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大粒種子穴盤育苗播種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農業機械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大粒種子穴盤育苗播種裝置。該穴盤育苗播種裝置包括機架及設置在機架上的排種器、播種驅動機構、輸送帶、輸送驅動機構和控制器,排種器設置在機架上部,由播種驅動機構驅動工作,輸送帶位于排種器的下方,輸送帶由輸送驅動機構驅動,輸送帶上的穴盤經過排種器下方時與排種器的排種口相應,輸送驅動機構和播種驅動機構均與控制器相連,在控制器的控制下,排種器和輸送帶協同工作,輸送帶上的穴盤準確到達排種器排種口下方時,排種器將種子排出,使種子準確落入穴盤中,這種排種方式對外形較大,粒種較重的種子針對性比較強,且在控制器的控制下,位于輸送帶上的穴盤定位也準確,可將誤差控制在很小的范圍內。
【專利說明】一種大粒種子穴盤育苗播種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農業機械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大粒種子穴盤育苗播種裝置。
【背景技術】
[0002]育苗播種環節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隨著作物需求量的不斷提高,種植面積也在逐年擴大,傳統的人工點播的方法工作效率低,點播的位置也不能保證一致,使得出苗后參差不齊,此外,人工成本的不斷提高也拉高了育苗生產的整體成本,不再適用新形勢的發展。而穴盤育苗可以保護幼苗的根系、提高成活率以及增加產量,并且具有防災害、不受季節限制等優點,對蔬菜和糧食獲得早熟、高產和優產具有重要意義。
[0003]現有育苗播種機械多采用負壓氣吸式播種和穴盤步進式播種,其利用吸嘴將種子吸住,然后進行播種動作。但是,由于育苗種類的增加和種子的差異性,對于外形尺寸較大、粒重較重的大粒種子,如玉米、大豆以及包衣丸粒化后較大的種子,氣吸式播種設備在使用時存在真空吸力不足以將種子吸住的問題,無法完成播種,所以這種播種方式對大粒種子有一定的局限性。
[0004]現有的穴盤步進播種設備,存在穴盤播種定位誤差大、不準確的問題。例如,現有穴盤步進播種設備中有利用氣缸推爪機構作用于穴盤,其通過氣缸的活塞運動,借助推爪推動穴盤步進,穴盤在慣性的作用下發生滑移,這種方式使得穴盤定位不準確,導致種子落到穴孔之外。
[0005]因此,針對以上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大粒種子穴盤育苗播種裝置。
【發明內容】
[0006](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0007]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大粒種子穴盤育苗播種裝置以解決現有育苗播種設備對大粒種子難以適用及穴盤定位不準確的問題。
[0008](二)技術方案
[0009]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大粒種子穴盤育苗播種裝置,其包括機架及設置在機架上的排種器、播種驅動機構、輸送帶、輸送驅動機構和控制器,排種器設置在機架的上部,且與播種驅動機構相連,輸送帶位于排種器的下方,輸送帶上的穴盤經過排種器下方時與排種器的排種口相應,輸送帶與輸送驅動機構相連,輸送驅動機構和播種驅動機構均與控制器相連。
[0010]其中,排種器的排種口連接有導種管,輸送帶上的穴盤經過排種器下方時與導種管的排種口相應。
[0011]其中,排種器采用勺輪式排種器。
[0012]其中,播種驅動機構包括主動軸、主動鏈輪、從動鏈輪和播種驅動電機,主動軸與排種器的轉軸相平行地設置在機架上,主動鏈輪設置在主動軸上,從動鏈輪設置在排種器的轉軸上,主動鏈輪和從動鏈輪相對應設置,且通過鏈條連接,主動軸的一端與播種驅動電機相連,該播種驅動電機與控制器相連。
[0013]其中,多排排種器依次并列設置在機架上,靠近主動軸的一排排種器的轉軸上設置兩個從動鏈輪,其中一個從動鏈輪與主動鏈輪通過鏈條連接,另一個從動鏈輪與其余各排排種器的轉軸上的從動鏈輪通過鏈條連接。
[0014]其中,多排排種器依次并列設置在機架上,遠離主動軸的一排排種器的轉軸一端設置一個從動鏈輪,其余各排排種器的轉軸一端設置兩個從動鏈輪,每排排種器轉軸上的一個從動鏈輪與相鄰一排排種器轉軸上的一個從動鏈輪通過鏈條相連,靠近主動軸的一排排種器的轉軸上的一個從動鏈輪與主動鏈輪通過鏈條相連。
[0015]其中,排種器和輸送帶之間設置一條與排種器的轉軸平行的固定橫板,每個排種器的導種管固定在該固定橫板上。
[0016]其中,機架上位于輸送帶的一側設置有穴盤定位傳感器,該穴盤定位傳感器與經過排種器下方的穴盤相應,且與控制器相連接。
[0017]其中,輸送驅動機構包括設置在機架上的主動滾軸、從動滾軸及輸送驅動電機,輸送帶設置在主動滾軸和從動滾軸上,主動滾軸的一端與輸送驅動電機相連接,輸送驅動電機與控制器相連接。
[0018]其中,主動滾軸包括同步帶輪段和光軸段,從動滾軸包括與主動滾軸的同步帶輪段相應的凹槽段及光軸段,輸送帶包括平帶和貼接在平帶內面的同步帶,同步帶內面具有齒,該同步帶與主動滾軸的同步帶輪段相嚙合,且與從動滾軸的凹槽段相配合。
[0019](三)有益效果
[0020]本發明的上述技術方案具有如下優點:本發明提供的大粒種子穴盤育苗播種裝置中,排種器設置在機架的上部,由播種驅動機構驅動工作,輸送帶位于排種器的下方,輸送帶由輸送驅動機構驅動,輸送帶上的穴盤經過排種器下方時與排種器的排種口相應,輸送驅動機構和播種驅動機構均與控制器相連,在控制器的控制下,排種器和輸送帶協同工作,輸送帶上的穴盤準確到達排種器排種口下方時,排種器將種子排出,使種子準確落入穴盤中,這種排種方式對外形較大,粒種較重的種子針對性比較強,且在控制器的控制下,位于輸送帶上的穴盤定位也準確,可將誤差控制在很小的范圍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穴盤育苗播種裝置的立體結構圖;
[0022]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穴盤育苗播種裝置的主視圖;
[0023]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穴盤育苗播種裝置的俯視圖;
[0024]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穴盤育苗播種裝置的側視圖;
[0025]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穴盤育苗播種裝置中主動滾軸的立體結構圖;
[0026]圖6是本發明實施例穴盤育苗播種裝置中輸送帶的結構示意圖;
[0027]圖7是本發明實施例穴盤育苗播種裝置中從動滾軸的立體結構圖。
[0028]圖中,1:機架;2:排種器;3:播種驅動機構;4:輸送帶;5:輸送驅動機構;6:控制器;7:導種管;8:固定橫板;9:穴盤;10:轉軸;11:穴盤定位傳感器;31:主動軸;32:主動鏈輪;33:從動鏈輪;34:播種驅動電機;41:平帶;42:同步帶;51:主動滾軸;52:從動滾軸;53:輸送驅動電機;511:同步帶輪段;521:凹槽段。【具體實施方式】
[0029]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發明,但不用來限制本發明的范圍。
[0030]如圖1和圖2所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穴盤9育苗播種裝置包括機架I及設置在機架I上的兩排排種器2、播種驅動機構3、輸送帶4、輸送驅動機構5和控制器6 ;兩排排種器2設置在機架I的上部,且與播種驅動機構3相連,由播種驅動機構3驅動排種;輸送帶4位于排種器2的下方,輸送帶4上的穴盤9經過排種器2下方時與排種器2的排種口相應以將種子排至穴盤9中,為了將種子更準確地排至穴盤9中,排種器2的排種口可連接導種管7,輸送帶4上的穴盤9經過排種器2下方時與導種管7的排種口相應,排種器2和輸送帶4之間設置一條與排種器2的轉軸10平行的固定橫板8,排種器2的導種管7固定在該固定橫板8上;輸送帶4與輸送驅動機構5相連,輸送驅動機構5和播種驅動機構3均與控制器6相連。
[0031]這樣,在控制器6的控制下,輸送驅動機構5驅動輸送帶4工作,輸送帶4將位于其上的穴盤9輸送至排料器的下方,然后播種驅動機構3驅動排種器2工作,排種器2將種子排出,從排種器2排出的種子經過導種管7的導向,準確落入穴盤9中,完成播種,通過排種器2可以將較大尺寸和粒重的種子排出,使種子準確落入穴盤9中,對大粒種子適用范圍廣,在控制器6的控制下,位于輸送帶4上的穴盤9定位也準確,可將誤差控制在很小的范圍內。其中,為了盡量減小整機體積,將排種器2分為兩排固定安裝于機架I上;導種管7的兩端與排種器2的排種口和固定橫板8相連接,用于排種后種子的導向,固定橫板8上開有供導種管7的排種口插入的孔,開孔位置與穴盤9穴孔尺寸相對應,可保證出導種管7排種口出來的種子準確落入穴孔。
[0032]進一步地,排種器2采用常規的勺輪式排種器,該排種器2包括圓形的外殼、導種輪、隔板、勺輪和護殼,隔板、勺輪和護殼位于外殼和護殼對接形成的圓形腔體中,勺輪位于圓形腔體中靠近護殼的位置,導種輪位于圓形腔體中靠近外殼的位置,隔板設置在導種輪和勺輪之間,護殼上設置有種子通 道,隔板的的邊緣具有缺口,導種輪邊緣均布有多個槽孔,勺輪邊緣均布多個勺孔,轉軸10穿過勺輪、隔板、導種輪和外殼的中心,勺輪和導種輪由轉軸10驅動。種子通過護殼上的種子通道放置于護殼內,待勺輪轉動時將種子S入勺孔內,在勺孔轉到接近隔板的缺口時,勺孔內多余的種子落回護殼內,剩余的一粒種子在轉到隔板缺口處掉入導種輪對應的槽孔內,種子隨導種輪轉動到外殼的排種口時,種子排出。
[0033]進一步地,如圖3和圖4所示,播種驅動機構3包括主動軸31、主動鏈輪32、從動鏈輪33和播種驅動電機34,主動軸31與排種器2的轉軸10相平行地設置在機架I上,主動鏈輪32設置在主動軸31上,從動鏈輪33設置在排種器2的轉軸10上,主動鏈輪32和從動鏈輪33相對應設置,且通過鏈條連接,主動軸31的一端與播種驅動電機34相連,該播種驅動電機34與控制器6相連。其中,播種驅動電機34選用步進電機。
[0034]具體地,每排排種器2上包括三個排種器2,各排種器具有相應的轉軸,在主動軸上相應地設置有三個主動鏈輪32,遠離主動軸31的一排排種器2的轉軸10 —端設置一個從動鏈輪33,靠近主動軸31的一排排種器2的轉軸10上設置兩個并列的從動鏈輪33,其中一個從動鏈輪33與主動鏈輪32通過鏈條相連,另一個從動鏈輪33和遠離主動軸31的一排排種器2轉軸10上的從動鏈輪33相連。在播種驅動電機34的驅動下,主動軸31轉動帶動主動鏈輪32轉動,進而主動鏈輪32帶動從動鏈輪33轉動,從動鏈輪33帶動排種器2的轉軸10轉動,實現排種器2的排種。
[0035]當然,可以在機架I上設置三排或更多排排種器2,遠離主動軸31的一排排種器2的轉軸10 —端設置一個從動鏈輪33,其余各排排種器2的轉軸10 —端設置兩個從動鏈輪33,每排排種器2轉軸10上的一個從動鏈輪33與相鄰一排排種器2轉軸10上的一個從動鏈輪33通過鏈條相連,在主動鏈輪32的驅動下,各排排種器2通過其上的從動鏈輪33依次傳動。通過設置更多的排種器2可以將多粒種子同時下排到穴盤9的多個穴孔中,提高了排種效率。
[0036]當然,可以只在靠近主動軸31的一排排種器2的轉軸10上設置兩個從動鏈輪33,其余各排排種器的轉軸上設置一個從動鏈輪33,靠近主動軸31的一排排種器2的轉軸10上的一個從動鏈輪33與主動鏈輪32通過鏈條連接,另一個從動鏈輪33與其余各排排種器2的轉軸上的從動鏈輪33只通過一條鏈條連接。
[0037]優選地,機架I上位于輸送帶4的一側設置有穴盤定位傳感器11,該穴盤定位傳感器11與經過排種器2下方的穴盤9相應,且與控制器6相連接。通過定位傳感器可實時檢測穴盤9的位置,并將該信息傳遞至控制器6,控制器6從而可準確控制輸送帶4的傳輸速度和排種器2的排種時間,實現穴盤9準確定位。
[0038]具體地,如圖1所示,輸送驅動機構5包括設置在機架I上的主動滾軸51、從動滾軸52及輸送驅動電機53,輸送帶4設置在主動滾軸51和從動滾軸52上,主動滾軸51的一端與輸送驅動電機53相連接,輸送驅動電機53與控制器6相連接。在輸送驅動電機53的驅動下,主動滾軸51轉動,進而實現輸送帶4的傳輸。其中,輸送驅動電機53選用步進電機。`
[0039]進一步地,如圖5、圖6和圖7所示,主動滾軸51和從動滾軸52通過軸承設置在機架I上,主動滾軸51包括同步帶輪段511和光軸段,從動滾軸52包括與主動滾軸51的同步帶輪段511相應的凹槽段521及光軸段,輸送帶4包括平帶41和貼接在平帶41內面的同步帶42,同步帶42內面具有齒,該同步帶42與主動滾軸51的同步帶輪段511相嚙合,且與從動滾軸52的凹槽段521相配合。從動滾軸52設置與同步帶42輪相應的凹槽段521,以防止其與輸送帶4內面的同步帶42發生干涉。其中,同步帶輪段511位于主動滾軸51的中部,凹槽段521位于從動滾軸52的中部。在輸送帶4傳輸穴盤9的過程中,輸送帶4的同步帶42與主動滾軸51的同步帶42輪相嚙合,防止了輸送帶4與主動滾軸51和從動滾軸52之間的打滑,提高了穴盤9定位的準確性。
[0040]本發明特別適用于外形尺寸較大和粒種較重的大粒種子,如玉米、黃豆等。
[0041]本發明的工作過程為:首先,輸送帶4將穴盤9輸送至穴盤定位傳感器11的位置,即播種工位,穴盤定位傳感器11將穴盤9的位置信息傳遞給控制器6,控制器6控制輸送驅動電機53,使穴盤9輸送帶4停止傳輸;然后,播種驅動機構3收到控制器6的指令開始運行,排種器2進而轉過一定角度,完成一次排種,種子通過導種管7下落到穴盤9的穴孔內;通過控制器6控制輸送驅動電機53,穴盤9在輸送帶4的拖動下,步進一排穴孔的距離,播種驅動機構3再次運行,進行一次排種;排種器2按控制器6的控制程序依次作業,直至完成整個穴盤9的播種,待下一個穴盤9到達播種工位,開始循環作業。[0042]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穴盤9育苗播種裝置在控制器6的控制下,輸送驅動機構5驅動輸送帶4工作,輸送帶4將位于其上的穴盤9輸送至排料器的下方,然后播種驅動機構3驅動排種器2工作,排種器2將種子排出,準確落入穴盤9中,完成播種,通過排種器2可以將較大尺寸和粒重的種子排出,使種子準確落入穴盤9中,這種排種方式對大粒種子針對性比較強,在控制器6的控制下,位于輸送帶4上的穴盤9定位也準確,可將誤差控制在很小的范圍內;在機架I上設置多排排種器2,提高了排種效率;通過輸送帶4的同步帶42與主動滾軸51的同步帶42輪相嚙合,防止了輸送帶4與主動滾軸51和從動滾軸52之間的打滑,提高了穴盤9定位的準確性。
[0043]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型,這些改進和變型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大粒種子穴盤育苗播種裝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機架(1)及設置在機架(1)上的排種器(2)、播種驅動機構(3)、輸送帶(4)、輸送驅動機構(5)和控制器(6),排種器(2)設置在機架(1)的上部,且與播種驅動機構(3)相連,輸送帶(4)位于排種器(2)的下方,輸送帶(4)上的穴盤(9)經過排種器(2)下方時與排種器(2)的排種口相應,輸送帶(4)與輸送驅動機構(5)相連,輸送驅動機構(5)和播種驅動機構(3)均與控制器(6)相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穴盤育苗播種裝置,其特征在于:排種器(2)的排種口連接有導種管(7),輸送帶(4)上的穴盤(9)經過排種器(2)下方時與導種管(7)的排種口相應。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穴盤育苗播種裝置,其特征在于:排種器(2)采用勺輪式排種器。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穴盤育苗播種裝置,其特征在于:播種驅動機構(3)包括主動軸(31)、主動鏈輪(32 )、從動鏈輪(33 )和播種驅動電機(34),主動軸(31)與排種器(2 )的轉軸(10)相平行地設置在機架(1)上,主動鏈輪(32)設置在主動軸(31)上,從動鏈輪(33)設置在排種器(2)的轉軸(10)上,主動鏈輪(32)和從動鏈輪(33)相對應設置,且通過鏈條連接,主動軸(31)的一端與播種驅動電機(34)相連,該播種驅動電機(34)與控制器(6)相連。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穴盤育苗播種裝置,其特征在于:多排排種器(2)依次并列設置在機架(1)上,靠近主動軸(31)的一排排種器(2 )的轉軸(10 )上設置兩個從動鏈輪(33 ),其中一個從動鏈輪(33 )與主動鏈輪(32 )通過鏈條連接,另一個從動鏈輪(33 )與其余各排排種器(2)的轉軸上的從動鏈輪(33)通過鏈條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穴盤育苗播種裝置,其特征在于:多排排種器(2)依次并列設置在機架(1)上,遠離主動軸(31)的一排排種器(2 )的轉軸(10 ) —端設置一個從動鏈輪(33),其余各排排種器(2)的`轉軸(10) —端設置兩個從動鏈輪(33),每排排種器(2)轉軸(10)上的一個從動鏈輪(33)與相鄰一排排種器(2)轉軸(10)上的一個從動鏈輪(33)通過鏈條相連,靠近主動軸(31)的一排排種器(2)的轉軸(10)上的一個從動鏈輪(33)與主動鏈輪(32)通過鏈條相連。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穴盤育苗播種裝置,其特征在于:排種器(2)和輸送帶(4)之間設置一條與排種器(2)的轉軸(10)平行的固定橫板(8),每個排種器(2)的導種管(7)固定在該固定橫板(8)上。
8.根據權利要求1-7任一項所述的穴盤育苗播種裝置,其特征在于:機架(1)上位于輸送帶(4 )的一側設置有穴盤定位傳感器(11),該穴盤定位傳感器(11)與經過排種器(2 )下方的穴盤(9)相應,且與控制器(6)相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1-7任一項所述的穴盤育苗播種裝置,其特征在于:輸送驅動機構(5)包括設置在機架(1)上的主動滾軸(51)、從動滾軸(52)及輸送驅動電機(53),輸送帶(4)設置在主動滾軸(51)和從動滾軸(52)上,主動滾軸(51)的一端與輸送驅動電機(53)相連接,輸送驅動電機(53 )與控制器(6 )相連接。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穴盤育苗播種裝置,其特征在于:主動滾軸(51)包括同步帶輪段(511)和光軸段,從動滾軸(52 )包括與主動滾軸(51)的同步帶輪段(511)相應的凹槽段(521)及光軸段,輸送帶(4)包括平帶(41)和貼接在平帶(41)內面的同步帶(42),同步帶(42 )內面具有齒,該同步帶(42 )與主動滾軸(51)的同步帶輪段(511)相嚙合,且與從動滾軸(52)的凹槽段(521) 相配合。
【文檔編號】A01C7/18GK103548455SQ201310527085
【公開日】2014年2月5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30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30日
【發明者】王秀, 范鵬飛, 馬偉, 馮青春, 鄒偉, 王松林, 姜凱 申請人:北京農業智能裝備技術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