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應用于避光性魚類馴養的人工魚礁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應用于避光性魚類馴養的人工魚礁,括橫截面呈星狀的星狀體結構、弧形面板體,所述弧形面板體設在星狀結構的外側、并部分覆蓋星狀結構,所述弧形面板體與星狀結構圍合成一個或多個二端開口的腔體。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造價低、移動性好、牢固性強、隱蔽空間多、遮蔽性強、水體流通性好、不易積污等特點,可采用單層或雙層的擺放方式,形成有利于魚類隱匿躲避的空間,且操作簡便,適用于魚類池塘養殖、工廠化養殖等多種養殖模式,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專利說明】一種應用于避光性魚類馴養的人工魚礁
[0001]【技術領域】:
[0002]本實用新型屬于設施漁業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可用于魚類工廠化養殖、池塘養殖等多種養殖模式的人工魚礁。
[0003]【背景技術】:
[0004]魚類的趨光性是魚類對光刺激產生定向運動的行為習性,可分為正趨光性和負趨光性,即趨向光源為正趨光性,背離光源為負趨光性(避光性)。在長江流域的魚類中,有很多瀕危魚類都屬于避光性魚類,如長薄鰍、長鰭吻鉤等,致其瀕危的原因有河流污染、水利工程建設、過度捕撈等,目前,保護這些物種的關鍵是突破其全人工繁殖技術,但前提是解決這些瀕危魚類的馴養問題。
[0005]在長薄鰍、長鰭吻鉤的馴養過程中我們發現,這些魚類對光刺激的反應很大,若不采取措施,可能會導致有些魚類死亡。而人工魚礁是人為的在水中設置構造物,改善魚類的棲息環境,為避光性魚類提供棲息躲避的空間,可以有效的減少避光性魚類對光產生的應激反應,并且投放人工魚礁后的養殖環境與自然環境更加接近。但目前針對長江瀕危的避光性魚類的人工魚礁設計尚未見報道,因此,當前亟需研究開發一種結構簡單、操作輕便、造價低人工魚礁,有效減少瀕危避光性魚類在馴養初期對光的應激反應,通過該實用新型裝置的應用以期提高長江瀕危避光性魚類馴養的成活率,為突破其全人工繁殖技術奠定基礎。
[0006]實用新型內容:
[0007]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研發一種結構簡單、操作輕便、造價低人工魚礁,有效減少瀕危避光性魚類在馴養初期對光的應激反應,通過該實用新型裝置的應用以期提高長江瀕危避光性魚類馴養的成活率,為突破其全人工繁殖技術奠定基礎。
[0008]本實用新型是按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應用于避光性魚類馴養的人工魚礁,包括橫截面呈星狀的星狀體結構、弧形面板體,所述弧形面板體設在星狀結構的外側、并部分覆蓋星狀結構,所述弧形面板體與星狀結構圍合成一個或多個二端開口的腔體。
[0009]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之一,星狀體結構是由三塊中心對稱面板體組成,三個面板的中垂線相重合,相鄰的面板體夾角為60°。
[0010]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之一,面板體是中心對稱結構,其長L為30-60CH1,寬W為30-60cm,面板體的厚度為2_5cm。
[0011]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之一,面板體上設有開口。
[0012]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之一,弧形面板體的弧度為180°,半徑為15-30cm,厚度為 2_5cm,深度為 30-60cm。
[0013]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之一,星狀體結構是由煤矸石材料燒制而成。
[0014]本實用新型其特點是:
[0015]1、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造價低、移動性好、牢固性強等特點,適用于魚類池塘養殖、工廠化養殖等多種養殖模式;
[0016]2、本實用新型為多孔結構,具有隱蔽空間多、遮蔽性強、水體流通性好、不易積污等特點;
[0017]3、本實用新型可采用單層或雙層的擺放方式,形成有利于魚類隱匿躲避的空間,且操作簡便;
[0018]4、本實用新型的材質是煤矸石,煤矸石材質具有石頭材質的優點,易于魚類的趨集;同時有效的利用了煤矸石這種廢棄物,解決了煤矸石污染和減排的問題。
[0019]【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0]圖1:本實用新型整體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1 ] 圖2:本實用新型面板體結構示意圖。
[0022]圖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面板體俯視圖。
[0023]圖4:本實用新型剖面結構示意圖。
[0024]圖5:本實用新型組合結構第一實施例示意圖。
[0025]圖6:本實用新型組合結構第二實施例示意圖。
[0026]如圖:交叉線Al、交叉線B2、星狀體結構3、弧形面板體4、腔體5、面板體6。
[0027]【具體實施方式】:
[0028]下面通過實施例結合附圖詳細敘述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內容和使用方法。
[0029]如圖1、2、3、4所述有下列四個實施例:
[0030]實施例1
[0031]一種應用于避光性魚類馴養的人工魚礁,包括橫截面呈星狀的星狀體結構3、弧形面板體4,弧形面板體4設在星狀體結構3的外側、并部分覆蓋星狀結構3,弧形面板體4與星狀體結構3圍合成一個或多個二端開口的腔體5 ;
[0032]星狀體結構3是由三個中心對稱的面板體6沿交叉線Al或交叉線B2按“贊
”的形狀交叉鑄造而成(三個面板的中重線相互重合),相鄰面板體6的夾角為60°,面板體上設有對稱的二個開口,面板體6是一中心對稱結構,其長L為30cm,寬W為30cm,十四面板體高即十四面板體的厚度H為2cm ;面板體6由煤矸石材料燒制而成;
[0033]弧形面板體4的弧度為180°,半徑為15cm,厚度為2cm,深度為30cm ;弧形面板體4內弧面的起始端分別與同一面板體6的起始端相連接,另兩個面板體6的至少一端與弧形面板體4的內弧面相連接。
[0034]實施例2
[0035]一種應用于避光性魚類馴養的人工魚礁,包括橫截面呈星狀的星狀體結構3、弧形面板體4,弧形面板體4設在星狀體結構3的外側、并部分覆蓋星狀結構3,弧形面板體4與星狀體結構3圍合成一個或多個二端開口的腔體5 ;
[0036]星狀體結構3是由三個中心對稱的面板體6沿交叉線Al或交叉線B2按“ -X- ”
的形狀交叉鑄造而成,相鄰面板體6的夾角為60°,面板體上設有對稱的二個開口,面板體6是一中心對稱結構,其長L為45cm,寬W為45cm,十四面板體高即十四面板體的厚度H為4cm ;面板體6由煤矸石材料燒制而成;
[0037]弧形面板體4的弧度為180°,半徑為22.5cm,厚度為4cm,深度為45cm ;弧形面板體4內弧面的起始端分別與同一面板體6的起始端相連接,另兩個面板體6的至少一端與弧形面板體4的內弧面相連接。[0038]實施例3
[0039]一種應用于避光性魚類馴養的人工魚礁,包括橫截面呈星狀的星狀體結構3、弧形面板體4,弧形面板體4設在星狀體結構3的外側、并部分覆蓋星狀結構3,弧形面板體4與星狀體結構3圍合成一個或多個二端開口的腔體5 ;
[0040]星狀體結構3是由三個中心對稱的面板體6沿交叉線Al或交叉線B2按“務”
的形狀交叉鑄造而成,相鄰面板體6的夾角為60°,面板體上設有對稱的二個開口,面板體6是一中心對稱結構,其長L為60cm,寬W為60cm,十四面板體高即十四面板體的厚度H為5cm ;面板體6由煤砰石材料燒制而成;
[0041]弧形面板體4的弧度為180°,半徑為30cm,厚度為5cm,深度為60cm ;弧形面板體4內弧面的起始端分別與同一面板體6的起始端相連接,另兩個面板體6的至少一端與弧形面板體4的內弧面相連接。
[0042]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生產實驗:
[0043]本實用新型可根據養殖需要,可單層擺放,也可雙層擺放,組合擺放時各單位之間又形成了養殖棲息孔,利于避光性魚類的躲避棲息。單層擺放(見圖5):每排擺放4個,擺放2排,共8個人工漁礁為一組,本擺放方式適用于避光性魚類的工廠化養殖模式;雙層錯位疊放(見圖6):上下擺放兩層,上層每排3個,下層每排4個,前后擺放3排,3排為一組,一組21個人工漁礁,組與組間距4m,本擺放方式適用于避光性魚類的池塘養殖模式。
[0044]生產實踐表明: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造價低、移動性好、牢固性強、隱蔽空間多、遮蔽性強、水體流通性好、不易積污等特點,可采用單層或雙層的擺放方式,形成有利于魚類隱匿躲避的空間,且操作簡便,適用于魚類池塘養殖、工廠化養殖等多種養殖模式,并且有效的利用了煤矸石這種廢棄物,解決了煤矸石污染和減排的問題,具有良好的應用推廣前景。
【權利要求】
1.一種應用于避光性魚類馴養的人工魚礁,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魚礁包括橫截面呈星狀的星狀體結構、弧形面板體,所述弧形面板體設在星狀結構的外側、并部分覆蓋星狀結構,所述弧形面板體與星狀結構圍合成一個或多個二端開口的腔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應用于避光性魚類馴養的人工魚礁,其特征在于:所述星狀體結構是由三塊中心對稱面板體組成,三個面板的中垂線相重合,相鄰的面板體夾角為60。。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一種應用于避光性魚類馴養的人工魚礁,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體是中心對稱結構,其長L為30-60cm,寬W為30-60cm,面板體的厚度為2-5cm。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一種應用于避光性魚類馴養的人工魚礁,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體上設有開口。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應用于避光性魚類馴養的人工魚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弧形面板體的弧度為180°,半徑為15-30cm,厚度為2-5cm,深度為30_60cm。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應用于避光性魚類馴養的人工魚礁,其特征在于:所述星狀體結構由煤矸石材料燒制而成。
【文檔編號】A01K61/00GK203597238SQ201320791296
【公開日】2014年5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5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5日
【發明者】管敏, 郭文韜, 曲煥韜, 李莎 申請人: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中華鱘研究所