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肥料培育無公害淡水魚的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有機肥料培育無公害淡水魚的方法,1)堆草;寬50cm、長4—6m,并略高于水面,青草在3天后即逐漸腐爛,水色逐漸轉肥,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持續4—5天d后,水色轉淡時,再施第2次,用量4500kg/h·m2左右。2)投喂:魚苗下塘后,根據不同魚苗使用不同的培育方法。有機肥料培育充分利用了水里的浮游生物,餌料對于淡水魚更有營養,通常經過15—20d的飼養,魚苗可長到3-5cm。一般培養1萬尾需要大草200—300kg,成本低。
【專利說明】有機肥料培育無公害淡水魚的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水產養殖【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有機肥料培育無公害淡水魚的方法。【背景技術】
[0002]無公害淡水魚養殖技術是提高水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上競爭力的出入證,其魚苗培育更是十分重要。不同飼養方法各地不一,有豆漿培育法、有機肥培育法、無機肥料培育法以及豆漿肥料混合培育法等。各種培育法各有利弊。目前大多采取有機肥料培育方法,先在池中堆慪有機糞肥,魚苗下池后,或潑豆漿,或潑堆肥汁,或潑化肥,或潑草漿。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有機肥料培育無公害淡水魚的方法。
[0004]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有機肥料培育無公害淡水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I)堆草;寬50cm、長4-6m,并略高于水面,青草在3天后即逐漸腐爛,水色逐漸轉肥,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持續4一5天d后,水色轉淡時,再施第2次,用量4500kg / h ^m2左右。魚苗放養后視水質肥瘦再酌量堆放大草,大草堆好后根據水色情況經常翻動,以加速肥水作用;2)投喂。魚苗下塘后,根據不同魚苗使用不同的培育方法:a、鰱魚苗下池前1-2天,投放大草2000-3000kg / h ? m2,以后每隔2_3天投放草;b、草魚苗下池后每3天投放大草I次,每次投放2000-3000kg / h.m2,從第3天開始每天還要加投花生餅22-30kg / h
[0005]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有機肥料培育充分利用了水里的浮游生物,餌料對于淡水魚更有營養,通常經 過15-20d的飼養,魚苗可長到3-5cm。一般培養I萬尾需要大草200-300kg,成本低。
【具體實施方式】
[0006]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解釋說明。
[0007]有機肥料培育無公害淡水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I)堆草;寬50cm、長4一6m,并略高于水面,青草在3天后即逐漸腐爛,水色逐漸轉肥,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持續4-5天d后,水色轉淡時,再施第2次,用量4500kg / h ^m2左右。魚苗放養后視水質肥瘦再酌量堆放大草,大草堆好后根據水色情況經常翻動,以加速肥水作用;2)投喂。魚苗下塘后,根據不同魚苗使用不同的培育方法:a、鰱魚苗下池前1-2天,投放大草2000-3000kg / h ^2,以后每隔2-3天投放草;b、草魚苗下池后每3天投放大草I次,每次投放2000-3000kg / h -m2,從第3天開始每天還要加投花生餅22-30kg / h ? m2。
[0008]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披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及其發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有機肥料培育無公害淡水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I)堆草;寬50cm、長4-6m,并略高于水面,青草在3天后即逐漸腐爛,水色逐漸轉肥,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持續4一5天d后,水色轉淡時,再施第2次,用量4500kg / h ^m2左右。魚苗放養后視水質肥瘦再酌量堆放大草,大草堆好后根據水色情況經常翻動,以加速肥水作用;2)投喂。魚苗下塘后,根據不同魚苗使用不同的培育方法: a、鰱魚苗下池前1-2天,投放大草2000-3000kg/ h ? m2,以后每隔2_3天投放草; b、草魚苗下池后每3天投放大草I次,每次投放2000-3000kg/ h ? m2,從第3天開始每天還要加投花生 餅22-30kg / h ? m2。
【文檔編號】A23K1/18GK103782934SQ201310658833
【公開日】2014年5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30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30日
【發明者】萬洪轉 申請人:萬洪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