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態混凝土專用營養基質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植生生態混凝土專用植物營養基質,其原料成分包括有機堆肥、草炭土、木粉、花生殼、高效吸水樹脂、中草藥營養劑、堿性中和劑和水。通過添加了高吸水樹脂、堿性中和劑和中草藥營養劑,使植生生態混凝土具有了吸水、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結構等功能,并解決了混凝土堿性太大,不適宜大多數植物生長的難題。
【專利說明】植物生態混凝土專用營養基質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生態修復工程【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新型的植物生態混凝土專用營
養基質。
【背景技術】
[0002]混凝土具有原料豐富、價格低廉、工藝簡單的特點,是當代最主要的土木工程原料
之一 O
[0003]河岸護坡指的是為防止河岸邊坡受沖刷,在坡面上所做的各種鋪砌和栽植的統稱。河岸護坡工程分為傳統邊坡工程和生態護坡工程,但是這兩種護坡工程都不可避免的需要混凝土。
[0004]但在實際的工程施工中,由于混凝土中缺少植物生長所營養和水分,pH值約13,堿性太大,以及施工地域土壤墑情復雜,最終造成植物成活率低,無法達到邊坡綠化、生態恢復的效果。
[0005]植生生態混凝土是一種有著連續空隙的多孔混凝土,水與空氣能夠很容易通過或存在于其連續通道內,且有較高的強度和較好的耐久性,還能象土壤一樣種植多種植物,像凈水器一樣處理污水,像盆景一樣美化環境。是近年來廣泛應用的新型護坡防護材料,在防止河道堤岸水力侵蝕、土壤流失的同時,可達到邊坡生態修復、景觀綠化的功效。 [0006]植生生態混凝土與普通混凝土在結構層上的不同在于普通混凝土總是設法減少空隙率,以使其密實,達到高強度和耐久性的目的,而植生生態混凝土通過選擇特殊級配的集料和凝膠材料,在力學性能能滿足工程使用要求的同時,仍能實現其結構多孔且連續的特點,使其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透氣性,使植物在植生生態混凝土中生長,從而營造生物多樣性的環境。
[0007]對于生態混凝土的研究,國外多為孔洞型或敷設式的,如韓國自然與環境株式會社開發研制的類似混凝土花盆般的孔洞型植生生態混凝土塊,用于生態型河川建設。該會社還研制了一種植生生態混凝土磚,其基本結構為隨機多孔型植生生態混凝土,但其成型設備投資大,構件邊緣強度低,易破損;孔隙率低,貫通性不好,植物生長環境差,只能憑借表面覆蓋較厚土層種草。
[0008]我國目前有關生態混凝土的研究工作剛剛起步,與國外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因此,開展此方面研究對縮短我國與國際先進研究水平之間的差距,對我國保護自然生態環境,保持生物的多樣性,保護水資源等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0009]在植生生態混凝土的實際工程應用中,體現出諸多導致最終綠化效果差的弊端:①植物生長過程中缺少營養,根系無法穿過混凝土孔隙扎根土壤,②天氣干旱缺水導致種子發芽率低,③混凝土堿性偏高,導致植物的根端發黃或壞死,葉子失綠,達不到綠化效果。經過查閱國內外資料和進行工程實踐考察,本項目研究配制植生生態混凝土專用植物營養基質,在其基材配方中選擇多種植物生長所需營養成分,并創新性的添加了高吸水樹脂和堿性中和劑,使植生生態混凝土具有了吸水、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結構等功能,并解決了混凝土堿性太大,不適宜大多數植物生長的難題。
【發明內容】
[0010]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新型的植生生態混凝土專用植物營養基質,在其基材配方中選擇多種植物生長所需營養成分,并創新性的添加了高吸水樹脂、堿性中和劑和中草藥營養劑,使植生生態混凝土具有了吸水、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結構等功能,并解決了混凝土堿性太大,不適宜大多數植物生長的難題。
[0011]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植生生態混凝土專用植物營養基質,其原料成分包括有機堆肥、草炭土、木粉、花生殼、高效吸水樹脂、中草藥營養劑、堿性中和劑和水。
[0012]其中,所述植物營養基質中各原料的重量份分別為有機堆肥10重量份~12重量份、草炭土 2重量份~4重量份、木粉3重量份~5重量份、花生殼3重量份~5重量份、高效吸水樹脂I重量份~3重量份、中草藥營養劑I重量份~3重量份、堿性中和劑I重量份~3重量份和水10重量份~12重量份。
[0013]其中,所述高效吸水樹脂為聚丙烯酰胺-丙烯酸-丙烯酸鈉樹脂微球。
[0014]所述高效吸水樹脂的制備方法具體為:
[0015]第一步,分散劑溶液的制備,將5g乳化劑山梨醇單油酸酯(sp60)和5g乳化劑山梨醇酐單硬脂酸酯(SP80)混合,隨后加入到分散劑環己烷中,升溫至62°C,使乳化劑溶解分散均勻,通氮氣除氧30min,獲得分散劑溶液;
[0016]第二步,單體混合液的制備,在室溫下將40g丙烯酸用IOg氫氧化鈉溶液中和,隨后加入25g丙烯酰胺以及3g交聯劑N,N-亞甲基雙丙烯酰胺(MBA),0.3g過硫酸鉀與0.3g硫酸氫鈉構成的引發劑混合物,攪拌溶解混合均勻,獲得單體混合液;
[0017]第三步,將單體混合溶液加入到分散劑溶液中,反應2.5h后升溫至65°C繼續反應0.5h,使單體反應完全,反應結束后,將產物過濾、烘干獲得。
[0018]所述有機堆肥是通過將城市生活污泥、廢棄植物以及畜禽糞便按照重量配比5~7:3~5:4~6進行混合,堆肥。
[0019]所述中草藥營養劑的原料藥包括黨參、白術、雞血藤、石斛、蛇床子、刺五加、皂角刺、苦楝皮和三白草。
[0020]所述各原料藥的重量份分別為黨參45重量份~55重量份、白術35重量份~45重量份、雞血藤20重量份~30重量份、石斛25重量份~35重量份、蛇床子35重量份~45重量份、刺五加25重量份~35重量份、阜角刺15重量份~25重量份、苦楝皮20重量份~30重量份和二白草10重量份~20重量份。
[0021]所述中草藥營養劑的制備方法具體為:
[0022]將所述各原料藥按重量份混合,加入相對于其質量3~4倍的醇濃度為95%的乙醇,加熱回流提取2~3小時,過濾,濾渣再次加入相對于其質量2~3倍的醇濃度為95%的乙醇,加熱回流提取2~3小時,過濾,過濾液合并,濃縮除去乙醇,干燥,獲得中草藥營養劑。
[0023]所述堿性中和劑可以為檸檬酸或草酸。
[0024]本發明還提供了上述植物營養基質的使用方法,具體為:[0025]第一步,將所述植物營養基質中的各原料按比例混合攪拌成糊狀;
[0026]第二步,采用外模澆注成多孔混凝土芯,將第一步制備的糊狀產物均勻平鋪在多孔混凝土芯上,平鋪厚度為多孔混凝土芯厚度的I / 3~2 / 3;
[0027]第三步,將第二步獲得的平鋪好的多孔混凝土芯整體置于灌注裝置中進行灌注,通過調節壓力為0.2~0.4Mpa壓縮空氣驅動多孔混凝土芯表層的糊狀植物營養基質向內部孔隙遷移,直至混凝土底部空隙被多孔混凝土芯充滿,移除灌注裝置完成灌注;
[0028]第四步,平整灌注完成后的多孔混凝土芯表面,均勻播散草種,在種子表面覆蓋10~20mm的蓋土,保持蓋土的疏松狀態,待種子萌發后加蓋土與管口平齊。
[0029]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0030]現在國內對植生生態混凝土的直接工程應用中由于種子和肥料容易被雨水沖刷,或因長時間干旱導致和混凝土的堿性影響,最終的植物成活率只能達到35%~50%。本發明將植物生長所需豐富營養配制成單獨添加使用的營養基質,并創新性添加了高吸水樹月旨、堿性中和劑以及中草藥營養劑,一起灌注于植生生態混凝土中。經長時間工程實踐發現,添加營養基質的植生生態混凝土,其保水、保溫、保肥性能明顯提高,并且可以使周圍土壤由緊實變為疏松,孔隙增大,改善土壤了的通透狀況;而因為堿性中和劑的加入,降低了植生生態混凝土的堿性,最終植物成活率可達到95%以上。
[0031]營養基質的配制方法簡單,按照一定比例的混合,手工即可配制,無需購置大批生成設備,也無需在施工過程中 耗時耗力進行灌注操作。另外營養基質基材中采用的有機堆肥都是稻草、莖蔓、野草、植物落葉以及禽畜糞便等,這些原材料都是一些廢棄物,造價低廉。灌注了營養基質的植生生態混凝土其施工工法與不灌注營養基質的生態混凝土一樣,但是因為其保證了高的植物成活率,所以不存在直接使用植生生態混凝土植物成活率低而需要二次返工和昂貴的后期維護費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32]圖1:高效吸水樹脂的FTIR譜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3]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植生生態混凝土專用植物營養基質,其原料成分包括有機堆肥、草炭土、木粉、花生殼、高效吸水樹脂、中草藥營養劑、堿性中和劑和水。
[0034]進一步,所述營養基質僅由上述原料構成。
[0035]所述植物營養基質中各原料的重量份分別為有機堆肥10重量份~12重量份、草炭土 2重量份~4重量份、木粉3重量份~5重量份、花生殼3重量份~5重量份、高效吸水樹脂I重量份~3重量份、中草藥營養劑I重量份~3重量份、堿性中和劑I重量份~3重量份和水10重量份~12重量份。
[0036]進一步,所述植物營養基質中各原料的重量份分別為有機堆肥11重量份、草炭土3重量份、木粉4重量份、花生殼4重量份、高效吸水樹脂2重量份、中草藥營養劑2重量份、堿性中和劑2重量份、水11重量份。
[0037]所述高效吸水樹脂是一種具有三維交聯網狀結構的功能高分子材料,能吸收自重幾十倍甚至上千倍的液態水而呈凝膠狀,其具有吸水速率快,保水性好的優點,具體的高效吸水樹脂為聚丙烯酰胺-丙烯酸-丙烯酸鈉樹脂微球。
[0038]所述高效吸水樹脂的制備方法具體為:
[0039]第一步,分散劑溶液的制備,將5g乳化劑山梨醇單油酸酯(sp60)和5g乳化劑山梨醇酐單硬脂酸酯(SP80)混合,隨后加入到分散劑環己烷中,升溫至62°C,使乳化劑溶解分散均勻,通氮氣除氧30min,獲得分散劑溶液;
[0040]第二步,單體混合液的制備,在室溫下將40g丙烯酸用IOg氫氧化鈉溶液中和,隨后加入25g丙烯酰胺以及3g交聯劑N,N-亞甲基雙丙烯酰胺(MBA),0.3g過硫酸鉀與0.3g硫酸氫鈉構成的引發劑混合物,攪拌溶解混合均勻,獲得單體混合液;
[0041]第三步,將單體混合溶液加入到分散劑溶液中,反應2.5h后升溫至65°C繼續反應
0.5h,使單體反應完全,反應結束后,將產物過濾、烘干獲得。
[0042]所述有機堆肥是通過將城市生活污泥、廢棄植物以及畜禽糞便按照重量配比5~7:3~5:4~6進行混合,堆肥。
[0043]所述有機堆肥的制備方法具體為:
[0044]第一步,將城市生活污泥、廢棄植物以及畜禽糞便按照重量配比充分混合,調節混合物的含水率為45%~50%,C / N比控制在20:1~30:1 ;
[0045]第二步,將混合物放入密閉空間內進行首次發酵,發酵時間為14h~20h,隨后開始階段性通風,每小時通風時間為15min~20min,空氣流量為0.1m3 / min *m3,持續IOd~15d,隨后將獲得的產物放置在室外,每天翻堆I次,堆置18d~20d后得到有機堆肥。
[0046]本發明制備的有機堆肥也`可以采用常規的堆肥方法獲得。
[0047]所述廢棄植物可以為稻草、莖蔓、野草、植物落葉等。
[0048]所述畜禽糞便可以為豬、雞、鴨、鵝等畜禽的糞便。
[0049]中草藥內含植物所需的多種營養成分,有種類繁多的碳水化合物,有機酸、蛋白質、核酸、酶和輔酶,維生素與礦物質等營養成分。它通過活化植物自身固有抗病基因和優良生長基因,充分發揮植物自身固有的潛能,達到促生、助長、壯苗、抗病、御蟲、增產的綜合效應。
[0050]本發明提供的中草藥營養劑的原料藥包括黨參、白術、雞血藤、石斛、蛇床子、刺五加、皂角刺、苦楝皮和三白草。
[0051 ] 進一步,所述中草藥營養劑僅由上述原料藥構成。
[0052]所述各原料藥的重量份分別為黨參45重量份~55重量份、白術35重量份~45重量份、雞血藤20重量份~30重量份、石斛25重量份~35重量份、蛇床子35重量份~45重量份、刺五加25重量份~35重量份、阜角刺15重量份~25重量份、苦楝皮20重量份~30重量份和二白草10重量份~20重量份。
[0053]進一步優選,所述各原料藥的重量份分別為黨參50重量份、白術40重量份、雞血藤25重量份、石斛30重量份、蛇床子40重量份、刺五加30重量份、阜角刺20重量份、苦楝皮25重量份和三白草15重量份。
[0054]所述中草藥營養劑的制備方法具體為:
[0055]將所述各原料藥按重量份混合,加入相對于其質量3~4倍的醇濃度為95%的乙醇,加熱回流提取2~3小時,過濾,濾渣再次加入相對于其質量2~3倍的醇濃度為95%的乙醇,加熱回流提取2~3小時,過濾,過濾液合并,濃縮除去乙醇,干燥,獲得中草藥營養劑。
[0056]所述堿性中和劑可以為檸檬酸或草酸。
[0057]本發明還提供了上述植物營養基質的使用方法,具體為:
[0058]第一步,將所述植物營養基質中的各原料按比例混合攪拌成糊狀;
[0059]第二步,采用外模澆注成多孔混凝土芯,將第一步制備的糊狀產物均勻平鋪在多孔混凝土芯上,平鋪厚度為多孔混凝土芯厚度的I / 3~2 / 3;
[0060]第三步,將第二步獲得的平鋪好的多孔混凝土芯整體置于灌注裝置中進行灌注,通過調節壓力為0.2~0.4Mpa壓縮空氣驅動多孔混凝土芯表層的糊狀植物營養基質向內部孔隙遷移,直至混凝土底部空隙被多孔混凝土芯充滿,移除灌注裝置完成灌注;
[0061]第四步,平整灌注完成后的多孔混凝土芯表面,均勻播散草種,在種子表面覆蓋10~20mm的蓋土,保持蓋土的疏松狀態,待種子萌發后加蓋土與管口平齊。
[0062]所述第二步中的外模可以為PVC管。
[0063]以下采用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借此對本發明如何應用技術手段來解決技術問題,并達成技術效果的實現過程能充分理解并據以實施。
[0064] 實施例1有機堆肥的制備
[0065]將60kg城市生活污泥、40g廢棄植物以及50g畜禽糞便充分混合,調節混合物的含水率為45%~50%,C / N比控制在20:1~30:1,將混合物放入密閉空間內進行首次發酵,發酵時間為14h~20h,隨后開始階段性通風,每小時通風時間為15min~20min,空氣流量為0.1m3 / min.πι3,持續IOd~15d,隨后將獲得的產物放置在室外,每天翻堆I次,堆置18d~20d后得到有機堆肥。
[0066]實施例2中草藥營養劑的制備
[0067]將黨參500g、白術400g、雞血藤250g、石斛300g、蛇床子400g、刺五加300g、皂角刺200g、苦楝皮250g和三白草150g混合,加入0.9kg的醇濃度為95%的乙醇,加熱回流提取3小時,過濾,濾渣再次加入相對于其質量3倍的醇濃度為95%的乙醇,加熱回流提取3小時,過濾,過濾液合并,濃縮除去乙醇,干燥,獲得中草藥營養劑。
[0068]實施例3高效吸水樹脂的制備
[0069]將5g乳化劑山梨醇單油酸酯(sp60)和5g乳化劑山梨醇酐單硬脂酸酯(sp80)混合,隨后加入到分散劑環己烷中,升溫至62°C,使乳化劑溶解分散均勻,通氮氣除氧30min,獲得分散劑溶液,在室溫下將40g丙烯酸用IOg氫氧化鈉溶液中和,隨后加入25g丙烯酰胺以及3g交聯劑N,N-亞甲基雙丙烯酰胺(MBA),0.3g過硫酸鉀與0.3g硫酸氫鈉構成的引發劑混合物,攪拌溶解混合均勻,獲得單體混合液,將單體混合溶液加入到分散劑溶液中,反應2.5h后升溫至65°C繼續反應0.5h,使單體反應完全,反應結束后,將產物過濾、烘干獲得聞效吸水樹脂。
[0070]用美國Nicolet公司生產的FTIR510P型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分析產物的結構。從圖1看出:3428(31^1處為一O— H的伸縮振動吸收峰:2932(31^1處為亞甲基伸縮振動吸收峰:16700^1處為一CONH2的羰基伸縮振動吸收峰;1574.1cnT1處為一COONa中羰基的伸縮振動吸收峰:1412,1451(31^1處為亞甲基的彎曲振動吸收峰。這表明單體AM與一定中和度的AA發生了自由基共聚合。
[0071]實施例4營養基質的使用[0072]將實施例1制備的有機堆肥I lkg、草炭土 3kg、木粉4kg、花生殼4kg、實施例3制備的高效吸水樹脂2kg、實施例2制備的中草藥營養劑2kg、堿性中和劑檸檬酸2kg、水Ilkg混合攪拌成糊狀,采用外模澆注成多孔混凝土芯,將制備的糊狀產物均勻平鋪在多孔混凝土芯上,平鋪厚度為多孔混凝土芯厚度的I / 3,將獲得的平鋪好的多孔混凝土芯整體置于灌注裝置中進行灌注,通過調節壓力為0.2~0.4Mpa壓縮空氣驅動多孔混凝土芯表層的糊狀植物營養基質向內部孔隙遷移,直至混凝土底部空隙被多孔混凝土芯充滿,移除灌注裝置完成灌注,平整灌注完成后的多孔混凝土芯表面,均勻播散草種,在種子表面覆蓋10~20mm的蓋土,保持蓋土的疏松狀態,待種子萌發后加蓋土與管口平齊,獲得混凝土產物I。
[0073]比較例I
[0074]將實施例1制備的有機堆肥I lkg、草炭土 3kg、木粉4kg、花生殼4kg、實施例2制備的中草藥營養劑2kg、堿性中和劑檸檬酸2kg、水Ilkg混合攪拌成糊狀,采用外模燒注成多孔混凝土芯,將制備的糊狀產物均勻平鋪在多孔混凝土芯上,平鋪厚度為多孔混凝土芯厚度的I / 3,將獲得的平鋪好的多孔混凝土芯整體置于灌注裝置中進行灌注,通過調節壓力為0.2~0.4Mpa壓縮空氣驅動多孔混凝土芯表層的糊狀植物營養基質向內部孔隙遷移,直至混凝土底部空隙被多孔混凝土芯充滿,移除灌注裝置完成灌注,平整灌注完成后的多孔混凝土芯表面,均勻播散草種,在種子表面覆蓋10~20mm的蓋土,保持蓋土的疏松狀態,待種子萌發后加蓋土與管口平齊,獲得混凝土產物2。
[0075]保水實驗
[0076]選取實施例4制備的混凝土 I和比較例I制備的混凝土 210cmX 30cm各一±夾,水就選用普通自來水,混凝土 I實驗塊標記為A,混凝土 2實驗塊標記為B,對兩塊植被混凝土進行稱重,重量標記為WM20kg、Wc^Okg。選擇兩個方形玻璃器皿,將水倒于方形器皿中,以能沒過混凝土的高度2~5cm為宜。將兩塊混凝土沒于兩個玻璃器皿中,浸泡I小時后撈出靜置于一傾斜25。的玻璃上靜置2分鐘,然后將有混凝土的玻璃放于室外靜置24小時后,然后稱重,重量標記為W`1A、W1B。靜置72小時稱重,重量標記為W3A、W3B。靜置120小時稱重,重量標記為W5A、W5B。靜置168小時稱重,重量標記為W7A、W7B。最后將實驗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如下表1-1。
[0077]表1-1保水實驗稱重數據表
【權利要求】
1.一種植生生態混凝土專用植物營養基質,其特征在于:原料成分包括有機堆肥、草炭土、木粉、花生殼、高效吸水樹脂、中草藥營養劑、堿性中和劑和水。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營養基質,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營養基質中各原料的重量份分別為有機堆肥10重量份~12重量份、草炭土 2重量份~4重量份、木粉3重量份~5重量份、花生殼3重量份~5重量份、高效吸水樹脂I重量份~3重量份、中草藥營養劑I重量份~3重量份、堿性中和劑I重量份~3重量份和水10重量份~12重量份。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植物營養基質,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吸水樹脂為聚丙烯酰胺-丙烯酸-丙烯酸鈉樹脂微球。
4.如權利要求1至3所述的植物營養基質,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效吸水樹脂的制備方法具體為, 第一步,分散劑溶液的制備,將5g乳化劑山梨醇單油酸酯(sp60)和5g乳化劑山梨醇酐單硬脂酸酯(sp80)混合,隨后加入到分散劑環己烷中,升溫至62°C,使乳化劑溶解分散均勻,通氮氣除氧30min,獲得分散劑溶液; 第二步,單體混合液的制備,在室溫下將40g丙烯酸用IOg氫氧化鈉溶液中和,隨后加入25g丙烯酰胺以及3g交聯劑N,N-亞甲基雙丙烯酰胺(MBA),0.3g過硫酸鉀與0.3g硫酸氫鈉構成的引發劑混合物,攪拌溶解混合均勻,獲得單體混合液; 第三步,將單體混合溶液加入到分散劑溶液中,反應2.5h后升溫至65°C繼續反應0.5h,使單體反應完全,反應結束后,將產物過濾、烘干獲得。
5.如權利要求1至4所述的植物營養基質,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機堆肥是通過將城市生活污泥、廢棄植物以及畜禽糞便按照重量配比5~7:3~5:4~6進行混合,堆肥。
6.如權利要求1至5所述的植物營養基質,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草藥營養劑的原料藥包括黨參、白術、雞血藤、石斛、蛇床子、刺五加、皂角刺、苦楝皮和三白草。
7.如權利要求1至6所述的植物營養基質,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原料藥的重量份分別為黨參45重量份~55重量份、白術35重量份~45重量份、雞血藤20重量份~30重量份、石斛25重量份~35重量份、蛇床子35重量份~45重量份、刺五加25重量份~35重量份、阜角刺15重量份~25重量份、苦楝皮20重量份~30重量份和三白草10重量份~20重量份。
8.如權利要求1至7所述的植物營養基質,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草藥營養劑的制備方法具體為: 將所述各原料藥按重量份混合,加入相對于其質量3~4倍的醇濃度為95%的乙醇,加熱回流提取2~3小時,過濾,濾渣再次加入相對于其質量2~3倍的醇濃度為95%的乙醇,加熱回流提取2~3小時,過濾,過濾液合并,濃縮除去乙醇,干燥,獲得中草藥營養劑。
9.如權利要求1至8所述的植物營養基質,其特征在于:所述堿性中和劑可以為檸檬酸或草酸。
10.一種述植物營養基質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步,將所述植物營養基質中的各原料按比例混合攪拌,調成糊狀; 第二步,采用外模澆注成多孔混凝土芯,將第一步制備的糊狀產物均勻平鋪在多孔混凝土芯上,平鋪厚度為多孔混凝土芯厚度的I / 3~2 / 3; 第三步,將第二步獲得的平鋪好的多孔混凝土芯整體置于灌注裝置中進行灌注,通過調節壓力為0.2~0.4Mpa壓縮空氣驅動多孔混凝土芯表層的糊狀植物營養基質向內部孔隙遷移,直至混凝土底部空隙被多孔混凝土芯充滿,移除灌注裝置完成灌注; 第四步,平整灌注完成后的多孔混凝土芯表面,均勻播散草種,在種子表面覆蓋10~20mm的蓋土,保持蓋土的疏松狀態,待種子萌發后加蓋土與管口平齊。
【文檔編號】C05G3/00GK103694042SQ201310660677
【公開日】2014年4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5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5日
【發明者】仝利, 張偉強 申請人:青島潤國生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