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盲蝽誘捕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蟲誘捕器,具體涉及一種針對盲蝽類害蟲的誘捕器。
背景技術:
衛生害蟲和農業害蟲一直以來為人們的生活和生產帶來很大困擾和損失,目前對于害蟲的防控主要手段是化學農藥,但農藥給人和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日趨顯著。因此,利用害蟲性信息素及寄主植物揮發物作為引誘劑,將害蟲集中后進行物理殺滅的方法逐漸為人們所采用,尤其是對于衛生害蟲和有機食品生產區的農業害蟲。很多誘捕器采用粘蟲板、粘蟲膠等作為殺滅害蟲的手段,但是費事費力,且容易受環境、使用場合的限制。而采用桶式的誘捕器只適用于特定的昆蟲,對盲蝽類體型較小,有一定飛行能力,爬行能力較強的害蟲難以適用。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昆蟲誘捕器在誘捕盲蝽類害蟲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盲蝽誘捕器,用于提高對該類害蟲的誘捕效率。一種盲蝽誘捕器,由上集蟲桶,上漏斗桶,下漏斗桶和下集蟲桶依次相連構成所述誘捕器主體,誘芯放置籃位于上漏斗桶與下漏斗桶之間。所述上漏斗桶為大口向下,漏斗內壁表面粗糙。所述下漏斗桶為大口向上,漏斗內壁表面光滑。所述上、下漏斗桶分別具有立柱,兩者通過立柱相連。
所述誘芯放置籃位于上漏斗桶向下開口中心位置,通過吊柄或吊繩固定于上漏斗桶上。所述下集蟲桶底面具有5-20個直徑為I毫米的小孔。本實用新型盲蝽誘捕器結構簡單、放置容易,捕蟲效率高,配合不同種類的盲蝽性信息素可以有效誘殺相應盲蝽。
圖1為盲蝽誘捕器的立體示意圖;圖2為上下漏斗桶示意圖;其中各標號為:1-上集蟲桶,2_上漏斗桶,3_立柱,4-下漏斗桶,5_下集蟲桶,6-外沿,7-誘芯放置籃。
實施例按圖1所示的盲蝽誘捕器,由上集蟲桶1,上漏斗桶2,下漏斗桶4和下集蟲桶5依次相連構成所述誘捕器主體,誘芯放置籃7位于上漏斗桶2與下漏斗桶之間4。分別制作如下部件:上、下集蟲桶,口徑為IOcm高8cm的開口塑料圓桶;大口徑為8cm,小口徑為3cm,高為6cm,外沿高2_3cm的塑料的上、下漏斗桶,并使上漏斗桶2內壁非常粗糙,下漏斗桶4內側非常光滑;在上漏斗桶2內部制作一根吊柄,以連接放置誘芯的誘芯放置籃7,一可開口塑料圓柱體籃子;上、下漏斗桶口部各制作3個可活動連接的立柱3,立柱連接后高度為2cm ;上集蟲桶最頂端設一根吊掛絲。所述下集蟲桶底面具有10個直徑為I毫米的小孔,以便于將進入桶內的雨水排出。根據圖1各部位的相對位置,依次連接后,構成一個盲蝽誘捕器。上、下集蟲桶與上、下漏斗桶分別通過外沿6活動連接,也可由卡箍固定。使用時,將連接好的誘捕器中放入誘芯,掛在田間即可,集蟲桶內無需額外加入水或者殺蟲物質,集蟲桶內死蟲過多時注意及時清理。當性信息素誘芯放入誘捕器中后,受到吸引的盲蝽會向誘捕器的定向飛行、聚集,并在誘捕器、誘芯附近爬行,由于盲蝽具有向上飛行、爬行的特點,會有一部分沿著上漏斗桶粗糙的內壁向上進入到上漏斗桶中,而另一部分在下漏斗桶內側爬行的盲蝽會因內壁光滑而自然滑入下集蟲桶。進入集蟲桶內的害蟲只會沿著集蟲桶內壁爬行,難以從開口較小的漏斗口爬出,經日曬、 饑餓而自然死亡。
權利要求1.一種盲蝽誘捕器,其特征在于:由上集蟲桶,上漏斗桶,下漏斗桶和下集蟲桶依次相連構成所述誘捕器主體,誘芯放置籃位于上、下漏斗桶之間。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盲蝽誘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漏斗桶為大口向下,漏斗內壁表面粗糙。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盲蝽誘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漏斗桶為大口向上,漏斗內壁表面光滑。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盲蝽誘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漏斗桶分別具有立柱,兩者通過立柱相連。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盲蝽誘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漏斗桶通過外沿或卡箍分別與上、下集蟲桶連接。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盲蝽誘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誘芯放置籃位于上漏斗桶向下開口中心位置,通過吊柄或吊繩固定于上漏斗桶上。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盲蝽誘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集蟲桶底面具有5-20個 直徑為I毫米的小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盲蝽誘捕器,用于捕捉盲蝽成蟲。此盲蝽誘捕器一種盲蝽誘捕器,由上集蟲桶,上漏斗桶,下漏斗桶和下集蟲桶依次相連構成所述誘捕器主體,誘芯放置籃位于上漏斗桶與下漏斗桶之間。本實用新型的明顯優勢在于對飛行能力一般但具有較強爬行能力的盲蝽等害蟲具有突出效果,且價格低廉、使用方便,在防治盲蝽或檢疫工作方面有很高的使用價值。
文檔編號A01M1/02GK203072718SQ2013201231
公開日2013年7月24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18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18日
發明者張濤, 梅向東, 陸宴輝, 吳孔明, 寧君 申請人: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