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沼氣種植一體棚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沼氣種植一體棚,特別涉及一種種植經濟作物的綜合循環大棚,屬于生態農業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傳統的溫室大棚由于具有溫度可調、利于作物的生長而越來越多的被應用推廣。但隨著經濟的發展,綠色農業、循環經濟也極大的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傳統的單一大棚種植模式由于成本高、污染嚴重,已無法滿足現代發展的需求。隨著科技的進步,生態綜合溫室大棚逐漸出現。中國專利文獻CNl 101948743A (申請號201010501171.4)公開了一種農村沼氣池-大棚聯用的方法,屬于農村能源利用領域。其步驟如下:(a)建立大棚,將沼氣池安裝在大棚內部,沼氣池產生的沼氣作為能源,冬季以大棚對沼氣池進行保溫;(b)以氣體收集裝置收集住宅區燃燒沼氣產生的C02氣體;(c)利用氣體釋放裝置按比例將C02釋放到大棚中,以提高大棚內C02濃度;(d)大棚中種植農作物,以增加C02濃度的形式,提高農作物產量;(e)以大棚中農作物的殘葉和秸桿做沼氣池發酵的原料。上述專利文獻均是將種植過程中的作物秸桿作為沼氣池中的原料進行利用,經沼氣發酵后,沼氣做為熱源為種植提供熱源需要。但由于發酵后的廢棄物僅能用于大棚施肥,且種植大棚過量使用發酵后的廢棄物后會導致作物被“燒死”,因此造成發酵后的廢棄物利用率不高,因此大部分的廢棄物均無法處理,造成二次污染。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種植、養殖綜合循環系統及方法。一種沼氣種植一體棚,包括種植大棚和沼氣池,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沼液池和固液分離裝置,沼氣池與固液分離裝置的進料口相連接,沼液池與固液分離裝置的出液口相連接;沼液池的出液口分別與種植大棚的地滲灌溉系統相連接,所述的沼氣池的出氣口與種植大棚中的沼氣照明裝置、沼氣加溫裝置相連接。根據本實用新型優選的,所述的沼氣池設置于種植大棚內。根據本實用新型優選的,所述固液分離裝置為購自海門市中創污水處理設備廠的沼渣分離機。根據本實用新型優選的,所述的種植大棚包括種植棚體、地滲灌溉系統,所述種植棚體內設置有沼氣照明裝置和沼氣加溫裝置,所述地滲灌溉系統由滴滲管組成,地滲灌溉系統的進液口和回液口均與沼液池相連。根據本實用新型進一步優選的,所述地滲灌溉系統設置于地表下40 60cm。根據本實用新型進一步優選的,所述滴滲管內填充有填充物。更優的,所述滴滲管為軟管,軟管上的滲液孔的孔徑為I 3mm,軟管管壁的滲液孔密度為I 3個/cm2。[0013]上述沼氣種植一體棚的工作方法,步驟如下:將養殖中產生的動物排泄物或作物秸桿通入沼氣池中,經發酵后,產生沼氣和發酵后的廢棄物,將發酵后的廢棄物經固液分離,制得沼渣和沼液,沼渣做為肥料進行利用,一部分沼液用于種植作物根部的地滲灌溉,所述沼氣通過沼氣照明裝置和沼氣加溫裝置對種植棚舍進行照明和升溫。有益效果1、本實用新型克服了傳統種植、養殖綜合系統中發酵后的廢棄物利用率不高的缺點,將發酵后的廢棄物通過固液分離,獲得沼渣和沼液,沼液通過地滲灌溉和沖洗養殖棚進行利用,沼渣可做為有機肥施用于其他農田。2、本實用新型利用沼液通過地滲灌溉種植棚,可以有效防控種植棚內土傳病蟲害的發生,從而減少種植棚內農藥和化肥的施用量,減少作物中農藥殘留,提高作物品質。3、滴滲管中填充有填充物,利用沼液在填充物中滲透力自行循環并向滴滲管外的土壤中滲透,這不僅可以始終使土壤保持濕潤,有利于作物生長,而且填充物中可以富集微生物,用以部分分解沼液中的有機物質。
圖1是沼氣種植一體棚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2是沼氣種植一體棚的側面結構示意圖;圖3是沼氣種植一體棚的側面結構示意圖;其中:1、種植大棚,2、沼氣池,3、沼液池,4、固液分離裝置,5、地滲灌溉系統,6、沼氣照明裝置,7、沼氣加溫裝置,8、滴滲管,9、種植棚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闡述,但本實用新型所保護范圍不限于此。實施例1如圖1-3所示的一種沼氣種植一體棚,包括種植大棚I和沼氣池2,還包括沼液池3和固液分離裝置4,沼氣池2與固液分離裝置4的進料口相連接,沼液池3與固液分離裝置4的出液口相連接;沼液池3的出液口分別與種植大棚I的地滲灌溉系統5相連接,所述的沼氣池2的出氣口與種植大棚I中的沼氣照明裝置6、沼氣加溫裝置7相連接。所述固液分離裝置4為購自海門市中創污水處理設備廠的沼渣分離機。所述的種植大棚I包括種植棚體9、地滲灌溉系統5,所述種植棚體9內設置有沼氣照明裝置6和沼氣加溫裝置7,所述地滲灌溉系統5由滴滲管8組成,地滲灌溉系統5的進液口和回液口均與沼液池3相連。所述地滲灌溉系統5設置于地表下40cm,所述滴滲管8內填充有填充物。所述滴滲管8為軟管,軟管上的滲液孔的孔徑為Imm,軟管管壁的滲液孔密度為3個 /cm2。上述沼氣種植一體棚的工作方法,步驟如下:將養殖中產生的動物排泄物或作物秸桿通入沼氣池中,經發酵后,產生沼氣和發酵后的廢棄物,將發酵后的廢棄物經固液分離,制得沼渣和沼液,沼渣做為肥料進行利用,一部分沼液用于種植作物根部的地滲灌溉,所述沼氣通過沼氣照明裝置和沼氣加溫裝置對種植棚舍進行照明和升溫。實施例2一種沼氣種植一體棚,包括種植大棚I和沼氣池2,還包括沼液池3和固液分離裝置4,沼氣池2與固液分離裝置4的進料口相連接,沼液池3與固液分離裝置4的出液口相連接;沼液池3的出液口分別與種植大棚I的地滲灌溉系統5相連接,所述的沼氣池2的出氣口與種植大棚I中的沼氣照明裝置6、沼氣加溫裝置7相連接。所述的沼氣2池設置于種植大棚I內。所述固液分離裝置4為購自海門市中創污水處理設備廠的沼渣分離機。所述的種植大棚I包括種植棚體9、地滲灌溉系統5,所述種植棚體9內設置有沼氣照明裝置6和沼氣加溫裝置7,所述地滲灌溉系統5由滴滲管8組成,地滲灌溉系統5的進液口和回液口均與沼液池3相連。所述地滲灌溉系統5設置于地表下60cm,所述滴滲管8內填充有填充物。所述滴滲管8為軟管,軟管上的滲液孔的孔徑為3mm,軟管管壁的滲液孔密度為I個 /cm2。實施例3一種沼氣種植一體棚,包括種植大棚I和沼氣池2,還包括沼液池3和固液分離裝置4,沼氣池2與固液分離裝置4的進料口相連接,沼液池3與固液分離裝置4的出液口相連接;沼液池3的出液口分別與種植大棚I的地滲灌溉系統5相連接,所述的沼氣池2的出氣口與種植大棚I中的沼氣照明裝置6、沼氣加溫裝置7相連接。所述固液分離裝置4為購自海門市中創污水處理設備廠的沼渣分離機。所述的種植大棚I包括種植棚體9、地滲灌溉系統5,所述種植棚體9內設置有沼氣照明裝置6和沼氣加溫裝置7,所述地滲灌溉系統5由滴滲管8組成,地滲灌溉系統5的進液口和回液口均與沼液池3相連。所述地滲灌溉系統5設置于地表下50cm,所述滴滲管8內填充有填充物。所述滴滲管8為軟管,軟管上的滲液孔的孔徑為2mm,軟管管壁的滲液孔密度為2個 /cm2。
權利要求1.一種沼氣種植一體棚,包括種植大棚和沼氣池,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沼液池和固液分離裝置,沼氣池與固液分離裝置的進料口相連接,沼液池與固液分離裝置的出液口相連接;沼液池的出液口分別與種植大棚的地滲灌溉系統相連接,所述的沼氣池的出氣口與種植大棚中的沼氣照明裝置、沼氣加溫裝置相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體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沼氣池設置于種植大棚內。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體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種植大棚包括種植棚體、地滲灌溉系統,所述種植棚體內設置有沼氣照明裝置和沼氣加溫裝置,所述地滲灌溉系統由滴滲管組成,地滲灌溉系統的進液口和回液口均與沼液池相連。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體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滲灌溉系統設置于地表下40 60cmo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體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滴滲管內填充有填充物。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體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滴滲管為軟管,軟管上的滲液孔的孔徑為I 3mm,軟管管壁的滲液孔密度為I 3個/cm2。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體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液分離裝置為購自海門市中創污水處理設備廠的沼渣分離機。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沼氣種植一體棚,包括種植大棚和沼氣池,還包括沼液池和固液分離裝置,沼氣池與固液分離裝置的進料口相連接,沼液池與固液分離裝置的出液口相連接;沼液池的出液口分別與種植大棚的地滲灌溉系統相連接,所述的沼氣池的出氣口與種植大棚中的沼氣照明裝置、沼氣加溫裝置相連接。本實用新型利用沼液通過地滲灌溉種植棚,可以有效防控種植棚內土傳病蟲害的發生,從而減少種植棚內農藥和化肥的施用量,減少作物中農藥殘留,提高作物品質。
文檔編號A01G9/14GK203040294SQ201320172919
公開日2013年7月10日 申請日期2013年4月9日 優先權日2013年4月9日
發明者王旭亮 申請人:山東佳源農牧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