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脊髓全橫斷損傷模型及其建立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大鼠脊髓全橫斷損傷模型及其建立方法,包括:(1)注射麻醉劑,固定大鼠四肢;(2)備皮,縱行切開背部皮膚,鈍性分離背部皮下組織,暴露相應節段脊柱;(3)行椎板切除術充分暴露脊髓,挑起脊髓,完全橫行截斷;(4)逐層縫合創口、創面消毒、包扎并立刻后腿肌注青霉素;(5)術后護理。與現有大鼠脊髓損傷造模方法相比,本發明所述造模方法從損傷節段的選擇、手術操作方法、所使用器械的選擇以及術后護理都有突破和改進,通過此方法得到的模型具有可靠性高、重復性好、損傷標準一致的特點,對研究脊髓損傷的病理機制以及探討新的治療方案尤為重要。
【專利說明】大鼠脊髓全橫斷損傷模型及其建立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醫療動物的模型【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大鼠脊髓全橫斷損傷模型及其建立方法。
【背景技術】
[0002]脊髓損傷(spinal cord injury)是指由于外界直接或間接因素導致脊髓損傷,在損害的相應節段出現各種運動、感覺和括約肌功能障礙、肌張力異常及病理反射等的相應改變,是目前公認的世界性疑難病之一。脊髓損傷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呈現高發生率、高致殘率、高耗費及低死亡率的特點,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到目前為止,治療并促進脊髓損傷康復的方法主要是靠藥物治療和外科手術治療。由于脊髓損傷疾病的病理復雜,這些方法在不同程度上緩解了脊髓損傷的病理改變,但均未取得令人滿意的臨床療效。
[0003]脊髓損傷后常為兩種損傷機制,一種是原發性脊髓損傷,臨床表現為急性癱瘓,為急性脊髓損傷后,脊髓發生一系列的病理變化,包括出血、水腫、軸突及神經元的壞死和脫髓鞘,以及梗塞和囊腫的形成;另一種為繼發性損傷,為損傷后發生一系列損傷激活的自身破壞過程,如水腫的擴展,能量代謝的改變,兒茶酚胺和興奮性氨基酸的釋放,花生四烯酸、自由基等的產生使神經損傷程度逐漸加重。但實際兩種病變過程相互重疊,難以劃分明確的界限。
[0004]由于脊髓損傷的病理生理機制非常復雜,目前對該機制的認識還不夠深入和透徹,為了探索關于脊髓損傷的新的、有效的治療方式,如干細胞的移植治療,必須進一步研究脊髓損傷所涉及的病理機制及治療方案的修復機制,進而評估治療方案的有效性。這就需要建立一個有效的、可靠性和重復性好的以及損傷標準一致并易于操作推廣的動物模型。
[0005]Allen(1911年)采用重物墜落撞擊脊髓背側,開創脊髓損傷的標準化實驗。但Alien法尚存在一些問題,如挫傷脊髓的瞬間脊髓的側向偏移,導致脊髓損傷不對稱,損傷區大小不恒定。動物的癱瘓程度和持續時間出現較大的差異,從而導致損傷程度難以保持—致。
[0006]脊髓缺血再灌注損傷模型多通過阻斷腹主動脈或經腹膜后左腎動脈下腹主動脈阻斷造成,這種模型存在的不足之處是同時導致了腹腔及下肢等組織的廣泛性缺血損傷,這無疑影響了脊髓損傷及治療后的行為及功能的評估。
[0007]鉗夾壓迫性脊髓損傷模型主要是通過動脈鉗夾壓等壓迫力造成急性或慢性壓迫損傷,例如以動脈瘤夾夾持脊髓,以夾持時間長短和夾持力輕重來制造損傷程度不同的脊髓損傷模型。這種模型的缺點是鉗夾夾持的部位及夾持力大小難以保持一致,從而難以控制和評估。
[0008]綜上所述,建立一種條件可靠性高和重復性好的脊髓損傷模型對于研究脊髓損傷所涉及的病理機制及治療后的修復機制以及對行為功能學的評估有著重要的意義。
【發明內容】
[0009]針對以上不足,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大鼠脊髓全橫斷損傷模型及其建立方法。
[0010]一種大鼠脊髓全橫斷損傷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注射麻醉劑,固定大鼠四肢;
(2)備皮,縱行切開背部皮膚,鈍性分離背部皮下組織,暴露相應節段脊柱;
(3)行椎板切除術充分暴露脊髓,挑起脊髓,完全橫行截斷;
(4)逐層縫合創口、創面消毒、包扎并立刻后腿肌注青霉素;
(5)術后護理。[0011]其中,上述術后護理包括以下步驟:
a.加強營養供給,每天更換墊料;
b.為幫助排尿及恢復排尿反射,每天按摩恥骨聯合區直至大鼠自行排尿;
c.每天清洗大鼠腹部殘尿,吹干后消毒。
[0012]—種優選的大鼠脊髓全橫斷損傷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
(1)腹腔注射水合氯醛麻醉,固定大鼠四肢于板上,水合氯醛質量百分比濃度優選為10%,劑量優選為0.3 ml/100g大鼠體重,大鼠體重優選為250_300g ;
(2)將胸椎對應部位備皮,縱行切開背部皮膚,鈍性分離背部皮下組織,暴露相應節段脊柱;
(3)行椎板切除術充分暴露脊髓,挑起脊髓,完全橫行截斷;
(4)逐層縫合創口、創面以聚維酮碘溶液擦凈消毒、輔以敷料包扎傷口并立刻后腿肌注青霉素,聚維酮碘溶液優選為質量體積百分比為2.5%的聚維酮碘溶液,敷料優選為醫用脫脂紗布;
(5)術后護理;
其中,術后護理步驟包括:
a.加強營養供給,每天更換墊料,墊料一般為天然木屑;
b.每天按摩恥骨聯合區直至大鼠自行排尿;
c.每天用肥皂水清洗大鼠腹部殘尿,吹干后用聚維酮碘溶液擦拭消毒,肥皂水質量體積百分比濃度優選為0.8-2%,聚維酮碘溶液質量體積百分比濃度優選為2.5%。
[0013]上述步驟(3)的椎板切除術是利用乳突牽開器將皮下組織牽開,再用乳突咬骨鉗咬除相應節段椎板,充分暴露相應節段脊髓同時保證硬脊膜的完整,優選的,上述乳突牽開器的長度為14cm、固定式3X4鉤、鈍把;上述乳突咬骨鉗的長度為9cm、槍形、頭寬3mm ;如果椎板切除術中出現小量出血,優選使用沾有冰凍生理鹽水或1:10000腎上腺素稀釋液的無菌棉簽或醫用脫脂紗布壓迫止血;上述步驟(3)中椎板切除術后使用探針挑起脊髓,銳利手術刀片在指定節段完全橫行截斷脊髓。
[0014]由于T5-T6節段棘突有大血管進入脊髓,故損傷T4-T7節段容易引起大出血且不易止血,導致大鼠術中死亡,故步驟(2)和步驟(3)中暴露的相應節段脊柱優選為T8-T11節段,更優選的選取T8-T11節段中的三段,盡量不影響大鼠攝食等日常活動,造模更易成功。步驟(3)中的指定節段優選為相應節段的中點位置,優選為T8-T11節段,進一步優選為T9-T10節段。[0015]其中,術后護理的步驟a的加強營養供給是指在大鼠的飼料中加入牛奶、雞蛋、花生中的一種或多種,由于大鼠行脊髓全橫斷手術后下肢癱瘓導致行動受限,因此,優選將食物和飲水放置在大鼠可及的范圍內。由于大鼠行脊髓全橫斷手術后,導致尿液滁留于膀胱內,因此步驟b優選還包括進行擠壓膀胱被動排尿,膀胱位于恥骨聯合區上方,兩者按摩并行相輔,具體為:手指按住膀胱底,自上而下輕度擠壓,持續至大鼠排尿反射恢復可自行排尿為止。
[0016]由于大鼠行脊髓全橫斷手術后,自橫斷平面以下完全癱瘓,后肢易水腫,導致擦傷及感染,因此,本建模方法還包括d:,將鼠尾兩側各貼一條醫用膠布,懸吊于鼠籠頂部,長度以大鼠后肢不受壓為度,每日解下懸吊3次,每次2小時以便大鼠休息。優選的,在將鼠尾兩側各貼一條醫用膠布之前用溫肥皂水清潔鼠尾后晾干或用吸水紙巾擦干,溫肥皂水優選為 30-37 °C。
[0017]以上方法建立的大鼠脊髓全橫斷損傷模型可應用于研究脊髓損傷所涉及的病理機制及治療后的修復機制和對行為功能學的評估。
[0018]本發明的損傷模型建立方法,雙后肢癱瘓率約為100%,感覺、運動、括約肌功能全部喪失,成功率約為100%,而重力打擊法,鉗壓迫法以及脊髓半橫斷法等,雖能較好的模擬臨床脊髓損傷發生的優點,但是由于本身設計缺陷,導致手術中無法排除人為因素導致的誤差,為模型建立后的評估帶來重重困難,從而無法得到可靠的實驗結果,同時實驗重復性無法得到保障。
[0019]與現有大鼠脊髓損傷造模方法相比,本發明所述的大鼠脊髓全橫斷損傷模型的造模方法從損傷節段的選擇、手術操作方法、所使用的器械的選擇以及術后護理都有所突破和改進,通過此方法得到的大鼠模型具有可靠性高、重復性好、損傷標準一致的特點,對研究脊髓損傷的病理機制以及探討新的治療方案尤為重要。與傳統方法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1、解決了重物墜落撞擊脊髓易發生偏移,髓損傷不對稱,損傷區大小不恒定,癱瘓程度和持續時間出現較大的差異,損傷程度難以保持一致的問題;
2、解決了脊髓缺血再關注損傷模型導致的腹腔及下肢等組織的廣泛性缺血損傷而影響脊髓損傷及治療后的行為及功能評估的問題;
3、解決了鉗夾壓迫性脊髓損傷模型中夾持時間長短和夾持力輕重難以保持一致的問
題;
4、統一了實驗模型損傷的標準,具有可靠性高、重復性好、損傷標準一致的特點;
5、術后完善的護理方案極大地降低了大鼠脊髓損傷后由于尿滁留、營養不良、感染等造成的動物模型死亡比率。
[0020]因此,通過本方法能得到一個標準的、有效的、重復性好、可靠性高的大鼠脊髓損傷模型。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本發明將通過 例子并參照附圖的方式說明,其中:
圖1是實施例3中實驗組的脊髓冰凍切片HE染色結果。
[0022]圖2是實施例3中對照組的脊髓冰凍切片HE染色結果。[0023]圖3是實施例3中實驗組的脊髓冰凍切片免疫組化染色結果。
[0024]圖4是實施例3中對照組的脊髓冰凍切片免疫組化染色結果。
【具體實施方式】
[0025]本說明書中公開的所有特征,或公開的所有方法或過程中的步驟,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驟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組合。
[0026]本說明書(包括任何附加權利要求、摘要和附圖)中公開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別敘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類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換。即,除非特別敘述,每個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類似特征中的一個例子而已。
[0027]實施例1大鼠脊髓全橫斷損傷模型的建模
SD大鼠(Sprague Dawley Rat),雌雄均可,體重250_300g,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將實驗組大鼠按體積質量比0.3 ml/ 100 g大鼠體重進行腹腔注射質量百分比10%的水合氯醛進行麻醉,固定大鼠四肢于兩側有4個釘子的方木板上,將對應胸椎7-12節段備皮后以質量體積百分比2.5%聚維酮碘消毒,縱行切開背部皮膚,切口長度約為4厘米,鈍性分離背部皮下組織,用乳突牽開器(14cm,固定式3 X 4鉤,鈍把)將皮下組織牽開,以乳突咬骨鉗(9cm,槍形,頭寬3mm行椎板切除術充分暴露T9-T11節段脊髓,確保硬脊膜完整的情況下用探針挑起脊髓,用銳利刀片在TlO處徹底橫行截斷脊髓,然后逐層縫合創口,并以醫用脫脂紗布為敷料以防止感染及促進傷口愈合。對照組為假手術組,行椎板切除術前操作與實驗組相同,但不進行脊髓橫斷術。
[0028]之后,在大鼠的飼料中加入牛奶、雞蛋,將食物和飲水放置在大鼠可及的范圍內,每天更換墊料;每天按摩恥骨聯合區直至大鼠可自行排尿,每天先用肥皂水清洗大鼠腹部殘尿,用電吹風機吹干后用聚維酮碘擦拭;將鼠尾兩側各粘貼一條醫用膠布,懸掛于鼠籠頂部,長度以大鼠后肢不受壓為度,每日解下懸吊3次,每次2小時以便大鼠休息即完成實驗組的建模過程,對照組大鼠用于后續測試的對照。
[0029]實施例2實施例1的大鼠脊髓全橫斷損傷模型的運動功能測試 1、方法
1.1觀察實施例1的模型動物的情況
1.2對實施例1的模型動物進行BBB評分
評估大鼠后肢運動功能的恢復情況,將動物放置于平臺上,觀察記錄其后肢的行走及肢體活動。評分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0-7分,評判動物后肢各關節活動,第二部分為8-13分,評判后肢的步態及協調功能,第三部分為14-21分,評判運動中爪的精細動作,三項滿分為21分。具體為:
O分:無可見后肢運動;
1分:一或兩個關節輕微運動,通常為髖和/或膝關節;
2分:一個關節廣泛活動或一個關節廣泛活動且有另一關節輕微活動;
3分:兩個關節廣泛活動;
4分:后肢全部三個關節可輕微活動;
5分:兩個關節輕微活動,第三個關節可廣泛活動;
6分:兩個關節廣泛活動,第三個關節可輕微活動;7分:后肢全部三個關節可廣泛活動;
8分:非承重情況下可以爪掌面著地;
9分:間或爪掌面承重支撐或爪背面承重移動,無爪掌面支撐移動;
10分:偶見爪掌面承重移動;無前后肢協調動作;
11分:可較多的見到掌面承重移動,但無前后肢協調動作;
12分:可較多的見到掌面承重移動,偶見前后肢協調動作;
13分:常見掌面承重移動,可常見前后肢協調動作;
14分:有持續性掌面承重移動和前后肢協調動作;或出現常見的掌面移動,持續型前后肢協調動作,偶有爪背側移動;
15分:持續性掌面移動和持續性前后肢協調動作,前肢前進過程中無或偶有抓地;初接觸時主動爪位置與身體平行;
16分:步態中可見持續性掌面移動和持續性前后肢協調動作,前肢前進過程中常見爪抓地;初接觸時主動爪位置與身體平行,負重轉移后旋轉;
17分:步態中可見持續性掌面移動和持續性前后肢協調動作,前肢前進過程中常見爪抓地;初接觸時和負重轉移后主動爪位置均與身體平行;
18分:步態中可見持續性掌面移動和持續性前后肢協調動作,前肢前進過程中可持續性爪抓地;初接觸時主動爪位置均與身體平行,負重轉移后旋轉;
19分:步態中可見持續性掌面移動和持續性前后肢協調動作,前肢前進過程中可持續性爪抓地;初接觸時和負重轉移后主動爪位置均與身體平行。尾巴有時或總是下垂;
20分:持續性掌面移動,持續性協調步態,足趾持續抓地,初接觸時和負重轉移后主動爪位置均與身體平行,軀干不穩定,尾巴持續翹起;
21分:持續性掌面移動,持續性協調步態,足趾持續抓地,活動過程中主動爪位置始終與身體平行,軀干持續穩定,尾巴持續翹起。
[0030]1.3對實施例1的模型動物進行斜板試驗
總體評估四肢肌力,斜板表面墊以6mm厚的橡膠墊,按大鼠身體軸線與斜板縱軸垂直的方向放置大鼠,逐漸增加斜板與水平面間的角度,直至大鼠剛好可在板上停留5秒,記錄這一角度。每只大鼠測3次,取平均值,所有行為學評估均在單盲情況下進行。
[0031]2、結果
2.1模型動物一般情況觀察
實施例1的實驗組大鼠實施脊髓全橫斷手術麻醉蘇醒后,雙前肢可進行爬行活動,但雙后肢完全不能自主活動,肌力感覺消失。實驗組大鼠術后活動減少,飲食減少。術后護理始于大鼠蘇醒后第2天。第2天部分大鼠出現少量血尿伴有尿滁留現象,第3-7天大部分大鼠出現嚴重血尿和尿滁留且出現部分大鼠出現后肢水腫情況,第7-14天部分大鼠血尿和尿滁留現象逐漸消失,但后肢水腫無明顯改善,采用鼠尾懸吊法后,后肢水腫逐漸改善。第4周尿滁留情況基本消失,排尿基本正常,尿色轉為正常,后肢水腫有所改善。實驗組部分大鼠還出現后肢腳趾脫落情況,后肢肌肉萎縮,大便困難伴硬結等情況。實施例1的對照組大鼠功能正常,后肢肌力正常,大小便正常。
[0032]2.2運動功能測定結果:
實驗組大鼠在術后4周內雖有一定的代償性恢復,但BBB評分顯示均在2分以下;對照組大鼠BBB評分為20-21分,對照組與未損傷大鼠無異。實驗組大鼠斜板實驗肌力測試鼠剛好可在板上停留5秒角度為20-22°,而對照組大鼠為30-34°,對照組與未損傷大鼠差異不顯著。
[0033]3、結論:
模型動物實施脊髓全橫斷手術后,從行為學上分析,其功能喪失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且在同組各個體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即可得到穩定的急性脊髓損傷模型。經特殊護理存活的模型動物則是所需的脊髓全橫斷損傷模型。
[0034]實施例3實施例1的大鼠脊髓全橫斷損傷模型的脊髓組織學變化
1、脊髓標本的制備
實施例1的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取大鼠5只,分別于手術后I周,以質量百分比10%水合氯醛腹腔麻醉后,仰臥固定,剪開胸腔,暴露心臟,自左心室通過靜脈導管快速灌注生理鹽水,待右心耳流出液體基本無色,用質量百分比4%的多聚甲醛灌注固定。30分鐘后分離脊髓組織,取出損傷和相鄰約I厘米的節段。4°C質量百分比4%的多聚甲醛固定24小時,移入質量百分比30%的蔗糖溶液中待其沉入底部,然后行冰凍切片,HE染色(蘇木精-伊紅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厚度為8微米,免疫組織化學為14微米。
[0035]2、脊髓冰凍切片HE染色結果
實驗組大鼠可見脊髓完全橫斷且有瘢痕形成。4周后,取實驗組和對照組大鼠脊髓行HE染色,實驗組HE染色顯示整個損傷去接穗斷端灰白質界限不清,排列紊亂,灰質中膠質細胞增多,脊髓大部分壞死,被纖維組織替代,神經元數量明顯減少、固縮形成空洞,如圖1所示。而對照組大鼠橫切HE染色顯示脊髓結構完整,灰白質界限清晰,如圖2所示。
[0036]3、脊髓冰凍切片免疫組化染色結果
因白介素-1和免疫應答及炎癥反應息息相關,是T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及自然殺傷細胞的激活因子。因此我們測定了實驗組大鼠急性期(術后1-7天)脊髓炎癥反應情況。取術后I周實驗組大鼠14微米冰凍切片行IL-1 β免疫組化染色。與未損傷大鼠脊髓切片相比,實驗組免疫組化染色顯示IL-1 β表達為陽性,且在灰質區集中,如圖3所示,對照組IL-1 β表達為陰性或為弱陽性,如圖4所示。
[0037]4、結論:
模型動物實施脊髓全橫斷手術后,從組織學上分析,實驗組相對于假手術對照組而言,發生了嚴重的病理變化,如灰白質界限不清,排列紊亂;神經元固縮,膠質細胞及纖維組織增生明顯;并發生了嚴重的炎癥反應,而僅咬除椎板的假手術對照組未出現類似病理變化,說明實驗組術后得到的模型動物即為所需的脊髓全橫斷模型。
[0038]實施例4關于脊髓損傷模型建立的死亡率的對比
申請人:比較了幾種常見大鼠脊髓損傷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重力打擊法、鉗壓迫法、脊髓半橫斷法、不進行術后護理的本發明的全橫斷模型建立方法、以及本發明的全橫斷模型建立方法。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
表1:各建模方法的死亡率結果
【權利要求】
1.一種大鼠脊髓全橫斷損傷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注射麻醉劑,固定大鼠四肢; (2)備皮,縱行切開背部皮膚,鈍性分離背部皮下組織,暴露相應節段脊柱; (3)行椎板切除術充分暴露脊髓,挑起脊髓,完全橫行截斷; (4)逐層縫合創口、創面消毒、包扎并立刻后腿肌注青霉素; (5)術后護理。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大鼠脊髓全橫斷損傷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5)的術后護理包括以下步驟: a.加強營養供給,每天更換墊料; b.每天按摩恥骨聯合區直至大鼠自行排尿; c.每天清洗大鼠腹部殘尿,吹干后消毒。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大鼠脊髓全橫斷損傷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腹腔注射水合氯醛麻醉,固定大鼠四肢于板上,水合氯醛質量百分比濃度優選為10%,劑量優選為0.3 ml/ 100 g大鼠體重,大鼠體重優選為250_300g ; (2)將胸椎對應部位備皮,縱行切開 背部皮膚,鈍性分離背部皮下組織,暴露相應節段脊柱; (3)行椎板切除術充分暴露脊髓,挑起脊髓,完全橫行截斷; (4)逐層縫合創口、創面以聚維酮碘溶液擦凈消毒、輔以敷料包扎傷口并立刻后腿肌注青霉素,聚維酮碘溶液優選為質量體積百分比為2.5%的聚維酮碘溶液,敷料優選為醫用脫脂紗布; (5)術后護理; 所述步驟(5)的術后護理步驟包括: a.加強營養供給,每天更換墊料; b.每天按摩恥骨聯合區直至大鼠自行排尿; c.每天用肥皂水清洗大鼠腹部殘尿,吹干后用聚維酮碘溶液擦拭消毒,聚維酮碘溶液優選為質量體積百分比為2.5%的聚維酮碘溶液。
4.如權利要求1-3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一種大鼠脊髓全橫斷損傷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的椎板切除術是利用乳突牽開器將皮下組織牽開,再用乳突咬骨鉗咬除相應節段椎板,充分暴露相應節段脊髓同時保證硬脊膜的完整,優選的,所述乳突牽開器的長度為14cm、固定式3X4鉤、鈍把;所述乳突咬骨鉗的長度為9cm、槍形、頭寬3mm。
5.如權利要求4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一種大鼠脊髓全橫斷損傷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中使用探針挑起脊髓,銳利手術刀片在指定節段完全橫行截斷脊髓。
6.如權利要求5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一種大鼠脊髓全橫斷損傷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和步驟(3)的相應節段脊柱為T8-T11節段,所述步驟(3)的指定節段為T8-T11節段,優選為相應節段的中點位置。
7.如權利要求1-3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一種大鼠脊髓全橫斷損傷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當椎板切除術中出現小量出血時,使用沾有冰凍生理鹽水或1:10000腎上腺素稀釋液的無菌棉簽或紗布壓迫止血。
8.如權利要求2-3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一種大鼠脊髓全橫斷損傷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a的加強營養供給是指在大鼠的飼料中加入牛奶、雞蛋、花生中的一種或多種,將食物和飲水放置在大鼠可及的范圍內;所述步驟b進一步包括手指按住膀胱底,自上而下輕度擠壓,持續至大鼠排尿反射恢復可自行排尿為止。
9.如權利要求2-3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一種大鼠脊髓全橫斷損傷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d:將鼠尾兩側各貼一條醫用膠布,懸吊于鼠籠頂部,長度以大鼠后肢不受壓為度,每日解下懸吊3次,每次2小時以便大鼠休息,優選的,在將鼠尾兩側各貼一條醫用膠布之前用溫肥皂水清潔鼠尾后晾干或用吸水紙巾擦干。
10.一種大鼠脊髓全橫斷損傷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鼠脊髓全橫斷損傷模型是通過權利要求1-9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建立而得。
【文檔編號】A61D1/00GK103505301SQ201310471323
【公開日】2014年1月15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11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11日
【發明者】田衛東, 郭維華, 楊超, 李星翰, 孫亮 申請人:四川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