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促進流動沙丘快速生態恢復的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植物-機械復合型沙障設計方法——一種促進流動沙丘快速生態恢復的方法。本方法主要由布設樣線、草方格沙障鋪設、植物活體沙障栽植、植物活體沙障直播等技術組成。設計原理是:先鋪設草方格沙障,使流沙得以固定,同時栽植和直播植物活體沙障,植物沙障可在機械沙障失效后繼續起到防風固沙的作用,綜合固沙效果良好。利用該方法解決了過去高寒區高大流動沙丘治理難度大、植被難以恢復、流沙難以固定的難題,為防治嚴重沙質荒漠化地探索出了一種生態恢復新模式,是高寒區流動沙丘快速生態恢復方法。
【專利說明】一種促進流動沙丘快速生態恢復的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專利屬于防沙治沙【技術領域】,涉及高寒區流動沙丘態恢復方法,具體是一種利用機械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結合方法促行流動沙丘快速生態恢復方法。
技術背景
[0002]近年來,在全球氣候變化、過度放牧、鼠害肆虐和人為干擾等多種因素的疊加影響下,高寒區土地沙化從零星分布向局部集中連片發展,呈現迅速擴展態勢,使區域生態功能受到顯著影響。雖然在干旱區流動沙丘治理技術很成熟,但受高寒區特殊的環境條件影響,很難直接應用。機械沙障可在短期內將流動沙丘完全固定,但是,如果不采取生物措施,沙丘有可能在3?4年內復活,而生物措施固定流沙,初期效果緩慢,有時甚至難以實現。采用機械沙障有效控制風蝕將沙丘先固定,然后實施生物措施。目前這種機械與生物相結合的流動沙丘快速生態恢復技術是類似高寒區立地條件下治理流動沙丘的最佳模式。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從上述目的出發,提供一種投入資金少、操作方法簡單、而且能有效治理流動沙丘和促進裸沙植被快速恢復的方法。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通過以下措施來實現的:
一種促進流動沙丘快速生態恢復的方法,由樣線布設、草方格沙障鋪設、植物活體沙障栽植和植物活體沙障直播等步驟組成,其特征是:
(1)、對沙丘全面按照ImXl m沙障規格進行樣線布設,即沿沙丘等高線方向劃緯線樣線,垂直沙丘等高線方向劃經線樣線;先從沙丘頂部到底部由上而下做水平的緯線,再做垂直的經線;依次向下作業,確保沙障規范、整齊、符合規格;
(2)、施工時先對緯線樣線進行施工,然后再對經線樣線施工,從沙丘上部往下按高低或材料堆放遠近順序施工,以便于材料運送,或避免施工人員不慎踩踏鋪設完好的沙障;
(3)、將麥草或垂穗披堿草垂直平鋪于經緯樣線上,同時在經緯樣線交叉部位放置麥草或垂穗披堿草,組成完整閉合的方格,避免在接口處形成風蝕,由此形成草方格型沙障(I);沙障由主帶和副帶縱橫交織而成,主帶與主風向垂直,副帶與主風向平行;主帶鋪設麥秸均勻厚度3 cnT4 cm,副帶鋪設麥稻均勻厚度2 cnT3 cm ;麥稻用量5 000 kg/hm2 ;
(4)、鋪好麥草或垂穗披堿草后,將方型鐵鍬放在麥稻中央并用力下壓,使麥稻兩端翅起,麥秸中間部位壓入流沙中,并注意不要用力過猛壓斷麥秸;麥秸中間部位入沙深度10cnTl5 cm;同時麥秸兩端翹起部分高出沙面15 cnT20 cm,再用鐵鍬刮沙墉埋基部加固,由此完成麥秸沙障鋪設任務;
所述的一種促進流動沙丘快速生態恢復的方法,其特征是:在緊靠草方格主帶內側栽植山生柳或沙棘灌木(2),副帶栽植具鱗水柏枝或白沙蒿等灌木(3),主帶株距為50 cm,副帶株距為100 cm,設置多道網格狀植物帶。
[0004]所述的一種促進流動沙丘快速生態恢復的方法,其特征是:在草方格內垂直主風向采用開溝條播方式播種適合當地生境條件生長的多年生鄉土草本植物,如垂穗披堿草或沙生冰草(4);播種量:垂穗披堿草為15.7 kg/hm2 ;沙生冰草為18.4 kg/hm2 ;溝寬20 cm,溝深10 cm,均勻撒播上種子后踩實,實現開溝、播種、覆土一次完成,由此完成植物活體沙
障直播。
[0005]依次類推,完成整個沙障施工鋪設任務。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6]圖1是本發明所設計的“促進流動沙丘快速生態恢復方法”的設計圖 圖中:
I 麵*誦.........草方格沙障;
2半為山生柳、沙棘;
3ψ為具鱗水柏枝、白沙蒿;
4?==?為垂穗披堿草、沙生冰草。
【具體實施方式】
[0007]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的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08]將沙障材料堆放在施工地附近。并按照I mXl m沙障規格進行放線,其中垂直沙丘等高線方向為經線樣線,沿沙丘等高線方向為緯線樣線。
[0009]具體施工時先對緯線樣線進行施工,然后再對經線樣線施工,并將沙障材料堆放在施工地附近,從沙丘上部往下按高低或材料堆放遠近順序施工,以便于材料運送,或避免施工人員不慎踩踏鋪設完好的沙障。
[0010]將麥草或垂穗披堿草垂直平鋪于經緯樣線上,同時在經緯樣線交叉部位也要放置麥草或垂穗披堿草,組成完整閉合的方格,避免在接口處形成風蝕,由此形成草方格型沙障
(2)。沙障由主帶和副帶縱橫交織而成,主帶與主風向垂直,副帶與主風向平行。主帶鋪設麥稻均勻厚度3 cnT4 cm,副帶鋪設麥稻厚度稍薄,均勻厚度2 cnT3 cm。麥稻用量5 000kg/hm2 (即每米沙障用草0.25 kg左右)。
[0011]按照要求鋪好麥草或垂穗披堿草后,將方型鐵鍬放在麥稻中央并用力下壓,使麥秸兩端翹起,麥秸中間部位壓入流沙中,并注意不要用力過猛壓斷麥秸。麥秸中間部位入沙深度10 cnTl5 cm,同時麥秸兩端翹起部分高出沙面15 cnT20 cm,再用鐵鍬刮沙墉埋基部加固,由此完成麥秸沙障鋪設任務。
[0012]再緊靠草方格主帶內側栽植山生柳、沙棘灌木(I),副帶栽植具鱗水柏枝、白沙蒿等灌木(3),主帶株距為50 cm,副帶株距為100 cm,設置多道網格狀植物帶,由此完成植物活體沙障栽植任務。
[0013]最后在草方格內垂直主風向采用開溝條播方式播種適合當地生境條件生長的多年生鄉土草本植物,如垂穗披堿草、沙生冰草(4),播種量:垂穗披堿草為15.7 kg/hm2、沙生冰草為18.4 kg/hm2,溝寬20 cm,溝深10 cm,均勻撒播上種子后踩實,實現開溝、播種、覆土一次完成。由此完成植物活體沙障直播任務。 [0014] 依次類推,完成整個沙障施工鋪設任務。
【權利要求】
1.一種促進流動沙丘快速生態恢復的方法,由樣線布設、草方格沙障鋪設、植物活體沙障栽植和植物活體沙障直播等步驟組成,其特征是: (1)、對沙丘全面按照ImXl m沙障規格進行樣線布設,即沿沙丘等高線方向劃緯線樣線,垂直沙丘等高線方向劃經線樣線;先從沙丘頂部到底部由上而下做水平的緯線,再做垂直的經線;依次向下作業,確保沙障規范、整齊、符合規格; (2)、施工時先對緯線樣線進行施工,然后再對經線樣線施工,從沙丘上部往下按高低或材料堆放遠近順序施工,以便于材料運送,或避免施工人員不慎踩踏鋪設完好的沙障; (3)、將麥草或垂穗披堿草垂直平鋪于經緯樣線上,同時在經緯樣線交叉部位放置麥草或垂穗披堿草,組成完整閉合的方格,避免在接口處形成風蝕,由此形成草方格型沙障(I);沙障由主帶和副帶縱橫交織而成,主帶與主風向垂直,副帶與主風向平行;主帶鋪設麥秸均勻厚度3 cnT4 cm,副帶鋪設麥稻均勻厚度2 cnT3 cm ;麥稻用量5 OOO kg/hm2 ; (4)、鋪好麥草或垂穗披堿草后,將方型鐵鍬放在麥稻中央并用力下壓,使麥稻兩端翅起,麥秸中間部位壓入流沙中,并注意不要用力過猛壓斷麥秸;麥秸中間部位入沙深度10cnTl5 cm;同時麥秸兩端翹起部分高出沙面15 cnT20 cm,再用鐵鍬刮沙墉埋基部加固,由此完成麥秸沙障鋪設任務。
2.根據權力要求I所述的一種促進流動沙丘快速生態恢復的方法,其特征是:在緊靠草方格主帶內側栽植山生柳或沙棘灌木(2),副帶栽植具鱗水柏枝或白沙蒿等灌木(3),主帶株距為50 cm,副帶株距為100 cm,設置多道網格狀植物帶。
3.根據權力要求I所述的一種促進流動沙丘快速生態恢復的方法,其特征是:在草方格內垂直主風向采用開溝條播方式播種適合當地生境條件生長的多年生鄉土草本植物,如垂穗披堿草或沙生冰草(4);播種量:垂穗披堿草為15.7 kg/hm2 ;沙生冰草為18.4 kg/hm2 ;溝寬20 cm,溝深10 cm,均勻撒播上種子后踩實,實現開溝、播種、覆土一次完成,由此完成植物活體沙障直播。
【文檔編號】A01G1/00GK103556618SQ201310598913
【公開日】2014年2月5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5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25日
【發明者】陳文業, 李廣宇, 趙明, 孫飛達, 魏強, 朱麗, 王芳, 張繼強, 劉振恒, 邴丹琿, 劉冬皓 申請人:甘肅省林業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