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養殖通風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水產、家禽、蔬菜共生養殖的通風結構,能夠利用自然界的地冷地熱實現升溫和降溫目的,同時,能夠更具季節溫度的不同靈活調節空氣流通走向,提高空氣的升降溫效率,其特征在于,由下至上包括位于最下層的升降溫層、位于中間的恒溫層、位于最上層的供氧層;所述恒溫層設置在地面以上,由地面、墻體、頂部維護而成,所述墻體包括前方墻體、后方墻體,以及兩側的側墻體,在恒溫層內部兩側、靠近側墻的位置分別設置有一堵透風墻,在透風墻和側墻之間的地面的一端,設置有地面進風口,透風墻的上半部和下半部均設置有若干排透風孔,并且從靠近地面進風口的一端至另一端,透風墻上的透風孔的面積逐漸增大。
【專利說明】共生養殖通風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共生養殖,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水產、家禽、蔬菜共生養殖的通風結構。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生產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農業生產和養殖業中出現了多種多樣的共生養殖形式,如魚菜共生,水生動植物共生,種植與畜牧養殖,土植、水植、養殖共生等。共生養殖具有多方面的優點,尤其是減少占地、提高空間利用率;循環利用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能耗、降低成本。針對一些特殊的共生養殖,不同種類的生物之間還能夠相互促進生長,提高生產效率。目前,普遍存在的共生養殖多為兩類生物共生的形式,且技術比較成熟;而三類生物共生甚至更多種類的共生形式則并不多見,共生養殖的生物種類數量的增加、共生養殖的規模的擴大,有利于共生養殖領域的進一步發展。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主要針對大型的水產、家禽、蔬菜共生養殖系統,為了完善大型共生養殖系統的通風結構,發明了一種共生養殖通風結構,能夠利用自然界的地冷地熱實現升溫和降溫目的,同時,能夠更具季節溫度的不同靈活調節空氣流通走向,提高空氣的升降溫效率。
[0004]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問題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施的:一種共生養殖通風結構,用于水產、家禽、植物共生養殖,其特征在于,由下至上包括位于最下層的升降溫層、位于中間的恒溫層、位于最上層的供氧層。
[0005]所述恒溫層設置在地面以上,由地面、墻體、頂部圍護而成,所述墻體包括前方墻體、后方墻體,以及兩側的側墻體,后方墻體上設置有風機,在恒溫層內部兩側、靠近側墻的位置分別設置有一堵透風墻,在透風墻和側墻之間的地面的一端,設置有地面進風口,透風墻的上半部和下半部均設置有若干排透風孔,并且從靠近地面進風口的一端至另一端,透風墻上的透風孔的面積逐漸增大;
[0006]所述升降溫層設置在地面以下、位于恒溫層的下方,由基礎墻體構建而成,被分隔成若干縱向排布的通風道,通風道內蓄積地下水,通風道的前端設置成進風口,通過進風口與外部大氣連通,通風道的后端設置出風口,出風口與所述恒溫層的地面進風口連通。
[0007]恒溫層用于飼養家禽,如飼養鵪鶉、飼養雞等,恒定的室溫有利于家禽的生長。例如,鵪鶉的飼養溫度宜控制在27度左右,當夏季高溫時,為了維持恒溫層的溫度,需要引入低溫空氣,此時恒溫層在風機的作用下形成負壓,使外界的高溫空氣從通風道的進風口進入,由于通風道位于地面以下并且蓄積有地下水,可以利用地冷對空氣進行降溫,所以當高溫空氣從進風口流動至出風口時,空氣溫度得到降低,降溫后的空氣從恒溫層的地面進風口進入恒溫層;當冬季低溫時,為了維持恒溫層的溫度,需要引入暖空氣,此時恒溫層在風機的作用下形成負壓,使外界的低溫空氣從通風道的進風口進入,由于通風道位于地面以下并且蓄積有地下水,可以利用地熱對空氣進行升溫,所以當低溫空氣從進風口流動至出風口時,空氣溫度得到提升,升溫后的空氣從恒溫層的地面進風口進入恒溫層。
[0008]作為優選,所述透風孔處設置有能夠開啟和閉合透風口的擋風板。
[0009]上述的透風孔分設置在透風墻的上下方,該設置的目的在于根據季節的不同,利用擋風板調節空氣流動的方向。例如,夏季時恒溫層內的溫度較高,應當遮擋下方的透風孔、從上方的透風孔引入低溫空氣,低溫空氣向下沉,與室內的高溫空氣對流綜合,隨著低溫空氣不斷引入,室內的溫度得到降低,且多余的較高溫度的空氣上升后從頂部的通風口進入供氧層;冬季時恒溫層內的溫度較低,應當遮擋上方的透風孔、從下方的透風孔引入暖空氣,暖空氣向上升,與室內的低溫空氣對流綜合,隨著暖空氣不斷引入,室內的溫度得到提升。
[0010]上述透風墻上的透風孔的面積大小存在差異,該設置的目的在于使引入恒溫層內的空氣均勻分布。當每個透風孔的面積相同時,在風機造成的負壓作用下,從地面進風口進入的外部空氣總是先從最靠近的通風孔進入,而距離較遠的透風孔的進風量很少,最終導致進入恒溫層的空氣分布不均衡;若透風孔的大小存在差異,且設置成靠近地面進風口的透風孔面積較小而遠離地面進風口的透風孔面積較大,那么當外部空氣進入時,由于受到近處的透風孔的限制,更多的外部空氣便會繼續流動,從較遠處的、面積更大的透風孔進入。
[0011]作為優選,所述透風墻的中部、上下排透風孔之間設置有若干個應急窗口。應急窗口一般處于關閉狀態,當透風孔處的通風出現問題,或者室內出現其他特殊情況時,可手動打開應急窗口進行透風;應急窗口的面積較大,可以容納成人出入。
[0012]作為優選,所述供氧層位于恒溫層的上方,供氧層內種植植物;恒溫層的頂部設置有頂部通風口和變頻風機,通過頂部通風口和變頻風機與供氧層之間進行空氣流通。
[0013]恒溫層內飼養家禽,家禽產生的二氧化碳在頂部通風口、變頻風機的共同作用下進入供氧層,促進供氧層內的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從而產生更多的氧氣,氧氣又在頂部通風口和變頻風機的作用下進入恒溫層。
[0014]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
[0015]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通風結構用于水產、家禽、蔬菜共生養殖,其中,升降溫層利用了自然界的地冷地熱進行空氣升溫和降溫,節約能源;恒溫層中的透風墻以及透風孔的設置有利于靈活調節空氣流通走向,提高空氣的升降溫效率;恒溫層與供氧層之間相互交換供給二氧化碳和氧氣,循環利用資源,提高了資源利用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0017]圖2是本實用新型升降溫層的俯視圖;
[0018]圖3是本實用新型透風墻的側視圖;
[0019]圖4是本實用新型恒溫層的空氣流通示意圖。
[0020]圖中標號為:1、升降溫層;2、恒溫層;3、供氧層;4、透風墻;5、透風孔;6、通風道;7、進風口 ;8、出風口 ;9、變頻風機;10、地面進風口 ;11、應急窗口 ;12、風機。【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0022]實施例1:
[0023]如圖1所示,一種共生養殖通風結構,用于共同養殖魚類、鵪鶉和蔬菜,由下至上包括位于最下層的升降溫層1、位于中間的恒溫層2、位于最上層的供氧層3 ;
[0024]所述恒溫層2設置在地面以上,由地面、墻體、頂部圍護而成,所述墻體包括前方墻體、后方墻體,以及兩側的側墻體,多臺風機12擺列固定在后方墻體上,在恒溫層2內部兩側、靠近側墻的位置分別設置有一堵透風墻4,在透風墻4和側墻之間的地面的一端,設置有地面進風口 10 ;如圖3所示,透風墻的上半部和下半部均設置有至少一排透風孔5,并且從靠近地面進風口 10的一端至另一端,透風墻4上的透風孔5的面積逐漸增大;所述透風孔5處設置有能夠開啟和閉合透風孔5的擋風板;所述透風墻4的中部、上下排透風孔5之間設置有一排應急窗口 11,應急窗,11 一般處于關閉狀態,當透風孔5處的通風出現問題,或者室內出現其他特殊情況時,可手動打開應急窗口 11進行透風,應急窗,11的面積較大,可以容納成人出入。
[0025]如圖2所示,所述升降溫層I設置在地面以下、位于恒溫層2的下方,由基礎墻體構建而成,被分隔成兩道以上縱向排布的通風道6,通風道6內蓄積地下水,通風道6的前端設置成進風口 7,通過進風口 7與外部大氣連通,通風道6的后端設置出風口 8,出風口 8與所述恒溫層2的地面進風口連通。
[0026]所述供氧層3位于恒溫層2的上方,供氧層3內種植植物;恒溫層2的頂部設置有頂部通風口和變頻風機9,通過頂部通風口和變頻風機9與供氧層3之間進行空氣流通。
[0027]空氣流通方式:
[0028]I)若升降溫層用于養殖魚類,恒溫層用于飼養鵪鶉,供氧層內種植蔬菜,則恒溫層內的室內溫度適宜控制在27度左右;
[0029]2)如圖3、4所示,當夏季高溫時,恒溫層在風機的作用下形成負壓,使外界的高溫空氣從通風道的進風口進入,由于通風道位于地面以下并且蓄積有地下水,可以利用地冷對空氣進行降溫,所以當高溫空氣從進風口流動至出風口時,空氣溫度得到降低,降溫后的空氣從恒溫層的地面進風口進入恒溫層;
[0030]夏季時恒溫層內的溫度較高,應當遮擋下方的透風孔、從上方的透風孔引入低溫空氣,低溫空氣向下沉,與室內的高溫空氣對流綜合,隨著低溫空氣不斷引入,室內的溫度得到降低,且多余的較高溫度的空氣上升后從頂部的通風口進入供氧層;
[0031]3)如圖3、4所示,當冬季低溫時,恒溫層在風機的作用下形成負壓,使外界的低溫空氣從通風道的進風口進入,由于通風道位于地面以下并且蓄積有地下水,可以利用地熱對空氣進行升溫,所以當低溫空氣從進風口流動至出風口時,空氣溫度得到提升,升溫后的空氣從恒溫層的地面進風口進入恒溫層;
[0032]冬季時恒溫層內的溫度較低,應當遮擋上方的透風孔、從下方的透風孔引入暖空氣,暖空氣向上升,與室內的低溫空氣對流綜合,隨著暖空氣不斷引入,室內的溫度得到提升;
[0033]4)恒溫層內飼養家禽,家禽產生的二氧化碳在頂部通風口、變頻風機的共同作用下進入供氧層,促進供氧層內的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從而產生更多的氧氣,氧氣又在頂部通風口和變頻風機的作用下進入恒溫層。
[0034]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共生養殖通風結構,用于水產、家禽、植物共生養殖,其特征在于,由下至上包括位于最下層的升降溫層(I)、位于中間的恒溫層(2)、位于最上層的供氧層(3); 所述恒溫層設置在地面以上,由地面、墻體、頂部圍護而成,所述墻體包括前方墻體、后方墻體,以及兩側的側墻體,后方墻體上設置有風機(12),在恒溫層內部兩側、靠近側墻的位置分別設置有一堵透風墻(4),在透風墻和側墻之間的地面的一端,設置有地面進風口(10),透風墻的上半部和下半部均設置有若干排透風孔(5),并且從靠近地面進風口的一端至另一端,透風墻上的透風孔的面積逐漸增大; 所述升降溫層設置在地面以下、位于恒溫層的下方,由基礎墻體構建而成,被分隔成若干縱向排布的通風道(6),通風道內蓄積地下水,通風道的前端設置成進風口(7),通過進風口與外部大氣連通,通風道的后端設置出風口(8),出風口與所述恒溫層的地面進風口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共生養殖通風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風孔處設置有能夠開啟和閉合通風孔的擋風板。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共生養殖通風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風墻的中部、上下排透風孔之間設置有若干個應急窗口(11)。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共生養殖通風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氧層位于恒溫層的上方,供氧層內種植植物;恒溫層的頂部設置有頂部通風口和變頻風機(9),通過頂部通風口和變頻風機與供氧層之間進行空氣流通。
【文檔編號】A01K31/00GK203538092SQ201320565646
【公開日】2014年4月16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12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12日
【發明者】宋麗丹, 范文華 申請人:金華市廣明生態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