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玉米秸稈深還犁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翻地犁,尤其是涉及一種玉米秸桿深還犁。
背景技術:
在北方寒地春玉米種植區。秋季機械化收獲后的玉米秸桿經粉碎覆蓋地表,采用現有的滅茬起壟機、圓盤耙、復式少耕聯合整地機等機具都不能使秸桿深埋。由于冬季低溫秸桿不能霉爛,所以不利于下一年春季播種作業。中國專利公告號CN201365395Y,公告日是2009年12月23日,發明創造名稱為“土層置換犁”,該申請案公開了一種土層置換犁,包括犁架、牽引架和犁頭,所述的犁頭由第一犁頭和第二犁頭組成,該第一犁頭與第二犁頭左右相鄰,并且曲面的方向相同;該第二犁頭位于第一犁頭的后面;在所述的第一犁頭的后端上部連接有逐漸向翻土一側傾斜延伸的翻土板;所述的第二犁頭的底端高于第一犁頭底端一個耕作層厚度的距離。該土層置換犁利用第一犁頭和第二犁頭位置的配合同步作用,能夠比較徹底地將表層的“疲勞土層”(耕作層)與次表層的“好土層”(心土層)進行位置轉換,避免兩個土層的重疊混合,可以達到休閑“疲勞土層”、減輕殘留農藥危害,提高作物產量的目的。根據該土層置換犁的工作原理完全可以用于玉米秸桿深度還田作業,這樣就不會影響下一年春季播種作業。但該土層置換犁尚有不足之處,由于該土層置換犁在使用時,首次進地作業要人工拆卸第一犁頭,二次進地時,還得人工安裝第一犁頭,才能開始第一犁頭和第二犁頭的同時同步作業。存在人工拆卸、安裝費時費力,降低了生產作業效率的問題,另外不能實現秋施肥,影響了秋整地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省時省力、生產作業效率高、整地效果好的玉米秸桿深還犁。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下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玉米秸桿深還犁,包括犁架和安裝在該犁架上的懸掛架、限深輪、支撐桿,還包括滾垡型犁鏵、前犁柱、翻垡型犁鏵、后犁柱以及犁鏵翻轉機構,滾垡型犁鏵與翻垡型犁鏵前后設置左右相鄰配置,且滾垡型犁鏵的犁底相對翻垡型犁鏵的犁底低一個耕作層厚度,犁鏵翻轉機構設置在該犁架的主梁上,該滾垡型犁鏵通過前犁柱固裝在犁鏵翻轉機構上,該翻垡型犁鏵通過后犁柱固裝在該犁架的副梁上。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所述犁鏵翻轉機構由回轉套管、手柄、定位銷、定位板組成,回轉套管套裝在該犁架的主梁上,回轉套管上設置手柄,該手柄上向后垂直設有定位銷,定位板與該定位銷垂直對應設置在該犁架的主梁上,定位板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設有定位銷孔,該定位銷向后垂直插入定位板的定位銷孔內。作為本實用新型的改進,在該犁架的主梁和副梁上設有肥箱。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所述滾垡型犁鏵采用在翻垡型犁鏵的犁壁后端設置滾垡犁壁的構造,滾垡犁壁采用扭柱型犁體曲面形狀。[0008]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玉米秸桿深還犁具有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實用新型的犁鏵翻轉機構設置在該犁架的主梁上,該滾垡型犁鏵通過前犁柱固裝在犁鏵翻轉機構上,該犁鏵翻轉機構的回轉套管套裝在該犁架的主梁上,回轉套管上設置手柄,該手柄上向后垂直設有定位銷,定位板與該定位銷垂直對應設置在該犁架的主梁上,定位板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設有定位銷孔,該定位銷向后垂直插入定位板的定位銷孔內。所以玉米秸桿深還犁在開始進地作業時就可以通過操作手柄使前面的滾垡型犁鏵水平折疊起來,接著再通過操作手柄使前面的滾垡型犁鏵回到垂直作業位置,進行滾垡型犁鏵和翻垡型犁鏵的連續配合、同步作業,實現秸桿深埋還田。另外,在該犁架的主梁和副梁上設有肥箱,可以實現同步施肥。得到了省時省力、生產作業效率高、整地效果好的效果O
圖1是本實用新型玉米秸桿深還犁的構造主視圖;圖2是圖1的俯視圖。圖中:犁架I ;懸掛架2;滾垡型犁鏵3;前犁柱4;翻垡型犁鏵5;后犁柱6;回轉套管7 ;手柄8 ;定位銷9 ;定位板10 ;肥箱11 ;限深輪12 ;支撐桿13 ;滾垡犁壁14。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如圖1、圖2所示,給出了本實用新型玉米秸桿深還犁的構造示意圖,包括犁架和安裝在該犁架I上的懸掛架2、限深輪12、支撐桿13,還包括滾垡型犁鏵3、前犁柱4、翻垡型犁鏵5、后犁柱6以及犁鏵翻轉機構,滾垡型犁鏵3與翻垡型犁鏵5前后設置左右相鄰配置,且滾垡型犁鏵3的犁底相對翻垡型犁鏵5的犁底低一個耕作層厚度,犁鏵翻轉機構設置在該犁架I的主梁上,該滾垡型犁鏵3通過前犁柱4固裝在犁鏵翻轉機構上,該翻垡型犁鏵5通過后犁柱6固裝在該犁架I的副梁上。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在圖1、圖2中,所述犁鏵翻轉機構由回轉套管7、手柄8、定位銷9、定位板10組成,回轉套管7套裝在該犁架I的主梁上,回轉套管7上設置手柄8,該手柄8上向后垂直設有定位銷9,定位板10與該定位銷9垂直對應設置在該犁架I的主梁上,定位板10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設有定位銷孔,該定位銷9向后垂直插入定位板10的定位銷孔內。即當開始進地作業時,操控該手柄8使定位銷9向后垂直插入定位板10的水平方向定位銷孔內,滾垡型犁鏵3水平折疊起來;當接著連續作業時,操控該手柄8使定位銷9向后垂直插入定位板10的垂直方向定位銷孔內,滾垡型犁鏵3回到垂直作業位置。如圖1、圖2所示,在該犁架I的主梁和副梁上設有肥箱11。實現秸桿深埋還田作業的同時深施肥。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在圖1、圖2中,所述滾垡型犁鏵3采用在翻垡型犁鏵5的犁壁后端設置滾垡犁壁14的構造,滾垡犁壁14采用扭柱型犁體曲面形狀。玉米秸桿深還犁作業時,將懸掛架2與配套拖拉機懸掛機構掛接,在開始進地作業時,操控該手柄8使回轉套管7帶動滾垡型犁鏵3旋轉90°處于水平折疊升起狀態,通過定位銷9向后垂直插入定位板10的水平方向定位銷孔內固定,這時操控配套拖拉機的液壓系統控制懸掛機構下落,隨著機組的前進,只有后面的翻垡型犁鏵5工作,翻垡型犁鏵5的作業深度為一個耕作層厚度,將地表秸桿隨耕層土壤翻至犁鏵右側方,同時耕后的犁底形成一個塹溝。在完成開始的一次翻垡型犁鏵5單獨作業后,接著操控該手柄8使回轉套管7帶動滾垡型犁鏵3回轉90°處于垂直作業位置,通過定位銷9向后垂直插入定位板10的垂直方向定位銷孔內固定,這時隨著機組的前進,滾垡型犁鏵3與翻垡型犁鏵5前后配合、同步連續作業,滾垡型犁鏵3沿前次作業形成的塹溝入土,作業深度為一個耕作層厚度,土垡在滾垡犁壁14犁體曲面作用下沿溝底一棱邊向右作側向滾翻,接著又繞另一棱邊滾翻、扭轉,直至覆蓋到前一行程為止,使地表秸桿完全深埋,同時,翻垡型犁鏵5同步完成一次作業,將地表秸桿隨耕層土壤翻至犁鏵右側方,落入滾垡型犁鏵3的犁后深溝內,并形成一個新的塹溝。如此往復作業地表秸桿被依次深埋還田一個耕作層厚度以下。為下一年春節播種創造有利條件。為了提高作業效率,可以通過增加多個滾垡型犁鏵3與翻垡型犁鏵5組合的方法,配套更大動力拖拉機,實現作業幅寬增加。但上述變化并沒有引起結構特征變化,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本實用新型適用于玉米茬地耕翻及地表秸桿深埋還田作業。
權利要求1.一種玉米秸桿深還犁,包括犁架⑴和安裝在該犁架⑴上的懸掛架(2)、限深輪(12)、支撐桿(13),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滾垡型犁鏵(3)、前犁柱(4)、翻垡型犁鏵(5)、后犁柱(6)以及犁鏵翻轉機構,滾垡型犁鏵(3)與翻垡型犁鏵(5)前后設置左右相鄰配置,且滾垡型犁鏵(3)的犁底相對翻垡型犁鏵(5)的犁底低一個耕作層厚度,犁鏵翻轉機構設置在該犁架(I)的主梁上,該滾垡型犁鏵(3)通過前犁柱(4)固裝在犁鏵翻轉機構上,該翻垡型犁鏵(5)通過后犁柱(6)固裝在該犁架(I)的副梁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秸桿深還犁,其特征在于:所述犁鏵翻轉機構由回轉套管(7)、手柄(8)、定位銷(9)、定位板(10)組成,回轉套管(7)套裝在該犁架(I)的主梁上,回轉套管(7)上設置手柄(8),該手柄(8)上向后垂直設有定位銷(9),定位板(10)與該定位銷(9)垂直對應設置在該犁架(I)的主梁上,定位板(10)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設有定位銷孔,該定位銷(9)向后垂直插入定位板(10)的定位銷孔內。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玉米秸桿深還犁,其特征在于:在該犁架(I)的主梁和副梁上設有肥箱(11)。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玉米秸桿深還犁,其特征在于:所述滾垡型犁鏵(3)采用在翻垡型犁鏵(5)的犁壁后端設置滾垡犁壁(14)的構造,滾垡犁壁(14)采用扭柱型犁體曲面形狀。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玉米秸稈深還犁,旨在提供一種省時省力、生產作業效率高、整地效果好的玉米秸稈深還犁。包括犁架和安裝在該犁架上的懸掛架、限深輪、支撐桿,還包括滾垡型犁鏵、前犁柱、翻垡型犁鏵、后犁柱以及犁鏵翻轉機構,滾垡型犁鏵與翻垡型犁鏵前后設置左右相鄰配置,且滾垡型犁鏵的犁底相對翻垡型犁鏵的犁底低一個耕作層厚度,犁鏵翻轉機構設置在該犁架的主梁上,該滾垡型犁鏵通過前犁柱固裝在犁鏵翻轉機構上,該翻垡型犁鏵通過后犁柱固裝在該犁架的副梁上。本實用新型適用于玉米茬地耕翻及地表秸稈深埋還田作業。
文檔編號A01B3/42GK203040112SQ2013200596
公開日2013年7月10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1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1日
發明者竇森, 王瑞麗, 黃毅, 劉峰, 李華 申請人:吉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