到25.4億美元,占農藥總銷售額的18.4%。1984年殺菌劑中內吸劑的銷售額已占44.2%,非內吸劑占55.8%。近半個世紀以來,殺菌劑的發展主要集中在防治真菌病害的藥劑方面,而對于防治細菌和病毒引起病害的藥劑還研究開發得很不夠。中國自50年代起主要發展保護性殺菌劑,70年代以來,開始發展內吸性殺菌劑和農用抗生素,并停止使用有機汞劑。由于殺菌劑的應用技術比較復雜,所以發展速度不如殺蟲劑快,但是殺菌劑對農業的增產保護作用已經越來越被廣大農民所認識,隨著中國農業的現代化,殺菌劑的發展必將加快。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為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效果明顯的用于虱螨的殺菌化合物。
[0005]具體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水乳性殺菌化合物,其特征在于,該水乳劑采用以下組份及重量含量的物質為原料:氟環唑10%?80%,乳化劑1%?15%,增稠劑0.1%?5%,防凍劑0.1%?7%,消泡劑0.1%?1%,分散劑0.5%?10%,穩定劑1%?20%,滲透劑O?10%,虱螨脲1%?60% ,消泡劑0.1%?1%,PH調節劑調節PH值為6?8,補水至100%。
【具體實施方式】
[0006]為更好的實現本發明的目的,更好的解釋本發明所提供的水乳性的殺菌化合物的制造方法,下面結合具體的實施方式加以解釋:
一種水乳性殺菌化合物,該水乳劑采用以下組份及重量含量的物質為原料:氟環唑10%?80%,乳化劑I %?15%,增稠劑0.1%?5%,防凍劑0.1%?7%,消泡劑0.1%?1%,分散劑0.5%?10%,穩定劑1%?20%,滲透劑O?10%,虱螨脲1%?60% ,消泡劑0.1%?1%,PH調節劑調節PH值為6?8,補水至100%。
【權利要求】
1.一種水乳性殺菌化合物,其特征在于,該水乳劑采用以下組份及重量含量的物質為原料:氟環唑10%?80%,乳化劑1%?15%,增稠劑0.1%?5%,防凍劑0.1%?7%,消泡劑0.1%?1%,分散劑0.5%?10%,穩定劑1%?20%,滲透劑O?10%,虱螨脲I %?60% ,消泡劑0.1%?1%,PH調節劑調節PH值為6?8,補水至100%。
【文檔編號】A01N43/653GK104509540SQ201310447660
【公開日】2015年4月15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27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27日
【發明者】譚明 申請人: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