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雙桶型研磨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分批處理研磨系統,特別是涉及一種雙桶型研磨系統。
背景技術:
中國臺灣TW證書號第095473號專利案揭露一種連續式媒體攪拌型濕式粉碎機構成的分批處理系統。該分批處理系統具有一個粉碎機、一個經循環管線連接于該粉碎機的輔助槽及一個設在循環管線中途的循環泵。該分批處理系統借由該循環管路將處理物循環于該粉碎機與該輔助槽間,從而將該處理物經由多次的粉碎機的粉碎后,以達到該處理物充分粉碎的功效。但在分批處理過程中,經過該粉碎機處理過后的部分處理物與待粉碎的另一部分處理物會混合于該輔助槽里,造成儲放于該輔助槽里的處理物的粒徑大小不一致,然而粒徑大小不一致的處理物會使得該粉碎機的粉碎時間拉長且降低該處理物間有效地碰撞碎裂,造成該分批處理系統的效率低落。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雙桶型研磨系統。本實用新型雙桶型研磨系統,包含一個珠磨機、一個第一循環桶、一個第二循環桶,及一個管路單元。該珠磨機包括一個進料口及一個出料口。該第一循環桶包括一個第一入料口及一個第一排料口。該第二循環桶包括一個第二入料口及一個第二排料口。該管路單元包括一個連接該第一排料口及該進料口的第一進料管路、一個連接該第二排料口及該進料口的第二進料管路、一個連接該第一、第二進料管路且可使得該第一、第二排料口其中一者與該進料口相連通的進料控制閥組合、一個連接該第一入料口及該出料口的第一出料管路、一個連接該第二入料口及該出料口的第二出料管路,及一個連接該第一管路、第二出料管路,可使得該出料口與該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入料口其中一者相連通的出料控制閥組合。較佳地,該進料控制閥組合及該出料控制閥組合能被交替切換為第一研磨狀態或第二研磨狀態。在該第一研磨狀態時,該第一排料口與該進料口相連通且該出料口與該第二入料口相連通。在該第二研磨狀態時,該第二排料口與該進料口相連通且該出料口與該第一入料口相連通。較佳地,該雙桶型研磨系統還包含一個控制單元。該管路單元還包括一個設置于該第一循環桶的該第一排料口的第一流體檢知器及一個設置于該第二循環桶的該第二排料口的第二流體檢知器。該控制單元電連接該進料控制閥組合、該出料控制閥組合、該第一流體檢知器及該第二流體檢知器。該第一流體檢知器及該第二流體檢知器分別用以檢知該第一循環桶及該第二循環桶的存量,且分別傳送一第一空桶訊號及一第二空桶訊號至該控制單元。當該控制單元接收到該第一空桶訊號時發出一控制指令訊號使該進料控制閥組合及該出料控制閥組合切換至該第二研磨狀態。當該控制單元接收到該第二空桶訊號時發出另一控制指令訊號使該進料控制閥組合及該出料控制閥組合切換至該第一研磨狀態。較佳地,該管路單元還包括一個連接該進料控制閥組合及該進料口的循環泵。較佳地,該進料控制閥組合為一個設置于該第一、第二進料管路的匯集處的三通閥,或二個分別設置于該第一、第二進料管路的二通閥。較佳地,該出料控制閥組合為一個設置于該第一、第二出料管路的匯集處的三通閥,或二個分別設置于該第一、第二出料管路的二通閥。較佳地,該珠磨機還包括一個驅動件、一個殼體單元、一個分離器及一個攪拌器,該驅動件具有一個轉動軸。該殼體單元具有一個圓筒狀殼體,及一個蓋體。該蓋體與該圓筒狀殼體相配合形成一個容置空間,該進料口設置于該蓋體,該出料口設置于該圓筒狀殼體。該分離器設置于該容置空間將該容置空間區隔成一個與該進料口相連通的珠磨區及一個與該出料口相連通的出料區。該攪拌器受該驅動件的轉動軸驅動且位于該珠磨區。較佳地,該分離器具有一個前環形端板、一個環形板件單元、一個后環形端板、多數個間隔件及一個固定單元。該環形板件單元具有多數個其內環面分別圍繞出一個非圓形穿孔的環形板件。所述環形板件沿著該轉動軸的軸線并端面相對端面地間隔排列,且相配合使得該珠磨區位于所述環形板件的內環面內而該出料區位于所述環形板件的外環面外。所述間隔件環形間隔地設置于每兩相鄰的環形板件的端面間。該固定單元用以將前環形端板、后環形端板、所述環形板件及所述間隔件固定在一起,從而使得每兩相鄰的環形板件間形成一連通該珠磨區及該排料區的間隙。較佳地,各非圓形穿孔的橫斷面呈一個等角多邊形。較佳地,該等角多邊形各邊朝向該軸線呈凸弧狀。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經由該珠磨機碎裂前后的處理物是分別儲存于不同的循環桶內,從而使得送進該珠磨機的處理物的粒徑是維持于一范圍內,以增加該珠磨機的粉碎效率,當研磨終了,該第一循環桶或該第二循環桶內的處理物的粒徑也十分均勻。
圖1是本實用新型雙桶型研磨系統的一個較佳實施例的示意圖;圖2是該較佳實施例的一個珠磨機的立體圖;圖3是該較佳實施例的該珠磨機的局部放大剖面圖;圖4是該較佳實施例的一個分離器的立體分解圖;圖5是該較佳實施例的該分離器的立體圖;圖6是該較佳實施例的一個第一循環桶及一個第二循環桶的的立體圖;圖7是該較佳實施例的一個管路單元的部分組件與一個控制單元的立體圖;圖8是一示意圖,說明該較佳實施例處于一個第一研磨狀態;圖9是一示意圖,說明該較佳實施例處于一個第二研磨狀態。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0030]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雙桶型研磨系統的較佳實施例,包含一個珠磨機20、一個第一循環桶30、一個第二循環桶40、一個管路單元50,及一個控制單元60。參閱圖2及圖3,該珠磨機20包括一個驅動件21、一個殼體單兀22、一個分離器
23、一個攪拌器24、一個進料口 25及一個出料口 26。該驅動件21具有一個設置于其一端部的轉動軸211。該殼體單元22包括一個圓筒狀殼體221及一個蓋體222。該圓筒狀殼體221連接該驅動件21的一端部且供該轉動軸211容置。該蓋體222可掀啟地蓋設于該圓筒狀殼體221遠離該驅動件21的一端部,且與該圓筒狀殼體221相配合形成一個容置空間223。該進料口 25設置于該蓋體222且使得該容置空間223與外相連通。該出料口 26連通于該圓筒狀殼體221內外。該分離器23設置于該容置空間223將該容置空間223區隔成一個與該進料口 25相連通的珠磨區224及一個與該出料口 26相連通的出料區225。該珠磨區224內可預裝填研磨介質(如多數個陶瓷珠)。該攪拌器24受該驅動件21的轉動軸211驅動且位于該珠磨區224。參閱圖3、圖4及圖5,該分離器23具有一個前環形端板231、一個環形板件單元232、一個后環形端板233、多數個間隔件234及一個固定單元235。該環形板件單元232具有多數個其內環面分別圍繞出一個非圓形穿孔230的環形板件236。各非圓形穿孔230的橫斷面呈一個等角多邊形,且該等角多邊形的各邊朝向該軸線呈凸弧狀。較佳地,該等角多邊形為等角八邊形。所述環形板件236沿著該轉動軸211的軸線并端面相對端面地間隔排列,且相配合使得該珠磨區224位于所述環形板件236的內環面內而該出料區225位于所述環形板件236的外環面外。所述間隔件234為一個環形墊片且環形間隔地設置于每兩個相鄰的環形板件236的端面間,然而設置于所述環形板件236間的間隔件234的穿孔是外露于所述環形板件236的外環面。該固定單元235包括多數個螺接組合件237。該固定單元235借由所述螺接組合件237環形間隔地沿著軸向穿設于該前環形端板231、該后環形端板233及所述間隔件234的穿孔,用以將該前環形端板231、該后環形端板233、所述環形板件236及所述間隔件234固定在一起,從而使得每兩個相鄰的環形板件236間形成一個連通內環面及外環面的間隙且所述環形板件236的非圓形穿孔230的橫斷面相互重合。較佳地,各螺接組合件237具有一個長形螺栓238及一個可供該長形螺栓238鎖固的長形螺套件239。當處理物(圖未示)經由該進料口 25進入該容置空間223的珠磨區224后,即可受該攪拌器24旋轉攪拌分散且彈撞于該分離器23的環形板件236的內環面后,從而相互撞擊而碎裂,也受到研磨介質及該攪拌器24的撞擊而碎裂,碎裂的處理物經由所述環形板件236間的間隙過篩后,再經由該出料口 26排出,即完成該處理物的粉碎。其中,由于各環形板件236的非圓形穿孔230的橫斷面呈等角八邊形且各邊朝向該軸線呈凸弧狀,可使得受該攪拌器24旋轉擾動的處理物于該珠磨區224內的碰撞路徑頻繁改變,且該處理物及該研磨介質有效分散于該珠磨區224,以增加該處理物、該研磨介質及該攪拌器24間的碰撞次數,從而提高該珠磨機20的粉碎效率。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環形板件236間的間隙可借由選擇使用不同厚度的間隔件234來調整,借以調整該處理物經該珠磨機20粉碎后的粒徑大小。參閱圖1及圖6,該第一循環桶30包括一個第一入料口 31及一個第一排料口 32。該第二循環桶40包括一個第二入料口 41及一個第二排料口 42。[0037]參閱圖1、圖6及圖7,該管路單元50包括一個連接該第一排料口 32及該進料口 25的第一進料管路51、一個連接該第二排料口 42及該進料口 25的第二進料管路52、一個進料控制閥組合53、一個設置于該第一循環桶30的該第一排料口 32的第一流體檢知器54、一個連接該第一入料口 31及該出料口 26的第一出料管路55、一個連接該第二入料口 41及該出料口 26的第二出料管路56、一個出料控制閥組合57、一個設置于該第二循環桶40的該第二排料口 42的第二流體檢知器58,及一個連接該進料控制閥組合53及該進料口 25的循環泵59。該進料控制閥組合53連接該第一、第二進料管路51、52且可使得該第一、第二排料口 32、42其中一者與該進料口 25相連通。該出料控制閥組合57連接該第一、第二出料管路55、56,可使得該出料口 26與該第一、第二入料口 31、41其中一者相連通。該進料控制閥組合53及該出料控制閥組合57能被交替切換為一個第一研磨狀態或一個第二研磨狀態。參閱圖8,在該第一研磨狀態時,該第一排料口 32與該進料口 25相連通且該出料口 26與該第二入料口 41相連通。參閱圖9,在該第二研磨狀態時,該第二排料口 42與該進料口 25相連通且該出料口 26與該第一入料口 31相連通。參閱圖1及圖7,較佳地,該進料控制閥組合53為一個設置于該第一、第二進料管路51、52的匯集處的三通閥,或二個分別設置于該第一、第二進料管路51、52的二通閥。該出料控制閥組合57為一個設置于該第一、第二出料管路55、56的匯集處的三通閥,或二個分別設置于該第一、第二出料管路55、56的二通閥。在本較佳實施例中,該進料控制閥組合53為二個分別設置于該第一、第二進料管路51、52的二通閥,該出料控制閥組合57為一個設置于該第一、第二出料管路55、56的匯集處的三通閥。該控制單元60電連接該進料控制閥組合53、該出料控制閥組合57、該第一流體檢知器54,及該第二流體檢知器58。該第一流體檢知器54及該第二流體檢知器58分別用以檢知該第一循環桶30及該第二循環桶40的存量,且分別傳送一第一空桶訊號及一第二空桶訊號至該控制單元60。其中,本較佳實施例可借由該第一流量檢知器54、該第二流量檢知器58與該控制單元60相配合控制該進料控制閥組合53及該出料控制閥組合57處于該第一研磨狀態或第二研磨狀態。參閱圖8,于該第一研磨狀態時,借由該循環泵59將儲存于該第一循環桶30的處理物70,經由該第一進料管路51送進該珠磨機20進行碎裂后,再經由該第二出料管路56送進該第二循環桶40儲存,當該第一流體檢知器54檢知出該第一循環桶30的該處理物70的存量已排空時,該第一流體檢知器54傳送一第一空桶訊號至該控制單元60,然后該控制單元60發出一控制指令訊號使該進料控制閥組合53及該出料控制閥組合57切換至該第二研磨狀態。參閱圖9,于該第二研磨狀態時,借由該循環泵59將儲存于該第二循環桶40的處理物70,經由該第二進料管路52送進該珠磨機20進行碎裂后,再經由該第一出料管路55送進該第一循環桶30儲存,當該第二流體檢知器58檢知出該第二循環桶40的該處理物70的存量已排空時,該第二流體檢知器58傳送一第二空桶訊號至該控制單元60,然后該控制單元60發出一控制指令訊號使該進料控制閥組合53及該出料控制閥組合57切換至該第一研磨狀態。如此一來,該處理物70可經由多次且交替地于該第一研磨狀態及該第二研磨狀態下送進該珠磨機20進行珠磨而充分地碎裂成一致的粒徑大小。值得一提的是,本較佳實施例的珠磨機20不以前述的珠磨機20為限,也可為市面上任何現有的具有粉碎功能的處理機。更值得一提的是,本較佳實施例的控制方法不以前述的方法為限,可依不同研磨需求進行不同研磨狀態的設定及切換,也可以手動的方式切換該進料控制閥組合53及該出料控制閥組合57以進行該處理物70的處理流程控制。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雙桶型研磨系統可將該處理物70依序且交替地于該第一研磨狀態及該第二研磨狀態下送進該珠磨機20進行碎裂,且經由該珠磨機20碎裂前后的處理物70是分別儲存于不同的該第一循環桶30及該第二循環桶40內,從而使得在每一研磨狀態下送進該珠磨機20的處理物70的粒徑是維持于一范圍內,以增加該珠磨機的粉碎效率,當研磨終了,該第一循環桶30或該第二循環桶40內的處理物70的粒徑也十分均勻,除此之外,該分離器23不僅可借由選擇不同厚度的間隔件234來調整所述間隙的大小,從而達到調整該處理物經該珠磨機20粉碎后的粒徑大小,且該分離器23的結構設計使得受該攪拌器24旋轉擾動的處理物于該珠磨區224內的碰撞路徑頻繁改變,且有效分散該處理物及該研磨介質于該珠磨區224,以增加該處理物、該研磨介質及該攪拌器24間的碰撞次數,從而提高該珠磨機20的粉碎效率,故確實能達成本實用新型的目的。
權利要求1.一種雙桶型研磨系統,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個珠磨機、一個第一循環桶、一個第二循環桶、及一個管路單元,該珠磨機包括一個進料口及一個出料口 ;該第一循環桶包括一個第一入料口及一個第一排料口 ;該第二循環桶包括一個第二入料口及一個第二排料口 ;該管路單元包括一個連接該第一排料口及該進料口的第一進料管路、一個連接該第二排料口及該進料口的第二進料管路、一個連接該第一、第二進料管路且可使得該第一、第二排料口其中一者與該進料口相連通的進料控制閥組合、一個連接該第一入料口及該出料口的第一出料管路、一個連接該第二入料口及該出料口的第二出料管路、一個連接該第一、第二出料管路且可使得該出料口與該第一、第二入料口其中一者相連通的出料控制閥組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桶型研磨系統,其特征在于:該進料控制閥組合及該出料控制閥組合能被交替切換為第一研磨狀態或第二研磨狀態,在該第一研磨狀態時,該第一排料口與該進料口相連通且該出料口與該第二入料口相連通,在該第二研磨狀態時,該第二排料口與該進料口相連通且該出料口與該第一入料口相連通。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雙桶型研磨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含一個控制單元,該管路單元還包括一個設置于該第一循環桶的該第一排料口的第一流體檢知器及一個設置于該第二循環桶的該第二排料口的第二流體檢知器,該控制單元電連接該進料控制閥組合、該出料控制閥組合、該第一流體檢知器及該第二流體檢知器,該第一流體檢知器及該第二流體檢知器分別用以檢知該第一循環桶及該第二循環桶的存量,且分別傳送一第一空桶訊號及一第二空桶訊號至該控制單元,當該控制單元接收到該第一空桶訊號時發出一控制指令訊號使該進料控制閥組合及該出料控制閥組合切換至該第二研磨狀態,當該控制單元接收到該第二空桶訊號時發出另一控制指令訊號使該進料控制閥組合及該出料控制閥組合切換至該第一研磨狀態。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雙桶型研磨系統,其特征在于:該管路單元還包括一個連接該進料控制閥組合及該進料口的循 環泵。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雙桶型研磨系統,其特征在于:該進料控制閥組合為一個設置于該第一、第二進料管路的匯集處的三通閥,或二個分別設置于該第一、第二進料管路的二通閥。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雙桶型研磨系統,其特征在于:該出料控制閥組合為一個設置于該第一、第二出料管路的匯集處的三通閥,或二個分別設置于該第一、第二出料管路的二通閥。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桶型研磨系統,其特征在于:該珠磨機還包括一個驅動件、一個殼體單元、一個分離器及一個攪拌器,該驅動件具有一個轉動軸;該殼體單元具有一個圓筒狀殼體,及一個蓋體,該蓋體與該圓筒狀殼體相配合形成一個容置空間,該進料口設置于該蓋體,該出料口設置于該圓筒狀殼體;該分離器設置于該容置空間將該容置空間區隔成一個與該進料口相連通的珠磨區及一個與該出料口相連通的出料區;該攪拌器受該驅動件的轉動軸驅動且位于該珠磨區。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雙桶型研磨系統,其特征在于:該分離器具有一個前環形端板、一個環形板件單元、一個后環形端板、多數個間隔件及一個固定單元,該環形板件單元具有多數個其內環面分別圍繞出一個非圓形穿孔的環形板件,所述環形板件沿著該轉動軸的軸線并端面相對端面地間隔排列,且相配合使得該珠磨區位于所述環形板件的內環面內而該出料區位于所述環形板件的外環面外,所述間隔件環形間隔地設置于每兩相鄰的環形板件的端面間,該固定單元用以將前環形端板、后環形端板、所述環形板件及所述間隔件固定在一起,從而使得每兩相鄰的環形板件間形成一連通該珠磨區及該排料區的間隙。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雙桶型研磨系統,其特征在于:各非圓形穿孔的橫斷面呈一個等角多邊形。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雙桶型研磨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等角多邊形各邊朝向該軸線呈凸 弧狀。
專利摘要一種雙桶型研磨系統包含一個珠磨機、一個第一循環桶、一個第二循環桶,及一個管路單元。該珠磨機包括一個進料口及一個出料口。該第一循環桶包括一個第一入料口及一個第一排料口。該第二循環桶包括一個第二入料口及一個第二排料口。該管路單元包括一個連接該第一排料口及該進料口的第一進料管路、一個連接該第二排料口及該進料口的第二進料管路、一個連接該第一、第二進料管路的進料控制閥組合、一個連接該第一入料口及該出料口的第一出料管路、一個連接該第二入料口及該出料口的第二出料管路,及一個連接該第一管路、第二出料管路的出料控制閥組合。經由該珠磨機碎裂前后的處理物是分別儲存于不同的循環桶內,從而使得送進該珠磨機的處理物的粒徑是維持于一范圍內,以增加該珠磨機的粉碎效率,當研磨終了,該第一循環桶或該第二循環桶內的處理物的粒徑也十分均勻。
文檔編號B02C23/00GK203076056SQ2013200439
公開日2013年7月2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28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28日
發明者許瑞珠 申請人:臺溢實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