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小型分隔式養蠶催青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小型分隔式養蠶催青裝置,包括控制箱(10)及催青室(20),控制箱(10)上設有四個溫度控制器(101),催青室(20)內部利用隔溫板(205)分隔成四個獨立小間(206),每一間內部底部設有一個加熱器(201),中部設有一個養蠶架(202),墻壁上掛有一個溫度傳感器(203),溫度傳感器(203)與溫度控制器(101)之間通過導線相連。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節約電能,用于不同批次的蠶種催青和保護。
【專利說明】一種小型分隔式養蠶催青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催青裝置,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小型分隔式養蠶催青裝置。【背景技術】:
[0002]養蠶催青方法:領回蠶種后,將蠶種保護在適宜的環境中,使胚子正常發育,具體做法是:在消毒好的蠶室內,將蠶種平鋪于蠶匾中,卵面向上,第I一4天要求室溫24°C,干濕差2 — 2.5°C,第5—10天要求室溫27°C,干濕差1.5 — 2°C。當胚子發育到后期,發現有少量蠶卵呈青色小點時,立即把蠶種用黑布遮暗,約經過40小時即第三天黎明前4一5時,除去遮暗黑布,把蠶種用白紙包好,卵面向上,開燈感光,讓蟻蠶咬破卵殼孵化出來。由于第I一4天所要求的溫度與第5 —10天的溫度不同,需要人工進行溫度的調整,人工調整比較難操作,把握不好精確的溫度,如果能有一種自動控制的溫度的裝置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所以設計一種小型分隔式養蠶催青裝置是十分有益的。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小型分隔式養蠶催青裝置,方便不同批次蠶種催青和保護。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節約電能,用于不同批次的蠶種催青和保護的優點。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措施如下:
[0005]一種小型分隔式養蠶催青裝置,包括控制箱及蠶室,所述控制箱上設有溫度控制器,催青室內部利用隔溫板分隔成獨立小間,每一間內部底部設有一個加熱器,中部設有一個養蠶架,墻壁上掛有一個溫度傳感器,溫度傳感器與溫度控制器之間通過導線相連接。
[0006]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催青室的每一間設有一個可觀察門,可觀察門利用合頁與蠶室的每一間外側相連接。
[0007]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08]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節約電能,用于不同批次的蠶種催青和保護。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圖1為控制箱結構示意圖;
[0010]圖2為催青室外部結構示意圖;
[0011]圖3為催青室內部結構示意圖。
[0012]圖中:10、控制箱;101、溫度控制器;20、催青室;201、加熱器;202、養蠶架;203、溫度傳感器;204、可觀察門;2041、合頁;205、隔溫板;206、獨立小間。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以下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范圍進行限定。[0014]實施例:見圖1、圖2及圖3所示,一種小型分隔式養蠶催青裝置,包括控制箱10及催青室20,所述控制箱10上設有溫度控制器101,催青室20內部利用隔溫板205分隔成獨立小間206,每一間內部底部設有一個加熱器201,中部設有一個養蠶架202,墻壁上掛有一個溫度傳感器203,溫度傳感器203與溫度控制器101之間通過導線相連接。
[0015]所述催青室20的每一間設有一個可觀察門204,可觀察門204利用合頁2041與催青室20的每一間外側相連接。
[0016]工作原理:
[0017]一種小型分隔式養蠶催青裝置,控制箱10上設有溫度控制器101,催青室20內部利用隔溫板205分隔成獨立小間206,每一間內部底部設有一個加熱器201,中部設有一個養蠶架202,墻壁上掛有一個溫度傳感器203,溫度傳感器203與溫度控制器101之間通過導線相連接,催青室20的每一間設有一個可觀察門204,可觀察門204利用合頁2041與催青室20的每一間外側相連接,通過溫度控制器101設定獨立小間206需要達到的溫度,然后將蠶種放入到獨立小間206內的養蠶架202上,溫度傳感器203感知獨立小間206內的溫度,當獨立小間206的溫度低于設定的溫度,加熱器201通電開始工作,為獨立小間206提供熱量,提升室溫;當溫度達到設定的溫度后,加熱器201停止工作。
【權利要求】
1.一種小型分隔式養蠶催青裝置,包括控制箱(10)及催青室(20),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箱(10)上設有溫度控制器(101),催青室(20)內部利用隔溫板(205)分隔成獨立小間(206),每一間內部底部設有一個加熱器(201),中部設有一個養蠶架(202),墻壁上掛有一個溫度傳感器(203),溫度傳感器(203)與溫度控制器(101)之間通過導線相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小型分隔式養蠶催青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催青室(20)的每一間設有一個可觀察門(204),可觀察門(204)利用合頁(2041)與催青室(20)的每一間外側相連接。
【文檔編號】A01K67/04GK203388116SQ201320466075
【公開日】2014年1月15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31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31日
【發明者】李玉峰, 湯建國, 馮建琴, 丁農, 占鵬飛 申請人:湖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