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栝樓剪藤打頂栽培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栝樓剪藤打頂栽培方法。本發明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在8月25日至9月10日期間,剪去栝樓植株的藤蔓的頂端。9月份是栝樓植物頂端優勢比較顯著的時期,8月份開花掛果的大量的幼果坐果后得不到陽光的照射,9月底-10月初采摘時達不到基本成熟的要求。本發明中通過去除頂端優勢,使栝樓的果實能夠獲得充足的營養,并得到足夠的陽光照射,可使早期掛果的果實在采收期間果皮轉變為淡黃色或黃色,并可使8月份掛果的果實的果皮表面有白粉甚至轉變成淡黃色或黃色。本發明操作簡便,可以使新鮮栝樓果實加工出來的瓜蔞的產量提高,同時提高了瓜蔞的成熟度,具有重大的應用價值。
【專利說明】一種栝樓剪藤打頂栽培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栝樓栽培【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栝樓剪藤打頂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0002]葫蘆科括樓屬植物括樓(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的干燥成熟果實為常用中藥瓜萎?!吨腥A人民共和國藥典》要求“秋季果實成熟時,連果梗剪下,至通風處陰干”?!吨兴幋筠o典》具體描述為“果皮表面有白粉并為淡黃色時采收,連果柄剪下,編連成串,堆積屋內2-3天,再掛于陰涼通風處晾干”。[0003]栝樓為多年生藤本植物,開花掛果持續時間長。河北、河南、山東、山西、江蘇、浙江、安徽等地為我國的主要瓜萎產區,從5月初到8月底有連綿4個多月的掛果期,一般于9月底到10月初進行一次性采摘并進行后熟加工。8月份之前(不含8月份)開花掛果的栝樓果實,10月份采摘時可以達到“表面有白粉”、“果皮淡黃色”的要求,經通風處陰干的后熟加工處理,可以得到干燥的成熟果實,達到具焦糖氣的程度,滿足藥用瓜萎的質量要求。8月份及8月份之后開花掛果的栝樓果實,10月初采摘時達不到“表面有白粉”、“果皮淡黃色”的外觀要求,而且即使經過陰干的后熟過程,果皮外觀仍然嚴重皺縮,果瓤和種子均為白色,種子中沒有成熟的果仁,俗稱“癟籽”或“白籽白瓤”,果實也達不到成熟的要求,滿足不了瓜萎為栝樓成熟果實的藥材基本要求。并且,8月份及8月份之后開花掛果的栝樓果實經后熟加工后,干燥的果實的縱徑、橫徑、單果重、總糖含量、還原糖含量等體現質量的指標均明顯下降,與8月份之前開花掛果的栝樓果實體現出顯著性的差異[孫文,巢志茂,王淳,吳曉毅,楊保成,譚志高:不同掛果期瓜萎的糖分與質量相關性研究,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3,20 (4):57-59]。
[0004]另外,在河北大部分地區,尤其是安國市一帶,栽培的栝樓大多是“麥茬栝樓”。前一年的栝樓果實收獲后,通常要翻地種植小麥,位于地層淺表的栝樓根會被翻地的機械切斷受損。小麥成熟后,往往離地一尺多高收割麥穗,這時,較早生長出來的栝樓藤苗會被小麥收割機割斷,并受到人為的踩踏,使早期的幼苗受到損傷。留下的麥茬雖然可以任由栝樓爬藤生長、開花、結果,但栝樓的生長比較緩慢,開花較晚,掛果較遲,大部分的栝樓都要到8月份才能開花和掛果。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栝樓剪藤打頂栽培方法。
[0006]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栝樓植株剪藤打頂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在8月25日至9月10日期間,剪去栝樓植株的藤蔓的頂端。
[0007]所述“剪去栝樓植株的藤蔓的頂端”的方法具體如下:對于已掛果的栝樓藤蔓,在距離果實至少I米的部位減去藤蔓的頂端,保留下來的藤蔓具有5-10片綠葉。
[0008]所述方法還可包括如下步驟:在8月25日至9月10日期間,剪去沒有掛果的栝樓藤蔓。[0009]所述方法中,種植栝樓的田地可為麥茬地,但不限于麥茬地。
[0010]所述方法適用的地域具體為:北緯31° -45°。所述方法適用的地域具體為:北緯37.5° -41°。所述方法適用的地域具體為:北緯33° -37.5°。所述方法適用的地域具體為:東經73° -東經123°。所述方法適用的地域具體為:東經110° -東經123°。
[0011]所述方法適用的地域具體可為河北省(東經113° 04’-119° 53’,北緯36。01,-42。37’)、山西省(東經 110° 14,-114。33’,北緯 34。34,-40。43’)、山東省(東經 114。19’-122。43’,北緯 34。22’-38。23’)、河南省(東經 110。21,-116。39’,北緯 31° 23’-36° 22’)、新疆省(東經 73° 41' -96° 18',北緯 34° 22' -49° 33')的烏魯木齊市以南(含烏魯木齊市)或陜西省(東經105° 29' -111° 15',北緯31。42' -39。35')。烏魯木齊市(東經86° 37' -88。58,北緯 42° 45' -44。08')。所述方法適用的地域更具體可為河北安國市(東經115.3°,北緯38.41° )或河南安陽市(東經114.35°,北緯36.1° )的管轄范圍內。
[0012]河北、河南、山東、山西、江蘇、浙江、安徽等地為我國的主要瓜萎產區。
[0013]對于北京和河北區域來說(河北省安國市為典型代表,包括山西省大同市、河北省秦皇島市等;北緯37.5° -41° ),栽培的栝樓大多是“麥茬栝樓”,即使搭架、田間管理做得好,栝樓植株基本上也得到8月份才能大量地開花掛果。
[0014]對于河南、山東和山西區域來說(河南省安陽為典型代表,包括山東的濟南市、泰山市、濟寧市,山西的侯馬市、運城市等地;北緯33° -37.5° ),該區域的開花掛果與田間管理有較大的關系,一般在7月份和8月份開花掛果,田間管理不好的話開花掛果就晚到8月份。
[0015]就現象來說,掛果后能曬到太陽的果實就能較快地成熟,不能曬到太陽的果實成熟就慢。剪藤、打頂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果實能曬到太陽,同時去掉了頂端優勢,讓營養能夠更多地提供給果實。
[0016]9月份是栝樓植物頂端優勢比較顯著的時期,8月份開花掛果的大量的幼果坐果后得不到陽光的照射,9月底-10月初采摘時達不到基本成熟的要求,進行長期的后熟處理后雖然也能得到干燥的果實,經干燥后獲得的干燥品的重量一般為新鮮果實重量的14.6%-16.6%,且其中的種子大部分不能成熟甚至完全不能成熟,由此造成了中藥瓜萎的產量不高,瓜萎的質量也明顯下降,嚴重影響了臨床療效。本發明中通過去除頂端優勢,使栝樓的果實能夠獲得充足的營養,并得到足夠的陽光照射,可使早期掛果的果實在采收期間果皮轉變為黃色,并可使8月份掛果的果實的果皮表面有白粉甚至轉變成淡黃色或黃色,經后熟加工后獲得的干燥品的重量可以達到新鮮果實重量的17.6%-19.4%,果實中絕大多數種子能夠得到成熟,達到了提高瓜萎產量和質量的目的。本發明操作簡便,可以使新鮮栝樓果實加工出來的瓜萎的產量提高15%-35%,同時提高了瓜萎的成熟度,顯著降低了白籽白瓤的不成熟栝樓果實的比例,從而提高了瓜萎的質量,具有重大的應用價值。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以下的實施例便于更好地理解本發明,但并不限定本發明。下述實施例中的實驗方法,如無特殊說明,均為常規方法。
[0018]實施例1、在瓜萎產區(河北的安國市)進行實驗[0019]在現有瓜萎產區(河北的安國市,麥茬栝樓田)進行實驗,設置6組處理(每組處理包括3塊試驗田,每塊試驗田至少3分地;第一組至第三組為實驗組,第一組的3塊試驗田種植I年生栝樓,第二組的3塊試驗田種植2年生栝樓,第三組的3塊試驗田種植3年生栝樓;第四組至第六組為對照組:第四組的3塊試驗田種植I年生栝樓,第五組的3塊試驗田種植2年生栝樓,第六組的3塊試驗田種植3年生栝樓),各個試驗田均按現有栽培栝樓的方法進行田間管理,不同之處僅在于第一組至第三組增加本發明的剪藤打頂操作。
[0020]本發明的剪藤打頂操作方法為:在8月25日至9月10日期間:對于已掛果的栝樓藤蔓,在距離最頂端的果實至少I米的部位減去藤蔓的頂端,保留下來的藤蔓具有5-10片綠葉;剪去沒有掛果的栝樓藤蔓。
[0021]對照組(10月I日,采摘前):藤蔓生長旺盛,果實在藤蔓的掩蓋下幾乎看不出來,且果實與藤蔓均為青綠色,很難見到“表面有白粉”和“果皮淡黃色或黃色”的果實。10月I日進行采摘,第四組、第五組和第六組的畝產鮮果量分別為820kg、1220kg和1410kg。鮮果按照傳統的干燥方式加工(連果柄剪下,編連成串,堆積屋內2-3天,然后掛于陰涼通風處晾干),第四組、第五組和第六組的畝產干果量分別為120kg (干鮮比為:1:6.8)、190kg (干鮮比為:1:6.4)和230kg (干鮮比為:1/6.1)。按“干果重量/鮮果重量X 100%”的公式,計算干鮮果重量百分比分別為14.6%、15.6%和16.3%。在所有獲得的干果中,75%左右存在果實干癟、外果皮嚴重皺縮、色澤灰暗、種子不成熟、瓤輕脆色灰白無粘性、無焦糖氣的問題,不能達到瓜萎藥材的質量要求。定量數據均為3塊試驗田的平均值。
[0022]實驗組(10月I日,采摘前):可以觀察到藤蔓生長得到了抑制、葉的數量稀疏、大部分果實暴 露在田間,可以見到大約一半稍多的果實呈淡黃色或黃色,約四分之一的果實滿足“表面有白粉”的外觀要求,只有大約五分之一的果實呈青綠色。10月I日進行采摘,第一組、第二組和第三組的畝產鮮果量分別為860kg、1270kg和1470kg。鮮果按照傳統的干燥方式加工(連果柄剪下,編連成串,堆積屋內2-3天,然后掛于陰涼通風處晾干),第一組、第二組和第三組的畝產干果量分別為160kg (干鮮比為:1/5.4),240kg (干鮮比為:1/5.3)、285kg (干鮮比為:1/5.2)。按“干果重量/鮮果重量X 100%”的公式,計算干鮮果重量百分比分別為18.6%、18.9%和19.4%。在所有獲得的干果中,95%左右為成熟果實,達到了瓜萎藥材合格的質量要求(果實飽滿、皺縮程度較輕;果皮黃色;果瓤具粘性、呈焦糖色,有焦糖氣;種子成熟、飽滿,灰褐色,有飽滿的種仁)。定量數據均為3塊試驗田的平均值。
[0023]按照“(實驗組干果重量-對照組干果重量)/對照組干果重量X 100%”的公式,計算栝樓干燥果實的畝產量提高率,分別為33.3%,26.3%和23.9%。
[0024]實施例2、在瓜萎產區(河南安陽市)進行實驗
[0025]在現有瓜萎產區(河南安陽市,非麥茬栝樓田)進行實驗,設置6組處理(每組處理包括3塊試驗田,每塊試驗田至少3分地;第一組至第三組為實驗組,第一組的3塊試驗田種植I年生栝樓,第二組的3塊試驗田種植2年生栝樓,第三組的3塊試驗田種植3年生栝樓;第四組至第六組為對照組:第四組的3塊試驗田種植I年生栝樓,第五組的3塊試驗田種植2年生栝樓,第六組的3塊試驗田種植3年生栝樓),各個試驗田均按現有栽培栝樓的方法進行田間管理,不同之處僅在于第一組至第三組增加本發明的剪藤打頂操作。
[0026]本發明的剪藤打頂操作方法為:在8月25日至9月10日期間:對于已掛果的栝樓藤蔓,在距離最頂端的果實至少I米的部位減去藤蔓的頂端,保留下來的藤蔓具有5-10片綠葉;剪去沒有掛果的栝樓藤蔓。
[0027]對照組(10月I日,采摘前):藤蔓生長旺盛,果實在藤蔓和網架下,由于果實與藤蔓均為青綠色,從藤蔓上面幾乎看不出來果實來,但是,在網架內可以見到一些“表面有白粉”和“果皮淡黃色或黃色”的果實,這種達到外觀要求的果實可以達到20%左右。10月I日進行采摘,第四組、第五組和第六組的畝產鮮果量分別為820kg、1510kg和2210kg。鮮果按照傳統的干燥方式加工(連果柄剪下,編連成串,堆積屋內2-3天,然后掛于陰涼通風處晾干),第四組、第五組和第六組的畝產干果量分別為130kg (干鮮比為:1:6.3)、245kg (干鮮比為:1:6.2)和355kg (干鮮比為:1:6.2)。按“干果重量/鮮果重量X 100%”的公式,計算干鮮果重量百分比分別為15.9%、16.2%和16.1%。在所有獲得的干果中,30%左右存在果實干癟、外果皮嚴重皺縮、色澤灰暗、種子不成熟、瓤輕脆色灰白無粘性、無焦糖味的問題,不能達到瓜萎中藥材的質量要求。
[0028]實驗組(10月I日,采摘前):可以觀察到藤蔓生長得到了抑制、葉的數量稀疏、果實一個個懸掛在網架上,可謂碩果累累,可以見到四分之三的果實呈淡黃色或黃色,四分之一的果實滿足“表面有白粉”的外觀要求,很少見到青綠色的果實。10月I日進行采摘,第一組、第二組和第三組的畝產鮮果量分別為850kg、1550kg和2250kg。鮮果按照傳統的干燥方式加工(連果柄剪下,編連成串,堆積屋內2-3天,然后掛于陰涼通風處晾干),第一組、第二組和第三組的畝產干果量分別為150kg (干鮮比為:1/5.7),290kg (干鮮比為:1/5.3)、430kg (干鮮比為:1/5.2)。按“干果重量/鮮果重量X 100%”的公式,計算干鮮果重量百分比分別為17.6%、18.7%和19.1%。在所有獲得的干果中,95%以上為成熟果實,達到了瓜萎藥材合格的質量要求(果實飽滿、皺縮程度較輕;果皮黃色;果瓤具粘性、呈焦糖色,有焦糖氣;種子成熟、飽滿,灰褐色,有飽滿的種仁)。
[0029]按照“(實驗組干果重量-對照組干果重量)/對照組干果重量X 100%”的公式,計算栝樓干燥果實的畝產量·提高率,分別為15.4%、18.4%和21.1%。
【權利要求】
1.一種栝樓植株打頂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在8月25日至9月10日期間,剪去栝樓植株的藤蔓的頂端。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去栝樓植株的藤蔓的頂端”的方法如下:對于已掛果的栝樓藤蔓,在距離果實至少I米的部位減去藤蔓的頂端,保留下來的藤曼具有5_10片綠葉。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還包括如下步驟:在8月25日至9月10日期間,剪去沒有掛果的栝樓藤蔓。
4.如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中,種植栝樓的田地為麥巷地。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適用的地域如下:北緯37.5° -41°。
6.如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適用的地域如下:北緯33。-37.5°。`
【文檔編號】A01G1/00GK103650864SQ201310651981
【公開日】2014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5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5日
【發明者】巢志茂, 吳曉毅, 孫文, 王淳, 劉海萍, 譚志高, 王躍宗 申請人: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