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吡唑醚菌酯與已唑醇復配的殺菌劑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吡唑醚菌酯與已唑醇復配的殺菌劑及其制備方法,它涉及農藥【技術領域】,重量百分比配方為吡唑醚菌酯0.1%-20%、已唑醇0.1%-40%、潤濕分散劑2-8%、防凍劑1%-5%、增稠劑0.1%-2%、消泡劑0.1%-0.5%、結晶抑制劑0.1%-2%,防腐劑0.1%-0.4%。先將助劑和水按比例混合,經高速剪切混合均勻,再加入吡唑醚菌酯和已唑醇混合,在砂磨機中研磨2~3小時,使粒徑均在2-3微米以下,控制砂磨溫度低于45度。它結合了吡唑醚菌酯和已唑醇單劑產品的優點,它制劑以水代替有機溶劑,生產使用安全,成本低。
【專利說明】—種吡唑醚菌酯與已唑醇復配的殺菌劑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農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吡唑醚菌酯與已唑醇復配的殺菌劑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吡唑醚菌酯為新型廣譜殺菌劑。作用機理是線粒體呼吸抑制劑,即通過在細胞色素bcl合成中阻止電子轉移。具有保護、治療、葉片滲透傳導作用。吡唑醚菌酯乳油經田間藥效試驗結果表明對黃瓜白粉病、霜霉病和香蕉黑星病、葉斑病有較好的防治效果。防治黃瓜白粉病、霜霉病的用藥量為有效成分75~150g/hm2。加水稀釋后于發病初期均勻噴霧,一般噴藥3~4次,間隔7d噴I次藥。防治香蕉黑星病、葉斑病的有效成分濃度為83.3-250mg/kg (稀釋倍數為1000-3000倍),于發病初期開始噴霧,一般噴藥3次,間隔IOd噴I次藥。噴藥次數視病情而定。對黃瓜、香蕉安全,未見藥害發生。但目前吡唑醚菌酯登記的主要產品是250克/升吡唑醚菌酯乳油(B ASF),使用大量的有機溶劑對環境存在較大的影響,不符合農藥制劑的發展趨勢。已唑醇,是一種具有保護和治療作用的內吸性三唑類殺菌劑,可被根、莖、葉部吸收,并能很快地在植物株體內向上傳導,防治子囊菌,擔子菌和半知菌引起的病害,特別是對小麥全蝕病、白粉病、銹病、根腐病,水稻紋枯病,香蕉葉斑病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0003]目前登記的已唑醇單劑主要有乳油,微乳劑,水分散粒劑,懸浮劑,未見有與吡唑醚菌酯復配的懸浮劑產品。
【發明內容】
:
[0004]本發明的目的是提 供一種吡唑醚菌酯與已唑醇復配的殺菌劑及其制備方法,它結合了吡唑醚菌酯和已唑醇單劑產品的優點,提供一種增效顯著,并具有明顯增產作用的復配殺菌劑懸浮劑,它制劑以水代替有機溶劑,生產使用安全,成本低。
[0005]為了解決【背景技術】所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它的重量百分比配方組成為吡唑醚菌酯0.1%-20%、已唑醇0.1%_40%、潤濕分散劑2-8%、防凍劑1%_5%、增稠劑0.1%-2%、消泡劑0.1%-0.5%、結晶抑制劑0.1%-2%,防腐劑0.1%_0.4%。
[0006]所述的吡唑醚菌酯與已唑醇復配的殺菌劑懸浮劑的制備方法及生產步驟為:先將助劑和水按比例混合,經高速剪切混合均勻,再加入吡唑醚菌酯和已唑醇混合,在砂磨機中研磨2~3小時,使粒徑均在2-3微米以下,控制砂磨溫度低于45度。
[0007]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它結合了吡唑醚菌酯和已唑醇單劑產品的優點,提供一種增效顯著,并具有明顯增產作用的復配殺菌劑懸浮劑,它制劑以水代替有機溶劑,生產使用安全,成本低。
[0008]【具體實施方式】一:本【具體實施方式】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它的重量百分比配方組成為:吡唑醚菌酯20%,已唑醇30%,潤濕分散劑8%,防凍劑4%,增稠劑0.65%,消泡劑0.4%,結晶抑制劑2%,防腐劑0.2%。[0009]所述的結晶抑制劑為一種高分子嵌段共聚物。
[0010]所述的吡唑醚菌酯與已唑醇復配的殺菌劑懸浮劑的制備方法及生產步驟為:先將助劑和水按比例混合,經高速剪切混合均勻,再加入吡唑醚菌酯和已唑醇混合,在砂磨機中研磨2~3小時,使粒徑均在2-3微米以下,控制砂磨溫度低于45度。
[0011]本【具體實施方式】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它結合了吡唑醚菌酯和已唑醇單劑產品的優點,提供一種增效顯著,并具有明顯增產作用的復配殺菌劑懸浮劑,它制劑以水代替有機溶劑,生產使用安全,成本低。
[0012]【具體實施方式】二:本【具體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一的不同之處在于它的重量百分比配方組成為:吡唑醚菌酯10%,已唑醇30%,潤濕分散劑6%,防凍劑4%,增稠劑0.65%,消泡劑0.4%,結晶抑制劑1.5%,防腐劑0.2%,其中結晶抑制劑為一種高分子嵌段共聚物;它的制備方法及步驟與【具體實施方式】一相同。
[0013]【具體實施方式】三:本【具體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一的不同之處在于它的重量百分比配方組成為:吡唑醚菌酯4%,已唑醇20%,潤濕分散劑5%,防凍劑4%,增稠劑1.7%,消泡劑0.4%,結晶抑制劑1%,其中結晶抑制劑為一種高分子嵌段共聚物;它的制備方法及步驟與【具體實施方式】一相同。
實施例:
[0014]試驗共施藥一次,對照區噴等量清水。配藥時,先用少量水將藥劑充分溶解后,再加入適量水進行全株均勻噴霧。噴藥時均采用機動噴霧器,工作壓力為2.0~2.3kg/cm2,噴頭孔徑1.2mm。小區噴液量按675升/公頃施用,將藥液均勻的噴施到作物葉正、反兩面。以藥液濕潤葉片,不下滴為度。
[0015]試驗地設在浙江,選發病程度中等的稻田為試驗地,土壤肥力中等,排灌方便。采用雙直線取樣法,每小區取5點,每點查5穴,調查時每株固定中部2片葉片進行定點檢查。
[0016]按照水稻紋枯病分級標準來`分級,記錄總株數、病株數、病情嚴重度,計算病株率、病情指數和防效。
[0017]水稻紋枯病分級標準為:
[0018]O級:全株無病;
[0019]I級:第4葉片及其以下各葉鞘、葉片發病(以劍葉為第I片葉);
[0020]3級:第3葉片及其以下各葉鞘、葉片發病;
[0021]5級:第2葉片及其以下各葉鞘、葉片發病;
[0022]7級:劍葉葉片及其以下各葉鞘、葉片發病;
[0023]9級:全株發病,提早枯死。
[0024]9級:病斑病面積占整個葉面積50%以上。
[0025]試驗共調查3次,即藥前病情指數調查,藥后9天防效調查,藥后20天防效調查。
[0026]藥效計算方法:病株率)=病株數/調查總株數X 100
[0027]病情指數=Σ (各級病株數X相對級數值)/(調查總株數X9) X 100
[0028]防治效果) =〔1_(空白對照區藥前病情指數X處理區藥后病情指數)/(空白對照區藥后病情指數X處理區藥前病情指數)〕XlOO
[0029]試驗結果及分析各處理防治水稻紋枯病的效果見表1。
【權利要求】
1.一種吡唑醚菌酯與已唑醇復配的殺菌劑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的重量百分比配方組成為吡唑醚菌酯0.1%-20%、已唑醇0.1%_40%、潤濕分散劑2-8%、防凍劑1%_5%、增稠劑0.1%-2%、消泡劑0.1%-0.5%、結晶抑制劑0.1%-2%,防腐劑0.1%-0.4%。
2.一種吡唑醚菌酯與已唑醇復配的殺菌劑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的制備方法及生產步驟為:先將助劑和水按比例混合,經高速剪切混合均勻,再加入吡唑醚菌酯和已唑醇混合,在砂磨機中研磨2~3小時,使粒徑均在2-3微米以下,控制砂磨溫度低于45度。
【文檔編號】A01N25/04GK103548858SQ201310544701
【公開日】2014年2月5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6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6日
【發明者】宋海友, 張兵 申請人:南京南農農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