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用于農機上的覆土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農用播種機械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于農機上的覆土機構。
背景技術:
目前,大型農機普遍應用到了現代化農業生產中。該種農機的特點是:一機多功能,能完成翻地、播種等多種工作。但不具有覆土功能。對播種后必須進行覆土的,特別是進行薄膜覆蓋種植的農作物。目前,仍采用人工方式進行覆土。該種覆土方式的缺點是:工作效率低、勞動強度大,且不能保證覆土的均勻性。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操作方便、提高工作效率、節省勞力、覆土均勻的用于農機上的覆土機構。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農機上的覆土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撥土機構、送土機構、出土機構和使撥土機構、送土機構與外界牽引機構連接的動力傳輸機構;所述撥土機構、送土機構和出土機構按照土的流向前后縱向銜接布置,所述機架由架體、支撐在架體上的下托板和斜托板構成,所述斜托板的下端壓緊在下托板上靠近后端的位置上;所述撥土機構支撐在下托板的前端進口位置上,所述送土機構平行支撐在斜托板上方,所述出土機構支撐在送土機構后端出口的下方,其出土方向為縱向,且出土位置位于機架的一側或兩側。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采取的技術方案為:所述撥土機構由撥土軸和均布在撥土軸上的多個刮板構成,所述刮板轉動到與下托板的最接近位置時與下托板之間留有間隙。所述刮板傾斜設置。所述送土機構包括沿橫向轉動支撐在機架上的上端傳動軸和下端傳動軸,在上端傳動軸的兩端分別固裝有第一傳動輪和第二傳動輪,在下端傳動軸的兩端分別固裝有第三傳動輪和第四傳動輪,第一傳動輪和第三傳動輪通過第一傳動鏈連接,第二傳動輪和第四傳動輪通過第二傳動鏈連接,在第一傳動鏈和第二傳動鏈之間連接有多個推送板;所述推送板與斜托板之間留有間隙。所述出土機構包括橫向傾斜設置的導向托板,所述導向托板由底板和兩側的上翻板構成;所述導向托板的上端與機架轉動連接,在靠近導向托板中段的位置還設有可調式連接結構;所述可調式連接結構由分別與兩側上翻板轉動連接的左右兩支撐板,連接兩支撐板的連接桿和垂直固定在連接桿上的螺桿構成,所述螺桿通過螺母與機架固連。所述導向托板的上方設有防塵擋板。所述動力傳輸機構包括支撐在架體上的總傳動軸,安裝在總傳動軸上的第五傳動輪和第六傳動輪,安裝在上端傳動軸上的第七傳動輪和安裝在撥土軸上的第八傳動輪,所述第五傳動輪和第七傳動輪通過第三傳動鏈連接,所述第六傳動輪與第八傳動輪通過第四傳動鏈連接。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在外界牽引機構帶動下,本覆土機構沿播種方向前行,在前行過程中,在下托板和撥土機構共同作用下,將地面上的土鏟撥到下托板的后端;隨后送土機構將土沿斜托板逐漸上提,當提送到最上端時,土被傾倒在出土機構;然后出土機構將土覆蓋在播種位置上。本覆土機構在牽引機構的帶動可自行完成覆土工作,具有操作方便的優點,其相比于現有的人工覆土方式,大節省了勞力和提高了覆土的均勻度。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A向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1的B向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1中機架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機架;1_1、架體;1_2、下托板;1_3、斜托板;2、撥土機構;2_1、撥土軸;2-2、刮板;3、送土機構;3-1、上端傳動軸;3-2、下端傳動軸;3-3、第一傳動輪;3_4、第二傳動輪;3_5、第三傳動輪;3-6、第四傳動輪;3-7、第一傳動鏈;3-8、第二傳動鏈;3_9、推送板;
4、出土機構;4_1、導向托板;4_1_1、底板;4_1_2、上翻板;4_2、左支撐板;4_3、右支撐板;
4-4、連接桿;4-5、螺桿;4-6、螺母;4-7、防塵擋板;5、動力傳輸機構;5_1、總傳動軸;5_2、第五傳動輪;5_3、第六傳動輪;5-4、第七傳動輪;5-5、第八傳動輪;5-6、第三傳動鏈;5_7、第四傳動鏈。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發明內容、特點及功效,茲例舉以下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請參閱圖1-4,一種用于農機上的覆土機構,包括機架1、撥土機構2、送土機構3、出土機構4和使撥土機構、送土機構與外界牽引機構連接的動力傳輸機構5。所述撥土機構、送土機構和出土機構按照土的流向前后縱向銜接布置。所述機架由架體1-1、支撐在架體上的下托板1-2和斜托板1-3構成。所述斜托板的下端壓緊在下托板上靠近后端的位置上。所述撥土機構支撐在下托板的前端進口位置上。所述送土機構平行支撐在斜托板上方。所述出土機構支撐在送土機構后端出口的下方,其出土方向為縱向,且出土位置位于機架的一側或兩側。具體的,出土機構可根據用戶實際需要進行設計,可做成單側出土結構,也可做成雙側出土結構。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撥土機構的作用是將鏟入到下托板前端的土打碎,同時輔助推送到下托板的后端位置,為后續的向上送土做好準備。該撥土機構具體可采用如下結構:由撥土軸2-1和均布在撥土軸上的多個刮板2-2構成。所述刮板轉動到與下托板最接近位置時與下托板之間留有間隙。具體的,刮板沿撥土軸的軸向和圓周方向分布。上述刮板進一步優選傾斜設置,即刮板與撥土軸的軸線呈一定的夾角。采用該傾斜設置結構使刮板沿著其寬度方向逐漸作用在鏟入到下托板前端的土上,從而一方面延長了推撥時間,另一方面使土被打碎的更細更均勻。[0023]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送土機構的作用是將推送到下托板后端的土提升,然后送入到出土機構。該送土機構具體可采用如下結構:包括沿橫向轉動支撐在機架上的上端傳動軸3-1和下端傳動軸3-2,在上端傳動軸的兩端分別固裝有第一傳動輪3-3和第二傳動輪3-4,在下端傳動軸的兩端分別固裝有第三傳動輪3-5和第四傳動輪3-6。第一傳動輪和第三傳動輪通過第一傳動鏈3-7連接,第二傳動輪和第四傳動輪通過第二傳動鏈3-8連接,在第一傳動鏈和第二傳動鏈之間連接有多個推送板3-9。所述推送板與斜托板之間留有間隙。具體的,當某一推送板轉動到最下端位置反向向上運動時,會同步托住一些土上移,隨著兩傳動鏈連續運轉,推送到下托板后端的土被不斷的托送上移,從而實現了土的運送。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出土機構的作用是將送土機構輸送來的土連續的覆蓋在播種位置上方,實現最終覆土。該覆土機構具體可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包括橫向傾斜設置的導向托板4-1。所述導向托板由底板4-1-1和兩側的上翻板4-1-2構成。所述導向托板的上端與機架轉動連接。在靠近導向托板中段的位置還設有可調式連接結構。所述可調式連接結構由分別與兩側上翻板轉動連接的左支撐板4-2和右支撐板4-3,連接兩支撐板的連接桿4-4和垂直固定在連接桿上的螺桿4-5構成,所述螺桿通過螺母4-6與機架固連。采用上述覆土機構,通過調節螺母使螺桿上下移動,可改變導向托板的傾斜角度,以滿足不同的使用情況。上述導向托板的上方進一步設有防塵擋板4-7。具體的,可將防塵擋板的前端固定在機架的架體上,防塵擋板彎折后,其后端部分插入到上述導向托板的后端上翻邊的外側。該防塵擋板避免了土從送土機構落入到出土機構時,向上飛揚。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動力傳輸機構的作用是:將外界動力傳輸到撥土機構和送土機構,以帶動兩機構運轉,完成撥圖和送土工作。該動力傳輸機構具體可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包括支撐在架體上的總傳動軸5-1,安裝在總傳動軸上的第五傳動輪5-2和第六傳動輪
5-3、安裝在上端傳動軸上的第七傳動輪5-4和安裝在撥土軸上的第八傳動輪5-5。所述第五傳動輪和第七傳動輪通過第三傳動鏈5-6連接,所述第六傳動輪與第八傳動輪通過第四傳動鏈5-7連接。上述傳動輪 可采用鏈輪、同步帶輪等,傳動鏈相應采用鏈條、同步帶等。在實際使用時,外界牽引機構中的驅動機構將動力傳輸到上述總傳動軸,總傳動軸繼而帶動上端傳動軸和撥土軸轉動,從而實現了送土機構和撥土機構的運轉。總之,本覆土機構在外界牽引機構的帶動下,通過撥土機構、送土機構和出土機構的銜接運轉,順利地完成了播種后的覆土工作。
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農機上的覆土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撥土機構、送土機構、出土機構和使撥土機構、送土機構與外界牽引機構連接的動力傳輸機構;所述撥土機構、送土機構和出土機構按照土的流向前后縱向銜接布置,所述機架由架體、支撐在架體上的下托板和斜托板構成,所述斜托板的下端壓緊在下托板上靠近后端的位置上;所述撥土機構支撐在下托板的前端進口位置上,所述送土機構平行支撐在斜托板上方,所述出土機構支撐在送土機構后端出口的下方,其出土方向為縱向,且出土位置位于機架的一側或兩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農機上的覆土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撥土機構由撥土軸和均布在撥土軸上的多個刮板構成,所述刮板轉動到與下托板最接近位置時與下托板之間留有間隙。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農機上的覆土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板傾斜設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農機上的覆土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送土機構包括沿橫向轉動支撐在機架上的上端傳動軸和下端傳動軸,在上端傳動軸的兩端分別固裝有第一傳動輪和第二傳動輪,在下端傳動軸的兩端分別固裝有第三傳動輪和第四傳動輪,第一傳動輪和第三傳動輪通過第一傳動鏈連接,第二傳動輪和第四傳動輪通過第二傳動鏈連接,在第一傳動鏈和第二傳動鏈之間連接有多個推送板;所述推送板與斜托板之間留有間隙。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農機上的覆土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土機構包括橫向傾斜設置的導向托板,所述導向托板由底板和兩側的上翻板構成;所述導向托板的上端與機架轉動連接,在靠近導向托板中段的位置還設有可調式連接結構;所述可調式連接結構由分別與兩側上翻板轉動連接的左右兩支撐板,連接兩支撐板的連接桿和垂直固定在連接桿上的螺桿構成,所述螺桿通過螺母與機架固連。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農機上的覆土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托板的上方設有防塵擋板。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農機上的覆土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傳輸機構包括支撐在架體上的總傳動軸,安裝在總傳動軸上的第五傳動輪和第六傳動輪,安裝在上端傳動軸上的第七傳動輪和安裝在撥土軸上的第八傳動輪;所述第五傳動輪和第七傳動輪通過第三傳動 鏈連接,所述第六傳動輪與第八傳動輪通過第四傳動鏈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農機上的覆土機構,其特點是包括機架、撥土機構、送土機構、出土機構和動力傳輸機構;撥土機構、送土機構和出土機構按照土的流向前后縱向銜接布置,機架由架體、下托板和斜托板構成;撥土機構支撐在下托板的前端進口位置上,送土機構平行支撐在斜托板上方;出土機構支撐在送土機構后端出口的下方,出土方向為縱向,出土位置位于機架的一側或兩側。本覆土機構在外界牽引機構帶動下,沿播種方向前行,由下托板和撥土機構將地面上的土鏟撥到下托板的后端;送土機構將土上提,并傾倒在出土機構上;出土機構將土覆蓋在播種位置上。本覆土機構可自行完成覆土工作,具有操作方便的優點;另外,節省了勞力和提高了覆土的均勻度。
文檔編號A01C5/06GK203120426SQ201320115809
公開日2013年8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14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14日
發明者劉井正 申請人:劉井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