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粘性土壤中大規格喬木的種植機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粘性土壤中大規格喬木的種植機構,所述種植機構包括在土壤中開設有與待種植苗木相配合的種植穴,在所述種植穴中插設有集水管,所述集水管的直徑為80~150mm,且在所述集水管的管體側壁上開設有孔徑為3~10mm、密度間距為50~100mm的集水孔,所述集水管的上端露出地面表層。本實用新型主要針對粘性綠化土壤中大規格苗木的種植,通過本實用新型的種植機構,能夠有效地解決苗木根系的通透性,有利于氣體交換,大大提高了苗木種植的成活率,同時還節省了人力、物力和財力。
【專利說明】一種粘性土壤中大規格喬木的種植機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樹木的種植機構,特別是涉及一種粘性土壤中大規格喬木的種植機構。
【背景技術】
[0002]我國的大部分地區都存在粘性土壤,如黃色土、紅色粘土、淤積土以及濱海鹽堿土都是粘性土壤。而粘性土因土壤理化性狀差,透水透氣不良,而且南方雨水較多,若種植方法不妥,則極容易導致樹木根系水淹,使根系處于缺氧的環境中。
[0003]而樹木的根系如果無法進行正常的呼吸,便會產生過多有害物質(如酒精)等,且無法正常排出,嚴重時會進一步導致新種植樹木的死亡。
[0004]若采取大面積的換土或土壤改良不僅施工效率低而且增加了種植成本,因而進行綠化種植時采取適合的種植機構是解決粘性土種植成活的關鍵。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種能夠解決苗木根系的通透性、有利于氣體交換、可以大大提高苗木成活率的粘性土壤中大規格喬木的種植機構。
[0006]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粘性土壤中大規格喬木的種植機構,所述種植機構包括在土壤中開設有與待種植苗木相配合的種植穴,在所述種植穴中插設有集水管,所述集水管的直徑為80?150mm,且在所述集水管的管體側壁上開設有孔徑為3?10mm、密度間距為50?IOOmm的集水孔,所述集水管的上端露出地面表層。
[0007]優選地,所述集水管的上端露出地面表層100?200mm。
[0008]優選地,所述集水管位于種植穴內的插入端削成為斜面,且所述斜面朝向種植穴的內側設置。
[0009]優選地,所述集水管的上端連接有抽排水設備。
[0010]優選地,所述集水管的上端還設有與集水管相配合的蓋子。
[0011]優選地,所述集水管為PVC管、或PE管、或HDPE、或帶孔螺紋盲管。
[0012]優選地,在所述集水管外部還包裹有無紡布層。
[0013]優選地,如果種植穴位于平面地勢,則至少在所述種植穴的四個角各插設有一根
集水管。
[0014]優選地,如果種植穴位于斜面地勢,則至少在所述種植穴的下位地勢兩角處各插
設有一根集水管。
[0015]基于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
[0016]本實用新型主要針對粘性綠化土壤中大規格苗木的種植,通過本實用新型的種植機構,能夠有效地解決苗木根系的通透性,有利于氣體交換,大大提高了苗木種植的成活率,同時還節省了人力、物力和財力?!緦@綀D】
【附圖說明】
[0017]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0018]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的示意圖;
[0019]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集水管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3為本實用新型從集水管中抽排水設備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0022]參見圖1?圖3,其中示出本實用新型一種粘性土壤中大規格喬木的種植機構的優選實施例。
[0023]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粘性土壤中大規格喬木的種植機構,包括在土壤20中開設有與待種植苗木10相配合的種植穴1,所述種植穴I可以為矩形的立方體結構,如圖1所示,也可以為圓柱型結構;在所述種植穴I中插設有集水管2,所述集水管2的直徑為80?150mm,且在所述集水管2的管體側壁上開設有孔徑為3?10mm、密度間距為50?IOOmm的集水孔3,所述集水管的上端露出地面表層。優選地,所述集水管2的上端露出地面表層100?200mm。由此便于從集水管2中將土壤中過多的水分抽出。
[0024]參見圖2,所述集水管2位于種植穴I內的插入端削成為斜面,且所述斜面朝向種植穴I的內側設置。該斜面結構能夠有利于收集種植穴I內根系附近多余的水分。使用時,在所述集水管2的上端連接有抽排水設備30,可以直接抽取并排放在集水管2中收集到的多余水分。
[0025]優選地,在所述集水管2的上端還設有與集水管2相配合的蓋子,用于防止外部的雨水或雜物進入集水管2中,造成集水管2的堵塞或阻礙集水管2的正常集水作業。
[0026]進一步優選地,所述集水管2為PVC管、或PE管、或HDPE、或帶孔螺紋盲管。
[0027]為了防止土壤顆粒堵塞所述的集水孔3,在所述集水管2外部還包裹有無紡布層,圖中未示出。
[0028]此外,如果種植穴位于平面地勢,則至少在所述種植穴的四個角各插設有一根集水管2,如圖1所示;如果種植穴位于斜面地勢,則至少在所述種植穴的下位地勢兩角處各插設有一根集水管2。
[0029]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種植機構的使用方法和工作過程為:
[0030]首先,在土壤20中挖掘種植穴1,根據待種植苗木10 土球的大小,或者待種植苗木10的種植特性或設計要求挖掘尺寸適配的種植穴1,如圖1所示;然后,制備集水管2,在直徑為80?150mm的管體側壁上開設孔徑為3?10mm、密度間距為50?IOOmm的集水孔3,并將集水管2位于種植穴內的插入端削成斜面,如圖2所示;進一步,上述步驟中制備完成的集水管2插入種植穴,并使所述插入端的斜面朝向種植穴的內側,便于土壤中的水分匯集到集水管2中;換言之,所述集水管2的使用,能夠有利于種植穴I中過多水分進入集水管2內,讓周邊多余水分通過集水孔3進入集水管2中。
[0031]此后,在所述種植穴I的底部回填10?50mm的河沙或細沙,并將待種植苗木10放入已回填的種植穴中,然后一邊回填粘性土,一邊向粘性土中摻入河沙或細沙,回填的高度使種植苗木澆水下降穩定后的外露高度保持在100?200mm ;同時,保證所述集水管2的上端露出地面表層,如圖1所示。
[0032]優選地,所述集水管為PVC管、或PE管、或HDPE、或帶孔螺紋盲管。具體地,可以在直徑約80?150mm的PVC管、PE管、或HDPE管的側壁上開設集水孔3,集水孔3的分布可以均勻或不均勻,孔徑約3?IOmm,密度間距約為50?100mm。也可直接采用園林綠化中排鹽使用的帶孔螺紋盲管。集水管2的長度依據樹穴深度而定,一般集水管2外露大于IOOmm即可。優選地,在插入集水管2時,在所述集水管2外部包裹有無紡布,可以防止土壤顆粒堵塞所述的集水孔3。
[0033]在具體施工時,如果種植穴I位于平面地勢,則至少在所述種植穴I的四個角各插入一根集水管2,如圖1所示;如果種植穴I位于斜面地勢(例如坡面的地勢),則至少在所述種植穴I的下位(坡面地勢中水平位置較低的位置)地勢兩角處各插入一根集水管2 (圖中未示出)。
[0034]更優選地,本實用新型在使用的過程中,還可以向所述回填粘性土中添加草炭土、或谷殼、或秸桿、或合格的垃圾堆肥。具體地,在種植穴I底部沙層厚度和粘土中摻入河沙或細沙的量,可依據待種植苗木10生長習性而定,例如,對于肉質根的植物,可在粘性土中摻入體積比為1:1河沙或細沙。若土壤貧瘠化或生土,還可在粘性土中加入有機質,如草炭土、谷殼、秸桿或合格的垃圾堆肥等,具體使用量,可參照多種現有技術。
[0035]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采用支架結構將種植好的苗木用支撐桿固定,苗木的支架結構,也可以參照多種現有技術。
[0036]在本實用新型中,澆水使苗木下沉坐實,使土球外露形成至少高度為IOOmm的磨盤形狀,并在種植穴I的周邊設置了至少兩根外露高度大于100_的集水管2。
[0037]若雨水量大或澆水過多,在集水管2中必將有大量水分存在,可采用吸水筒或小型抽水泵等抽排水設備30將水抽出,如圖3所示;若天氣干旱缺水時,也可以通過集水管2給苗木補水,然后用蓋子將集水管2的管口蓋住,達到保水的目的。
[0038]最后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依然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修改或者對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精神,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請求保護的技術方案范圍當中。
【權利要求】
1.一種粘性土壤中大規格喬木的種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種植機構包括在土壤(20)中開設有與待種植苗木(10)相配合的種植穴(1),在所述種植穴(I)中插設有集水管(2),所述集水管(2)的直徑為80?150mm,且在所述集水管(2)的管體側壁上開設有孔徑為3?10mm、密度間距為50?IOOmm的集水孔(3),所述集水管的上端露出地面表層。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粘性土壤中大規格喬木的種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管(2)的上端露出地面表層100?200_。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粘性土壤中大規格喬木的種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管(2)位于種植穴(I)內的插入端削成為斜面,且所述斜面朝向種植穴(I)的內側設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粘性土壤中大規格喬木的種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管(2)的上端連接有抽排水設備(30)。
5.根據權利要求1或4所述的粘性土壤中大規格喬木的種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管(2)的上端還設有與集水管(2)相配合的蓋子。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粘性土壤中大規格喬木的種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管(2)為PVC管、或PE管、或HDPE、或帶孔螺紋盲管。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粘性土壤中大規格喬木的種植機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集水管(2 )外部還包裹有無紡布層。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粘性土壤中大規格喬木的種植機構,其特征在于:如果種植穴位于平面地勢,則至少在所述種植穴的四個角各插設有一根集水管(2)。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粘性土壤中大規格喬木的種植機構,其特征在于:如果種植穴位于斜面地勢,則至少在所述種植穴的下位地勢兩角處各插設有一根集水管(2)。
【文檔編號】A01G23/04GK203492489SQ201320604015
【公開日】2014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27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27日
【發明者】楊麗晶, 譚德遠, 郭宏凱, 樊蓓莉, 王婉清, 高彥波, 翟鵬輝 申請人:北京東方園林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