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海中華倒刺鲃人工繁殖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了程海中華倒刺鲃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是來源于程海湖的中華倒刺鲃親魚在程海湖水質條件下馴養池,馴養池內種植水草和設置石塊,用流水刺激親魚,使親魚到水草和設置石塊上產卵,魚卵放入孵化池內孵化,幼苗孵化出來3~4天后開始投喂食物,幼苗培育2周后,放入魚苗池,養殖密度為每畝3~5萬尾,魚苗培育到3~5厘米后放入池塘養殖,養殖密度為每畝2000~6000尾,保持水的容氧量,人工制造浪花。使用本發明,程海中華倒刺鲃受精率可達70%以上,孵化成活率可達50%以上,通過人工繁殖可以使程海湖中華倒刺鲃進行規模化生產。
【專利說明】程海中華倒刺鈀人工繁殖方法【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程海湖中華倒刺鈀人工繁殖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程海湖是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之一,位于云南省麗江市永勝中部,湖內的中華倒刺鈀以其獨特的品質、鮮美的風味享譽周邊地區。近年來,隨著沿湖居民和企業的增多,給程海湖的水源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嚴重威脅著杞麓鯉的生長環境,再加上外來物種大量吞食其魚卵,導致程海湖內的中華倒刺鈀大量銳減,中華倒刺鈀瀕臨滅絕,加強程海湖中華倒刺鈀的保護也勢在必行。但是由于程海湖中華倒刺鈀的生理習性受外界自然環境的影響較大,目前尚無人工繁殖程海中華倒刺鈀成功的報道。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程海湖中華倒刺鈀人工繁殖方法。
[0004]本發明包括親魚來源、親魚的馴養、繁殖、孵化、魚苗培育,成魚養殖,其特征在于:
1、親魚來源:來源于程海湖的中華倒刺鈀;
2、親魚的馴養:親魚放到親魚馴養池中,馴養池的水按程海湖水和山泉按質量比1:
0.2~0.4比例混和,水的pH值為7.5~9,水溫為18~28°C,在池塘內設有石塊石洞造成自然浪花;
3、繁殖:在馴養池內種植水草和設置石塊,用流水刺激親魚,使親魚到石塊或水草上產卵;沒有在馴養池中產卵的親魚,進行`藥物催產,催產后按雄雌2:1比例放入另一池塘中,池塘水溫保持在18~26°C,水深在0.5~I米之間,池塘內種植水草和設置石塊,經藥物催產后未產卵的剩余親魚用人工受精法繁殖;
4、孵化:魚卵放入孵化池內,孵化水溫為18~26°C,水深為30~80厘米,水流速度為5~8米/分鐘,水體的容氧量為4~8mg / L ;
5、魚苗的培育:幼苗孵化出來3~4天后開始投喂食物,一日投喂5~8次,保持水體內水的流動和水溶氧量達到8~10mg/L,幼苗培育2周后,放入魚苗池,養殖密度為每畝3~5萬尾;
6、成魚養殖:魚苗培育到3~5厘米后放入池塘養殖,池塘水溫為14~28°C,水深為I~3米,水質pH值為7.5~9,養殖密度為每畝2000~6000尾,保持水的容氧量,人工制
造浪花。
[0005]使用本發明,程海中華倒刺鈀受精率可達70%以上,孵化成活率可達50%以上,通過人工繁殖可以使程海湖中華倒刺鈀進行規模化生產。
[0006]【具體實施方式】
1、親魚來源:來源于程海湖的中華倒刺鈀。
[0007]2、親魚的馴養:親魚放到親魚馴養池中,馴養池的水按程海湖水和山泉按質量比1:0.3比例混和,水的pH值為7.5~8,水溫為20~25°C,在池塘內設有石塊石洞造成自
然浪花。
[0008]3、繁殖:在馴養池內種植水草和設置石塊,用流水刺激親魚,使親魚到石塊或水草上產卵;沒有在馴養池中產卵的親魚,進行藥物催產,催產后按雄雌2:1比例放入另一池塘中,池塘水溫保持在20~25°C,水深在0.5~I米之間,池塘內種植水草和設置石塊,經藥物催產后未產卵的剩余親魚用人工受精法繁殖。
[0009]4、孵化:魚卵放入孵化池內,孵化水溫為20~25°C,水深為30~80厘米,水流速度為5~8米/分鐘,水體的容氧量為8~IOmg / L0
[0010]5、魚苗的培育:幼苗孵化出來3~4天后開始投喂食物,一日投喂5~8次,保持水體內水的流動和水溶氧量達到8~10mg/L,幼苗培育2周后,放入魚苗池,養殖密度為每畝3~5萬尾。
[0011]6、 成魚養殖:魚苗培育到3~5厘米后放入池塘養殖,池塘水溫為18~26°C,水深為I~3米,水質pH值為7.5~8,養殖密度為每畝2000~6000尾,保持水的容氧量,人工制造浪花。
【權利要求】
1.一種程海中華倒刺鈀人工繁殖方法,包括親魚來源、親魚的馴養、繁殖、孵化、魚苗培育,成魚養殖,其特征在于: (1)親魚來源:來源于程海湖的中華倒刺鈀; (2)親魚的馴養:親魚放到親魚馴養池中,馴養池的水按程海湖水和山泉按質量比1:·0.2~0.4比例混和,水的pH值為7.5~9,水溫為18~28°C,在池塘內設有石塊石洞造成自然浪花; (3)繁殖:在馴養池內種植水草和設置石塊,用流水刺激親魚,使親魚到石塊或水草上產卵;沒有在馴養池中產卵的親魚,進行藥物催產,催產后按雄雌2:1比例放入另一池塘中,池塘水溫保持在18~26°C,水深在0.5~I米之間,池塘內種植水草和設置石塊,經藥物催產后未產卵的剩余親魚用人工受精法繁殖; (4)孵化:魚卵放入孵化池內,孵化水溫為18~26°C,水深為30~80厘米,水流速度為5~8米/分鐘,水體的容氧量為4~8mg / L ; (5)魚苗的培育:幼苗孵化出來3~4天后開始投喂食物,一日投喂5~8次,保持水體內水的流動和水溶氧量達到8~10mg/L,幼苗培育2周后,放入魚苗池,養殖密度為每畝3~5萬尾; (6)成魚養殖:魚苗培育到3~5厘米后放入池塘養殖,池塘水溫為14~28°C,水深為1~3米,水質pH值為7.5~9,養殖密度為每畝2000~6000尾,保持水的容氧量,人工制造浪花。
【文檔編號】A01K61/00GK103583441SQ201310600530
【公開日】2014年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5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25日
【發明者】蘇學敏, 白文明, 芮亞明 申請人:永勝創意工貿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